(完整版)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指导概论
•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企业经营机制转 换力度的加大,在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体育发展模式, 遭遇越来越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高度集中而封闭的体育体制无 法适应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条件;行政命令式的运行机制难以 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此外,由于行 政手段对社会体育的控制力衰减,一些被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众 失去约束力,从体育人口中流失。再加上其他业余文化活动对余 暇的竞争,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难度大为增加。
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
• 1966年,中国进入十年动乱时期。文革初期,各级体育部门 陷入瘫痪状态,建国以来确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被废止,职工体育组织网络和业余体育运动队被解散,职工 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也完全被破坏,已形成制度的“工 间操”中断,农村一些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被列为“四旧” 而遭到批判,群众性的运动竞赛活动也因无人组织而停止。
社会体育指导概论
第一讲 我国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章提要:
新中国的社会体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表现出令人振奋的发展 趋势。本章主要阐述了我国社会体育的现状 与发展趋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 精神、主要特点、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 社会体育的奋斗目标。
第一节我国的社会体育
政、依法治体 • (5)体育产业将获得较大发展,逐步成为新的
经济增长点
第二节 全民健身计划刚要
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产生的社会文 化背景 国民身体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1.余暇: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机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占用,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然而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体质: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
简要的说,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
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3.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4.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区域性群众体育。
5.试述家庭体育及其特点: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条件和成员的爱好和兴趣,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选择健身内容与方法,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发展。
特点:(1)关系的亲近性;(2)目地的教育性;(3)内容的娱乐性;(4)方式的互助性。
6.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由政府走向社会;(2)由人治走向法治;(3)由行政走向市场;(4)由经验走向科学;(5)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7.简述实现社会体育目的于任务的基本要求中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1)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突破纵向,打开横向,深入社会,进入家庭的原则。
(2)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科学文明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3)指导社会体育工学,坚持实事求是,从不同层次起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原则8.简述妇女体育的特点?(1)健身是主要目的;(2)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体育活动为主;(3)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
社会体育导论
《填空题》1、在近50多年中社会体育大约经历了创业阶段(1949-1957),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和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1992至今)的5个阶段2、生产方式对体育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约着人类社会各历史时期体育的内容、性质及特性3、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社会体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4、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1余暇时间2生活节奏3生活空间4生活消费5行为习惯5、职工体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6、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依据:1人的需要2社会的需要3社会体育自身的功能4社会体育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7、社会体育参加可以是群体性的,也可以是个体性的8、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9、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10、体育体制是影响体育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11、民族传统健身方法的基本特点:1神型兼顾2动静结合3内外俱练4锻炼与养护结合5健身与卫生结合6善于模仿动物,向自然学习,创造独特有效的健身方法12、康复体育的手段方法:医疗体操、医疗性运动、我国传统体疗手段和适应性体育活动13、妇女体育的特点:1健身是主要目的2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的体育活动为主3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14、老年体育项目多以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为主15、残疾人体育的内容随残疾人的残疾类型、程度、体质状况而定,可以分为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16、社区体育的功能:1促进居民参与2改善居民生活方式3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17、职工体育可以分为一般性的单位内的群众体育锻炼和单位间的竞赛活动18、我国在1993年12月,原国家体委颁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我国体育的基本法,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开展体育工作的基本纲领和总章程20、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以法规性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1、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22、1996年,原国家体委发布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使国民体质测定工作逐步在全国城乡开展起来23、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其他10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24、为了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发布了实施办法,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25、法律方法的特点: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26、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家最高的体育行政部门27、《体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28、我国现行社团分类:(一)按照活动性质分类:人群社团、项目社团、(二)按照组织化程度分类:初级社团、中级社团、高级社团29、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简答题》一、分析大众体育产生的原因:1营养过剩造成文明病的蔓延2余暇增多为大众体育创造了良好条件3都市化是大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4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大众体育的期望5老年社会对大众体育的迫切需求6大众体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二、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1由政府走向社会2由人治走向法治3由行政走向市场4由经验走向科学5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三、社会体育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突出表现在:1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是人们消除身心疲劳、保障健康生活最佳的手段2是解除恶习、改善不良社会生活的有利措施3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4可以缓解现代生活节奏给人们带来的紧张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克服现代社会中竞争所带来的冷酷、孤独,陶冶人的情操、体验人生真谛5社会体育充实了生活空间6体育娱乐丰富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四、社会体育的地位与功能:地位:1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石2社会体育的发展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功能:1社会体育的身心健康功能2社会体育的人文功能3社会体育的经济功能五、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1参与人群的广泛性2参与过程的自主性3参与实践的亲历性4参与形式的多样性5参与的非稳定性六、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1活动内容以传统体育活动为主2活动时间早晚为主3活动场所多是非正规的体育场所4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不规范5参与主体多为老人、妇女七、我国职工体育的困境与改革:困境:传统的职工体育局限在单位之内,与其他体育形式隔离;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转轨停产,职工体育受到很大的影响;私营和外资企业往往更多关心经济利益,对职工体育并不热心,使职工体育缺少内部力量;形形色色的职工体育管理部门使职工体育的开展多了许多外在的约束。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主页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1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2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3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4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5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6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7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8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9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10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11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12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13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14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15次课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案主页第16次课。
社会体育专业导论
社会体育活动策划与执行
活动策划
根据社会体育活动主题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 流程、场地布置、人员分工、物资准备等。
活动执行
按照活动方案,组织人员实施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目标 的达成。
活动评估
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策划和执 行提供参考。
社会体育指导与服务
持续学习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跟上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个人竞争力。
就业前景展望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前 景广阔。
政府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 业机会。
体育产业不断融合创新,新兴领域如电子竞技、体育旅游等不断涌现,为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社会体育专业导论
目录
• 社会体育概述 • 社会体育专业核心课程 •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环节 • 社会体育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如何学好社会体育专业
01 社会体育概述
社会体育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社会体育是指普通民众自愿参加的, 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等 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 体育活动。
参与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执行和管理工 作。
体育健身休闲机构
如健身房、游泳馆、户外运动俱乐部等,担 任健身教练、运动指导员等职位。
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
在体育产业相关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品牌推 广、场馆运营等工作。
就业竞争力分析
专业技能
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胜 任各类体育工作。
综合素质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 力,适应不同工作环境。
社会体育概论
第二章 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 与法规制度
第一节 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 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 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第三章 社会体育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十章
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概述 娱乐体育 社交体育 自然体育
第一节 社会体育基本要素概述 第二节 社会体育活动 第三节 社会体育参与者 第四节 社会体育的组织 第五节 社会体育的设施 第六节 社会体育的服务方式 与应用技术
2 .体育理论课程的解体
二战以后,体育科学出现了单科突进的 发展态势,首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等学科从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接下来运动 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理 论分开,剩下体育理论成为体育科学的纲领 性学科。
3 .国际体育科学的研究动向
A、国际大众体育的学术交流频繁; B、欧洲共同体议会举行有关大众体育的讲座; C、世界大众体育大会举行多届。
根据分布地域:城市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 育、乡镇体育、单位体育、家庭体育、公园体 育、广场体育
根据社会体育产生的渊源:民族传统体育、民 间体育、古代体育、现代体育
三、社会体育的特点
1、健身性与娱乐性; 2、全民性与普遍性; 3、余暇性与主动性; 4、多样性与灵活性; 5、公益性与社会性; 6、时代性与永恒性; 7、民族性与世界性。
(三)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
1 .我国体育科学体系的“跛足现象”,缺失了 对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各学科的研究。因此 造成了: A、人们对社会体育学中的许多分支学科如:康 复体育、残疾人体育、妇女体育、老年人体育等 方面的知识缺乏; B、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忽视了参加体 育运动对多数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改善的研究; C、运动心理学忽视了参加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 健康的益处的研究。
社会体育概论
感觉、知觉 思维、智力 情绪、情感 性格、意志
➢ ➢
➢ 社会素质(表现)
➢
社会参与 社会角色 人际关系
➢
➢ 综合素质(表现) (躯体、心理、社会)
应变力 适应力 疾病抵抗力
三、社会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 (一)社会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提高 国民素质的重要环节;
➢ (二)社会体育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 (三)社会体育是综合国力的一种表现。
(一)国外大众体育热潮的形成:
➢ 1.人口构成的老龄化; ➢ 2.劳动构成的脑力劳动化; ➢ 3.膳食结构的高营养化; ➢ 4.消费结构的社会服务化; ➢ 5.疾病构成的文明病化。
(二) 我国社会体育的迅猛发展
➢ 1 .体育人口的迅速增长; ➢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 3 .体育场馆建设取得较快发展; ➢ 4 .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民族
➢ 发展社会体育的本质:就是让更多的人更加舒 适和谐、更加科学健康地参与社会体育活动。
➢ 对终生体育的研究基本属于教育学、卫生 学和健康促进理论方面的研究。
➢ 对身体锻炼的研究,要利用生命科学、心 理学、美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 识。
第一章 社会体育概述
第一节 社会体育的概念与特点
➢ 一、社会体育概念 ➢ 社会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
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 长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 社会体育是人们为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而 自主参与的体育活动。
➢ 在1918年我国开始使用“社会体育”一词。并且提出: 社会体育者,指学校、军队以外一般社会之运动而言, 期以锻炼身心,养成坚实之国民也。
➢ “群众体育”一词,我国至迟也在1929年开始使用。
《社会体育导论》8
批准人:年月日一、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0分)社会体育活动可以分为3类:第一种国家组织的大规模的群体性活动,如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启动工程”,“五个亿万人群”等;第二种是指一个城市、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甚至一个街区的群体性的活动,如春节环城长跑比赛、社区太极挙表演等;第三种个人参加的各种健身康复、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活动,这类活动是直接与每个参与者有关的,也是今天我们主要讲述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65分)1.教学内容(1)社会体育活动的练习方法①重复练习法a重复练习法及其特点:相对固定的练习条件、反复练习同一锻炼内容、练习的间歇时间无严格规定b重复练习法的作用:有利于练习者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和巩固动作能,同时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有利于在多次练习中培养练习者的体育兴趣、适合于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育基础的人,在体育锻炼中灵活安排和调控运动负荷;也有助于在练习中及时发现动作错误,改进技术,尽快掌握动作技能c重复练习法的分类:连续重复练习法、单次练习与间歇练习交替重复练习法b持续练习法特点:连续不间断运动时间较长,一般至少在20~30分钟,;锻炼的运动强度不大,一般控制在最大强度的50%~60%(心率控制在100~170次/分)。
主要用于增强练习者的体力,发展一般耐力,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常用于健身的项目有散步、慢跑、游泳、自行车、舞蹈、健美操。
c变化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锻炼的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
d间歇练习法特点:严格规定两次(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如2分钟或心率恢复到100次/分钟),以控制下一次(组)练习开始时机体恢复的程度间歇练习法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力和练习效果,特别是人的心肺功能和一般耐力。
(2)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①讲解法讲解法是指导者用语言向锻炼者说明锻炼任务、动作名称及其作用,分析动作要领、方法和要求以及指导锻炼者学习掌握动作技能。
运用讲解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a讲解要做到精讲b讲解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d要正确运用体育术语e讲解中可使用口诀②示范法动作示范是体育指导的重要方法,它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重要途径。
社会体育导论课件
通过公共体育设施、社区体育活 动、单位体育活动、民间体育赛 事等途径参与社会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组织
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 职责和分工,制定活动计划和流程, 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策划
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 适的体育项目和形式,制定具有吸引 力和可行性的活动方案。
特点
社会体育具有自主性、业余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普及性等 特点,它不受时间、地点、人数、年龄、性别、职业等限制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体育活动方 式。
社会体育的分类与形式
分类
社会体育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参与人群可分为职工体育、农民 体育、军人体育等;按活动场所可分为城市体育、农村体育、学校体育等;按 组织形式可分为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俱乐部体育等。
形式
社会体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健身运动、休闲运动、竞赛运动等。其中,健 身运动包括跑步、游泳、瑜伽等;休闲运动包括野营、垂钓、登山等;竞赛运 动包括田径、游泳、足球等。
社会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功能
社会体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发展和智力开发、缓解压力和调节心理状态、 增强社会交往和凝聚力等。
社会体育导论课件
汇报人:XXX
202X-XX-XX
CONTENTS
• 社会体育概述 • 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 • 社会体育参与与推广 • 社会体育与健康 • 社会体育的未来展望
01
社会体育概述
社会活中广泛存在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 手段、以提高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群众性 体育活动。
价值
社会体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在个体层面,社会体育能够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促进身心发展和智力开发,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在社会层面,社会体育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社会凝聚 力和向心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社会体育导论
一、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原因国内:(一)改善国民体质。
在中国刚刚解放时期,国民体质低下,为适应社会主义的国防的需要,发展社会体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二)上世纪60年代,高指标和浮夸风在各行各业中盛行,对体育界产生巨大影响。
造成社会体育严重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
三年自然灾害,社会体育陷入低潮。
这两件事使社会体育大起大落,使群众对社会体育工作的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文革期间,社会体育处于非正常状态,大搞“千人操”等形式主义,对我国社会体育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改革开放后,改革措施迅速完善了各类社会体育组织,有效地失去了社会体育的发展。
国外:(一)营养过剩造成文明病的蔓延(二)余暇多为大众体育创造了良好条件(三)都市化是大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四)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大众体育的期望(五)老年社会对大众体育的迫切需求(六)大众体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二、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
P82上课问过宏观: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善和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外在宏观因素。
(一)政治:1. 不同政治制度影响着对社会体育的参与权利2.不同的政治体制影响参与热情3.不同的政治需求决定了社会体育发展的内容。
(二)经济:1.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社会体育的投入数量2.居民收入水平影响着对社会体育的投资3.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人们闲暇时间的多少,进而影响对社会体育的参与4.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体育结构和手段(三)文化:1. 不同文化的价值决定了社会体育的内容和形式2.不同的文化影响着社会体育的参与形态3.文化的交流可能改变社会体育态度和内容(四)传播媒介:1.传播媒介把体育项目介绍给受众2.传播媒介可以培养人们的体育观念3.传播媒介为人们科学健身提供指导4.传播媒介刺激人们参与体育消费三、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因素。
(一)个体因素:1.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2.个人的身体善3.个人生活方式4.个人经济条件5.个人社会特征(二)宏观因素:1.就业压力增大。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以公众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活动。
它包括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参与的各种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的重点不在于竞技成绩,而是通过运动来增强身体健康、减轻心理压力、促进社交交流和塑造积极的生活方式。
1. 社会体育的定义社会体育是指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团体的,都可以被归类为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的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和普及性,不论性别、年龄、能力水平、身体条件如何,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社会体育的目标是推动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让更多的人通过运动来改善生活质量。
2. 社会体育的重要性社会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
首先,社会体育可以提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保障。
通过参与运动,人们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免疫系统、降低患病风险,同时也能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其次,社会体育还有助于促进社交交流。
在体育活动中,人们可以结交新朋友、加强旧友谊,并借此建立更加紧密的社交网络。
这有助于促进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最后,社会体育能够塑造积极的生活方式。
通过运动,人们能够培养自律、坚持和毅力等品质,这对于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体育的发展和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体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从而促进了社会体育的繁荣。
然而,社会体育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人还存在对体育的误解,认为只有竞技体育才有价值,忽视了社会体育的重要作用。
其次,一些地区和社群中缺乏科学、有计划的社会体育活动,并且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专业的指导。
为了推动社会体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体育的投入,提供体育设施和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而个人则应该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完整版)5社会体育导论教学教案
第一讲:绪论、一、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一)国外大众体育热潮的形成体育需求的因素:劳动构成的知识分子化、余暇工作时间普遍延长、文明病的蔓延、人口构成的老龄化。
体育观念的变化:政府的体育行为、重视场地建设、设立体育节、体育市场迅速扩大。
(二)我国群众体育的迅猛发展课中思考:日本在国际竞技体坛的节节后退是不是体育界的失误?绝对不是,而是社会心里压力下的政府行为。
30多年来,日本政府始终没有减少对体育的总投入,但对业余体协的补贴在逐年减少。
群众体育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把我国群众体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投资形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体育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体育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大有改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体育场馆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民族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由此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三)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过去的体育理论从未涉及到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如体育人口、社区体育、康复体育、残疾体育等,因此必须对这一领域给于理论支持才能推动社会体育的持续发展。
现代体育和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加强和重视对大众体育的研究,多次国际体育运动生物学科报告会,主题多是讨论或涉及大众体育。
欧洲共同体议会举行的讲座多是关于残疾人、老年人、妇女的身体能力。
世界大众体育大会已经举行多届。
为了让我国在社会体育方面具有更多的国际共同语言,非常有必要加强社会体育领域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四)培养体育人才赋予的任务一直以来,我国体育院系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培养师资,过去几乎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培养社会体育方面的人才,而近十余年来,由于社会体育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工作开始受到关注。
二、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研究对象: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本属于管理学、社会学的范畴。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
绪论1.体育的分类:竞技、学校、大众2.目前我国社会体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学校教育,一种是社会成人教育。
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本属于管理学、社会学的范畴。
4.社会体育是对实现社会功能结构的研究,终身体育是对人的体育参与的研究,身体锻炼是对实现社会体育基本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5.社会体育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6.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文献阅读法、数理统计法。
第一章第一节1.社会体育:只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社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人民大众在余暇是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4.娱乐体育: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提哦啊姐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5.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是开展社会体育的两个基本手段。
6.体育休闲:指人们怀着自由自在心态,在余暇时间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着特定目的的、不拘于一定形式身体娱乐活动。
7.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第二节1.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况:①创业阶段(1949-1957)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⑤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阶2.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原因:①营养过剩造成文明病的蔓延②余下增多大众体育造成了良好条件③都市化石大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④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大众体育的期望⑤老年社会对大众体育的迫切需求⑥大众体育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形式3.当代国外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①政府重视、依法治体②组织机构群众化、基层化③以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普及大众体育④千方百计增加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容量⑤重视残疾人体育的开展⑥重视体质与健康监测,推动和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⑦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大力开展大众体育活动4.我国社会体育未来发展趋势①由政府走向社会②由人治走向法治③由行政走向市场④由经验走向科学⑤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第二章1.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①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②社会体育可以保护劳动力③社会体育可以修复劳动力④社会体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生产率⑤社会体育的健身产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2.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因素①余暇②生活节奏③生活消费④生活空间⑤行为习惯3.健康:①躯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社会适应良好④道德健康4. 生活方式的转变想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①支配余暇的方式缺乏社会指导②电视与网络时代的带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③生活节奏的加快引起种种困扰5.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
体育社会导论
体育社会导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接到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也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锻炼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已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活动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3、终身体育:也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4、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5、体育体制:是指一个国家中有关体育责权划分、组织机构、智能配置、运行方式与运行机制等的总和。
6、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7、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下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而进行的放松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
二、选择填空1、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是开展社会体育的基本的手段。
2、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基本要素:①余暇,②生活节奏,③生活空间,④生活消费,⑤行为习惯。
3、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和自我成就需要,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服务。
4、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①参与人群的广泛性,②参与过程的自主性,③参与事件的亲历性,④参与形式的多样性,⑤参与的非稳定性。
5、按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关系划分:①终身体育参与,②间断体育参与。
6、按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分:①主动体育参与,②被动体育参与。
7、按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强度划分:①当然体育参与,②或然体育参与。
8、体育人口:①每周身体活动频度在3次以上,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③每次身体活动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
9、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①性别结构,②年龄结构,③职业结构,④受教育程度结构,⑤家庭经济状况结构。
社会体育导论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资料1.1993年12月,国家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2001年8月7日,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将我国体育从总体上划分为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
2.社会体育: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3.群众体育:人民大众在余暇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锅饭、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全民健身: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由政府倡导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计划,其全称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5.体育锻炼: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娱乐体育: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以健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7.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是开展社会体育的两个基本手段。
8.余暇体育:人们怀着自由自在的心态,在余暇里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有特定目的的、不拘一定形式的身体娱乐活动。
9.生活体育:20世纪末,提出了体育进入生活方式、体育普遍化、体验生活化、体育生活方式等概念。
10.终身体育: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11.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面健身计划纲要》。
12.社会体育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突出表现在:1.是保持认同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的有效手段,是人们消除身心疲劳、保障健康生活最积极的手段;2.是戒除恶习、改善不良社会生活的有力措施;3.体育可以满足人么的多种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4.各种健身娱乐体育可以缓解现在生活节奏给人带来的紧张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克服现代社会中竞争所带来的冷酷、孤独,陶冶人的情操、体验人生真谛;5.社会体育充实了生活时间;6.体育娱乐丰富了人们的社会交往。
社会体育导论.
第十章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实习
二、社会体育实践能力培养 (一) 培养学生进行社会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培养社会体育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LOGO
第十章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实习
三、社会体育专业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一)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目的 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目的是了解社会体育
LOGO
第十章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实习
社会调查实习 一、社会调查概述 调查法就是通过直接接触、询问研究对象或现
场观察等手段来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科学研究 方法。
LOGO
第十章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实习
二、调查法的类型 1.普遍调查 2.典型调查 3.解剖“麻雀” 4.抽样调查
LOGO
第十章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实习
四、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为群众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服务的
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 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 要力量。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组织和带领群众积极参加健 身活动,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引导群众进行合理的体育消 费和健身投资,从而不断提高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在推 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群众体育越 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有组织的群众健身活动就越普遍,人 们对科学锻炼的要求就越强烈,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是 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LOGO
社会体育导论
第十章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实习
社会体育实习意义、目的与任务 一、社会体育实习意义 学习《社会体育概论》课程,学习理论知识当
然重要,但不是闭门读书,而是要把教室小课 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更多的培养学生融合、扎 根社会土壤能力,在复杂和艰难环境中培养忍 耐力、生存力,在平几岗位上的创新能力,成 为一名理论实践型的社会体育工作者。这就是 本门课程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
《社会体育导论》6
批准人:年月日一、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5分)1.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程度如何体现?2.什么是体育人口?(二)教学过程(65分)1.教学内容(1)社会体育参与概述①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社会体育参与: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身心健康、活跃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交往等目的,采用体育锻炼、娱乐休闲或健美体育等方法进行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体育行为。
社会体育参与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具有鲜明的群体色彩。
社会体育参与成为一种公民权利,通过法律给予保护。
社会体育参与逐渐形成一种消费需求。
②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a参与人群的广泛性b参与过程的自主性c参与实践的亲历性d参与形式的多样性e参与的非稳定性③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a社会体育参与程度体现了社会的人文精神b社会体育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c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④社会体育的参与形式a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度体育人口准体育人口b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关系终身体育参与间断体育参与c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主动体育参与被动体育参与d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当然体育参与或然体育参与(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①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a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体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体育的基本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对体育在人生中的地位的看法和在价值观中的排序,它是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决定性因素。
b个人的身体状况:个人的身体状况是参加体育活动的前提。
c个人生活方式d个人经济条件e个人的社会特征②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外部因素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恩格尔系数p66) b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氛围c管理水平是决定社会体育参与水平的重要因素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社会体育参与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政治制度是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保障、社会体育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扩大体育参与(3)体育人口概述①体育人口的概念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社会体育导论》10
批准人:年月日
一、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10分)
讨论体育的主要约束和保障方法
(二)教学过程(80分)
1.教学内容
(1)体育政策与体育法规
①体育政策的概念
②体育法规的概念
(2)体育法
①体育法制定的依据和历史
②体育法中关于社会体育的内容
③体育法对于社会体育的保障
④体育法对社会体育的约束
(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依据和历史
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关于社会体育的内容
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于社会体育的保障
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社会体育的约束(4)国民体质测试相关内容
①国民体质测试制定的依据和历史
②国民体质测试中关于社会体育的内容
③国民体质测试对于社会体育的保障
④国民体质测试对社会体育的约束
2.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3.教学手段
传统讲授、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小结
(四)作业布置
1、试述不同的体育法规对社会体育发展的不同保障和约束
二、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
非体育人口:指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断标准的人群。
体育社会问题:指在体育领域中发生的一种超常状态,,影响体育系统甚至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社会和群众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举国体制:中国体育事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的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的统一,集中国家的力量使某些方面迅速提高的体育发展机制及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等。
社会体育: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加交往,增长技能为主要目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农村体育:指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体,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住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追求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根据家庭条件与成员的兴趣爱好选择健身活动。
二.各章重点知识
1生活方式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社体对生产的作用:A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B可以保护劳动力C 可以修复劳动力D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生产对社体的作用:起着决定作用,制约着人类社会各历史时期体育的内容,性质和特征
2.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
A.指导法B示范法C预防和纠正错误法D保护与帮助法
3.指导残疾人健身要注意哪些事项
A强调安全第一B强调科学性C强调循序渐进D因人而异
4.企事业职工体育的开展形式
A单位内的群众体育B单位间的体育竞赛
5.对社体参与者管理的方法
A引导法B代理管理法C组团法
6.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要着重抓好哪三个环节?
7.常见的社会体育管理方法有哪些
社会体育管理的法律方法
经济…..
计划……
行政….
8.确定我国社体目的与任务的依据是什么
A人的需要B社会的需要C社会体育自身功能的需要D社会体育的思想体系和法律政策的需要
9.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
A以人为本 B 科学求实
10.我国社会体育主要法规制度
A《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方法》
B《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C《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D《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
E《国民体质监测标准施行方法》
11.社会体育学科以神魔作为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对象: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
12.社会体育参与的形式
答:终身体育参与,间断体育参与
13.影响我国妇女参与体育的主要因素
答A传统女性角色观念
B教育水平
C闲暇时间较少
D体育观念
E体育场地设施
F经济收入水平
14影响社会体育的宏观中观微观因素
答:宏观:政治,经济文化,传播媒介
中观:体育体质,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水平,体育场地设施
微观:家庭,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个人的身体状况,个人的生活方式
15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特征
答:A活动内容与传统体育活动为主
B活动时间以早晚为主
C活动场所多是非正规的体育场所
D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不规范
E参与主体多为老人与妇女
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
A 社区体育设施缺乏和经费短缺
B 社会体育指导员极为缺乏
C 社会体育组织化程度较低
D 社会体育发展极为不平衡
16:老人体育的特点极其指导原则
A特点:a老年体育的强度较低
b 老年人体育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B 原则:a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b要与防病治病相结合
c 锻炼的内容要简单持之以恒,坚持锻炼
d养成良好习惯
17:重复练习法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相对固定的练习条件
反复练习同一锻炼的内容
练习的间歇时间无严格规定
作用:A有利于练习者掌握和巩固动作技能
B 有利于培养练习者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C 适合不同条件下的人灵活安排和调控运动负荷,有助于即时发现错误动作改进技术
间歇练习法与重复练习法的区别
答:重复练习。
在两次之间的间歇时间,是较自由确定的,一般在练习者基本恢复,自己不觉得累的情况下开始第二次练习
间歇练习是在练习者的身体机能未完全恢复就继续进行下一组练习
18:正确运用示范法时要注意那些事项
A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B示范要正确合理
C示范的位置必须使每个锻炼者都看清楚
D示范的次数要恰当,示范的时机要合理
19:促进我国家庭体育发展的对策主要有哪些?
1加强宣传强化家庭体育观念
2优化生活方式消除现代文明病的负面影响
3加大社会体育的投入,缓解家庭体育设施的不足
4开放现有的体育场地
5举办家庭体育节和体育运动会,扩大家庭体育的组织形式
6加强家庭体育的指导传授体育锻炼方法
7建立有关促进家庭体育发展政策和法规
20:我国社会体育中的主要社会问题有哪些?
A受重视程度不够
B体育人口少,体质状况差
C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少
D居民体育场地设施差,甚至被侵占
E地区发展不平衡
三.
1.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
A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C不同的文化D传播媒介E体育场地设施2.何为体育人口
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
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它与体育事
业有密切联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3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每周活动频率在3次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强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