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晚清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预备立宪期的改革 5.2.1.各省设资议局 相当于议会 议员由选举产生 制约地方督抚的权力 5.2.2.中央设资政院 资政院有议会之名,实为皇帝的控制的议事机构 资政院议员半数为皇帝任命,其余为从地方咨议局中选举产生,但须经地方督抚确认 协助皇帝议事,并无人民代议机关之功能 5.2.3.地方自治: 城镇乡的自治 府州县厅的自治 5.3.预备立宪的本质 君主立宪并非慈禧本意,既是情非得已,又在以一定程度上是掩人耳目之举 5.4.预备期尚未结束,在辛亥革命的打击和袁世凯的威逼之下,1912年清帝退位,君 主制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宣告结束。
第十二讲,晚清的政治制 度
1.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 2.洋务运动时期 3.戊戌维新时期 4.新政时期 5.预备立宪时期
1.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
Biblioteka Baidu

1.1.经济——传统小农经济 农业经济有所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萌芽,但这些发展赶不上 人口膨胀的消耗(清初约1亿人口,清末约4亿人口);农耕经济虽有 发展,但国外早已进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远远 走在了前列。 1.2.政治——统治力量的削弱 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等(因吏治腐败、土 地兼并、灾荒等因素产生) 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外国入侵: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新的阶级产生 1.3.文化——西学东渐 传教士的传教 对外交往带来的文化传播 国人为了自强而进行的求索



4.3.选官制度改革 废除科举制度。初废八股、试策论、开经 济科。1905年废科举 设学校取士制度 内容崇尚西式科技
5.预备立宪时期




1906、1907年,慈禧两次下诏实行预备 立宪,1908年宣布预备期为9年 5.1. 预备立宪的目标——君主立宪制 新政初级的机构调整没有改变权力结构 预备立宪的改革更进一步,声称是为实行 君宪做准备

思考题: 为什么晚清自上而下的改革不能取得成功?

思考: 为什么庞大的清王朝会被人数少得多的西 方军队打败?
2.洋务运动时期




2.洋务运动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1.西学为用 A,军事现代化:勇营、北洋水师 湘淮军勇营:西式武器、西式练兵方法、重视血 缘和地缘的纽带 北洋水师:引进西式战舰、管理方式、接受过西 方海军学校教育的指挥人员 B,军火工业现代化: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 局、福州船政局、 C,工商业现代化: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



2.2.中学为体 政治制度上拒绝根本性的改变,允许局部 的机构调整: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洋务和外交。 后逐渐膨胀,权力超过六部。 设立总税务司:负责关税。承包给外国人, 部分丧失关税自主权。
3.戊戌维新时期




3.4.1. 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4年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国 人开始寻求洋务运动之外的其他途径。 189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等提出变法维新,被拒 绝 1898年,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人,开始变法,后 被保守派扑灭。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思考: 戊戌维新因何失败?
4.新政时期


庚子之变后,慈禧于1903年宣布施行新政 4.1.中央政府机构改革 外务部、度支部、民政部、陆军部、法部、农工 商部、邮传部、学部、吏部、礼部、大理院、理 藩院 4.2.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将学政改为提学使司,设学务公所 将按察使司改为提法使司,增设高等、地方和初 级审判厅 增设巡警、劝业两道,分别负责警务和工商业 东北地区设交涉使司、民政使司和度支使司等



3.4.2.戊戌维新的目标 批评洋务运动只治标不治本,认为只有改 革政治制度才能自立自强。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效法日、俄、英等 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虚君,权力归于民选议会,三权分立



3.4.3.戊戌变法的举措 机构裁并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修改中央机关的办事规则 广开言路 教育改革,设立京师大学堂 科举改革,废八股文,改试策论 3.4.4.戊戌维新的失败 戊戌维新尚未进行到关键改革,即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所扑灭 光绪被软禁 维新派被逮捕:“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 锐、刘光第 君主立宪言论活动被禁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