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60例临床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60例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方法 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降纤、抗凝疗法,治疗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p<0.05)。中药配合降纤、祛聚疗法治疗,对治疗下肢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药配合降纤与抗凝疗法;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较为常见,国内发病率有不断增高趋势[1],特别是其所并发的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更是给医学界带来不少新的难题。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严重影响人体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自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科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60例,男性27例,女性33例;发病年龄23-78岁,平均4

2.6岁;病程26天-120天,平均34.1天;其中产后11例,长期卧床16例,外伤骨折4例,原因不明26例,静脉曲张术后3例;西医分型:中央型5例,周围型11例,混合型44例;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均显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静脉管腔仍有狭窄者或深静脉仍有血栓者。中医辩证为脾虚血瘀型,舌质暗或

有瘀斑,苔白腻,脉弦细。病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修订的诊断标准确诊。

1.3 疗效评定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修订的疗效标准。(治疗二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降纤、祛聚治疗,治疗组30例同时配合内服中药治疗,服用化瘀汤(当归、赤芍、两头尖、茯苓、陈皮、水蛭、薏苡仁、丹参、茜草、泽兰、白术、甘草)。2 结果本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经治各组肢体的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结果比较,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2.1 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n)有效

治愈显效有效

无效

治疗组30 26 3 1 0

对照组30 18 8 4 0

经校正x2检验,临床治愈率比较,x2=4.176,p=0.041,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表示t′=-3.008,p=0.005,p<0.05,说明治疗组同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留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其发生率高达50%[2]。这一阶段的病理生理过程很难确切地描述,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一个消极阶段,西医的方法主要有降纤、抗凝、祛聚等方法,一般不采取手术及介入治疗,单纯西医治疗对于病程稍长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而这一阶段恰恰是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阶段。

本病在中医学属于“股肿”范畴,以“湿、热、淤”为主,“血淤”贯穿疾病始终。本阶段多属湿瘀脉络型,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主,采用祛湿化瘀汤,常用药物:当归、赤芍、丹参、两头尖、茯苓、陈皮、水蛭、薏苡仁、茜草、泽兰、白术、甘草。其中当归养血活血,具有镇静、镇痛、抗菌的作用。赤芍功能有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以凉血散瘀止痛为长,善清血分实热。丹参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和抗凝作用,并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三药合用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作用,对改善微循环障碍解除平滑肌痉挛,使血管扩张,血流灌注量加大,血粘度下降及血流速度加快有很大作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及大量临床资料记

载,本病多数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显著增高,纤溶活性降低,其中纤维蛋白原增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验证明,赤芍、当归可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说明这些药物对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均有抑制作用[3]。

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整体疗法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血液粘度,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可以促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再通,已逐渐成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汪忠镐,张建,谷涌泉,主编.实用血管外科与血管介入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20-323.

[2] barnes c,newallf,monagle p.post-thrombotic syndrome.arch dis child,2002,86(3):212-214.

[3]王娟.常用活血化淤中药的现代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6,10(17):2082-2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