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营养与肥胖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2
中国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供能比变化 (1992-2002)
供能比%
25
20
15.2
15
10
6.2
19.2
11.6
城市 农村
5
0 1992年
2002年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4.10)
h
23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 谷类、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不被人体消化 吸收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被摄入体内后,极 易吸收水分并迅速膨胀,不仅使人的饱腹感来 得快、保持时间长,而且释放出来的能量少, 起着防止能量摄入过多,预防肥胖的作用 。
2002年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4.10)
h
11
导致肥胖的常见原因
➢ 遗传与环境因素 ➢ 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的改变 ➢ 能量摄入过多,消耗减少 ➢ 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 ➢ 神经精神因素 ➢ 生活及饮食习惯 ➢ 其他因素:如性别不同、年龄差异、职业考虑、
环境因素、吸烟饮酒等
h
20
WHO脂肪供能比建议
➢ 膳食中脂肪供能比不超过30% ➢ 动物脂肪供能比应在10%内
h
21
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变化 (1992-2002)
供能比%
40
35
28.4
35.4 27.7
30
25
18.6
20
城市
15
农村
10
50 1992年源自2002年数据来源:中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4.10)
➢ 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 主要来源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
➢ 能量摄入超过机体的需要,剩余部分便转化成 脂肪储存于体内,导致肥胖。
h
19
营养结构失衡
➢ 脂肪供能比增加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上升 ➢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 某些微量营养素缺乏
供能比: 膳食中各营养素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比例
h
3
肥胖的判断标准
• 体重 • 体质指数 • 脂肪含量 • 腰臀比值 • 皮褶厚度
h
4
体质指数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BMI:18.5——23.9为正常 BMI:24——27.9为超重 BMI:28以上肥胖
h
5
WHO成人BMI分级标准
分类 体重过低 正常范围 超重 肥胖前期 Ⅰ度肥胖 Ⅱ度肥胖 Ⅲ度肥胖
- 高 增高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1年
h
7
腰 围(WC)
国外
国内
男性≥95cm 男性≥90cm 女性≥80cm 女性≥80cm
伴发疾病 可能增加
男性≥102cm 男性≥98cm 女性≥88cm 女性≥86cm
显著增加
腰围超过界限值即h为腹型肥胖
8
肥胖的分类
➢ 按病因 :单纯性/继发性 ➢ 按脂肪分布
h
15
基本概念 肥胖症的流行病学
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症发生的营养因素
肥胖症的预防和减肥的营养原则
h
16
维持正常体重的生理机制
能量摄取
能量消耗
控制和调节因素
遗传 饮食结构
h
体力活动 基础代谢
产热
17
肥胖发生的营养因素
➢ 能量摄入过多 ➢ 营养结构失衡 ➢ 围产期营养缺乏 ➢ 不良饮食行为
h
18
能量摄入过多
奶类、豆类:奶类含多种营养物质,是人类最佳的钙质来源, 豆类是我们祖先一直视为优良食物,含丰富而又良好的蛋白质 和油脂。
h
32
节食减肥容易出现的营养问题
维生素缺乏,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 蛋白质营养不良 贫血
h
33
减肥误区
素食主义 禁食面食及谷物 剧烈运动 抽脂疗法或减肥药物的选用
营养与肥胖症
h
1
基本概念 肥胖症的流行病学
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症发生的营养因素 肥胖症的预防和减肥的营养原则
h
2
肥胖的定义
➢ 肥胖(obesity):体内脂肪堆积过 多和(或)分布异常的状态,达到危 害健康的程度,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 慢性代谢性疾病。
➢ 肥胖症也是多种疾病(如‖型糖尿病、 高血压、血脂异常、缺血性心脏病等) 发生的危险因子,对人类健康构成了 严重威胁。
<300mg/日 ➢ 补充维生素,提倡戒酒 ➢ 预防为主,增加运动。
h
31
节食—四类食物不可偏废
谷物:最有效的碳水化物来源,其种类多而有不同的特性,这类 食物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
蔬菜、水果:含有多种水溶性维生素,也含多种矿物质,这类食物 也含人体不可少的膳食纤维,以及数以百万计的抗氧化物 鱼,禽,蛋,及瘦肉: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也是脂溶性维生素 以及铁质等矿物质来源,当然也是脂类的来源
h
12
人在哪些时期容易发胖?
➢ 婴幼儿期 ➢ 青春期 ➢ 妊娠期及产后 ➢ 中年期 ➢ 更年期(60岁后很少发胖)
h
13
基本概念 肥胖症的流行病学
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症发生的营养因素 肥胖症的预防和减肥的营养原则
h
14
肥胖与疾病
肥胖与动脉硬化 肥胖与糖尿病 肥胖与乳腺癌 肥胖与便秘 肥胖与… ...
h
28
肥胖症的预防
➢ 中心环节:通过调节机体的营养素摄入和能量 消耗维持能量代谢平衡。
h
29
减肥的营养原则
➢ 减少能量摄入 ➢ 保持营养均衡 ➢ 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h
30
正确的减肥膳食原则
➢ 控制热量 ➢ 限制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40-55% ➢ 保证蛋白质供给:占总热能20-30% ➢ 严格控制脂肪:占总热能25-30%,胆固醇
按体态 上半身肥胖,中心型肥胖 下半身肥胖,周围型肥胖
按内脏脂肪的程度 内脏型肥胖 皮下型肥胖
h
9
基本概念 肥胖症的流行病学
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症发生的营养因素 肥胖症的预防和减肥的营养原则
h
10
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
百分率(%)
30
25
22.8
20
16.3
15
10
3.6
5
超重率 肥胖率
7.1
0 1992年
h
24
肥胖生理
➢糖份与肥胖 ➢蛋白质与肥胖 ➢脂肪与肥胖 ➢血脂与肥胖
h
25
不良饮食行为
➢ 经常性的一次摄食过多、餐间进食 ➢ 不吃早餐 ➢ 快餐消费 ➢ 进食过快
h
26
基本概念 肥胖症的流行病学
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症发生的营养因素 肥胖症的预防和减肥的营养原则
h
27
预防肥胖要从小做起
体内脂肪细胞改变的形式: 1.体内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 2.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
BMI(kg/m2 ) < 18.5 18.5~24.9 ≥ 25 25~29.9 30~34.9 35~39.9 ≥ 40
伴发相关疾病危险 高
平均水平
增高 中等 严重 极为严重
h
6
中国成人BMI分类的建议
分类
适宜范围 肥胖 超重
BMI
18.5~23.9 ≥28 24.0~27.9
伴发相关疾病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