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素材
经典自传:鲁迅自传
![经典自传:鲁迅自传](https://img.taocdn.com/s3/m/eab6762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3.png)
经典自传:鲁迅自传鲁迅自传我于1880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能够看书的学力。
所以说,在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13岁时,我家忽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支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18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知道了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文艺。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却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29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
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到1926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了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12月走出,到广东做中山大学教授,4月辞职,9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在杂志上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初做小说是1918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
鲁迅自传
![鲁迅自传](https://img.taocdn.com/s3/m/9f8725e5551810a6f524869c.png)
三
工作 简历
四
主要 著作
鲁迅先生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 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有三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从考入不收学费的水 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 第二次:矿路学堂毕业后被派往日本留学,并新局 面意学医。 第三次: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后,决定弃 医从文。开始学习文学,走文学救国道路。 纵观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他所学专业几经变化, 然而 救国救民的爱国心 始终不渝,从未动摇过。
1、1909年 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2、1910年。 浙江师范学校校长 。 在绍兴中学教务长 3、1911年任 4、1912年 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 ,5、后移入北 兼做北大、师大及女子师大的国文系讲师 京, 。6、1926年为躲避 段祺瑞政府迫害, 南下到厦门大学做教授 。后出走。7、 1926 年 到广东中山大学做教授,1927年4月辞职,9月出广东 。 1、两本知篇小说集: 《呐喊》和《彷徨》 。2、一本论文 。3、一 本 回忆记 。4、一本 散文诗 。5、四本短评 。6、若干翻译作品 。 7、一本 《中国小说史略》 。8、一本 《唐宋传奇集》 。
(1881—1936)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作者简介
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 人,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
传:也叫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 事迹的文章
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 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详略得当,主 次分明。对关键的事件要交 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 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 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 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 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 自强。
鲁迅自传(2)
![鲁迅自传(2)](https://img.taocdn.com/s3/m/a737faee4afe04a1b071de78.png)
传: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 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大传
篇幅长短
小传
传 立传人物
自传 他传
人物小传的特点:
1.短小精悍 2.不铺陈细节 3.语言简洁凝练
比较:
《鲁迅自传》
《老舍自传》
相同
都有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介绍 都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选材 个人爱好无 有
不同
未来展望无
简历较具体
有
略
8、一本《唐宋传奇集》
读第4段。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
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 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 很大的缺陷。
从经历中发现作者的性情品格、人生态度 ①家中变故,寄人篱下,“决心回 家”,表现作者自尊自爱自强的品格。
(2)传记的内容要真实准确,不能虚构。 (
√
)
(3)鲁迅开始创作小说是1918年,登载在《新青年》 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阿Q正传》,第一次使用笔名 鲁迅。 ( ╳ )
3、读课文三四两段,回答下列问题:
工作和著作情况。 1、简要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2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教 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 地方可以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想一想 加点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明作者回国后由于政局混乱和社会黑暗,几乎到了难以谋生的 地步。从加点字可以看出作者的失望、伤感、愤慨交集的情绪。 。 3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 好,要捕拿我 ……” 这本是一件大事,作者为什么用轻描淡写的语 气表达? 轻描淡写的语气表现出作者对敌人的藐视。 答: 4、请分别说说文中两个“不好”的不同含义。 是反动政府对鲁迅斗争精神的指责、污蔑; 答:第一个: 是鲁迅对自己作品的严格要求。 第二个: 5、文中提到的一本散文集是《朝花夕拾》
5《鲁迅自传》(黎求真)课件PPT
![5《鲁迅自传》(黎求真)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77b5c6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5.png)
人
生 阶
时间
段
经
历
求 学
1881年
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一姓周 的家里。
前 家 庭
十三岁 时
家遭大变故,寄住在亲戚家。
情 约有三 父亲去世。离开绍兴,前往南
况 年多 京求学。
十八岁 入江南水师学堂。
求学
过了半 年
毕业之 后
预备学 校毕业
改入矿路学堂学开矿。 到日本留学。 决意学医,进仙台医专学习。
民族魂 鲁迅
鲁迅先生逝世后,郁达
夫曾说:“没有伟大的人物 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 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 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 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奴隶之邦。”愿以此与同学 们共勉。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 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 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 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 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 新文化的方向。”
宋庆龄许广平参 加鲁迅追悼会
以时间为顺序。
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 主要成就。 用第一人称。 有详有略,选择反映性格 和思想倾向的内容详写。
鲁迅作品 扉页
拓展延伸: 赏析鲁迅的诗歌,感受 人物的形象。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有的人
作者:臧克家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如 何理解“决意”?
《鲁迅自传》ppt课件6
![《鲁迅自传》ppt课件6](https://img.taocdn.com/s3/m/1ed07e3c6137ee06eef918dc.png)
3.鲁迅有哪些求学经历?
4.他为何“学医〞.又为何“从文〞, 这说明了什么?
5.鲁迅的工作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6.作者对自己的坎坷持什么态度, 说明了什么?
1.少年时代: 1881年 不愁生计 遭受变故
生
外出求学
活 经 历
2.求学时代: 18岁 学洋务 弃医从文
三味书屋
1.鲁迅幼年家庭生活遭遇了怎样的变化? 2.鲁迅的母亲后来为什么送他外出求学?
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性格?
樱花树下和藤野话别
3.鲁迅有哪些求学经历? 4.他为何“学医〞.又为何“从文〞,
这说明了什么?
北师大演讲
了怎样的变迁?
坷持什么态度, 说明了什么?
1.鲁迅幼年家庭生活遭遇了怎样的变化?
日本学医 回国 29岁
鲁 迅
3.工作经历: 杭州 绍兴 北京 厦门、广州 上海 教员 教务长 编译员 校长 讲师
自
教授
传创
作 《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
成 果
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两本专著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
运交华盖意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传:自述生平的文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点:1、用第一人称来写
2、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3、语言要朴实、简洁
写法:1、特别人物的主要经历、 主要特点
2、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最新推荐】鲁迅自传个人自传-实用word文档 (2页)
![【最新推荐】鲁迅自传个人自传-实用word文档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02ba0b2e7cd184254b3535c8.png)
【最新推荐】鲁迅自传个人自传-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鲁迅自传个人自传我的家乡在北方的一个小城市,我的童年过得很快乐,尽管家里土活拮据,但是来自爷爷的赏识使我快乐地度过了我的童年。
爷爷是㈠艮威严的人,我的父辈们都很敬畏他老人家,我等孙女孙子辈就更;不敢在他面前造次,说来也怪,爷爷在十几个孙子孙女中惟独喜欢我,说我将来一定是个有出息的人。
在爷爷那里我找到了最初的也是最坚定的自信。
小学生活感觉是懵懵的。
进了中学,我开始喜欢学习,准确地说:喜欢“自学”,总渴望老师能够让我们自己看书。
每天的晚自习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因为那段时间我们有很大的自由,老师只是巡视一下,分别辅导,所以你可以自己任意安排你的学习。
老师不会去干涉你学什么,只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你提供帮助,我很喜欢这种形式。
那时我开始喜欢看中长篇小说,最喜欢看的是《简·爱》,小说中女主、翁的强烈的自尊、高洁的自爱、不息的自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种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我。
1993年大学毕业,我分回母校工作,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初为人师,我22岁,很担心学生不怕我。
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因病留级到我班的学生总是不能交作业。
我让他写检查并让家长签名,然后拿到班会上念。
当时我也觉得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但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我担心他会反抗,所以提前和他商量。
他答应了,我松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在学生面前丢面子。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他按照我说的做了,也起到了我预期的杀一儆百的作用。
可是后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这位同学的日记中,我知道了在这件事中真正对他起教育作用并不是那次难堪的当众检讨。
他在他的日记里说:“今天,我心里很矛盾,因为前些天我有一件事骗了你,今天我想把事实告诉你,不想再骗你了。
因为今天早读的时候无意中我看到你正费力地给我们班糊窗户,那么冷的天气,同学们读书都不愿伸出手来,可是你却不怕冷,吃力地把一扇扇窗户的缝隙糊好,把刺骨的寒风挡在外面,让我们的教室温暖起来。
《鲁迅自传》ppt课件共17页文档
![《鲁迅自传》ppt课件共1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c4a0b3fda38376bae1fae1b.png)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28.08.2021
(1881—1936)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变,决心弃医从文,“我以我血荐轩辕。作者说:“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
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
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想提倡
文艺运动了。”所以,鲁迅开始学习文学,走文学救国道路。
28纵.08观.20鲁21 迅的思想发展过程该,课他件由所【学语文专公业社几】y经uwe变n5化20,然而救国救民的爱国心始
28.08.20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yuwen520 友情提供
听课文录音,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筹办: 筹划办理。 2、衰落: (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3、学籍: 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4、乞食者: 要饭的人。乞:乞讨。
5、呐喊: 大声喊叫助威。 6、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yuwen520 友情提供
1927年在广州
28.08.2021
1930年在上海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yuwen520 友情提供
1930年在上海 28.08.20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yuwen520 友情提供
鲁迅全家福
妻子:许广平 儿子:周海婴
百草园
28.08.2021
三
状况 姓 周,读书人。4、母姓 鲁,乡下人,能看书。
鲁迅自传原文
![鲁迅自传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f15d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7.png)
鲁迅自传原文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鲁迅,字石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富裕家庭,家境相对宽裕。
自小就接受了较好的教育,但我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及沉重的历史负担产生了深深的痛恨。
我曾在杭州上学,受到了进步教育的影响,懂得了人要有骨气,要有敢于批判现状的精神。
后来,我去了日本留学,准备学医。
但在留学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文学的兴趣渐渐增加。
我开始发表一些文学评论和小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的创作多以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为主题,对社会不公和人的苦难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反思。
我最早以《狂人日记》为代表的小说,开创了白话文小说的先河。
这种新的文体让我能更贴近普通人,更生动地描写中国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我的作品多以现实题材为基础,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展现出现实中的残酷和丑恶。
这使得我的作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但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支持。
我还曾经写了《阿Q正传》,以质朴诙谐的笔触,讽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小人物,通过人物的思想、言行和遭遇,揭示了中国人民在封建社会中的悲苦和无奈。
这部小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文学创作,我还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我认为文学和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通过文学的呼喊和揭露,才能唤醒人们的觉悟和力量,推动社会的变革。
我投身于革命斗争,发表了许多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鼓舞了无数人的斗志和决心。
然而,由于我的作品和言论激起了当时统治者和保守势力的强烈不满,我遭到了严厉的打压和迫害。
我被迫流亡海外,终身未能回到祖国。
流亡期间,我继续坚守着我的信念,为中国的民主进步事业奋斗。
我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演讲,向世界呼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与悲惨。
我在思想上持续发展,从社会主义思想到无政府主义,再到更加激进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鲁迅自传》素材
![《鲁迅自传》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961af738de80d4d8d15a4f81.png)
《鲁迅自传》素材语文版一、文本解读真实而精彩的人生——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1、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故园。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
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
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
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的急剧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地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
这是一段痛苦而真实的人生经历。
为了生存和发展,少年鲁迅不得不更多地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
对此,鲁迅先生并不讳言。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当先生被亲戚称为“乞食者”时,“我于是决心回家”,“决心”二字包含了少年鲁迅的无限辛酸和强烈的自尊;当学费也无法筹措时,少年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的精彩人生必备性格初见端倪。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
他之所以选择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了当时的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
可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这是由于少年鲁迅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水师学堂,虽然水师学堂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
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所以,为了求学,少年鲁迅又改进矿路学堂。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鲁迅自传 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素材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鲁迅自传 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素材 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111f645901020206409c1d.png)
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
鲁迅13岁那年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
当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
祖父丁忧回家后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
浙江的乡试通常在旧历八月初举行,连试三场,每场三天,最后一场考完必在八月十七日,次日正是钱塘江大潮的日子。
周家的一位亲戚即道墟章家等,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
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
而这个亲戚拿了这封信回到道墟,又附了1000元的钱庄期票,马上派人送到苏州的浙江学台那里去。
那时规定,学台到了省里,不能收拆私信。
信送到时,学台正与苏州知府谈话,就把信放在一边了。
可送信人不明底细,吵着要回条,学台只好按规定让知府拆信,知府拆开一看,拿着信就走,回去后就向光绪皇帝奏了周福清打通关节的事,光绪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
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
但根据当时清政府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斩”的。
于是鲁迅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
(摘自张能耿《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鲁迅自传以诗入文解《鲁迅自传》素材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鲁迅自传以诗入文解《鲁迅自传》素材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a27e484a7302768e99399f.png)
以诗入文解《鲁迅自传》《鲁迅自传》写于1930年5月,是鲁迅先生在1925年所作的《自叙传略》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
在这篇千字左右的自传里,浓缩了鲁迅先生近五十年的人生经历,从出生、家境、求学经历、工作简历到主要著述都交待得清清楚楚。
不过,若将此与一位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相提并论,多少还是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了。
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还是能够透过先生那朴实无华的叙述,领略到先生质朴严谨、虚怀若谷的人格精神以及可贵的平常心中包容着的深沉的爱国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篇课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样一篇极为简练、跳跃性极强的自传时,既能明白自传或传记这一文体的特点,又能从中更好地解读鲁迅先生其人其事呢?适当补充与文章所提到的内容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必要的。
笔者以为,以“诗”入文,或许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这里的“诗”指的是鲁迅先生所写的诗。
查阅鲁迅先生作品全集,可以知道,鲁迅先生的诗歌创作贯穿了他的文学创作,而且从思想感情到创作风格都是发展的,与他所走过的文学道路是相吻合的,其诗歌深广的忧愤与深邃的思想集中反映了鲁迅先生为上下求索而艰难奋进的人生历程。
这也是教学《鲁迅自传》一文所需要展示的。
《鲁迅自传》中的内容可按从出生到写作时年龄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最后落脚到文学创作。
围绕这三个阶段,我将能反映先生这些时期生活思想的诗歌引入课堂。
第一阶段,记述先生从出生到毅然走上外出求学的人生道路。
家庭的两次大变故,对鲁迅的影响极大,以致于到南京读书时仍然摆脱不了阴影。
在这期间,鲁迅寒假回家,假满又离家,与诸弟作别,写下了,《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1900年):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鲁迅先生去南京,一方面是由于家境困难,另一方面是“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走绍兴那些“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呐喊〉自序》),可以说,鲁迅是顶着当时人们的奚落和排斥进入“洋学堂”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鲁迅自传文坛巨星的陨落节选素材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鲁迅自传文坛巨星的陨落节选素材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5ce62feefdc8d376ee3296.png)
文坛巨星的陨落(节选)柯灵在世界渴望光明的时候,巨星陨落了!昨天午前11点,我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噩耗,像一股寒流突然袭来,直从头顶贯到足尖。
我出神地呆了半天,只觉得心里沉重得厉害,也空虚..得厉害。
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战士,对我们苦难的祖国,那损失之大是无可比拟的!单是就中国新文化运动而言,鲁迅先生写了何等光辉灿烂的一页!午后1点光景,我和欧阳予倩、姚莘农两位匆匆赶到北四川路××新村鲁迅先生的寓所。
没有听见哭声,只有一片严肃的静穆。
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女士眼睛红肿,正陪同几位亲友沉默地进餐,其中有鲁迅先生的三弟周建人、《译文》编者黄源、青年作家田军……黄源引导我们到二楼鲁迅先生的卧室,是普通弄堂房子的楼面,鲁迅先生的遗体就安放在一张普通的铁床上,身上覆盖着粉红色的棉质夹被,脸上蒙着洁白的纱巾。
黄源先生轻轻揭起纱巾,他的眼睛就红了,接着是低声抽咽。
鲁迅先生安详地闭着眼睛,抿着嘴唇,就像正在安眠。
一头的黑发夹着几根银丝,浓墨般有力的须眉,面容显得有点清瘦,却依然是一张严峻的战士的脸。
大家屏息似的沉默着,向伟大的逝者默哀致敬。
离床头不远,靠窗是一张半新旧的书桌,上面杂乱无章地堆着些书籍、原稿,两支为千万读者所熟悉的“金不换”毛笔,挺然立在笔插里,这是先生用惯了的武器;旁边有一只带盖的茶盂,这也就是先生休憩时享用的奢侈品...了。
就是这方寸之地,鲁迅先生不知为天下苍生呕去了多少心血!桌子横头,是鲁迅先生最近笔下一再提到的那张藤躺椅:“我先前往往自负,从来不知道所谓疲劳。
书桌面前有一把圆椅,坐着写字或用心的看书,是工作;旁边有一把藤躺椅,靠着谈天或随意的看报,便是休息……”“象心纵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声打一个呵欠,又将全体放在适宜的位置上,然后弛懈了一切用力之点,这真是一种大享乐。
在我是从来未享受过的。
”房子里还有一张方桌,满满地堆着书;床头床角各有一架书柜。
壁上挂着些木刻和油画,有一张凯绥·柯勒惠支的版画,而一张则是婴孩的油画像,上面题着“海婴生后十六日肖像”字样。
《鲁迅自传》 精选优质课件
![《鲁迅自传》 精选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f10dada8956bec0975e3f2.png)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鲁迅(1881---1936)
• 第三级
• 第四级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
• 第五级 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
中年鲁迅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鲁文迅本作样品式有:小说集《呐喊》
•
第二级
• 第三级
一本回忆记:《朝花夕拾》
一本散文诗:《野草》
留学日本
四本短评:《热风》《而已集》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再读课文,列表梳理鲁• 第五级 Nhomakorabea迅1881年—1930年间的
生平经历。
日本仙台医 学专科学校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求学 • 毕第•三后业第级之四• 级第五到级 日本留学。
预备学 校毕业
决意学医,进仙台医专学习。
两年后 终止学医,决心从事文艺事业。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二十九岁
回国,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做教员。
第二年
在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 单第击三此年处编辑母走版出文,想本做样书式店编译员,被拒绝。
• 第二级
• 第五级(包括《祝福》等)、《故事新
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等)、杂文集《华盖 老年鲁迅 集》《而已集》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第此二处级 编辑母版文解本释样经式文的著作。如:经
• 第三级
传/《左传》《经传释词》
鲁迅自述警句摘录
![鲁迅自述警句摘录](https://img.taocdn.com/s3/m/464a387048d7c1c708a14541.png)
鲁迅自述警句摘录《鲁迅自述》并不是鲁迅专门写的自传,而是几个编辑从他所有的文章中摘取些来凑成的传记。
总体来看,这些东拼西凑来的文章大体还是反映了鲁迅所走过的一生。
书中的句子都出自鲁迅全集,所以毋宁说《鲁迅自传》是鲁迅全集的一部分。
我所选取的句子都是自己觉得好玩吧,如果你觉得选的不好、不全,就休怪了。
毕竟,这只是摘抄而已。
和尚没有老婆,小菩萨哪里来?我们的交情是依然存在的,却久已彼此不通消息.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所以倘在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蘸,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
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药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
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交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
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
”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
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愈老就愈进步。
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变一气呵成屎橛,而世界上驱虫也委实太多。
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或者简直不算事。
他所谈的我几乎都忘记了,等于不谈。
向来,我总不相信国粹家道德家之类的痛哭流涕是真心,即使眼角上确有珠泪横流,也须检查他手巾上可浸着辣椒水或生姜汁。
什么保存国故,什么振兴道德,什么维持公理,什么整顿学风……心里可真是这样想?一做戏,则前台的架子,总与在后台的面目不相同。
鲁迅自传
![鲁迅自传](https://img.taocdn.com/s3/m/9b6327fa50e2524de5187e9b.png)
1.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2.文中加粗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段落 内容
主要经历
一
家庭 状况 求学 过程
二
1、出生时间 1881年 。2、地点为 浙江省绍兴府城 。3、父 姓 周,读书人 。4、母姓 鲁,乡下人,能看书。 5、小时不愁生计。 6、13岁时(1893年) 遭变故,寄居亲戚家 。 7、16岁时 重病三年的父亲去世 。 1、18岁(1898年) 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2、半年后 改进矿路学堂 。3、毕业后(1902年) 到日本留学。 4、 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医两年。 便放弃学医从事文艺 。 5、因感到学医无用, 著作
鲁迅先生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 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有三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从考入不收学费的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 学堂”去学开矿。作者考入水师学堂,表明作者思想进步,因为在守旧 的人们看来,水师学堂是走投无路的人才去上的学堂,没有出息;“大 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由此可见作者当时想走的
1、1909年 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2、1910年。 浙江师范学校校长 。 在绍兴中学教务长 3、1911年任 4、1912年 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 ,5、后移入北 兼做北大、师大及女子师大的国文系讲师 京, 。6、1926年为躲避 段祺瑞政府迫害, 南下到厦门大学做教授 。后出走。7、 1926 年 到广东中山大学做教授,1927年4月辞职,9月出广东 。 1、两本知篇小说集: 《呐喊》和《彷徨》 。2、一本论文 。3、一 本 回忆记 。4、一本 散文诗 。5、四本短评 。6、若干翻译作品 。 7、一本 《中国小说史略》 。8、一本 《唐宋传奇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课时练习鲁迅自传积累理解运用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拼音。
chóu()办学()jíshuāi()落pánghuáng()()浙.()江传.()奇绍兴.()幕.()友二、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2.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3.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4.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
()三、阅读课文并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填空。
1.鲁迅初作小说是1918年,登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第一次使用的笔名是————。
2.1930年前,鲁迅的作品汇集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本回忆记《______________》,一本散文诗《_______ _______》。
四、整体感悟。
1.本文采用了顺叙手法,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为线索。
请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2.文章写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的哪三个阶段?3.鲁迅先生为什么选择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4.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过渡句,并说说其作用。
5.本文语言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阅读《鲁迅自传》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________(A.学历 B.学力)。
听人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_______(A.变故 B.变化),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我渐至于连________(A.极少 B.很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路费,教我去寻_______(A..无须B.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1.从文中()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2.体会一下,如果把文中的“寄”字换成“居”字,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3.鲁迅为什么一方面说自己“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另一方面又强调“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所写的内容。
5.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请谈一谈。
综合探究创新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坛巨星的陨落(节选)柯灵在世界渴望光明的时候,巨星陨落了!昨天午前11点,我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噩耗,像一股寒流突然袭来,直从头顶贯到足尖。
我出神地呆了半天,只觉得心里沉重得厉害,也空虚..得厉害。
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战士,对我们苦难的祖国,那损失之大是无可比拟的!单是就中国新文化运动而言,鲁迅先生写了何等光辉灿烂的一页!午后1点光景,我和欧阳予倩、姚莘农两位匆匆赶到北四川路××新村鲁迅先生的寓所。
没有听见哭声,只有一片严肃的静穆。
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女士眼睛红肿,正陪同几位亲友沉默地进餐,其中有鲁迅先生的三弟周建人、《译文》编者黄源、青年作家田军……黄源引导我们到二楼鲁迅先生的卧室,是普通弄堂房子的楼面,鲁迅先生的遗体就安放在一张普通的铁床上,身上覆盖着粉红色的棉质夹被,脸上蒙着洁白的纱巾。
黄源先生轻轻揭起纱巾,他的眼睛就红了,接着是低声抽咽。
鲁迅先生安详地闭着眼睛,抿着嘴唇,就像正在安眠。
一头的黑发夹着几根银丝,浓墨般有力的须眉,面容显得有点清瘦,却依然是一张严峻的战士的脸。
大家屏息似的沉默着,向伟大的逝者默哀致敬。
离床头不远,靠窗是一张半新旧的书桌,上面杂乱无章地堆着些书籍、原稿,两支为千万读者所熟悉的“金不换”毛笔,挺然立在笔插里,这是先生用惯了的武器;旁边有一只带盖的茶盂,这也就是先生休憩时享用的奢侈品...了。
就是这方寸之地,鲁迅先生不知为天下苍生呕去了多少心血!桌子横头,是鲁迅先生最近笔下一再提到的那张藤躺椅:“我先前往往自负,从来不知道所谓疲劳。
书桌面前有一把圆椅,坐着写字或用心的看书,是工作;旁边有一把藤躺椅,靠着谈天或随意的看报,便是休息……”“象心纵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声打一个呵欠,又将全体放在适宜的位置上,然后弛懈了一切用力之点,这真是一种大享乐。
在我是从来未享受过的。
”房子里还有一张方桌,满满地堆着书;床头床角各有一架书柜。
壁上挂着些木刻和油画,有一张凯绥·柯勒惠支的版画,而一张则是婴孩的油画像,上面题着“海婴生后十六日肖像”字样。
海婴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儿,今年还不过八九岁。
我们的一代文豪,就生活在这样艰难的中国,生活在这样清贫的环境里!(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6·10)1.结合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我出神地呆了半天,只觉得心里沉重得厉害,也空虚..得厉害。
(2)旁边有一只带盖的茶盂,这也就是先生休憩时享用的奢侈品...了。
2.本文按,顺序来写鲁迅先生的卧室,依次写了——、——、——、——、——、——。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4. 体会下面的句子蕴涵的思想感情。
⑴单是就中国新文化运动而言,鲁迅先生写了何等光辉灿烂的一页!⑵黄源先生轻轻揭起纱巾,他的眼睛就红了,接着是低声抽咽。
5.试比较《鲁迅自传》与《文坛巨星的陨落》两文在写作语言上的区别。
七、(2007 安岳)下边一副对联,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加以修改。
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八、课外搜集有关鲁迅的两则名言。
答案:一、筹籍衰彷徨zhèchuán xīng mù二、1.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2.意外发生的事情。
3.维持生活的办法。
4.筹划举办。
三、1.狂人日记鲁迅 2.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四、1.一八八一年;我幼小时;我十三岁时;约有三年多。
2.学矿、学医、学文 3.选择学医,是因为“我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可见这一选择是出于维新救国的目的。
后来,当他在电影上看到中国人的麻木、愚昧时,他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因为再强壮的国民如果没有思想,这个国家一样无法兴盛起来。
他认为“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可见他同样是出于爱国思想才决定弃医从文的。
4.①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②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隐含着作者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对祖国命运的极大关注,对反动势力的深恶痛绝。
五、1.B A A B 2.“寄”有依附他人的意思。
若换成“居”,作者“不得已而为之”的心态就表现不出来了。
3.这表明鲁迅既不愿意做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也不愿意做惟利是图的商人。
他所要选择和追求的人生,决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个人的生存出路,而是要寻找一条能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相结合的道路。
强调“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对比了鲁迅和他们的精神境界的不同,说明鲁迅思想意志的独立与坚定。
4.写鲁迅先生从出生到十八岁之前的家庭情况。
5.鲁迅先生家境贫寒,但他有自强自尊自爱的人格。
六、1.(1)内心茫然、悲伤。
(2)贬词褒用,写出鲁迅先生生活俭朴,不图享受。
2.空间铁床书桌藤躺椅方桌书柜壁画 3.肖像描写。
表现了鲁迅先生生活清贫,日夜操劳,斗志昂扬,流露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4.(1)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在新文化运动方面所做出的功绩的赞美。
(2)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去世无限哀痛之情。
5.《鲁迅自传》言简意赅,语言平实;《文坛巨星的陨落》语言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
七、下联词性不相对,改为:周树人神情怀旧八、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⑵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活动课前准备1、分组:分四大组,每大组由3个小组组成,每小组由4个同学组成。
2、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
3、制作一份课件。
(二)导入新课动用观察启发诱导法在课件上展示一两个优秀人物图像及其座右铭,由此引出鲁迅图像及其《自嘲》诗,从褒扬鲁迅入手导入新课学习。
以志士伟绩导入可取到鼓舞精神的作用,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三)作者与文体(自传)贯彻罗杰斯“人本主义——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由学生根据课外活动获取的知识谈认识,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当然,因自传是学生第一次亲密接触,教师应对此知识作适当点拨,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紧密结合的原则。
(四)明构思1、配乐朗读(录音机或课件)。
使学生在情感陶冶中体会作者的思路。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自己动手用图表法列出鲁迅1881年到1930年的生活经历,同一小组可以互相补充,并推选一名代表,让其在黑板上标示答案,其他各组代表可进行更改,并共同探讨评价,教师只稍作引导即可。
(五)对重点分析,研讨1、以诗人文研习理解人物(课件显示)(1)第一阶段引《别诸第三首——庚子二月》(一)(二)(三)谋生无奈日奔驰,还家未久又离家,从来一别又别车,有弟偏教各别离。
日暮新愁分外加。
万里长风送客船。
最是令人凄绝处,夹道万株扬柳树,我有一言应记取,孤檠长夜雨来时。
望中都从断肠花。
文章得失不由天。
→个人的人生追求(2)第三阶段引《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失,风雨发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个人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联(3)第三阶段《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流,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动荡的时局仍矢志不渝透过诗歌,我们能充分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斗争精神。
以诗入文,让学生在诵读之余,静下心来品读先生的《鲁迅自传》先生那种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及伟大的人格精神便会了然于心。
2、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分别补充介绍三个阶段的事情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让学生拓宽视野,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其人其事,从中体会鲁迅的思想精髓。
3、学生质疑、研讨时间,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1)鲁迅为什么一方面说自己“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而另方面又强调“这是我乡哀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2)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可是又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呢?(3)传记以写生平事迹为主,为何还要写著述情况?(六)难点突破——欣赏品味,领悟特色运用教师点拨法,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课后练习提问质疑,学生研讨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