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制图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制图处理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遥感空间分辨率的逐渐提高,使遥感数据大比例尺应用成为可能,为迫切需求的高分辨率数据产品制图提供了数据保障。
与传统的低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相比,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表信息量,可以更加细致地反映地物细节,但同时也增加了数据量和数据的复杂性。
遥感影像制图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以遥感影像和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
在遥感影像地图中,图面内容主要由影像构成,辅助以一定地图符号来表现或说明制图对象。
相比传统地图,遥感影像地图不仅信息量丰富,而且形象直观、现势性强,提高了地图的可读性。
高分二号卫星是我国目前空间分辨率最高、观测幅宽最大的民用遥感卫星,大幅提升了我国遥感卫星观测效能,对城市规划发展、生态环境监管、地图测绘更新等行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根据长期环境遥感制图实践,本文总结了遥感影像制图的主要流程,并针对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制图中自然真彩色波段合成、成图比例尺和出图分辨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提高应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环境制图的水平。
1高分二号卫星
高分二号卫星于2014年8月19日成功发射,是我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民用陆地观
测卫星,搭载有两台高分辨率1m全色、4m多光谱相机,星下点空间分辨率可达0.8m,运行在631km高空的太阳同步回归轨道中,轨道倾角97.908°,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10:30,设计寿命5~8年,回归周期69日。
高分二号卫星主要载荷技术指标见表1。
高分二号卫星传感器波段设计应用比较广泛。
全色传感器具有亚米级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传感器设计了蓝、绿、红、近红外4个波段,完全满足常规遥感影像地图制作的数据需求。
既可以采用单独全色影像数据制作高分辨率影像图,也可以采用多光谱影像数据制作彩色影像图,同时,可以进行全色和多光谱数据融合后,制作高分辨率的彩色遥感影像图。
2制图流程
常规卫星遥感影像制图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影像制图与整饰、成图输出与印刷等3部分主要内容。
2.1数字正射影像制作
数字正射影像制作主要采用几何精校正/正射校正、影像融合、匀色镶嵌/裁切等处理过程,生成色调均匀、无缝镶嵌的标准遥感影像图。
首先,根据制图要求,选择所需时相、制图范围云量覆盖较少的数据。
其次,进行区域网平差与正射校正,提高影像的空间定位精度,达到制图要求。
然后将高空间分辨率全色影像和低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融合,提高制图视觉效果。
再进行
真彩色波段合成,有助于地物识别。
最后将多幅影像匀色镶嵌或将某一区域进行剪裁成制图区域。
2.2影像制图与整饰
根据制图区域和制图对象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图幅规格和制图版式,设置标准清晰的主题要素信息的分类、分级及符号化方法。
定义数学地理基础,包括平面坐标系、地图投影、高程基准、深度基准等。
添加相关的地图制图要素进行地图整饰,包括图名、图例、图廓、比例尺、公里格网、指北针、图记文字等信息。
制图要素需符号风格、颜色、粗细等协调,简单精炼。
最后,在主图下方空白处配置相关文字说明、附注等,包括制图单位、数据来源、成像时间等相关信息。
2.3成图输出与印刷
制图成果应版面清晰,无模糊虚断、接边明显等现象。
质量检查合格后,在制图软件中保存地图,选择合适像素分辨率输出地图,保证打印成图的清晰。
根据制图图幅大小印刷图件,非标准图幅可待打印出图后裁切成成果图大小。
通常,A0图幅可采用高光相纸进行打印,A4—A3等图幅可采用铜版纸打印。
3关键问题
3.1自然真彩色波段合成
遥感影像平面图的影像应层次丰富、清晰易读、色调均匀、反差适中;融合后的影像色彩应接近真实自然,色彩均衡,无明显偏色与拼接痕迹。
遥感影像自然真彩色合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
①直接用多光谱影像的红、绿、蓝波段对应R/G/B通道合成,一般用于在计算机上快速查看地物细节信息;
②利用已有波段加权运算重新生成红、绿、蓝波段,一般用于增强植被、水体等地物颜色层次,提高遥感影像制图的色彩信息;
③利用其他波段信息重新生成某一波段,一般用于缺少波段的传感器。
为提高制图质量,通常在用制图软件出图后,再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增强处理,通过曲线、色阶、色彩平衡、色相饱和度等对图像进行调色,达到理想的效果。
高分二号卫星高分辨率影像具有近红外、红、绿、蓝4个波段。
在制图过程中,若直接采用红、绿、蓝波段组合真彩色合成,影像基本上接近各类地物实际色彩,但植被的显示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反映在植被整体色调偏暗,植被内部的层次感不强,影响了制图视觉效果。
为此,通常采用波段加权运算增强植被信息,对绿波段和近红外波段进行加权后代替原来的绿波段,然后进行波段合成。
如式(1)所示
式中,a为权重值,一般取0.8~0.9。
下面选择2016年8月27日北京鸟巢周边的高分二号卫星影像为例,进行正射校
正、数据融合处理,对融合后的数据进行波段加权运算,重构真彩色影像,如图2和图3所示。
对比图2和图3,从目视效果看,经过波段加权后的真彩色波段合成影像,整体视觉效果比直接进行真彩色组合方法得到了提升,特别是植被区域色调更加自然逼真,提高了影像制图质量。
3.2出图打印分辨率的选择
对于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来说,出图打印像素分辨率的选择也是影响出图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打印像素分辨率(DPI)通常定义为单位长度内(通常1inch,1inch=2.54cm)所包含的像素的个数。
像素分辨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影像的数据量和地物细节的清晰度,一般来说,像素分辨率越高,数据量就越大,地物细节的清晰程度也越高。
但每种制图打印方式都有最佳分辨率,并非分辨率越高越好。
对于计算机制图出图像素分辨率,如果超出了人眼视觉分辨率的识别范围,并不能提高制图质量,反而徒增了数据量,制约了制图打印效率。
通常情况下,正常视力的人眼在正常明视距离处的分辨率为0.1mm~0.3mm。
据此可以计算出
纸质出图打印像素分辨率的需求,见表2。
图4显示了打印像素分辨率和人眼分辨率的关系。
其中,阴影部分的上边界表示了最大的用于制图的像素分辨率,一般用于纸质打印出图(250~300dpi),保证较好的印刷还原效果;阴影部分的下边界表示了可用于制图的最小像素分辨率,一般用于计算机网络图片(72~96dpi),降低网络传输速度的影响,提高浏览速度。
对于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制图,如果像素分辨率超出了阴影部分的上边界,不会提高整体的制图效果,反之,如果低于下边界,则不适于进行制图。
3.3空间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的选择
卫星传感器空间分辨率的选择是遥感制图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决定了地物细节的清晰度。
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选择的最主要依据是制图比例尺的大小。
通常制图比例尺越大,要求卫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越高。
但并不是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适于制作所有大小比例尺的图件,各个空间分辨率影像都有适宜制图出图的比例尺范围。
为确保制图细节清晰,制图单位面积的原始像素数需高于出图单位面积的像素数。
据此可得制图比例尺与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关系,如式(2)、式(3)所示
式中,长度单位均为m。
其中,l为1英寸对应的单位米长度,即0.0254;Dpi为制图出图像素分辨率;Res为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Scale为制图比例尺。
根据上节出图打印像素分辨率分析,选择72~300dpi作为出图像素分辨率,可以确定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制图比例尺的范围,见表3。
图5表示了不同制图比例尺对卫星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需求。
其中,白色部分表示最佳的制图比例尺范围,斜线填充部分表示该分辨率过高,存在信息和数据的冗余,虚线部分表示分辨率低,不适合进行该比例尺的制图。
对于高分二号卫星全色或融合影像空
间分辨率1m,可以制作的最大成图比例尺为1∶2835,适合的最小成图比例尺为1:11811。
按照国家标准分幅成图比例尺范围在1∶5000~1∶10000。
4结语
在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制图过程中,首先,针对实际工作需求,根据制图区域和出图图廓大小,确定制图比例尺;然后,根据制图比例尺,选择适宜的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最后,确定打印出图像素分辨率。
同时,根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源及制图需求,选择合适的波段组合模式。
对于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制图,为确保制图质量,通常采用波段加权增强植被信息自然真彩色波段组合方式,纸质打印出图像素分辨率为250~300dpi,制图比例尺范围为1∶2835~1:11811。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