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批判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kos(Critic),意思是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
对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到目前,已有众多学者提出各自的观点。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 Ennis)1962年提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这个定义由伯林(Sharon Bailin)发展为:批判性思维是“对相信什么或如何行动的问题情景的透彻思考,思维者想要形成理由充分地批断并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这种具体化为优质思维者的品质”。
到了20世纪90年代,批判性思维存在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运用Delphi方法(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得出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综述:“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
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
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究工具。
由于这个原因,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一个人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强大资源。
虽然批判性思维不等同于好思维,但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自我校准的现象。
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通常具备下列特质:勤学好问,信息灵通,信赖理智,胸怀宽广,适应性强,公正评价,诚实对待个人偏见,谨慎判断,乐于再三斟酌,头脑清醒,在复杂的事物中有条不紊,不懈查找相关信息,理性地选择判断标准,专注于探究,坚持不懈地寻求学科和探究所允许的精确结果。
因此,培养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就是朝这个理想努力。
它把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和以上提到的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它也是理性的民主和社会的基础”。
最新的批判性思维定义由菲舒(Alec Fisher)和斯克里文(Michale Scriven)提出(1997):批判性思维是“熟练地、能动地解释和评估、观察、交流、信息和论辩”。
批判性思维是严格区别于批判式思维的。
批判性思维是理性、逻辑的思维,而批判式思维是非理性的,其逻辑往往是混乱的;批判性思维是温和而富有建设性的,而批判式思维往往是极端的、激烈的,甚至仇视外在事物;批判性思维是平等的,而批判式思维则经常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和武断。
批判性思维应具有以下十个品质,怀疑精神、正当性、清晰性、一致性、相关性、预见性、反思的态度、深度、广度、公正。
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分为:识别论题,识别论据,识别论证,形成判断。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思维方面会有很多特点,比如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歧视的存在,注意克服这些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
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一种是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来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其中包含着质疑、比较、鉴别、判断的过程,亦即通常所说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此意义上,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独立人格的基础。
其次,它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能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社会和个人问题。
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创造力的基础。
离开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一、打破传统思想界限
(一)正规的传统的教育教授的正规思想限制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思维的
发散性与创造性。
(二)我们对于外国思想要有所了解,了解各国的文化,融汇于我们从小就接触的中华文化中。
二、认真读书,仔细观察。
(一)现在的我们知识储备并不渊博,不足以支撑我们提出论证的理由。
(二)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使得我们都有一种浮躁的心理,不会仔细观察,往往忽略掉许多重要的细枝末节,我们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循序渐进,从小事开始慢慢来,寻找最有力的论证理由。
三、资料线索的对比
当我们对某一事件下论证或分析事件时,不同的资料信息是有差别的通过比较、对比、分析、寻找异同,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察纳雅言、与人交流
与人交流可以了解不同人的不同的观点与思想,使我们捕捉到不同观点中包含的知识。
五、实践
纸上谈兵说的再好,脑袋中储备再多,没有实践也是枉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在实际案件中提出论证,并对他人论证辩证研究,多角度的研究事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或不同的场景中,通过实践,把课堂学习和现实相关联,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知识时代已经来临、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之时,中国社会也越来越越关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据了解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发现,通过精心组织、巧妙设问、改变课堂中的“刺激变量”、使课程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经验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等,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产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