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推荐文档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易经,又称《易经》、《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
它是一部关于宇宙、人生和变化的书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卜筮文化。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变化,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类处世的智慧。
易经的理论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化和思维方式,也逐渐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带您了解易经的入门基础知识。
一、易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易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卜筮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当时的人们通过观察天象、卜筮和祭祀等方式,试图获得对未来的预测和指引。
到了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卜筮渐渐被形式更加完整的《易经》所取代,成为了一部独立的经典著作。
《易经》由周文王和周公所撰写,主要包括《乾卦》、《坤卦》等八卦和通过八卦组合而成的六十四卦。
二、易经的核心概念——八卦八卦是易经的核心概念,它是由爻组成的符号。
爻是由一阳(阳爻)和一阴(阴爻)组成的。
八个爻组合而成的符号称为八卦,分别是乾、坤、震、巽、离、坎、艮、兑。
每个卦都代表着一种状态或者形象,比如乾卦代表天、刚健和领导力,坤卦代表地、柔顺和顺从等。
在易经中,八卦通过变换顺序和组合形成了无数的卦象,揭示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和变化。
三、易经的思想体系——阴阳五行易经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和五行。
阴阳是二元对立的哲学观念,阐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
比如天和地、阳和阴等。
而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形态,也代表着五种不同的能量。
易经认为,这五种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世界的运行规律。
阴阳和五行相互作用,形成了易经独特的思想体系和解读方法。
四、易经的应用——卜筮和辅助决策易经不仅仅是一部哲学经典,它还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
在古代,人们通过卜筮来进行决策和预测未来。
卜筮是通过投掷硬币或者竹签,根据所得到的卦象来解读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而在现代,易经也可以用作辅助决策的工具。
易经基础知识
易经基础知识目录一、易经概述 (2)1.1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 (3)1.2 易经的性质与特点 (4)二、易经的基本符号与结构 (5)2.1 易经的符号系统 (6)2.2 易经的基本结构 (7)三、易经的基本卦象 (9)3.1 八卦的基本概念与象征意义 (10)3.2 八卦的占卜与应用 (11)四、易经的基本爻辞 (12)4.1 爻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3)4.2 爻辞的解释与应用 (13)五、易经的基本卦辞 (15)5.1 卦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6)5.2 卦辞的解释与应用 (17)六、易经的基本原理 (18)6.1 变易思想 (20)6.2 阴阳思想 (20)6.3 五行思想 (21)七、易经的基本应用 (22)7.1 易经在决策中的应用 (23)7.2 易经在医学中的应用 (25)7.3 易经在农业中的应用 (26)八、易经的现代解读与应用 (27)8.1 易经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应用 (29)8.2 易经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 (30)8.3 易经在现代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31)九、易经的学派与争议 (33)9.1 易经的主要学派 (34)9.2 易经的争议与批判 (36)十、易经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37)10.1 易经的学习步骤 (38)10.2 易经的学习技巧与注意事项 (40)一、易经概述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研究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规律。
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易经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卦象、爻辞、彖传、象传等,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多个领域。
易经的基本原理是“阴阳五行”,即万物皆由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和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构成。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宇宙的平衡和谐。
五行之间也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通过调和五行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
〈易经〉基础知识
〈易经〉基础知识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1、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统一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
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
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入门必备,全是精华)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入门必备,全是精华)今天我整理了周易预测入门必备的基础知识,供大家了解。
01、何为《易》首先说《易》是一本哲学书籍,这是毋庸置疑的,自古以来的哲学很多都是和宗教或者预测捆绑在一起发展的。
由《易》发展的五行学说,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学说。
易,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改变”。
没错,较为通俗的解释,《易》就是一套研究改变,变化的理论,这个思想不论是从哲学角度还是从预测角度,都是一个指导性的思想。
易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他要求我们在不断改变的事物中,自强不息,使得改变向着对自己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整体来说,《易》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观念,即“天人合一”,这是一种整体观,一种大局观,更是一种统筹的观念。
现在我们说周易,大多都与“算命”画了等号,其实,不论是中医,收藏,算命和珠宝。
都应该以周易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么就很容易落入到“唯心主义”的坑洞中。
02、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说成是我国大部分思想的基础之一也毫不夸张。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指特定的金就是黄金,土就是泥土这么简单,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创造世间一切的元素,他们之间的相生相克构成了大千世界。
这里,我们对于五行的了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要掌握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1.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但: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
2.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但: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这里相侮可以理解为,水平时可以灭火,但是火太大了但是拿一杯水,肯定是无法灭火的,反而被火侮辱。
二、掌握五行在四季的旺相休困死三、掌握五行与干支的关系四、掌握五行和装卦时的六亲五类:我,官鬼,子孙,妻财,父母,兄弟的关系五、掌握五行和六神直接的关系这里因为全写出来就太过长了,今天只做简单介绍,所以只把五行相生相克写出来,其他的部分会在以后的专题中再做论述。
第一部分易经入门(第一节)
第一部分易经入门(第一节)一:《易经》入门◎ 一、《易经》是什么?《易经》是一本最古老的书,被称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
不过,现代人听到《易经》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来算命吗?没错,《易经》确实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于算命;并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经》还谈做人处世的道理。
翻开《易经》,我们看到总共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些卦图都是由下而上六条横线所组成的。
横线分两种,一条不断的称为“阳爻”(),另一条断为两半的称为“阴爻”()。
阳爻代表主动力,阴爻代表受动力。
有主动也有受动,两者配合才使变化一直持续下去。
《易经》的“易”字,首先就指“变化”而言。
西方人翻译《易经》,大都将它译为《变化之书》(The Book of Changes)。
任何变化都是由阳与阴两种因素的消长所造成的。
“爻”这个字代表“效”,在仿效或描述变化时,阳与阴不可或缺。
至于“卦”,则是指“挂”而言,有如挂在我们眼前的自然现象。
当大自然出现变化时,人类要如何因应?要如何趋吉避凶?要如何修养自己以求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易经》所要答复的难题。
《易经》本身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代表六十四卦。
每一卦有一句卦辞,说明此卦的占验(如元亨利贞,利涉大川等);并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辞,说明此爻的处境与后果(如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等)。
因此,原始的《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辞。
用今天的方式来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页。
然而,为什么我们眼前的《易经》却有几百页呢?这是因为加上了《易传》。
古代有“易历三圣”之说。
首先画出基本的八卦,再将其重叠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系辞传》称为包牺氏)。
到了姬昌(后称周文王),他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写下卦辞与爻辞。
也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后期的某一位卜官。
到了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特别用心探讨了《易经》。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国学基础《易经》核心知识点2023
国学基础《易经》核心知识点2023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籍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作为国学基础的重要一环,易经涵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个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易经》的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
一、易经的起源和概述易经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
它由六十四卦组成,每一卦由六个爻组成,爻的阴阳不同,形成不同的卦象。
通过卦象的变化和解释,易经揭示了宇宙的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易经的基本理念1. 阴阳学说:易经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阴阳学说。
阴阳代表了宇宙中两种相对而对立的力量,阴表示阴暗、柔弱、消极的一面,阳表示明亮、刚强、积极的一面。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和人类世界的基本运行机制。
2. 变化思想:易经中强调“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
万物皆在变化中,只有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才能生存和发展。
易经通过观察卦象的变化和解读来揭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提醒人们时刻保持灵活应对的态度。
3. 五行学说:易经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一种能量分类系统。
五行相互生成、相互制约,包含了世间万物的变化和联系。
人们可以通过五行学说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处理问题和把握机遇。
三、易经的应用领域1. 预测卜筮:易经中的卜筮是古代用来预测未来和解答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卦象的变化和解读,人们可以了解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结果。
易经的卜筮方法不仅在古代广泛应用,现代也有许多人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和心灵寄托。
2. 管理决策:易经的思想和方法在管理决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经营者可以通过运用易经的原理和智慧,预测市场趋势、分析竞争对手、制定战略规划。
同时,易经也提倡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经营理念,倡导领导者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
3. 个人修养:易经不仅在社会层面有应用,对于个人修养和成长也有积极的意义。
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学习资料
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易经笔记】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以下关于易经的介绍,大部分整理于各种资料,由于学界还有争论,故此,存而不论。
另外一部分,来自于我个人的理解,欢迎各位与我探讨。
一、易经的来源相传,上古之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
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观察河图与洛书,开出先天八卦图,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
周文王的儿子周公,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至此易道大显,故《易经》也称为《周易》。
二、易经的论文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称为《易传》或者《十翼》,“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这十篇论文分别是:《彖》上下、《系辞》上下《象》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文,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自宋代程颐开始,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附于易经之后,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把孔子这十篇论文,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所以,第一个真正读懂,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子。
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
不过,孔子只以人事解易,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
三、易经的含义易以道阴阳,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交替,这是最自然最明显的阴阳变化,所以用“日”“月”二字重叠,会意为“易”,因此,易有两个基本意思:1、交易:阴阳之对待;2、变易:阴阳之流行。
全部的易经,只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推阐万事万物,脱离阴阳之象和阴阳之数的易理,绝非正理。
四、卦是什么意思卦,其实就是“挂”,把东西悬挂起来,让人来观察,看它象什么,故称为卦象。
易经的道理,全在象中,象包含了无尽的道理,仅仅用人事来解释易理,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五、爻是什么意思爻,就是交的意思,代表阴阳相交。
《周易》基础知识
《周易》基础知识1. 《易经》上经与下经《易经》分上经与下经。
上经共三十卦从乾坤开始,以否泰为中心,论述天地生成发展规律。
带你认识人生社会百态。
下经共三十四卦从咸恒开始,以损益为中心,阐明人伦社会境况。
论述治家、为臣、治国根本之大义。
程传说:“天地万物之本,夫妇人伦之始,所以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继之以恒也。
”自然与社会是《易经》研究的两大方面内容,社会从属于自然,认识自然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从而指导人们正确行动。
《周易》以朴素的自然观来指导、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指明了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发展之路。
2. 《易经》的构成《易经》共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六条阴爻(--)或阳爻(—)的卦画符号,和卦辞、爻辞文字共同组成。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3. 卦辞爻辞彖传象传《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都是由上下两个三爻八经卦组合而成。
有卦名,卦辞,爻辞以及相应的彖辞、象辞组成。
卦辞:传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羑里七年,文王重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辞爻辞以阐明每卦大义。
卦辞是观象系辞,除占断语外,一般以卦象为依据,研究卦辞不能离开卦象。
爻辞:传说除周文王外也为周武王及其臣属共同创制,解释每爻的变动、含意,并作出吉、凶、悔、吝、无咎等判断。
彖辞:传为孔子所作《彖传》。
彖辞是解释卦辞的,共六十四节,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及卦辞。
彖的意思为断,即断定一卦之义,彖辞往往以卦象、爻象为本简括该卦主旨。
本文在每一卦里用“彖曰”标示。
象传:共四百五十条,其中六十四条阐述卦名、卦义,称《大象传》。
《大象传》解释卦辞,一般先说明卦象组合,然后从卦象中发挥出君子应具备的立身修德原则,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之辞。
三百八十六条解释爻辞,称《小象传》。
解释爻辞,以爻象(包括爻位)为依据。
大象、小象本文皆以“象曰”标示。
4.《周易》中的象、数、理象:指卦象。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言。
”象是万事万物特性的归纳和抽象,人们通过象来感知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并预测未来。
(完整word版)易经入门基础知识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周易》是我们要终生学习的,绝对不能认为自己能够全部弄懂《周易》,我们只要能懂《周易》的一点点,就很了不起了。
但是这一点点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很重要。
本文出自大成国学研究院张成。
转载请说明出处.《周易》是智慧之海,《周易》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个字,可以说都是充满智慧,只不过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能不能“悟”到的问题。
周易学习如何入门说明周易重要性的第四句话,是“生命宝藏”.在历史上,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还有很多人对《易经》也有很高的评价,像医圣孙思邈就说:“不知易,无以言太医。
”一个医生没有学过《易经》,不懂《易经》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医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说过一句话:“不知易,不可为将帅。
”所以之后的统帅,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经》的。
这一句话可以扩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无以言军事”,“不知易,无以言外交”,“不知易,无以言教育”。
历史上下几千年,因为《易经》而成就的杰出人物真是太多了.我们回顾历史,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刘伯温、诸葛亮、毛泽东,他们都学了《易经》。
我们读书,杂七杂八的书你读1000本都不如读一本《易经》,叫做杂书万卷,不如经书一部。
我们现在所读的《易经》,也就是《周易》。
“周”字本身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周全,它写的东西非常周到、全面。
第二是周期,说这个天地之道,变化的规律,就是七日来复。
第三指朝代,代表周朝。
“易"字也有三层含义,即有“三易”之说,第一是变易,周易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变易,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变化之中,里边有很多话进行阐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现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第二是简易,《易经》把世间万事万物讲得很清楚,很简单,但是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很多事情我们是在不断地复杂化。
《易经》把“简单"写得很清楚:“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刚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周易入门知识共25页文档
▪ 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
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
▪
《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
状,即“––”与“—”。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
文王拘而演《周易》
▪ 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 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 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 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 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 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 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
▪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 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 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 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 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 信息库。
伏 羲 氏 先 天 八 卦 图
周易的影响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 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 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 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
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 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 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 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 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 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
传说太昊伏羲氏亦人类始祖。 一说他和女娲为兄妹,结为夫妻, 始生子民。又传说他为远古三皇 之一,受到蜘蛛网的启发,曾发 明网罟,教民渔猎畜牧和创建婚 姻制度,创造琴瑟礼乐等,而对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则是 他关于八卦的发明。
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
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
学习《易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把握人生。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
1.《易经》是一本古老的中国典籍,记录了关于天、地、人和宇宙的哲学思想。
2.《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由六爻组成,爻之间有着相互关系。
3.《易经》讲述了阴阳之道、五行之理、八卦之机。
4.卦象是易经的基本元素之一,每个卦都有自己独特的卦象。
5.易经认为人类和宇宙是相互关联的,人类的命运受到宇宙的影响。
6.易经认为变化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卦象来预测未来。
7.易经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8.易经有八卦,分别是乾卦、坤卦、坎卦、艮卦、震卦、离卦、兑卦、巽卦。
9.易经有五行,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10.易经有阴阳之理,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doc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张成院长易经入门基础知识后天八卦图据说是周文王所画。
由于我们位居东半球北部,所以观察乾(天)的正屮位置在西北,而坤(地)则位于西南。
艮为山,接近天,在东北;巽为齐平,近地,在东南。
然后, 另外四卦分别是:震在东,兑在西,离在南,坎在北。
后天八卦图在《说卦传》有生动的描述。
原文是:“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 意思是:天帝(可指北极星)从震位出发,到了巽位使万物整齐生长, 到了离位使万物彼此相见,到了坤位使万物得到帮助,到了兑位使万物愉悦欢喜,到了乾位使万物相互交战,到了坎位使万物劳苦疲倦,到了艮位使万物成功收场。
在此所说的内容,可以配合中国的地理形势来理解,也引申了各卦的特殊状况。
接着,进一步说明如下。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緊齐(完备而整齐)也。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得其养育)焉,故曰致役乎坤。
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喜悦)也,故曰说言乎兑。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阴气与阳气在此互相接触与激荡)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劳苦的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
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万物在此成功结束又重新开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图的应用,主耍是与“五行”搭配开始。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八卦配五行,必有三组六卦重叠。
譬如,震与巽为木,离为火,坤与艮为土,兑与乾为金,坎为水。
单就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说,也代表四季(春夏秋冬)。
今天讲方位的人,有一口诀:“左青龙,右白虎, 南朱雀,北玄武。
”震在左,在东为木,其色为青,龙则为其象征的动物。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兑在右,在西为金,其色为白,象征为虎。
离在南为火,其色为赤(红),象征为雀。
坎在北为水,其色为玄(黑), 象征为龟与蛇。
零基础易经入门(史上最简单)
零基础易经入门(史上最简单)第一节阴与阳一、易经的含义“易”字是日月变化的意思,春去秋来,太阳东升西落,日月交替,恒久不变。
是一个每时每刻都不断变化但是又相对稳定的系统。
我们称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为阴阳。
阳代表主动力,阴代表被动力,阴阳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古人采用二分法来分析事情的一种逻辑。
二、易经三原则变易、不易、简易。
变易,指世界在不停变化。
不易,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道理不会变。
简易,指这个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是能够简单化的。
三、易经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会在课程中穿插进去,而不单独讲。
现在我们将忘掉一切现代事务,变成一个荒野求生的野人。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觉得人无所不能,但是古人其实是面临很大生存压力的。
没有电,没有手机和互联网、没有足够的粮食,不知道天气预报,发高烧没有退烧药,没有现代社会能提供的构筑物和工业产品。
就像在野外求生的贝爷。
从零开始。
四、阴阳如何表示阳爻(—)代表主动力,阴爻(- -)代表被动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因为加入了天地人,所以是三个爻,每个爻有两种可能,变化出八种可能,也就是八卦。
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就是我们的宇宙,两仪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阴阳,阴阳是两个相反的东西,可以表示两样东西,白天黑夜,美丑,高矮,强壮与柔弱,但表示不了四样东西,比如春夏秋冬,于是,我们就在两仪的基础进行扩展,这就是四象,四象就可以表示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但是说到方向,我们还需要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也就是八个方向才够,四象只有四个,所以我们又在四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这既是八卦,可以表示八种事物,比如八个方向。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八卦图,原来并不是什么玄学,也不是多么深奥。
我们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大家了解了八卦图的来历,这就是上面提到的“简易”原则。
通过简单的讲解就能让人明白易经的道理,也是我们课程的目标。
那么,世界的事物不止八种,我们是不是要一直这么扩展下去呢?中国人用三表示多的概念,这点看我们的汉字“一”“二”“三”“四”的区别就知道,到了四就变化了。
周易入门50个基础知识点,非常简单,建议收藏!
周易入门50个基础知识点,非常简单,建议收藏!1、易经:易经共有三种: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
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只有《周易》传世。
故今天所说《易经》即指《周易》。
2、易:本义为日月为易,阴阳交替。
易在易经中有三种含义:一变易,变化;二简易,简单;三不易,不变。
但核心含义是变易。
3、经:经典,不变,常则。
4、卦:悬挂之义,把自然现象悬挂起来便于观察,也就是说易经将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用符号来表示。
5、爻:交错之义。
易经借助阴阳交错构成不同的卦象。
6、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7、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8、阴爻:断开的横线,用六表示。
9、阳爻:连续的横线,用九表示。
10、九: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最大阳数,所以用九表示阳爻。
11、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为成数。
成数六与八属阴,阴爻性质收缩,六比八小,八为少阴,六为老阴,所以以老阴六表示阴爻。
12、刚爻:指阳爻。
13、柔爻:指阴爻。
14、彖辞:彖是断,彖辞就是断语,用以判断或概括一卦的含义。
15、爻辞:解释一爻的含义。
16、象:表示像的意思,用来模拟形态与事理。
卦象为大象,爻象为小象。
17、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
依此说明终始关系。
18、天道:五、上为三才之天道。
19、人道:三、四为三才之人道。
20、地道:初、二为三才之地道。
21、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
依此说明终始关系。
22、位: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下)、二、三、四、五、上。
依此说明上下相对位置。
23、中位:上卦的五与下卦的二为中。
24、正位:阴爻居于阴位,阳爻居于阳位为正。
25、君位:指四爻与上爻之间的第五爻。
26、主爻:一卦六爻中有一爻或两爻能代表一卦的总体意义就是主爻。
27、元:易经中一般认为是始,是大,是善。
《易经》基础知识
---------------------------------------------------------------最新资料推荐------------------------------------------------------《易经》基础知识《易经》基础知识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八卦符号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yue 同:悦)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即: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n)代表山,巽(xn)代表风,兑代表泽。
八卦的卦, 是一个会意字, 从圭从卜 . 圭, 指土圭, 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 卜 , 测度之意. 立八圭测日影, 即从四正1 / 7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 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 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 爻有阴阳两类, 阳爻表示阳光, 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 最下一横叫初爻, 中间一横叫二爻, 上面一横叫三爻。
八卦有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一)八卦歌诀后天八卦: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二)八卦代数后天八卦:坎一,乾二,兑三,坤四,艮五,震六,巽七,离八。
(三)八卦方位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四)八卦所属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初学易经基础知识大全
初学易经基础知识大全
初学《易经》可以从以下基础知识开始:
1. 阴阳:阴阳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代表具有阴阳对立与并存性质的两种事物或因素。
在《易经》中,用“—”表示“阳”,叫“阳爻”;用“- -”表示“阴”,叫“阴爻”。
2. 两仪:两仪指阴阳的对立与统一。
在《易经》中,可以用天、地;男、女;昼、夜等事物来理解阴阳的概念。
同时,阴阳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3. 四象:四象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特征,即老阳、少阴、少阳、老阴。
这四个象限分别代表了阳阴的成长和消减过程。
4. 八卦:八卦是《易经》的基本符号,包括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八个卦象。
每个卦象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5. 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易经》中的基本卦象,由八卦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
了解六十四卦的推演过程和属性,对于理解《易经》的内容至关重要。
6. 五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是构成世间一切事物的要素。
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互相制约和依存。
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易经》中的事物生克制化有重要作用。
7. 爻位:爻位是指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六个爻所处的位置,分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每个爻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开始深入学习《易经》的卦辞、爻辞以及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同时,要注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来加深对《易经》的理解。
《易经基础知识》word版
五行、天干、地支与八卦(1)五行:1 、2、3、 4、 5 ,水、火、、木、金、土。
(2)八卦所属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3)八卦相生乾、兑(金)-生→坎(水)-生→震、巽(木)-生→离(火)-生→坤、艮(土),-生→乾、兑(金)。
(4)八卦相克乾、兑(金)-克→震、巽(木)-克→坤、艮(土)-克→坎(水)-克→离(火)-克→乾、兑(金)。
(5)太极与八卦八卦排序: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6)阴卦和阳卦乾老父,坤老母;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
注意:阳卦的笔画数之和为奇数,阴卦的笔画数之和为偶数。
(7)天干与方位、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但是这一套法那么,是来自科学的,如东方木,又为什么用甲、乙两个字来代表?而成为甲木和乙木呢?甲木是代表生长的原素,乙木是成形了的代表,换言之甲木是代表生发的物质,乙木是代表成形的物质。
丙与丁亦是如此,丙是代表火的原素,丁是代表成形的火。
戊己、庚辛、壬癸都是如此。
而这中间又分阴阳,按照顺序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甲木为阳木,乙木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8)地支与方位、五行的关系十二地支奇数为阳,奇数为阴: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
(9)地支与月份、小时月份:子(农历11)、丑(农历12)、寅(农历1)、卯(农历2)、辰(农历3)、巳(农历4)、午(农历5)、未(农历6)、申(农历7)、酉(农历8)、戌(农历9)、亥(农历10)。
易经基础知识
目录
• 1 阴阳 • 2 五行 • 3 天干 • 4 地支
阴阳
宇宙间的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大类, 即“阴类”和“阳类”
阳: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 阴: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喜静等特性
五行
宇宙间的事物,根据其“特性”可以系统的分为五大类——木、 火、土、金、水。这五类事物统称为“五行”
三会:
寅、卯、辰三会东方木、 巳、午、未三会南方火、 申、酉、戌三会西方金、 亥、子、丑三会北方水。
地支刑冲破害
地支六冲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地支相刑:
子卯相刑 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 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 辰午酉亥自刑
地支六害: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地支六破:
子酉相破,午卯相破,辰丑相破,未戌相破,寅亥相破,申巳相破。
五行特性:
木曰“曲直” 曲者屈也;直者伸也。具有生发、条达、向上、修长、柔和、仁 慈之性。木主仁。 火曰“炎上”炎者热也;上者向上也。具有发热、温暖、向上之性。火主礼 土曰“稼穑’播种为稼,收获为穑。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具贡献、 厚重之性。土主信 金曰“从革”从者顺从,服从;革者变革、改革。具有能柔能刚、延伸、变革、 肃杀等特性。金主义。 水曰“润下”润者湿润;下者向下。具有滋润、向下、淹藏的特性。水主智。
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囚
休
旺
当令者旺,令生者相,生令者休,克令者囚,令克者死
十天干
甲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癸
天干阴阳:
阳干:甲 丙 戊 庚 壬 阴干:乙 丁 己 辛 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笔记】易经入门的十个基本知识点
以下关于易经的介绍,
大部分整理于各种资料,
由于学界还有争论,
故此,存而不论。
另外一部分,
来自于我个人的理解,
欢迎各位与我探讨。
一、易经的来源
相传,上古之时,
黄河中浮出龙马,
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
背负“洛书”献给大禹。
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
观察河图与洛书,
开出先天八卦图,
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
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
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
周文王的儿子周公,
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
至此易道大显,
故《易经》也称为《周易》。
二、易经的论文
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
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
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
称为《易传》或者《十翼》,
“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这十篇论文分别是:
《彖》上下、《系辞》上下
《象》上下、《文言》、
《说卦传》、《序卦传》、
《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文,
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
自宋代程颐开始,
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
附于易经之后,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
把孔子这十篇论文,
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所以,第一个真正读懂,
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子。
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
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
不过,孔子只以人事解易,
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
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
三、易经的含义
易以道阴阳,
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交替,
这是最自然最明显的阴阳变化,
所以用“日”“月”二字重叠,
会意为“易”,
因此,易有两个基本意思:
1、交易:阴阳之对待;
2、变易:阴阳之流行。
全部的易经,
只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推阐万事万物,
脱离阴阳之象和阴阳之数的易理,
绝非正理。
四、卦是什么意思
卦,其实就是“挂”,
把东西悬挂起来,让人来观察,
看它象什么,故称为卦象。
易经的道理,全在象中,
象包含了无尽的道理,
仅仅用人事来解释易理,
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五、爻是什么意思
爻,就是交的意思,
代表阴阳相交。
爻,也代表了阴阳的运动,
因为只有运动才会相交。
易经各爻,
都是从卦里面出来的,
因此,抛开卦单独谈爻,
是错误的。
孔子的《小象》,
都是解释各爻爻象的,
因此,抛开《小象》单独谈爻,
也是错误的。
六、彖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彖”是一种猛兽,
有点象犀牛,只有一只角,
能够知道天机,人事吉凶,
牙齿最为坚利,咬物必断。
因此取“彖”的意义,
来作为总论、决断一卦基本情况的断词。
七、三易是什么
关于“三易”的说法,
大抵有如下三种:
1、指三本不同时代的易经:
《连山》、《归藏》、《周易》
《周礼》中记载:
夏代之易,以“艮”卦为首,
艮卦象征山,
因此称为《连山》;
商代之易,以“坤”卦为首,
坤象征地,
万物莫不藏于地中,
因此称为《归藏》;
《周易》,是周代之易,
也有易道周普天下万事万物,
无所不备的意思。
2、指易经的三种基本含义。
东汉郑玄《易赞》、《易论》认为:“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
3、伏羲、文王、孔子之易的合称。
《四库全书》解释说:
三易者,伏羲、文王、孔子之易也。
一说为:天易、圣易、心易。
我个人认为:
伏羲之易,为天地之易,
是用来解释整个宇宙的;
文王之易,是圣人之易,
是用来阐释万事万物的;
孔子之易,是人世之易,
主要用来阐释人间之事的。
八、易经的核心内容
易经的核心内容,
包括了三个方面,即:
易理、易象、易数。
易无象外之辞,
也就是说易理是依附于易象的。
但至王弼注易以来,
专重易理,象几乎都失传了,
到唐代李鼎祚,恢复了一二分,
到明代来知德,恢复了三四分,
到清代的胡煦,基本恢复,
到晚清尚秉和,易象大显。
数的部分,
自汉代焦延寿、京房一脉,
基本拿来作为卜筮之用了。
但事实上,
易经的象、数、理是一体的,
割裂开来单独而论都是错误的。
而象、数、理,
都是讲阴阳之象、阴阳之数、阴阳之理,
只不过把阴阳之理推演到万事万物罢了。
易经的核心是阴阳之变。
九、古代易学大家
古代研易大家很多,
自孔子以降,汉代田何传易,
逐渐流派纷呈,众说纷纭。
但由于很多都没有写书,
就不一一说了,
主要说一些有著作的。
焦延寿,核心著作《焦氏易林》;
魏伯阳,核心著作《周易参同契》;
陈抟,核心著作《河洛理数》;
邵康节、核心著作《梅花易数》、《皇极经世书》;李鼎祚、核心著作《周易集解》;
来知德、核心著作《来注易经图解》;
胡煦、核心著作《周易函书》;
尚秉和、核心著作《周易尚氏学》。
另外一些大家,
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
他们有的偏重易理、有的偏重易占。
如:
王弼、核心著作《周易注》;
孔颖达、核心著作《周易正义》;
朱熹、核心著作《周易本义》;
程颐、核心著作《伊川易传》;
麻衣道者、核心著作《火珠林》;
虞翻、核心著作《周易注》;
京房、核心贡献“八宫卦”;
十、学易者的正见
孔子说得很好:
学易学得好的,精微洁净,
学得不好的,一个字:贼。
学易的目的,
乃是通过易经阴阳推阐之妙,
领悟宇宙人生之真理,
进而达到与“道”合一,
天人合一之境界。
占卜是学易的一个方便法门,
可以让人“玩索而有得”,
若过分追求占卜的结果,
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可千百年来,
实用主义的中国人,
绝大部分人学易都学成了“贼”,
如通过易经算彩票,股票等等,
基本都是如此。
ps:
1、胡煦认为:河图、洛书同时出于伏羲时代。
我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因为只有同时看到河图和洛书,才能看出一合一分、一体一用、一先天一后天之妙,才可能因此而开出先天八卦图来。
2、来知德认为千古以来的卦变是错误的,非常非常有价值。
而胡煦提出来知德的综卦互生是错误的,也非常非常有价值。
3、关联阅读:
20130524:【易经笔记】学习易经书单
20130813:【易经笔记】五分钟学会算卦
20130815:【易经笔记】易经的基本游戏规则
20130816:【易经笔记】简说先天之数
20130918:【易经笔记】为什么善易者不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