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语文练习部分八年级第二学期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㊀社戏

1.(1)欺㊀(2)叨㊀(3)怠㊀(4)僻㊀(5)踊㊀(6)眷

2.乐土㊀逃离了枯燥的学习㊀村里的孩子都来陪 我 玩㊀钓到的虾照例归 我 吃

3.(2)家里没叫到船,看不成戏㊀(5)双喜打包票说服了外祖母和母亲㊀(7)戏并不精彩, 我们 扫兴而归㊀(8) 我们 偷豆吃豆,平安回家(大意对即可)

4.句(1)通过 跑 字写出连山快速后退的情状,从而表现船速之快.句(2)先通过写船头激水声的越发响亮与浪花飞溅表现出船速较来时更快;

又通过比喻,将航船比作大白鱼,写出船行的轻快;再通过渔父的喝采,从侧面表现出船行之快.句(1)写船行快,又写 我却还以为船慢 ,表达了 我 想尽快赶去赵庄看戏的急切心情.句(2)将航船比作大白鱼 在浪花里蹿 ,写激水声 响亮 ,写老渔父 喝采 ,都传递出 我们 返程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5.(1)相关内容:①第7段中,当大家都为 我 没能看戏叹息时,双喜第一个想到借八公公航船的解决办法;②第28段,看戏归来,双喜第一时间开口安慰 我 母亲.具体含义:双喜反应敏捷,头脑灵活. (2)相关内容:①第7段中,当外祖母和母亲犹豫不决时,双喜首先看出她们顾虑的是安全问题并成功地说服了她们;②第28段,双喜看见 我 的母亲后大声告知她 我 安全回来了,是因为他能体谅做母亲的心情.

具体含义:双喜善解人意.

(3)相关内容:①第26段,双喜想到了阿发娘的反应,不让大家再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②第27段,双喜想到日后可能遇到的麻烦,提出八公公发现用了船上的盐㊁柴后如何应对的问题.具体含义:双喜遇事考虑周全.(选择的两处描写可以是同一角度,也可以是不同角度)6.前文采取的是儿童视角,最后一段则是成人视角.文章以儿童的视角呈

现出平桥村淳朴㊁和睦的民俗画卷,结尾处转换为成人视角,流露出对这片乐土的怀念㊁留恋之情,也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失望.

2㊀回延安

1.C

2.(1)宝塔山㊀杜甫川㊀柳林铺㊀延河㊀二十里铺㊀杨家岭㊀枣园(2)白羊肚手巾㊀红腰带㊀小米饭㊀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㊀米酒油馍木炭火㊀窑㊀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3)几回回㊀树根根㊀羊羔羔㊀几根根㊀白生生㊀几辈辈

(以上每小题写出任意三个即可)

3.(1)重回延安㊀(2)欢聚畅谈的喜悦之情㊀(3)面对新貌㊀(4)豪迈之情(基本符合格式,大意对即可)

4.(1)句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梦中 我 双手搂住宝塔山之举来表达 我 对延安强烈的思念.

(2)句中 千万句话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又将 我们 说的话比作江河的浪花,形容 我们 有说不完的话,表现了 我们 之间热烈深厚的情感.

(3)句中 延河滚滚喊 前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革命的浪潮滚滚向前,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5.(1)从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等诗句可知,延安是 我 投身革命㊁学习成长的地方.从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可知, 我 将延安当作了母亲.

(2)从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的迎来送往, 团团围定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的济济一堂,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的欢聚畅谈,可以感受到延安人民对 我 的深厚情意.从 亲山亲水有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可知, 我 把延安人民当作了亲人.6.(1) 红旗 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 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延安对 我 的热切召唤.

(2) 红旗 象征着 我 当年在延安的革命斗争生活.

(3) 红旗 象征着曾长期驻扎在杨家岭,引领着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的党中央.

7.«回延安»叙述和描写了大量具有陕北地域特色的生活画面,刻画了具有2

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借用 信天游 这一陕北民歌的形式,可使内容与形式更为统一.«回延安»的情感基调热烈,抒情方式直白, 信天游 抒情性极强的风格正与之吻合.

3㊀安塞腰鼓

1.(1)茂㊀(2)晦㊀(3)绊㊀(4)冗㊀(5)裹

2.(1)④㊀③㊀②㊀⑤㊀①㊀(2)①㊀⑥㊀④㊀⑤㊀②㊀③3.(1)分句间是并列关系.这句话从力度㊁速度㊁幅度三个角度描写后生们捶击腰鼓的形象,突出了 我 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2)分句间是递进关系.这句话表现了安塞腰鼓对观众的影响是从震动到带动,再到推动㊁裹挟,是不断加深的,突出了 我 对这天地间伟岸生命力的震惊与敬意.

4.第一处表达的是对壮阔㊁豪放㊁火烈的舞蹈场面的惊异.第二处表达的是作者对表演的关注由外而内,开始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并产生了一定的共鸣.第三处表达的是作者感受到鼓声中生命的活跃与强盛,热情赞美黄土高原及其孕育的生命.因此,这句话的反复出现反映了作者对于安塞腰鼓意蕴的理解在不断推进㊁不断加深.

5.A

6.(1)«社戏»中的节选文字描写的是 我 看戏途中所看到的水乡夜色,表达了 我 心愿得偿后舒展的心情, 豆麦 的清香也为后文 我们 偷豆㊁六一公公送豆等情节做了铺垫.«安塞腰鼓»中的节选文字描写了风吹高粱的画面,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是比喻,高粱地又是烘托,表现后生们朴实㊁生命力饱满的形象.南风的 动 与后生们的 静 形成对比,突出他们如黄土般沉稳㊁厚重的性格,也渲染出蓄势待发的氛围.

(2)«社戏»中的节选文字侧重于表达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安塞腰鼓»中的节选文字侧重于凸显人物形象,渲染氛围.

4㊀灯笼

1.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㊀送友人

示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㊀㊀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或: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唱戏㊀挂神袍㊀盛伏舍茶㊀腊八施粥㊀淳朴

3.(1)上灯学时母亲为 我 预备的小纱灯㊀(2)乡俗还愿时村头高挂的红灯㊀(3)族姊远嫁时满街的灯火;«宋史»记载亲事官所打的灯笼㊀(4)童年时 我 在故乡亲眼所见㊀(5)温暖㊀(6)悲㊁壮㊀(7)思慕㊁怅惘㊀(8)豪壮

4.(1)汉献帝处境可悲,国家风雨飘摇,最终落得亡国的下场.霍去病㊁李广㊁裴度等都是保家卫国的名将.作者借助这两组历史人物想表达的是,当祖国面临危难的时刻,他愿挺身而出,为国效命,站在保卫祖国的队伍的最前列.

(2)这个 你 可以是读者,可以是和 我 一样的爱国青年,可以是任何一个中国人.作者加上 你 字,突出了听的对象,是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到国家的命运,能像自己一样立下壮志,投身于为国献身的队伍中,如同第12段所发出的号召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

5.第1段从小孩子喜欢火㊁喜欢亮光写起,自然引出下文,写作者与灯笼结缘的往事,表达思乡爱国的情怀.

写作 学习仿写

1.略

2.示例:上课铃一响,数学老师如平时一样快步走进教室.她声音喑哑,所以这节课她尽量用板书代替讲解.

㊀㊀下课后,我拿起黑板擦开始擦去数学老师留下的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我惊讶地发现只消一下便可擦去,不用像以前一样要擦好多遍.㊀㊀老师写粉笔字的力道,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