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压强变化专题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初三物理-压强变化专题
● 知识精解
1. 固体压强问题主要集中在柱形体压强问题,非柱形体压强在小题中体现。

2. 柱形固体压强涉及到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密度、重力、压力、浮力及压强等多个
知识点,其中以压强为核心。

计算上既可以用p=F/S ,又可以用p=ρgh ,逻辑推理严密而灵活。

3. 题目情景:不同方式的切割问题,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外力施加问题,两物体的叠放问
题。

4. 解题思路:
首先,确定公式的使用条件,基本公式p=F/S 和p=ρgh 在实心的方柱体、长方柱体和圆柱体情况下是通用的。

其次,压强变化量△p=p2 – p1或△p=p1 – p2的理解和运用。

压强变化量△p=△F/S 须面积不变,△p=ρg △h 则要保证密度是不变的。

(具体
问题中运用)
最后,常规的结论或方法要熟练掌握应用。

比如:
①h-a-S-V 四者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m-G-F 三者的变化趋势也是相同的; ②竖切..不改变固体的压强,某些情况下横切和液体质量的减少效果是一致的; ③极限法要注意使用方式,物体被切光或提起时和一般情况是不同的,可适当用
特殊值代入法;
④画图对解题大有好处;
⑤可以适时的反用公式,比如液体的用p=F/S ,固体的用p=ρgh ,多用逆向思维
和整体法处理问题。

● 经典例题
【例1】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
同。

已知甲的质量为1千克,甲的底面积为0.01米2。

求:
(1)物体甲的重力。

(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

(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h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请判断p 甲和p 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
B
A
图 2
【例2】如图2所示,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的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 、B 的质量都为6千克。

求: ① 物体A 的密度ρA 。

② 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

③ 小华设想在两物体中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定厚度L 、并置于另一物体上部后使二者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请通过计算分析小华的设想是否有可能实现,若有可能,求出L 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例3】如图3所示,边长分别为 0.1米和 0.2 米的实心正方体 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B 的密度分别 为 0.9×l03
千克/米 3
和0.1×l03
千克/米 3。

求: (1)物体A 的质量m A ; (2)物体B 对地面的压强p B ;
(3)若要使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小华和小明同学分别设计了各自不同的方法,如同学 所设计的方法
小华
竖直切
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并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
余部分上面。

小明
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


水平切
①请判断,小华同学设计的方法_____________;小明同学设计的方法_____________。

(均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如果可行的话,请计算出竖直切去的体积ΔV 或质量Δm 。

③如果要水平切使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请你在上表空白处填上你合理的设计方法(不需要写出具体切除的数据)。

图3
课堂练习
1、(2006年上海中考第17题)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2米2,请根据图9
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算:(1)小王同学的重力。

(2)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

(3)小王同学背着重力为40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2007年上海中考第17题)如图 11 所示,边长分别为 0.2 米和 0.1 米的实心正方体
A、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0.l×l03 千克/米 3,ρB为0.8×l03 千克/米 3。

求:
(1) 物体 A 的质量m A。

(2) 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力F B。

(3) 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 A 、B 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
过计算比较A、B 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小明设想在 A、B 的上部均截去 0.09
米,小华设想在 A、B 的上部均截去 0.05 米,他们的计算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分别如下表所
计算过程结论
P A>P B
小明P A=F A/S A=ρA gh A=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9米)=107.8

P B=F B/S B=ρB gh B=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9米) =78.4

P A<P B
小华P A=F A/S A=ρA gh A=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5米)=147帕
P B=F B/S B=ρB gh B=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5米)=392帕
①请判断:就他们设想截去的厚度而言,小明的结论是的,小华的结论
是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厚度h,沿水平方向截去 h 后使 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
等?若有可能,求出 h 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A
B
图11
3、(2010年上海中考第22题)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
的长、宽、高如图11所示。

物体A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8千克。

求:
①物体A 的质量;
②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
③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截取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
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下表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行,
计算所截取的长度。

4.如图10所示,圆柱形的容器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10-
2米2和1×10-2米2。

A容器中盛有0.2米高的水,B容器中盛有0.3米高的酒精。

(ρ酒精
=0.8×103千克/米3)求:
①A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②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m酒精。

③若在两容器中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水'和p酒精'。

请计算当p水'>p酒精'时,抽出液体的质量范围。

水酒精
图10
5. (11静安1模)如图11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大小均为p 。

甲的质量为5千克,边长为0.1米。

乙的边长为0.05米。

求:
① 甲的密度ρ甲。

② 甲对地面的压力F 甲和压强p 。

③ 若将甲、乙中的一个物体叠放到另一个物体上表面的中央后,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 ′,则跟原先甲对地面的压强p 相比,小华同学在下表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设想。

(a )
_________的。

(均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b )请选择一个可能的设想,计算出相应的压强p ′。

6.(11宝山1模)竖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 和B 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12所示。

物体A 的密度为0.6×103
千克/米3
,物体B
的质量为19.2千克。

求:⑴物体A 的质量m A ;
⑵物体B 对水平地面压力的大小F B ;
⑶在保持物体A 、B 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不行,请说明理由;若认为行,计算所叠放物体的重力G ´(或所截取的质量Δm )。

图11




图12
计算所叠放
物体的重力G ´(或所截取的质量Δm )。

7.(11闸北1模)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 和B 均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
正方体A 的边长为0.1米,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正方体B 的边长为0.2米,密度为
0.5×103千克/米3。

求:
①正方体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在保持正方体A 、B 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截取物体,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表三中有两种方案,
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可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或厚度)。

表三:
③ 计算截取的长度(或厚度)。

8.(10闸北1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决定到2010年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

如图14所示是质量为800吨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示意图,如图15为火车与钢轨等各部分
的关系图。

该列火车经过某路基时的压强值如下表所示,求:
(1)车轮与钢轨的接触面积。

(2)忽略钢轨的质量,则火车所在部分钢轨与轨枕的接触面积。

(3)如果再要加400吨的货物,又不增加火车对钢轨等的压强,介绍你认为可行的方法。

该火车经过某路基时的压强值(单位:
105帕)
轮对钢轨钢轨对轨枕轨枕对道床
7500 20 2 图14 图15
9.(10普陀1模)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
平地面上,物体A、B的质量都为6千克。

求:
①物体A的密度ρA。

②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③小华设想在两物体中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定厚度L、并置于另一物体上
部后使二者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请通过计算分析小华的设想是否有可能实现,若有可能,
求出L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选择题
1.(长宁)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放置在水平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

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同的质量,使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则甲、乙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4中的()
乙甲乙甲乙甲乙
甲乙甲乙甲乙甲乙甲B甲乙甲乙甲乙
A B 图4 C D
2、(崇明)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C.沿水平方向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D.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3.(虹口)如图4所示,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若沿水平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则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切去的厚度h甲、h乙的关系是
()
A p甲>p乙,h甲=h乙。

B p甲<p乙,h甲>h
乙。

C p甲<p乙,h甲=h乙。

D p甲<p乙,h甲<h乙。

4.(嘉定)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实心圆柱体(ρ铜>ρ铁>ρ铝),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把它们都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压强的大小是
()
A.一样大。

B.铝圆柱体最大。

C.铁圆柱体最大。

D.铜圆柱体最大。

5. (静安)水平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甲、乙,按图2(a)、(b)、(c)、(d)所示的
四种样式将甲叠放在乙上。

其中,甲对乙的压强大小相等的样式是()
A (a)与(b)。

B (a)与(b)与(c)。

C (a)与(b)与(d)。

D (a)与(b)与(c)与(d)。

6.(卢湾)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

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2中的()
7.(浦东)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ρ甲>ρ
乙。

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体积,则它们对地面压强变化量Δp甲、Δp乙的大小关系( ) A.Δp甲>Δp乙B.Δp甲=Δp乙
C.Δp甲<Δp乙D.都有可能
8.(普陀)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它们沿竖直方向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关系是F1<F2<F3,则它们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A.ρ1<ρ2<ρ3B.ρ1>ρ2>ρ3C.ρ1﹦ρ2﹦ρ3D.ρ1﹦ρ2>ρ3
9.(徐汇)如图2所示,A、B两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m A<m B、S A>S B、h A=h B)。

将两物体水平截去相同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A、p B和压力F A、F B
的关系为()
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
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
10.(杨浦)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已知ρ甲>ρ乙>ρ丙。

若在甲、乙、丙三个正方体的中央分别施加一个沿竖直方向的同方向
的力(所施加力的大小小于正方体的重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大小相等,
则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
A 一定是F甲<F乙<F丙B一定是F甲=F乙=F丙
C 可能是F甲>F乙>F丙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课后作业
1、如图 1所示,边长分别为 0.2 米和 0.1 米的实心正方体 A、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0.l×l03 千克/米 3, ρB为0.8×l03 千克/米 3。

求:
①物体 A 对地面的压力FA。

图1
②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强p B。

③为了使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小红、小李和小王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方
法,如下表所示。

请判断,
(a)哪几位同学设计的方法有可能使A、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同学所设计的方法
将体积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在A、B的上
小明

小红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小李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b )求出使A 、B 对地面的压
强相等方法中所要求的体积V 或质量m 或高度h 。

(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2、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

(1)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h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请判断p 甲和p 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质量均为m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请判断p 甲和p 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体积均为V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请判断p 甲和p 乙的大小
甲 乙 图2
关系,并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