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一、颅脑先天发育异常

【病理基础】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是由胚胎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所致。分类方法很多,本节从诊断和鉴别诊断出发,按病变的解剖部位进行分类可分为中线部位的病变、神经皮肤综合征、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

中线部位的病变:脑膜和脑膜脑膨出、胼胝体发育不良、chiari畸形、Dondy-Walker综合征、透明隔囊肿、透明隔缺如、胼胝体脂肪瘤等。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 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等。

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无脑回畸形、小脑回畸形、脑裂畸形、脑灰质异位。

【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重者可有智力障碍、癫痫、瘫痪及各种神经症状体征,容易伴有其他器官和组织发育异常和疾病。【影像学表现】

1、脑膜和脑膜脑膨出:CT和MRI表现颅骨缺损、脑脊液囊性肿物或软组织肿物、脑室牵拉变形并移向病侧。

2、胼胝体发育不良:CT和MRI表现两侧侧脑室明显分离,侧脑室后角扩张,第三脑室上移,插入两侧脑室之间。可伴有其他发育畸形如胼胝体脂肪瘤、多小脑畸形等。

3、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下5mm以上,邻近第四脑室、小脑蚓部及脑干位置形态可正常或异常,常伴有脊髓

空洞症和Dondy-Walker综合征。

4、Dondy-Walker综合征:在MRI矢状面后颅凹扩大,直窦和窦汇上移至人字缝以上,小脑发育不全等,并发脑积水。

5、无脑回畸形:CT和MRI均显示大脑半球表面光滑,脑沟缺如,侧裂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室扩大。

6、脑裂畸形:脑皮质表面与侧脑室体部之间存在宽度不等的裂隙,裂隙两旁有厚度不等灰质带。

7、脑灰质异位:CT和MRI均见白质区内异位灰质灶,多位于半卵圆中心,并发脑裂畸形。

8、结节性硬化:CT表现为两侧室管膜下或脑室周围多发小结节状钙化。

9、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综合征):CT和MRI表现病侧大脑半球顶枕区沿脑沟脑回弧条状钙化。伴有脑发育不全和颅板增厚。

10、神经纤维瘤病:CT和MRI表现颅神经肿瘤(听神经、三叉神经和颈静脉孔处),常并发脑脊髓肿瘤、脑发育异常和脑血管异常。二、颅脑损伤

(一)脑挫裂伤(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of brain)

【病理基础】脑外伤引起的局部脑水肿、坏死、液化和多发散在小出血灶等。可分为三期

1、早期:伤后数日内脑组织以出血、水肿、坏死为主要变化。

2、中期:伤后数日至数周,逐渐出现修复性病理变化(瘢痕组织和

出血机化)。

3、晚期:经历数月至数年,小病灶有瘢痕修复,大病灶形成囊腔,邻近脑组织萎缩,脑膜增厚与脑粘连。

【临床表现】伤后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有或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也可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损伤后局部低密度改变:脑水肿、脑肿胀和脑软化。

散在点片状出血:在低密度区内散在点片状高密度灶。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占位及萎缩表现:急性期有占位效应慢性期萎缩表现。

合并其他征象:脑内外血肿、骨折、积气。

2、MRI表现:脑水肿、出血、软化灶信号表现。

(二)弥漫性轴索损伤

【病理基础】头颅受到旋转暴力致大脑绕中轴发生旋转运动导致脑白质、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处受到剪切力损伤,引起弥漫性轴索断裂、点状出血和水肿。

【临床表现】伤后立即意识丧失,多数立刻死亡,部分患者持续昏迷达数周数月,甚至成为植物人。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弥漫性脑肿胀,白质或/和脑灰白质交界处散在不对称的小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出血。

2、MRI表现:弥漫性脑肿胀,出血信号表现。

(三)脑内血肿(intracerebral hematoma)

【病理基础】系指脑实质内出血形成的血肿,多由对冲性脑挫裂伤出血所致。

【临床表现】症状重且迅速恶化,多数为持续性昏迷,且进行性加重,局灶性体征和颅内压增高症状重,发展快,出现脑疝与去大脑强直较早。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血肿形成期(1~2周):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血肿吸收期(2~4周):血肿逐渐吸收缩小,密度减低,周围水肿减少,占位效应减轻。

血肿囊变期(超过4周):密度减低,囊变软化灶。

2、MRI表现

脑内血肿不同时期生化状态及MR信号变化

分期时间生化状态信号变化

超急性期≤24h OHB T1WI=或↓ T2WI↑

急性期1~2d DHB T1WI=或↓ T2WI↓↓

亚急性期(早)3~7d MHB(Rbc内) T1WI↑↑ T2WI↓↓

亚急性期(晚)7~14d MHB(Rbc外)T1WI↑↑ T2WI↑↑

慢性期>14d HD T1WI=或↓T2WI↓↓OHB—含氧血红蛋白;DHB—去氧血红蛋白

MHB—正铁血红蛋白;HD—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四)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病理基础】颅内积血位于颅骨与硬膜之间,多急性,局部易伴骨折,出血源以动脉性出血为主,因颅骨与硬膜粘连紧密,故血肿范围易局限。

【临床表现】头部外伤后原发昏迷时间较短,再度昏迷前可有中间清醒期,可有脑受压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为颅板下高密度区,MRI为相应期血肿信号。血肿呈双凸形,边界较锐利清晰,范围一般不超过颅缝。

邻近脑组织受压,脑沟裂池及脑室受压变窄。

中线结构向移位更明显。

(五)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病理基础】

颅内出血位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根据血肿形成时间分为急性(3d 内),亚急性(3d至2周)和慢性(3周以上)。因蛛网膜无张力,血肿范围较广,在颅板下呈新月状。

【临床表现】

急性硬膜下血肿局灶性体征和颅内压增高症状重,发展快,多数为持续性昏迷,且进行性加重,出现脑疝与去大脑强直较早。

慢性硬膜下血肿,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或没有明显外伤史,至少经过3周以上时间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压迫症状。

【影像学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