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6例报告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6例报告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6例报告

垂体瘤分型及“微创”经鼻神经内镜技术解析

垂体瘤分型及“微创”经鼻神经内镜技术解析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大多脑垂体和蝶鞍上方区域的肿瘤为垂体腺瘤。少数垂体肿瘤为癌。垂体瘤非常常见,人群中一般患病率约为16.7%。垂体瘤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其早期并无颅内压升高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误诊,增加了病残率和致死率。 症状和体征: 有些人在临床上是没有症状的,有些则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使患者表现出内分泌或神经系统后遗症: 1.头痛(即使颅内压力没有增高)。 2.垂体正上方为视神经、视交叉,与垂体相距约1厘米。垂体腺瘤较大时极易 压迫相邻的视神经、视交叉,从而导致视力和视野障碍,如双颞侧偏盲、单侧视神经萎缩和对侧偏盲。 3. 由激素缺乏或过多所致的内分泌异常 1)如果下丘脑受压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可出现尿崩症。 2)泌乳素分泌过多可导致妇女闭经和溢乳,或少见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和男性乳房发育。 3)生长激素过度产生,发生在青春期前,可导致巨人症,而在青春期后可导致肢端肥大症。 分类:

大多数的垂体肿瘤是垂体腺瘤(PA),根据大小,传统上垂体腺瘤被分类为微腺瘤(最大直径<1 cm)或大腺瘤(最大直径>1 cm)。它们既可能是激素型(即功能型)也可能是无功能型(NFPA)。常见的功能性肿瘤又分类为: ●分泌催乳素(PRL-催乳素瘤) ●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瘤-肢端肥大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库欣病)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 ●生物活性卵泡刺激素(FSH)和/或黄体生成素(LH) 诊断: 垂体瘤的诊断依赖于仔细的病史及临床体征检查,针对性的内分泌水平检测,影像学检查(CT/MR)及手术后的病理学结果。 治疗方法: 1.手术切除——越高的切除率代表着越高的生存率 部分患者(如垂体泌乳素瘤、垂体生长激素瘤)已可以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但对于不适合进行药物治疗、或是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来说,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分泌ACTH、生长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的垂体肿瘤,需行手术切除,通常采用经蝶窦入路。目前比较常见的垂体瘤手术包括显微外科手术以及近几年新兴的神经内镜技术。 2. 放疗——手术以外的第二治疗方案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及适应症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及适应症 垂体瘤手术一般根据肿瘤特征和病人情况以及蝶窦发育程度选择经颅或蝶窦入路。 20 世纪30 年代普遍用经颅入路摘除肿瘤。近年来随着经蝶窦手术技巧的提高和经验积累,注意到肿瘤鞍上扩展部分常为非浸润性生长,绝大多数质地脆软,有些出血坏死、囊性变,容易在显微镜下被摘除,故对有视路受压的大腺瘤甚至巨大腺瘤也采用经蝶入路。由于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及快速发展,目前主要采用经蝶窦术式,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对肿瘤进行选择性摘除,对向鞍上膨胀性生长及鞍旁、海绵窦内发展大腺瘤,进一步改进经额下--翼点、眶--额下联合入路切除大型巨大腺瘤。 近年来又进一步改进术中应用内镜经单侧鼻孔入路、经眉切口眶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眶上锁孔入路以及神经导航系统蝶窦切除垂体瘤,由于照明系统和手术器械的发展,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系统等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已成为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的较佳手段之一。神经导航系统是使传统立体定向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及微侵袭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为无框架的立体定向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工作站,电脑屏幕和显微镜叠加影像,实时向神经外科医生反馈手术进程。神经导航可弥补C 臂X 光机应用于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横向定位不足缺点,安全而有效地进行手术。术中实时导航定位功能不仅提高了病灶切除率,而且减少了手术中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9 ] 。 注意:放射治疗无论是经颅入路或是经鼻--蝶入路进行垂体瘤切除术,其残留率均较高,尤其是巨大型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率高达50 % 。伴随着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进步,放射治疗技术也不断发展。垂体瘤手术后,一般都主张给予常规放射治疗,以控制或延缓肿瘤复发。放射治疗可阻止肿瘤进一步生长并最终致分泌增多的激素水平下降,其类型较多,包括常规X 线放疗、直线加速器X 刀、γ刀以及放射源钇[90 Y]或金[ 198Au]作垂体内照射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等剂量γ刀和直线加速器X 刀切除单个直径大于1. 5cm 的圆形垂体肿瘤,部分拒绝或不适于经蝶窦手术患者首选γ刀治疗也取得等同手术治疗的效果。放射治疗并发症除垂体功能减退外,其余并不多见,包括视交叉和(或) 视神经及其它脑神经损害的表现(失明或眼肌麻痹) 、大脑缺血、癫痫发作以及垂体或脑部恶变。垂体功能的减退症在放疗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可发生,因此应监测放疗后患者的垂体内分泌功能状态,以及时给予相应激素替代治疗。

内窥镜下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的手术配合

内窥镜下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的手术配合 一、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固定在口角 二、手术体位仰卧头抬高15-20度 三、手术切口经鼻蝶窦入路 四、器械护士术中配合 1.物品准备除准备常规神经外科手术物品外还需准备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器械、鼻内 窥镜器械、7#长针头、TB注射器、长干纱条、碘仿纱条、膨胀止血海绵、抗生素盐水、防雾剂 2.消毒铺巾 (1)巡回护士先用棉签沾0.5%碘伏擦拭鼻腔两次,器械护士递给消毒手术医生卵圆钳夹小纱布沾0.5%碘伏消毒两遍,消毒范围全面部及颈部,气管插管表面也应进行 消毒。 (2)递给消毒者一中单和一治疗巾,由麻醉医生将患者颈部托起,消毒者将治疗巾和中单铺于患者头下,用治疗巾包头(包括眼部),以一巾钳固定。再用三块治疗 巾将手术区域围成三角形并用巾钳固定,上面在覆盖一双层大圆口单。 3.连接内窥镜系统与巡回护士连接并固定好内窥镜摄像镜头、光源、吸引器。 4.收缩鼻腔粘膜1% 丁卡因100ml 加0.1%盐酸肾上腺素3ml混合,将棉片浸湿(以不 滴药液为准)填入将要手术的鼻腔。 【护士配合】 递给内窥镜、枪状镊将准备好的麻药棉片填入鼻腔,5分钟后取出,再填塞一遍,5分钟后取出。(注意清点棉片数量) 5.切开蝶窦前壁以可旋转的蝶窦咬骨钳、标本钳、微型磨钻(长手柄)根据情况决定 是否用。 【护士配合】 (1)递给鼻中隔剥离子、勾突刀、将鼻中隔剥开。 (2)器械护士要随时观看监视器,适时递给调整好方向的蝶窦咬骨钳、骨凿等器械。 (3)将骨蜡置于细剥离子上以备用于骨缘止血,适时递给。 6.鞍底开窗以可旋转的蝶窦咬骨钳、标本钳、骨凿、锤子、微型磨钻(长手柄)、尖 嘴钳、细长吸引器。咬下骨片浸泡在抗生素盐水中留待鞍底重建备用。 7.切开鞍底硬膜以7#长针头配1ml注射器试穿硬膜,(要事先检查针头是否通畅),然

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经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客观评定。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79.55%,观察组优良率为97.73%;且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比对照组组少,其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的短;观察组腺瘤切除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垂体瘤患者中,选择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创伤性小、恢复快、安全性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标签: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垂体瘤 垂体瘤属于一种良性的颅内鞍区肿瘤,该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常发生于男性人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了提高质量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有研究表明,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在治疗垂体瘤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笔者经过对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8例展开分析,以不同的救治方法分组,然后对其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5.3±6.2)岁;临床表现:肢断肥大患者8例,阳萎患者5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17例,性欲减退患者14例。观察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6.7±5.8)岁;临床表现:肢端肥大患者7例,阳萎患者4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21例,性欲减退患者12例。全部患者均经MRI及头颅CT检查,排除有严重心脏病肺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经颅手术治疗,经额下、额颞入路开展手术,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首先让患者平卧、头后仰,通常角度要控制在15°~20°,并在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手术经患者的右侧鼻孔入路,取其肾上腺素棉片来收缩患者鼻粘膜,确定好蝶窦开口即可进入蝶腔,在神经内

神经内镜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神经内镜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08-01T13:19:10.72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8期作者:张云强[导读] 神经内镜诊疗方案应用在垂体瘤病患上成果突出,对病患身体损伤较小,伤口小利于愈合减轻病患疼痛。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诊疗垂体瘤的成果。方法:将医院神经外科的68例垂体瘤病患选作探讨对象,通过予以多种类的诊疗方案,将68例参与人员分为两个队伍,分别为探讨队与参照队。参照队病患采用经颅手术诊疗,需在额下进行操作。探讨队病患则采用神经内镜牵引通过鼻蝶入路切除术诊疗。分析两队成果。结果:接受诊疗后,探究队总有效率为94.12%,参照队总有效率为79.41%;而探究队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病患出血情况与参照队相比较程度较轻,剂量较少,探究队接受诊疗时间与参照队相比较耗时更短,探究队肿瘤提出率是97.06%,而参照组的肿瘤剔除率使73.53%。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内镜诊疗方案应用在垂体瘤病患上成果突出,对病患身体损伤较小,伤口小利于愈合减轻病患疼痛,实操性强,手术操作耗时较短,则削弱了手术风险程度。安全性高,降低了患并发症几率。控制疾病恶化,缓解疾病症状,帮助病患恢复健康,保障生命安全。可广泛推广。关键词:垂体瘤;神经内镜;疗效垂体瘤多发于男性,患病初期病症不易察觉,病情发展也较为缓慢,即使患病也容易被病患忽略,但长此以往下去,仍给病患生活带去诸多不便。选择专业、精准、诊疗成果较为显著的手段对垂体瘤进行诊疗【1】。在医学上常用的诊疗手法多为手术诊疗,有相关专业报告显示,针对垂体瘤的诊疗采用神经内镜通过实施鼻蝶入路切除术方案后成果理想【2】。此次探讨就是针对医院68例确诊为垂体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多种类的诊疗方案,并针对性分析讨论,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医院神经外科的68例垂体瘤病患选作探讨对象,通过予以多种类的诊疗方案,将68例参与人员分为两个队伍,分别为探讨队与参照队,两队各34例队员。参照队18例男队员,16例女队员;年龄26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0±10.4)岁;患病时间(1~15)周,平均患病时间(8.1±2.5)周;常见症状:视野缺损11例、交感神经代偿性亢进9例、眼底改变6例、神经纤维刺激症8例。探讨队17例男队员,17例女队员;年龄28岁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5±3.4)岁;患病时间(1~17)周,平均患病时间(9.0±2.5)周;常见症状:视野缺损14例、交感神经代偿性亢进5例、眼底改变10例、神经纤维刺激症5例。参与此次研讨的所有参与对象都经过专业检测,确诊为垂体瘤。患有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病患、凝血障碍病患不具有参与此次讨论资格。同时将研讨方案告知病患,经协商自愿同意参与研讨。探讨队与参照队基本信息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诊疗方案 参照队病患采用经颅手术诊疗,需在额下进行操作。探讨队病患则采用神经内镜牵引通过鼻蝶入路切除术诊疗。医务人员辅助病患躺好,头部靠后,头部与背部保持在25度到35度之间。在正式开始操作手术前,医护人员与病患在手术正式开始前需做好准备。针对病患进行全麻准备,从鼻孔进入明确蝶窦开口后将神经内镜牵引到碟腔,将纵横阁割除,在利用内镜使用刮片将鞍内肿瘤摘除。操作期间,保证病患的肿瘤完全清楚干净,包括周围牵连组织都要剔除干净。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病患的视神经、颈动脉神经等。完成手术以后,将病患鼻道用碘棉条塞住,保持4天后可拆去。 1.3疗效评价标准 分析探究队与参照队病患诊疗结果康复、恢复、无效等状态。康复:病患病症全部得以控制,病情好转,可以正常工作生活。恢复:病情逐渐恢复,病情表现也逐渐减退。无效:病患病症依然存在,病症表现突出,部分有恶化趋势。将两队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总有效率=(康复+恢复)/总人数×100%。并且分析探究队与参照队的出血情况、接受诊疗时间和肿瘤剔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出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探究队与参照队病患诊疗结果对比 接受诊疗后,参照队病患的诊疗成果中康复23.52%、恢复55.88%、无效20.58%,总有效率为79.41%。探究组病患诊疗成果中康复44.11%、恢复52.94%、无效5.88%、总有效率为94.12%,将两队相比,总有效率更为突出的为探究队,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探究队与参照队的出血情况、接受诊疗时间和肿瘤剔除率对比。 参照队出血情况较探究队严重,参照队诊疗时间也较探究队耗时更久,同时探究队的肿瘤提出率与参照队相比,更为优秀。探究队的诊疗成果更为突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副反应及并发症 参照队手术后出现尿崩症1例,蝶窦炎1例,视力障碍接种2例,副反应发生率为11.76%,探究队术后并发症出现1例尿崩症,蝶窦炎0例,视力障碍2例,副反应发生率为8.82%.参照队与探究队副反应发生几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术.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垂体腺瘤67例分析 梁磊陈来照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太原030001)神经内镜技术作为微创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日趋广泛。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也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现已发展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对67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共收治垂体腺瘤患者141例,其中74例行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67例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67例神经内镜下治疗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40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X岁。视力减退、视野缺损40例,头痛23例,闭经、泌乳23例,肢端肥大12例,无症状者3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无功能垂体腺瘤22例,泌乳素(PRL) 腺瘤17例,多激素垂体腺瘤14例,生长激素(GH) 分泌性腺瘤12例,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1例,促性腺激素腺瘤1例。 1.2 术前准备垂体功能低下者术前3天开始给予激素治疗;所有患者术前3天开始用氯霉素眼药水滴双鼻;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一天剪鼻毛。 1.3 手术方法 1.3.1手术设备STORZ神经内窥镜及配套光源、视频采集系统等设备,SONY公司显示器,西山DK-2000A2手术动力装置。 1.3.2手术操作插管全麻,病人取仰卧位,头后仰15-30度。用碘伏消毒颜面部及双侧鼻腔,铺无菌手术单,只暴露双侧鼻孔。通常选右侧鼻腔进行操作。用吸引器吸除鼻腔内碘伏后,将盐水肾上腺素棉条(肾上腺素5mg+生理盐水 50ml)填塞于中鼻甲和鼻中隔之间,收缩鼻粘膜,扩大鼻腔操作空间。取出棉条后,辨认后鼻孔,一般在其上方约1.5cm处为蝶窦开口。双极电凝器电凝蝶窦开口鼻中隔粘膜后,用尖刀切开鼻中隔粘膜,用鼻中隔粘膜剥离子或刀柄分离鼻中隔粘膜、暴露骨性鼻中隔,用吸引器折断骨性鼻中隔,显露蝶嘴。用高速磨钻开放蝶窦前壁,范围1.5cm×1.5 cm。推开蝶窦粘膜,暴露鞍底骨质。鞍底完整时,在鞍底骨质隆起处用高速磨钻打开鞍底。鞍底被肿瘤侵蚀或很薄时,可用剥离子

经鼻蝶窦入路神经内镜和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经鼻蝶窦入路神经内镜和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8T09:19:31.1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1期作者:孙青青 [导读] 借助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对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治疗,整体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术后尽快得到恢复。 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目的对垂体腺瘤患者按照神经内镜和显微手术经鼻蝶窦入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对比治疗模式展开,所纳入病例为60例,为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所接诊,取组中30例,按照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即观察组,余下以显微手术治疗,即对照组。对比效果。结果结合对两组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借助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对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治疗,整体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术后尽快得到恢复。 关键词: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显微手术;垂体腺瘤 在神经外科常见肿瘤性病症中,垂体腺瘤存在有极高的接诊量,有较高的发生率。手术治疗为目前处理该症最为有效方式,且显微镜下以经鼻蝶窦入路手术以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实施率居高[1]。本研究就对上述两种手术方案的具体效果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对比治疗模式展开,所纳入病例为60例,为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所接诊,取组中30例,按照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即观察组,余下以显微手术治疗,即对照组。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在25—37岁间,均值为(29.01±1.88)。而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在26—42岁间,均值为(30.12±1.29)。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以显微手术治疗,术中麻醉为全麻,体位选择为仰卧位,在显微镜作用下对患者鼻腔隔黏膜进行分离,促使鞍底骨质以及蝶窦充分开放,随即对肿瘤组织进行分离切除。而观察组以经鼻蝶窦入路神经内镜手术。麻醉方式以及体位与对照组保持相同,在内镜的引导下对蝶窦纵横隔进行切除,并借助取瘤钳以及刮匙等对肿瘤进行切除,在处理中需保障残留组织清除的完整性,且在术中不得对患者视神经沟等进行损伤。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展开治疗。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两组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与两组有关各数据都借助SPSS19.0进行处理,以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检测,而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83±1.25)d,对照组为(11.69±1.18)d,对比P=0.005,t=9.694。在出血量上,观察组为(55.23±8.28)ml,对照组为(78.43±1.99)ml,对比P=0.012,t=12.932。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为8例,对比P=0.007,x2=11.728。 3 讨论 垂体腺瘤在临床一直存在有极高的接诊量,在该症的作用下,会促使患者出现闭经、视力障碍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2]。借助显微镜经鼻蝶窦入路展开治疗为临床治疗该症最为主要方式。在该手术方式的作用下,能得到三维视野,促使患者病灶部位充分得到暴露,便于手术医师对患者肿瘤部位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估,且术中各方面操作均较为简单。但在具体运用中存在有一定局限性,其手术视野呈现为“管状”,其深部照明情况较差,不利于医师对蝶鞍区各解剖层理进行观察,在手术中易出现病灶部位清理不彻底等情况,综合疗效欠佳。而在神经内镜作用下展开手术,可充分满足手术过程中,医师对于手术视野的具体需求。在手术中的术野盲区较小,可为肿瘤部位清除的完整性提供保障,并有助于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对临近组织结构造成损伤,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3-4]。此外,在该手术方案中,不需要对患者骨性鼻中隔进行切除,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助于患者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借助神经内镜展开手术存在有多种优势,其在手术中所得到的图像为二维图像,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镜头被血液污染的情况,无法得到清晰手术视野,需要及时对神经内镜进行更换。同时,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大出血症状,其止血操作存在有一定难度。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具体对上述两种手术方案的具体效果展开分析,结合观察可知,在神经内镜作用下经鼻蝶窦入路展开手术,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且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均较少,有助于患者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总之,基于经鼻蝶窦入路神经内镜手术的多方面优势,可在临床持续进行采用。 参考文献: [1]周凯, 张庭荣, 范雁东,等. 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对老年垂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30):5945-5946. [2]马俊伟, 王之敏, 蒋栋毅,等.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联合鞍底重建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4):51-52. [3]李舜, 唐晓平, 张柳,等.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在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7):15-18. [4]刘龙, 郑勇.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1137例手术要点及并发症分析[J]. 临床外科杂志, 2016, 24(8):624-625.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8-04-09T14:37:44.3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期作者:张娜杨丹通讯作者李英姝第二作者 [导读]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后叶或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其中以前叶肿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 110016 关键词:神经内镜;鼻蝶入路;垂体瘤;护理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后叶或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其中以前叶肿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垂体瘤大部分为良性腺瘤,极少数为恶性。垂体腺瘤是蝶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一般为1/10万[1]。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及药物治疗等。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手段[2]。神经内镜经鼻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优势更彻底地切除肿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垂体瘤的全切率等优点[3]。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7月,对33例垂体瘤患者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25~74岁,平均49岁。术前患者全部行MRI检查,结果示肿瘤直径≤2cm者11例,2.1~3cm者17例,﹥3.0者5例,其中肿瘤卒中者1例,所有肿瘤排除复发性垂体瘤,均在神经内镜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出血少,无需输血,无一例误伤重要脑组织。手术时间平均132.5min,术后住院平均5.1d;术后11例患者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垂体有关激素,如泌乳素、生长激素等均在1~2周内恢复正常;3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治疗7d内缓解;4例出现脑脊液鼻漏,均在1~2周内恢复正常;均未发生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高热、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对神经内镜这一新技术、新设备不了解,对内镜的优点持怀疑态度,护士要积极地了解患者病情,在术前主动与患者交谈,进行内镜知识的宣教。同时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了解患者需求并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内镜手术,信任内镜手术,帮助他们树立对手术的信心,积极地配合各项操作和检查。 3.1.2 一般检查遵医嘱进行血糖测定以及垂体功能相关的内分泌检查,如生长激素、泌乳素等。 3.1.3 术前准备术前3d用氯霉素眼药水滴鼻,每次2~3滴,6次/d。指导患者练习张口呼吸。术前1d剪鼻毛,注意切勿损伤鼻腔,鼻窦炎患者须炎症控制后方可行手术。术前晚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术前禁食、禁饮10h。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的监测给予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有意识障碍加深、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以及瞳孔改变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3.2.2 体位护理患者返回病房未清醒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防误吸。清醒后根据有无脑脊液鼻漏,取抬高床头15°~30°卧位。 3.2.3 口腔护理由于鼻腔填塞纱布敷料,病人只能张口呼吸,易造成口腔干燥,应用纱布盖于口唇外,保持口腔湿润,减轻不适,并用口洁液漱口,4次/d,连续7d。 3.2.4 饮食护理手术日禁食,术后24h后进温凉的流食,饮食多选用淡盐水或含钾丰富的果汁,如桔汁等。糖尿病人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3.2.5 并发症护理(1)尿崩症:尿崩症是垂体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为一过性、暂时性,尿崩症的原因是由于手术中牵动已受损的垂体后叶,引起ADH分泌暂时性减少所致[4]。一般术后1~4d发生,持续2~6d。术后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及24h出入量,及早发现尿崩症的先兆,以便及时治疗。每日患者的出入量必须保持平衡,同时观察电解质及尿比重的结果,若尿量﹥200ml/h(区别20%甘露醇静脉滴注后的尿量增加),24h﹥4000ml,尿比重低于1.005,可使用垂体后叶素,首次3~6u,效果不明显追加剂量,患者忌食西瓜等甜饮,以免增加尿量。一旦出现平衡失调,应鼓励患者多饮盐开水,多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橙子、瘦肉、蘑菇等,口服10%氯化钠注射液和10%氯化钾注射液纠正低钠、低钾血症,重者给予静脉补充,确保电解质的平衡。(2)脑脊液鼻漏:脑脊液鼻漏是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不良预后。术后应卧床休息,告诉患者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屏气、用力咳嗽、擤鼻涕、打喷嚏、用力排便等。打喷嚏时张大口,防止喷嚏从鼻腔出去,引起脑脊液鼻漏。严密观察鼻腔有无清水样液体流出,严禁自行拔除鼻腔填塞纱条,遵医嘱按时应用抗生素及降颅压药物。一旦发生脑脊液鼻漏,须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患侧。脑脊液鼻腔漏出时,用无菌纱布蘸干净,绝不可向鼻腔填塞敷料或掏挖鼻腔,禁忌从鼻孔吸痰、插胃管,以免细菌进入颅内逆行感染。测体温4次/d,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 4 讨论 1962年Hardy率先采用经鼻蝶入路成功切除垂体腺瘤,此后该入路手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传统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由于手术径路深、肿瘤部位解剖复杂,而且周围有重要神经、血管分布,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5]。自1962年Jankouski等[6]报道第1例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垂体瘤,使得垂体瘤手术向微创、安全、有效等方面的发展更加进步,该手术入路较其他手术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鼻腔的正常解剖结构,尤其是鼻中隔的完整性,手术器械、手术光源等能从较小的手术通道进入,有各种角度内镜选择,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死角,减少肿瘤残留,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神经内镜属于高精技术,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此手术缺乏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疑虑。而作为神经外科的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熟悉新业务、新技术的特点,加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术前认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内镜健康宣教,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特别是鼻腔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鼻腔护理,防止逆行感染。虽然内镜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死角,减少肿瘤残留,回避重要脑组织结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但术后应强调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注意观察格拉斯哥评分,如术后有无脑脊液鼻漏、尿崩症、视力及视野改变、高热、感染等先兆症状发生。任何并发症出现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护士应具有果断的判断

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处理

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处理 发表时间:2016-02-26T17:15:45.350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杨磊赵海康李瑞春王军红 [导读]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需确保每位操作人员均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 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杨磊赵海康李瑞春王军红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8作者简介:杨磊,男你(1982.6-),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 脑血管病脑肿瘤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赵海康,男,(1974.6-),博士,副主任医师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轴突变性的机制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处理措施.方法从我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患者中挑选1 00例行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出现诸 多临床并发症,以尿崩症、脑脊液鼻漏、垂体功能下降、电解质紊乱等最为常见,经由对症处理后均消退.结论临床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 除手术操作风险相对较大,需确保每位操作人员均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 词】内镜; 垂体肿瘤; 微创; 并发症【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sistheEndoscopicnasaladjustmentofpituitaryadenomaresectionofcomplicationsaftertreatment. Methods:ourhospitalinFebruary2011-June2014patients100patientstheEndoscopicnasaladjustmentofpituitaryadenomaresectionpatients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 Results:100 casesofendoscopicnasalmanyclinicalcomplications,butterflyafterresectionofpituitaryadenomawithcerebrospinalDiabetesinsipidus、 fluidleak,pituitaryfunctiondecline,electrolytedisorders,suchasthemostcommon,throughbothfadeaftersymptomatictreatGment. Conclusion:theEndoscopicnasaladjustmentofpituitaryadenomaresectionoperationriskisrelativelylarge,theneedtoensurethateachoperatorhaspro Gfessio【nKaelykwnoorwdlsed】 geandrichclinicalexperience,facilitatetimelydetectionandtreatment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andimprovethesuccessrateofsurgery.Endoscopy; Pituitarytumor; Minimallyinvasive; Com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B 【文 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62-01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一种新型的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大多数垂体瘤患者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 疗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是,由于此类临床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 影响临床效果的最终评估[1].因此,临床需探讨有效措施 进行处理,进而提高疾病效果.下面,本文将我院手术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从我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患者中挑选100例行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男性、女 性患者分别56例、44例,年龄段15-60岁,平均(35.2±2.2)岁.其中,良性肿瘤患者72例,恶性肿瘤患者28例,闭经、溢乳3 5例,视力、视野改变27例,头痛63例,不孕22例.100例患者手术前期均经检查发现符合手术适应证.本院挑选100例垂体瘤疾病患 者临床年龄段、疾病类型等资料差异明显,可评判(P>0.05). 1.2手术操作100例患者临床术前均行全身性麻醉处理,并根据患者情况行降压处理. 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具体术式需结 合患者肿瘤部位确定,术中无需采用牵开器,鼻中隔黏膜用针式单极电凝弧形切开,磨开蝶窦腹侧壁,处理蝶窦黏膜后打开鞍底,穿刺硬膜,切除肿 瘤,采用神经内镜深入检查残留组织,确保肿瘤全部切除. 1.3评定项目患者临床术后评定其临床效果,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效果标准:临床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时间至少 4周以上说明疾病得以控制; 临床治疗后病灶减少40.0%以上,持续至少4周以上说明疾病得以缓解;临床治疗后症状减少不足40. 0%,或出现新型病灶说明疾病治疗无效.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 数种类进行χ2检验,若最后结果显示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经由临床手术治疗后疾病控制患者55例, 切除率为55.0%;肿瘤缓解患者43例,切除率 为43.0%;肿瘤治疗无效患者2例,未切除率为2.0%.并且,临床术后检查发现,术后出现诸多临床并发症, 如:尿崩症13例,未出现永 久性尿崩症病例,经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后好转; 脑脊液鼻漏患者5例,其中4例经头位调整后自行停止,另外1例行腰大池引流,在3-7g后 痊愈.垂体功能下降3例,经激素治疗后1周内缓解,电解质紊乱5例,均在2周内自行恢复,共计2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临床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6.0%,临床随访半年发现均为出现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效果显著. 3讨论临床资料显示,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还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性高 的临床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并且,临床术前患者的综合性评估,手术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 术后并发症.统计学资料表明,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所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总率在传统切除术之下,但临床医护人员对垂体瘤术后并发症 的认识和处理存在一定的困难,降低临床效果[2].因此,这就需要临床操作人员不但需充分掌握手术操作规范和知识,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便于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次100例患者临床手术前期均对患者进行的全面的评估,发现其肿块均在鼻颅底部位,主要涉及 蝶窦、筛窦等部位,甚至出现少数累及硬脑膜患者. 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医护人员对其制定了共同的临床方案,并通过对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全面了解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 从而实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目的[3].调查结果显示:尿崩症是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分为一过 性、临时性和永久性尿崩症三种,以一过性尿崩症最为常见,常在术后1-2d内出现,尿崩症的发生几率与手术操作和肿瘤大小有密切关系.脑 脊液鼻漏是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出现和患者肿瘤大小、性状等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和手术操作人员相关.这就需要 手术操作过程中根据患者肿瘤部位、大小等选择合适入路,如:针对临床神经细胞瘤患者而言,可行颅面联合入路方案,并于术后给予针对性修 复处理,这样可有效预防此类并发症.若患者已病发脑脊液漏症状,医护人员需立即采取修复措施,便于降低颅内感染.临床护理重点为: 给予患 者心理指导,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治疗效果,叮嘱患者调整愉悦心情接受疾病治疗.本组5例脑脊液漏并发症患者中有 4例经头位调整后自行停止,另外1例行腰大池引流,在3-7g后痊愈;垂体功能下降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多为下丘脑受损出现的一种下丘脑调 节肽分泌障碍,垂体功能下降会导致腺垂体分泌激素下降[4-7],因此,术后需积极复查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根据检查结果补充相应的激素, 本次研究共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垂体功能下降,经激素治疗后均在1周内缓解; 综上,临床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操作风险相对较 大,需确保每位操作人员均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1] 张红赟,邢振义,孙来广,等.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对比[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3): 618-620. [2] 徐钰,肖群根,刘胜文,等.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45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 (3):358-360. [3] 郑文键,李维平,纪涛,等.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5,14(6):609-613. [4] 周涛,魏少波,孟祥辉,等.单纯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J].中华外科杂志,201 0,48(19):1443-1446. [5] MengLeilei.EndoscopicanteriornasalskullinternalandexternalcomG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适应症: 病人全身情况可耐受手术,且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包括: 1、垂体微腺瘤。 2、大型垂体腺瘤但肿瘤主体位于鞍内并向蝶窦内侵犯者。 3、大型垂体腺瘤瘤体主要位于鞍内,鞍上扩展部分不呈哑铃形未向鞍旁扩展。 禁忌症: 1、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 2、鼻咽及副鼻窦各种慢性炎症。 3、蝶窦气化不良如甲介型鼻窦。 4、肿瘤向鞍上明显扩展,而且呈哑铃状。 5、肿瘤向鞍旁、鞍后或前颅凹扩展。 6、病人及家属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 1、内分泌检查:包括脑垂体各种内分泌激素的放免测定。 2、影像学检查:应尽可能进行蝶鞍部薄层CT及MRI扫描。头颅冠状扫描(对显示蝶鞍发育状态、蝶窦鼻中隔位置及鞍底骨质有无破坏)。 3药物准备:术前有垂体功能明显低下者,应于术前3天补充激素,一般给予泼尼松5~10mg,甲状腺素20~40mg,一日3次口服,必要时可静点补充激素。大型泌乳素腺瘤术前可给予溴隐停2~4周,每日7.5mg。 4、术前一周用抗生素溶液滴鼻、漱口,术前一天剪鼻毛。 麻醉与体位: 全麻下手术。气管插管固定在口角。口咽腔内填塞纱布条以防止液体吸入气管。患者平卧位,头后仰30o 。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剥离鼻中隔黏膜:经鼻蝶入路(鼻孔较小者可用经唇下入路),常规消毒铺巾。切开分离左侧鼻中隔黏膜,分离出鼻中隔软骨上缘,安置显微镜下操作。同时分离鼻中隔软骨骨膜和鼻中隔黏膜,暴露左侧鼻中隔软骨直至其与骨性鼻中隔接合处,并使其与骨性鼻中隔分离,继续分离黏膜-骨膜层直至蝶窦前壁。 2、切除蝶窦前壁:牵开鼻中隔软骨,暴露蝶窦前壁,以充分显露鞍底为宜切除蝶窦前壁。蝶窦前壁的前端两侧可见蝶窦开口,是蝶窦前界,勿超出此界,防止入前颅凹。切开、剥离蝶窦黏膜,可用双极使其皱缩,以免不必要出血。 3、切开鞍底:鞍底骨质开窗范围不可超过颈内动脉隆起的内缘。 4、切开鞍底硬膜: 先用细长穿刺针穿刺硬膜中心,以除外鞍内动脉瘤。尖刀十字切开硬膜,硬膜切开的范围应少于鞍底骨质开窗,以免损伤海绵间窦引起出血(有出血时勿用双极电凝止血)。 5、肿瘤切除:较少微腺瘤生长于垂体前叶内,需在十字切开垂体寻找肿瘤,发现后用标本钳切除肿瘤或吸引器吸除肿瘤。微腺瘤与正常垂体无明显界限,应同时切除肿瘤周围薄层垂体组织,以防肿瘤复发。大腺瘤可用刮圈、吸引器切除肿瘤,另外要防止蛛网膜破损。若蛛网膜已经破损,应取自体脂肪或肌肉块填塞并用生物胶封补鞍底。充分止血后,可用适当大小的鼻中隔软骨片置于鞍底骨窗上,再用生物胶加固修补。蝶窦充分止血,鼻腔用油纱条填塞。

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解剖学观察

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解剖学观察【关键词】垂体腺瘤;手术入路;解剖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put forward anatomic parameters about the pituitary adenoma for microneurosurgery. Methods The surgical anatomy of the operating spaces and vessels/ nerves nearby in the sellar region was studied in 30 cadaver brains. Results The distance was (21.73±3.72)mm between endostoma of internal cervical arteries(ICA), (11.77±3.34)mm between endostoma of optic canals, (20.92±4.58)mm between cavernous sinuses, transverse diameter of basilar sella was (13.57±4.21)mm, longitudinal distance was (13.61±3.18)mm, the distance from anterior sphenoidal wall to nares was (92.91±17.81)mm, the distance from midpoint of superciliary arch superior border to the tuberculum sellae was (62.24±14.17)mm, the distance from midpoint of superciliary arch superior border(MSASB) to the homonymy endostoma of optic canal was (53.45±16.91)mm, the distance from MSASB to the opposite side endostoma of optic canal was (62.24±20.80)mm, the distance from MSASB to the homonymy entrance of ICA was (69.81±21.96)mm, the distance from MSASB to the opposite side entrance of ICA was (78.40±27.46)mm, the distance from MSASB to the homonymy lap of ICA was (56.43±15.31)mm, the distance from MSASB to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