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商业与艺术的经典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世事的进化,电影这文艺玩意儿越来越成了商人的把式。

鉴于电影本身造价的金贵,它走商业化的路线我一点儿也不排斥。

但商业也得有个度,如果像那种走一道流水线
就包装好量产出来的,就如咱国家专为“以小搏大”的恐怖片们,花里胡哨而肚里空空,
实在体验不出审美享受;而那些脱离商业程式极具作者电影色彩的,又有种阳春白雪般的
闷骚感,比如<2001太空漫游>,隐喻良多看着憋闷不已。

所以我这个俗人,历来推崇那种
能以商业为艺术做嫁衣的影片,所谓通俗着并深刻着,便是我心目中的极品,比如那年宝
莱坞的一部神作<三个傻瓜>。

不过<三个傻瓜>只是杜撰出来的一段佳话,总归没有那种扎
根历史传递民族精神的来得掷地有声,这位将商业与艺术结合完美而又掷地有声者,便是
已有二十年历史的经典史诗——《阿甘正传》。

首先,它塑造了一个深投大众所好的艺术形象,阿甘。

影片开场,镜头领着观众的视
线随着羽毛飘呀飘,飘到一双泥泞沧桑仍难掩那对大红勾勾的耐克鞋旁,接着上升到阿甘
的脸庞前。

板寸头,蓝格子衬衫,荣辱不兴的表情,好一副文艺青年的即视感。

再看看,
看到他头顶那块“金字招牌”没有,上面写着“奥斯卡影帝”、“票房保证”。

是了,镜
头里的正是当年风韵犹存的“美国牌好男人”汤姆大叔。

文青的即视感配上吸金力极强的
主演,单单是造型与选角就堪称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模范。

再来看看阿甘形象的设定。

因为
智商相对低了一点而显得愣头愣脑的阿甘,他无法理解时无措的样子,他悲伤时凝滞迷茫
的眼神,吃冰淇淋时满足自得的模样,还有高兴得难以自抑时的可笑举动,往往比一个同
举动的正常人更令观众动容。

所谓人类总是会对弱者产生恻隐之心,低智商的设定便瞅着
这么个特性先给票房打了计强心针,再将阿甘身上的单纯善良、正派、执着、诚信等催化
剂加入电影院这个大烩锅里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些人性光辉仿佛社交阴霾中的一缕缕
微光,带来真善美的启示和希望,与每个人心底被成长雪藏了的本善产生共鸣,配上阿甘
人生中的种种传奇,其中产生的鼓舞人心的正能量奇妙得难以言喻。

于我而言,这部电影
就是个惊喜,阿甘成了校园橄榄球明星,成了越战英雄,成了乒乓球明星,成了百万富翁!激动、欣慰、钦佩之情在影片结束后久久不能平复,进而上升为一种激励的能量,让我觉
得人生也不难嘛,前途充满着希望。

但再细细回想一番,便觉得影片不该只是说一个傻子
因为素质高运气好而获得了一段传奇与成功大满贯的人生吧!于是我们来假设假设,如果
刘翔有阿甘的这双好腿,那他肯定拿去刷新了罗伯斯12秒87的记录;如果拿破仑有阿甘
越战时的好运气,他必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更重的一笔;如果巴菲特来经营阿甘的捕虾企业,一定不会只是个百万富翁;如果我们任何谁拥有阿甘的乒乓球天赋,那肯定进国家队进攻
世界乓坛了呀……这么一看,阿甘表面上的那些成功都算不得什么,甚至可以说是无意识
的成功(估计阿甘自己也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不了的),而符合他的特性和家庭的最大成功,便是像他妈妈要求的那样,平平安安地走完人生。

就像<爱在暹罗>中的那位母亲所说的,
我只想我的儿子长大后,念完书,找工作,赚钱,然后找个好女孩,结婚,建立美好的家庭,相互扶持,白头到老,这就是人生啊,我把他养大就是为了让他走上这条人生路。


对于阿甘只有75的智商,他母亲所希望并要求的,就是让他圆满地走完他的人生路,而阿甘也确实走下来了,在颠簸动荡的年代里。

支撑他走下来的是他一直秉承的,也正是影片
真正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阿甘哲学,阿甘那与“巧克力”和羽毛同在的冒着傻气的人生哲学。

简单的说,就是一种面对生活不要犹疑、不要害怕的从容淡定的态度,一如阿甘那副
荣辱不兴的表情。

这样捋一遍编导对阿甘的角色设定,不难看出他们“处心积虑”地将阿
甘传奇的商业表面与深刻的艺术内里美妙地结合了起来。

然后,它谱写了一段美国式传奇,如神来之笔划出了它当年战胜诸多神作独领风骚的
影坛领地。

很多人总拿<肖申克的救赎>和阿甘正传比较,认为肖要胜于甘,认为当年奥斯
卡评的不公正,连豆瓣和IMDB的评分也充分昭示着肖申克的更胜之的地位。

但我们不妨站
到当年的美国人的角度上,想象我们刚经历过一段动荡黑暗的历史,在“颓废的一代”刚
过去的休整期内,这样一部温和的影片是不是比当年任何一部都更能抚平我们内心的伤痛
并给予我们未来的希望?就如我们最看重<霸王别姬>一样。

[1]《时代周刊》曾这样描述<阿
甘正传>公映时的场景:“男女老幼怀着真诚的伤感涌出影院,孩子们似乎在思考,成年人陷入沉思,成双成对的人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在涌出影院时,许多人眼里还含着未干
的热泪。

正因为影片特殊的内容,阿甘成了当时全美的偶像,阿甘正传成了当年奥斯卡最
大赢家。

不过这种拿历史当看头的商业计策,如果没有良好的编导策略,可是极易玩火自
焚的,详情参见我国影史上的禁片们。

显然阿甘正传完美结合了两者。

影片中编导通过
“公然篡改”将阿甘巧妙地糅进各个重大历史事件里,屡屡将他推到历史的浪尖尖上,又
以他无法自知的驽钝作为历史的完美润滑剂,比如对于肯尼迪的遇刺,阿甘这样评论,后
来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刺杀这位好总统,后来又有人刺杀了他的弟弟,做兄弟真不容易。


后一句阿甘认真总结出来的“调侃”在令人莞尔间磨平了历史的血腥的棱角。

这样的应用
几乎贯穿全片,越战在虾子、傻子、雨水和奔跑中趟过,轰动一时的民权反战集会变成阿
甘与珍妮世纪婚礼般的重逢,“水门事件”被阿甘稀里糊涂地举报,各级领导遇刺事件也
被电视机轻描淡写地带过等等。

美国人在这种去除残忍复杂的回味里获得治愈与启示,我
们这些门外汉也能把它当做二战后美国历史概览,多么具有实用价值呀。

当然上面所说的
种种,都是影片完美的商业包装,也是编导艺术与政治诉求的障眼法。

我们来将视线稍微
离开阿甘一下,这漫漫岁月里,阿甘生命中遇到的那些大人物去哪里了呢?哦,他们有的
遇刺了,有的辞职了,剩余大部分都在历史的长河里如昙花一现就销声匿迹了。

还有珍妮,这位在影片中永远存在阿甘心里并时时都要出来蹦跶一下的女主角,象征着“垮掉的一代”,也许是编导安插得最明显的讽刺了。

对,这部影片不是大众传说中的励志片,它是
一部讽刺喜剧,以阿甘简洁纯粹的人生观对应当代人五花八门的欲望和复杂的生存状态,
用阿甘白纸般的心灵反衬出现代人类的狡诈复杂的心思和机关算尽中透顶的愚蠢,表达出
对现代人复杂而碌碌无为的生活状态的讽刺。

影片将阿甘与社会异化成极简和极腐两个端点,呼吁我们以阿甘精神为方向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以达到更有意义的生存状态。

这是影片一个主体的艺术诉求,其中还穿插许多政治诉求。

影片用阿甘上大学时在准许黑
人入大学的事件中为一个黑人女同学捡起掉下的课本和之后阿甘与黑人巴布的交往来说明
种族问题并显然通过阿甘的形象折射出编导反对种族歧视的态度;用丹中尉战后的惨淡遭
遇和阿甘退伍回乡被安排了个除草的工作揭示了国家当时对战后退役军人妥善安置的不到位;巴布临死前说了一句“I want to go home”成为最真实最震撼的反战遗言传达出编导对战争的反对。

最巧妙的应该是阿甘在反战集会中在台上所说的一段因为麦克风被拔而没
有被听到的话,花絮里这句话大致意思为“有时,人们去越南,他们会缺了双腿回家见他
们的妈妈;有时,他们就再也没有回来。

真的很糟糕。

”正因为没有被听见,才使阿甘免
去政治责任避免了导致不一样的人生,也因为没被听见和主持人尔后的反应,勾起了咱们
观众的好奇,才导致我去搜出这句话来摆在这儿。

所以说这部影片十分神奇,它承载了这
么多沉甸甸的东西却表现得这么轻松自如,这便是艺术作品中商业氛围与艺术气质产生的
最美妙的反应罢。

[参考文献]
[1]论《阿甘正传》中的隐喻.师琳.710055
[2]阿甘正传与肖申克的救赎比较分析.张荣芳.I1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