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美加净的品牌复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美加净的品牌复兴之路

文章来源:成功营销

美加净,一个所有老上海人都熟知的品牌。如今,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悄无声息之后,正欲卷土重来。2004年9月中旬开始,“美加净”开始在央视1-6套频频亮相。2004年11月17日,央视招标前夜。做客上海电视台《头脑风暴》节目的葛文耀对着摄像机,毫不客气地自我检讨。葛文耀是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对“美加净”运营失败“忏悔”。11月18日的央视招标会上,“美加净”又以近5000万元夺标,抢据了央视新闻联播后和焦点访谈前两个A特标段。广告的重磅投入昭示了上海家化复兴美加净品牌的重大决心。业内人士都知道:美加净成了葛文耀的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葛文耀要求上海家化从广告、营销、体制等方面对美加净进行一系列的度身打造,力图让美加净实现从“灰姑娘”向“公主”的转变。从地方台“跳”到中央台做广告,是美加净对多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势的突破。副总经理王茁告诉记者:“现代营销是‘认知之战’,而非‘产品之战’。如果现在不开始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就会让美加净再次错过发展良机。”

业界人士将美加净复出计划比喻为一场豪赌。在这个赌局上不仅是在赌上海家化5000万的资金、赌“美加净”几十年的美誉,还需看到赌桌的另一边——不仅有刚以3.8亿元成为新标王的宝洁与联合利华等国际巨头,还有隆力奇、丝宝等一批本土对手。显然,美加净复出面临一场复兴战。

持消极意见人士认为,美加净的成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计划经济年代培养出的“巨人”,不管多大,它依然摆脱不了对襁褓的依赖,“美加净”不可能复兴。在企业的现金流比率的对比中发现,宝洁、欧莱雅主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 包含利息与税负 比资产总额分别为26.55%、15.4%,而上海家化仅为9.92%。而且,美加净的品牌分割现状更让人担忧。“美加净”品牌归属四个不同的企业,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洗衣粉类产品、上海牙膏厂有限公司生产牙膏类产品、上海制皂有限公司生产香皂类产品,上海家化负责美加净化妆品的生产。每一个企业只能生产特定的美加净产品,不能跨类运作,牙膏厂只能生产牙膏,上海家化只能生产化妆品。这样,假设美加净牙膏做出了市场声誉,会牵制美加净化妆品品牌。

但持乐观态度的分析人士认为,总结市场竞争优势,美加净享有高度的品牌认知,拥有“安全、踏实和质朴的传奇感”的品牌内涵。而且,它有上海家化集团的实力为后盾。上海家化在研发方面拥有近百名博士、硕士组成的国家级科研中心、博士后工作站,这在国内企业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而且,上海家化上市后,用于化妆品板块的资金还不到总数的一半,而上实日化控股有限公司又是其第二大股东,而上实日化控股有限公司背后的上海市窗口公司——上海实业的背景,又给人以重组或者兼并的巨大想象空间。

美加净诞生于1962年。她的辉煌可以历历数来:创造了中国化妆品市场第一支定型摩丝、第一支防晒霜、第一支定型护手霜;不仅产品开发上步步领先,营销探索上也不落后:第一个初级呼叫中心、第一家美容院和美容学校、首创美容专家营销、体验营销、皮肤义诊,甚至策划了中国的第一个选美大赛等等。至1990年,美加净进入巅峰期。她以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份额无可争议地成为行业的第一品牌,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历史一手给了美加净巅峰的荣耀,也同时砸出一个惨痛的变局。1990年,已经进入了巅峰的“美加净”为了配合特殊历史时期吸引外商的政策,和上海家化的另一个品牌“露美”被合资。让上海家化意想不到的是,从此美加净就由一个市场宠儿一变而被打入“冷宫”雪藏。有媒体报道,1991年,“美加净”的年销售额一落千丈,从前一年的3亿多元一下子降至600万元。曾经的“第一护肤品牌”好像一夜之间在市场上蒸发了。

上海家化不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品牌逐渐萎缩,经过多方谈判,1994年,上海家化出巨资收回了美加净。但美加净已经丧失了最佳的发展时机。中国化妆品市场这时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有资料显示,自1990年到200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由40亿增长到500亿元。其中护肤市场以200亿的市场规模、年均20%的市场增长,销售量和销售额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吸引了众多品牌进入。而以玉兰油、大宝、丁家宜、小护士、索芙特、隆力奇为代表的中低端护肤品牌来势强劲,其中仅玉兰油一个品牌年销售额就超过20亿元。收回后的美加净一度起色不大。它很快遭到来自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跨国巨头更猛烈的进攻,一批新兴的民营企业也开始蚕食中低端市场,“美加净”一时腹背受敌、举步维艰。至2002年,上海家化的增长陷入最低谷。

于是,美加净沦为业界的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然而,上海家化的高层对美家净等老品牌念念不忘,为了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上海家化开始筹措老品牌的“复兴计划”。王茁总结,上海家化的失败在于品牌要素变来变去,之前的多个品牌经理的个性都鲜明地体现在产品策略上。前面一个品牌经理还在推“青春无皱”系列产品,强调“保养皮肤”概念,下一个品牌经理就立刻转向充满活力的“CQ凝水活肤”系列。在“复兴”计划做出后,上海家化就开始“在自家篮子里扒拉了一阵”,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其旗下的品牌中,“清妃”是针对年龄层次偏大的消费群,不可能普遍推广:“佰草集”是非大众化品牌,个性化发展之路可能更加适合这个品牌;此外,“友谊”品牌太老,很难“激活”。这些品牌都很难承载上海家化打造全国品牌的基本条件。最终,“美加净”被精挑细选出来,作为上海家化3年规划中“最具升值潜力的品牌”。

“退避三舍”还是“梅开二度”?是那些幸存下来的国货老品牌一度面对的问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在消费市场同样适用。在怀旧风潮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国货老品牌开始了他们的复兴计划。

国货回潮新机遇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的记忆中,美加净这样的国产护肤品品牌是难以忘怀的。然而,随着外资品牌的进入,国产护肤品品牌逐渐“风光不再”。

如今,国产护肤品品牌卷土重来,因其亲民的价格和“安全”的卖点,成为时尚女性的新宠。除上海家化旗下包括美加净在内的品牌外,伽蓝集团的自然堂也是典型代表。自2001年诞生以来,自然堂在厮杀惨烈的中国二三四线市场跑赢了跨国日化巨头,并正在自下而上地进入一线市场,销售份额也在不断攀升。

事实上,近两年在各大美容论坛里,支持国货的声音也一直不断,各种国产品牌的试用报告受到热烈追捧。在网购领域,国产护肤品品牌也唱起了主角。上海家化旗下的佰草集、美加净、清妃等品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拥有众多网络“粉丝”。

“国货潮流的兴起,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上海家化事业一部市场总监秦奋华坦言。在他看来,中国品牌基于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积淀,相较国外品牌更有优势。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理性化,也使得他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寄予了很大期望。

机遇的把握固然重要,现有的挑战也不可忽视。

在中国的护肤品市场上,宝洁、欧莱雅等强势外资企业仍旧占据大半壁江山。它们不但拥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还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在产品上市之初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启用国际知名的明星为其代言,大胆进行品牌宣传,这是很多本土品牌难以集中做到的。同时,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即使是在国货回潮的情况下,仍旧有大批消费者痴迷国际品牌、追求品牌效应。这就要求美加净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寻找“盲点”,从而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蜕变新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加净的使用者多为中年人,这与其一直以来缺乏创新的老品牌形象有直接关联。如何在原有的品牌理念上嫁接既符合品牌历史又有新意的产品,使得老品牌焕发新的活力,这是美加净蜕变的关键点。

在秦奋华看来,美加净所立足的是中国大众护肤品市场,因此,消费群体广泛。为了给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提供适合他们的产品,近年来,美加净不断加强产品的开发。“当开发的产品是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话,我们会适当考虑一些新颖的产品概念,在巩固原有消费人群的基础上,吸引一部分年轻的消费者。”秦奋华说。

2010年,美加净天然真颜护肤系列产品的上市,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尝试使用。同年,美加净面霜整体销售量份额达到3.5%,比2009年同期增长0.1个百分点,在全国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