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南
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指南最新2024版
![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指南最新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360e8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4.png)
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指南最新2024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严重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https://img.taocdn.com/s3/m/1a2619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7.png)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一、本文概述《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是一篇针对膝痹病这一中医骨伤科常见病症进行深入探讨的临床指南。
膝痹病,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本指南旨在通过中医骨伤科的诊疗方法和理念,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膝痹病诊疗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膝痹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以便读者对膝痹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随后,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骨伤科在膝痹病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多种治疗手段。
本文还将探讨膝痹病的预防与康复措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膝痹病诊疗参考,以期通过中医骨伤科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膝痹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膝痹病的病因病机膝痹病,中医又称为“膝关节骨痹”,是一种因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膝关节病变,临床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
其病因病机复杂,涉及内外因相互作用。
外因方面,主要是风寒湿邪的侵袭。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
特别是老年人,肝肾不足,卫外不固,更易感受外邪。
内因方面,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肝肾亏虚是膝痹病的重要内因。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膝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筋骨失养,也会导致膝关节病变。
再次,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也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膝关节痹痛。
现代医学认为,膝痹病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职业、体质、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不可避免,加之长期劳损、外伤等因素,更易引发膝痹病。
膝痹病的病因病机包括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两个方面。
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既要祛除外邪,又要调理脏腑功能,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国骨关节炎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版)
![中国骨关节炎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6670d127284b73f24250fe.png)
OA疼痛管理措施
(三)运动治疗可以有效缓解OA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包括有氧运动、肌力 训练及关节活动训练等(推荐等级:强推荐;证据等级:A)。 ✓EULAR发布的OA疼痛管理指南和OARSI发布的OA非手术治疗指南均强推
从最直接的原因开始干预,首先选择高效、低成本的核心治疗方式,在镇痛 效果不佳时再逐步增加或调整干预措施。 ✓在选择镇痛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疗效-成本关系以及潜在的利益冲突。 ✓当一种或一类干预措施效果不理想时,应考虑多学科及多模式联合镇痛管理, 如疼痛科与骨科联合管理、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结合生活方 式调整等。
✓好发于中老年人,65岁及以上人群中超过半数者罹患OA。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研究(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的结果显示,我国45岁及以上人群中仅症状性膝关节OA的患病率就高 达8.1%。 ✓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间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 ✓疼痛作为OA最主要的症状,已成为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 我国膝关节OA的疾病负担较重。
指南制订背景
✓OA疼痛属慢性疼痛,包括外周感受性疼痛和中枢敏化性疼痛。 ✓外周水平的痛觉感受来源于关节组织、外周神经和神经根等,而中枢水平的
痛觉感受来源于大脑和脊髓。外周感受性疼痛的主要机制为局部炎症介质的 释放,现已证实多种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等参与了OA的疼痛过程。 ✓中枢性疼痛主要机制为中枢敏化。 ✓有54%的膝关节OA疼痛患者经治疗后仍有持续性中至重度疼痛,且该部分 患者更容易出现功能丧失和生活质量降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https://img.taocdn.com/s3/m/a51cc2b29b6648d7c0c746a7.png)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1 范围本指南提出膝痹病(膝骨关节炎)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健康管理。
本指南适用于膝痹病(膝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针灸科、推拿科、风湿免疫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膝痹病(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属于中医“骨痹”、“痹证”范围。
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病变和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1]。
3 诊断[2]3.1病史有膝关节过度负重等劳损史,多见于中、老年人。
3.2症状体征[3]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下楼梯更明显,休息后缓解。
根据病证不同,关节或有疼痛重着;或红肿热痛;或疼痛如刺;或隐隐作痛及酸痛不适。
严重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
关节局部有肿胀、压痛、屈伸运动受限,晨起时有关节僵硬及发紧感,持续时间常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
多数在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感,有骨摩擦音。
3.3实验室检查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RP和ESR轻度升高。
出现滑膜炎者可有关节积液。
一般关节液透明、淡黄色、黏稠度正常或略降低,但黏蛋白凝固良好。
可显示轻度白细胞增多,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滑液分析有助于排除其他关节疾病。
3.4影像学检查[4]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帮助确诊OA。
而且有助于评估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性和治疗反应;及早发现疾病或相关的并发症。
X线是常规检查,早期多见正常,中、晚期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
影像学分级可参照Kellgren和 Lawrence影像分级方法分为5级:0级正常;I 级可能有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Ⅱ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硬化性改变;Ⅳ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严重硬化性病变及明显畸形。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2024版)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a24cb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5.png)
人体中正常的关节所分泌的润滑液其主要成分即为玻璃酸钠,在人体中主要发挥降低骨关节之间的摩擦力的 效果。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因膝关节内软骨退行性病变以及玻璃酸钠减少,致使关节液润滑性降低,不能有 效缓冲应力,进而导致关节软骨受损,骨质出现增生硬化,最终损伤膝关节。有研究指出,玻璃酸钠具有良好的 黏弹性及仿形性,能有效预防感染、修复创伤,
医路有你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分类与流行病学
4.其他机制如绝经后妇女降钙素和骨吸收水平增加,雌激 素的损失均可促进OA的发生、发展:是OA发病之性别差 异的主要机制;肠关节轴机制也是OA发病机制之一,肠道 微生物群失衡导致免疫反应和宿主代谢的改变均可加剧 OA的病理生理改变。
医路有你
医路有你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分类与流行病学
2.肥胖:肥胖一方面导致严重的过载和负重损伤关节, 另一方面会导致脂肪组织内脂肪细胞产牛瘦素和脂联素 的代谢异常,促进OA发展。 3.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OA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炎 症介质中IL-1I-6、-8可诱导软骨细胞产生蛋白酶、一 氧化氮和前列腺素以及白三烯,抑制基质合成,促进软骨 细胞凋亡;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可诱导抑制蛋白多糖和 胶原的合成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同样促进软骨 细胞凋亡;而神经生长因子则在OA中参与疼痛发生、发 展。
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OA的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 此,规范化的OA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治慢性疼痛病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都有 着重要的意义。
医路有你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第二部分:分类与流行病学
医路有你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https://img.taocdn.com/s3/m/56c7342b1eb91a37f1115cc9.png)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1 范围本指南提出膝痹病(膝骨关节炎)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健康管理。
本指南适用于膝痹病(膝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针灸科、推拿科、风湿免疫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膝痹病(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属于中医“骨痹”、“痹证”范围。
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病变和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1]。
3 诊断[2]3.1病史有膝关节过度负重等劳损史,多见于中、老年人。
3.2症状体征[3]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下楼梯更明显,休息后缓解。
根据病证不同,关节或有疼痛重着;或红肿热痛;或疼痛如刺;或隐隐作痛及酸痛不适。
严重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
关节局部有肿胀、压痛、屈伸运动受限,晨起时有关节僵硬及发紧感,持续时间常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
多数在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感,有骨摩擦音。
3.3实验室检查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RP和ESR轻度升高。
出现滑膜炎者可有关节积液。
一般关节液透明、淡黄色、黏稠度正常或略降低,但黏蛋白凝固良好。
可显示轻度白细胞增多,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滑液分析有助于排除其他关节疾病。
3.4影像学检查[4]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帮助确诊OA。
而且有助于评估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性和治疗反应;及早发现疾病或相关的并发症。
X线是常规检查,早期多见正常,中、晚期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
影像学分级可参照Kellgren和 Lawrence影像分级方法分为5级:0级正常;I 级可能有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Ⅱ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硬化性改变;Ⅳ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严重硬化性病变及明显畸形。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cbe787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c.png)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骨关节科是一门研究人体骨骼和关节相关疾病的临床学科。
本文将介绍骨关节科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一、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1.骨折(1) 诊断:骨折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
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
(2) 治疗: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稳定的骨折,可以行保守治疗。
对于不稳定的骨折和关节面骨折,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方法。
2.脊柱疾病(1) 诊断:脊柱疾病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
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
(2) 治疗:脊柱疾病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椎板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
3.关节炎(1) 诊断:关节炎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
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
(2) 治疗: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等。
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术和关节镜手术等。
二、骨关节科技术操作规范1. 骨折内固定术(1) 消毒:在手术前进行局部消毒。
(2) 手术标记:在X光透视下标记好骨折部位。
(3) 麻醉: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
(4) 切口:选择切口时应尽量保留软组织完整,要求切口清晰、直线,离骨折的端点远离1/3处。
(5) 定位钻孔:用定位钻进行骨钉穿刺,并在钢板上做好定位钻位。
(6) 钻孔:在骨上钻出定位孔,穿过皮骨肌界面。
(7) 手术操作:选择适当的骨骼角度,将钢板按骨形塑形,将骨钉放置到合适的位置。
(8) 关节复位:钢板固定后进行局部解剖,并根据手术后情况进行修复。
(9) 选择合适的钢板材料。
2. 关节镜手术(1) 麻醉: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
(2) 手术定位:确定关节镜进入点位、角度等。
膝关节炎针刀临床诊疗指南
![膝关节炎针刀临床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8ca768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5.png)
1、加压分离(pressing and separate) 以手指压在定点的皮肤上,使得重要的神经ongitudinally cut)组织纤维的长轴平行针刀刀口线与病损,或与脊柱的纵轴平行,或与
重
要组织的长轴走行方向一致时上下提插针刀。
3、横切(transversely cut) 针刀刀口线与病损组织纤维的长轴垂直,或与脊柱的纵轴垂直,或与
治疗方案
【建议条目】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选取腓侧副韧带及髂胫束点、髌骨外侧支持带点、股四头肌腱及髌上囊点、 髌骨内侧支持带点、胫侧副韧带点、鹅足滑囊点作为治疗点(共识建议)。 (1)腓侧副韧带及髂胫束点: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刀体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腓侧副韧带和髂胫束,纵
横摆动2~3次。 (2)髌骨外侧支持带点: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刀体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髌骨外侧支持带,先纵横摆动 2~3 次,然后调转刀口线90°,十字切割3次。 (3)股四头肌腱及髌上囊点: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股四头肌腱,先纵横摆 动 2~3 次,再调转刀口线 90°,十字切开 2~3 次,然后继续进针刀,当刀下有落空感时即已穿过股四头肌腱,纵横摆动 2~3次,范围0.5 cm。 (4)髌骨内侧支持带点: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髌骨内侧支持带,先纵横摆 动 2~3 次,然后调转刀口线90°,十字切开2~3次。 (5)胫侧副韧带点: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胫侧副韧带,先纵横摆动 2~3 次,然后调转刀口线 90°,横行切开2~3次。 (6)鹅足滑囊点:刀口线与下肢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按四步规程进针刀达骨面,纵横摆动2~3次。 (7)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 1 min后,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babd06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1.png)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骨关节科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诊治与骨和关节相关的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疾病、骨质疏松、脱位、肌肉韧带损伤等。
为了提高骨关节科的诊疗水平,制定了一系列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以指导临床医生的工作。
一、临床诊疗指南骨折的诊疗指南1、初步诊断:通过较明显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可初步判断是否为骨折,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检查,要注意遮盖和搜寻骨折效果,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
3、分型:骨折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根据骨折位、骨折形态、可移动度和复位情况分为不同类型。
4、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注意合理用药和小心处理骨折术后的并发症。
关节疾病的诊疗指南1、初步诊断:通过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变形、活动受限、强度减退等症状,可初步判断是否为关节疾病,应进行临床检查以明确诊断。
2、影像学检查:与骨折检查类似,也包括X线、CT、MRI等检查,区别在于对关节局部的细节和规律性要求更高。
3、分类:关节疾病可归为许多类型,如退化性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应根据病情综合选择治疗方式。
4、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应根据病情综合选择适宜的药物。
二、技术操作规范骨科手术操作规范1、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准备、手术区域的前处理、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等,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麻醉和镇痛:麻醉和镇痛要地方安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注意控制疼痛。
3、手术技术:根据手术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内镜下手术、骨伸展系统手术等,操作要规范、标准。
4、术后护理:包括伤口的处理、疼痛控制、抗感染、康复治疗等,掌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节镜手术操作规范1、准备工作:包括器械、设备、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麻醉和镇痛等,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国骨关节炎外用药物临床实践指南pdf
![中国骨关节炎外用药物临床实践指南pdf](https://img.taocdn.com/s3/m/6692bc8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3.png)
中国骨关节炎外用药物临床实践指南pdf Titl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Topical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in ChinaIntroduction:Osteoarthritis (OA) is a common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that affects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In China, it is estimated that approximately 13% of the population suffers from OA. To guid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providing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OA, the Chinese medical community has develop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specifically focused on the topical treatment of this condition.I. Background and Rationale:Th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Topical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in China provide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topical medications in managing OA symptoms. These guidelines aim to standardize treatment approaches, enhance patient outcome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are.II. Selection Process: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guidelines involve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topical treatments for OA, includ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Relevant studies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ir methodology, outcome measures, relevance to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bility.III.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Th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commend several topical medications for treating OA symptoms. These include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such as diclofenac gel or piroxicam gel; capsaicin cream; andmethyl salicylate and menthol combination cream.IV. Application and Dosage:For NSAID gels or creams containing diclofenac or piroxicam, a thin layer should be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affectedjoint(s) up to four times daily. Capsaicin cream should likewise be applied thinly up to four times daily while taking necessary precautions to avoid contact with eyes ormucous membranes. For methyl salicylate and menthol combination creams, apply a thin layer up to three times daily followed by gentle massage.V.Other Considerations:While topical treatment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safe with minimal systemic side effects, it is crucial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assess patient conditions, including existing allergies or skin sensitivity, before prescribing topical medications. Additionally, patients should be educated on proper application techniques and potential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Th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Topical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in China serve a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OA. By following these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clinicians can enhance patient outcome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are provided to individuals suffering from this debilitating condition.中文翻译:标题:中国骨关节炎外用药物临床实践指南pdf引言: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其影响。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e591a3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5.png)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一、背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0年1月13日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一项旨在引起各国政府、医疗研究机构、民众以及社会各界对骨骼疾病重视的“骨与关节十年”。
其中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
OA是一种常见疾病,对人数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
我国卫生部也于2001年10月12日举办了“世界关节炎日”宣传活动,并决定设立“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育计划基金”。
在该基金的支持下,组织国内骨科和风湿免疫科专家起草了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它为全国医师进行OA诊治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
但该指南(草案)出版至今已4年余,尤其近些年来,随着对OA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深入,该指南中存在诸多亟待更新的内容,因此在借鉴国外OA指南以及文献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上版指南进行了修订。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实施时仍须根据患者以及具体的医疗情况而定。
采取各种预防及治疗措施前,应参阅相关产品说明。
二、概述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OA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岁的人群则达80%。
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53%。
OA 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脊柱(颈椎和腰椎)、髋、踝、手等关节。
三、分类OA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OA多发生于中老年,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继发性OA 可发生于青壮年,可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四、临床表现(一)症状和体征1.关节疼痛及压痛:初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
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
![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efab3d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7f.png)
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本病在中年以后多发。
国内的初步调查显示,骨性关节炎的总患病率约为15%,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
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性关节炎。
该病的最终致残率为53%。
临床上以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及活动受限最为常见。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无地域及种族差异。
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晨僵、关节积液及骨性肥大,可伴有活动时的骨擦音、功能障碍或畸形。
(1)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
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
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
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2)关节肿胀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但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
后期可在关节周围触及骨赘。
(3)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时关节僵硬及黏着感,经活动后可缓解。
本病的晨僵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
(4)关节摩擦音主要见于膝关节的骨关节炎。
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摩擦音(感)、捻发感,或伴有关节局部疼痛。
2、不同部位的骨性关节炎(1)手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关节伸侧面的两侧骨性膨大,称赫伯登(Heberden)结节。
而近端指间关节伸侧出现者则称为布夏尔(Bouchard)结节。
可伴有结节局部的轻度红肿、疼痛和压痛。
第一腕掌关节受累后,其基底部的骨质增生可出现方形手畸形,而手指关节增生及侧向半脱位可致蛇样畸形。
(2)膝关节膝关节受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危险因素有肥胖、膝外伤和半月板切除。
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bdc23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8.png)
骨关节炎患者常常因为疼痛和活动受限而产生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 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骨关节炎患者互助组织,交流治疗心得和经 验,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特殊人群的骨关节炎诊疗
老年人骨关节炎
01
诊断要点
老年人骨关节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注意排除
跨学科合作推动骨关节炎研究
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将为骨关节炎诊疗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运动员骨关节炎的预防关键在于 科学训练、避免过度负荷,加强 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提高关 节稳定性。
其他特殊人群
诊断要点
针对不同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等,需 注意与原发病的鉴别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和家族史。
治疗策略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需关注原发病的治疗和控制,综合考虑患者整 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03
骨关节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骨关节炎的健康教育 ,包括疾病的进程、日常保护、 运动锻炼等方面的指导,以提高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长时 间保持同一姿势,减轻关节压力。
物理疗法
应用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物 理疗法,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 功能。
药物治疗
外伤
关节外伤可能导致关节软骨损 伤,进而引发骨关节炎。
遗传因素
部分骨关节炎患者有家族遗传 倾向,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
关。
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
软骨破坏
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关 节软骨逐渐磨损、变薄,甚至
2020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2020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9beeea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5.png)
2020年膝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摘要:
一、膝骨关节炎的定义和病因
二、膝骨关节炎的诊断和症状
三、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四、膝骨关节炎的预防措施
五、总结
正文: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膝关节。
该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关节软骨的损伤和关节炎症,通常与年龄、体重、遗传等因素有关。
在诊断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和X 光检查等来判断。
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运动受限等。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关节腔注射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减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使用关节等。
总结起来,对于膝骨关节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骨关节炎是发生在滑液关节的一种发展缓慢的,以局部关节软骨破坏,并伴有相邻软骨下骨板骨质增生/骨唇形成为特征的骨关节病。
此外,该病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特有的滑膜炎症反应。
以上病变可仅表现于放射学检查所见,或可同时引起相应的症状。
在临床上和康复工作中所指的骨关节炎,一般都是指既有放射学检查所见的病理变化,又有相应临床症状的骨关节炎、亦即“症状性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所出现的病理变化是关节对多种不同损害的作用而起的反应,这些损害可来自外伤、劳损、疾病、关节解剖异常/生物力学异常,等等。
随着损害性质、受患关节部位以及患者年龄不同,其反应也各不相同。
【病理改变】
OA的病理改变发生于软骨、骨、关节腔和关节囊上。
大体解剖可见软骨表面凹凸不平,有断裂和溃疡,色泽变成黄色、褐色或不透明,严重者软骨消失。
组化检查可见软骨基质染色不均,乃局灶性软骨基质戮液样软化和局灶性硫酸软骨素减少的缘故。
新生的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组织覆
盖演疡面,并有微血管侵人。
早期软骨细胞成堆或成串增生,晚期细胞数目减少。
超微结构检查可见软骨基质中工型胶原蛋白增多,以细胞周围更为明显。
胶原纤维网络松弛紊乱。
基质中透明质酸成分减少,聚合体和亚基体积减少,亚基聚合性降低,核心蛋白多处中断。
硫酸软骨素链缩短。
软骨下骨可硬化增厚,颇似象牙,其间血管扩张充血,有新骨形成即骨赘。
增生的骨鳌可位于关节囊和韧带附着处,或突人关节腔,其基底为骨皮质或软骨下骨,可夜盖透明软骨或成纤维软骨。
大骨赘可致关节半脱位。
骨髓腔常被纤维软骨代替,也可形成新骨。
后期有骨质疏松,还可见骨小梁微骨折和骨痴。
关节附近骨质可见囊性变,囊内为薪液或脂样物质,也可为纤维组织。
【临床表现】
1.膝关节骨关节炎
①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累史。
②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阵发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及夜间更甚,上下楼梯疼痛明显。
③膝关节活动受限,甚则跛行。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交锁现象或膝关节积液。
④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磨擦音,部分
患者关节肿胀,日久可见关节畸形。
⑤影像学检查: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致密硬化、关节面边缘变锐、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面增大和皮质下骨囊性改变,关节内可有游离体。
后期可有关节腔消失、结构破坏、畸形。
2.髋关节骨关节炎
①症状:2/3的患者为单侧发病。
患者可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可放射到股内侧和膝关节内侧,活动后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下蹲尤其困难。
②体征:检查关节无红、肿,压痛不明显,被动活动(内、外旋)受限,“4”字试验阳性,有时患侧腹股沟下,相当于股骨头的部位有明显压痛。
③影像学检查:X线片正位可见髋臼或股骨头边缘有骨刺、关节间隙变窄,负重处骨质硬化,软骨下骨质有一个或多个囊腔,严重者股骨头增大、变形。
3.腰椎退行性关节病
①症状:慢性腰痛,晨起、坐久、更换体位时腰痛,活动后减轻。
腰僵硬感,尤其晨起时明显,弯腰困难,活动或捶腰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少数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下肢麻痛,
间歇性跛行。
②体征:检查可有腰肌紧张,无明显确定压痛点,偶有腰椎及椎旁有压痛。
③影像学检查:主要为X线检查,
其结果为: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可呈唇样骨赘形成,多见于腰椎前缘及侧缘,重者可于两椎体间形成骨桥;椎间隙不均匀变窄;腰椎小关节间隙变窄、小关节面骨质增生而使椎间孔变小;腰椎前凸生理曲度消失甚至变直;变性的髓核或韧带钙化,可呈似骨质样密度的斑片或条带状钙化影。
【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院(ACR)制定的骨性关节炎分类标准如下;
(一)膝关节标准有膝痛及该膝X相示有骨骜,是伴有下述任一条者。
1、年龄>50岁。
2、受累膝僵硬<30min。
3、有骨摩擦音。
(二)髋关节标准髋痛同时有以下三条中至少两条者。
1、血沉<20mm/第1h。
2、X线示股骨或股骨头有骨赘。
3、X线示至少有关节腔狭窄。
【康复评定】
1.疼痛的评定可从疼痛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缓解方式、服用镇痛药的类别、药量等方面进行评定。
2.关节活动范围的评定骨关节病可致关节活动障碍,甚至出现畸形, 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以作为康复治疗前后的对比。
(见表2-9-1、2-9-2)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直接评定患者的日常活动情况,进行评分。
在症状发作期和存在功能障碍、畸形的缓解期,应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发生部位和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评定项目。
4.肌力的评定以徒手肌力评定为主。
当累及指间、掌指等小关节时,评定宜采用握力计法:将血压袖带卷折充气形成小气囊。
气囊内压力保持在30mmHg (4kPa),令患者双手分别在无依托情况下紧握气囊,血压计水银柱上升数减去原有30mmHg数即为实测数。
连续测3次,取均值。
同理可测出捏力、夹力。
【康复治疗】
1.适当休息早期阶段,休息可减轻疼痛,应取关节功能位休息。
但因过多休息会引起僵硬,而过多活动又会使症状加重,所以应尽量使休息与活动达到平衡。
2.物理治疗
(1)电疗法
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选用醋酸根离子或中药导人,极性随药物而变,衬垫法,电极置于患处,对置或并置,20min/次,1次/d,20次为1疗程。
超短波疗法:电极置患部,前后对置,微热量,10?15min/次,1次/d,20次为1疗程。
微波疗法:患者取舒适体位,50?70W,距离
10cm,ISmin/次,1次/d,15次为1疗程。
局部或全身热疗法
局部泥疗或蜡疗:应用于关节局部,温度多采取50°?53°C,20? 25min/次,1次/d, 20次为1疗程。
全身泥疗:多应用于全身骨关节病,泥温30°?40°,12?25min/次,1次/d, 20次为1疗程。
(3)水疗法:主要采用矿泉浴,可用全身矿水浴、盐水浴、淡水浴、氡泉浴等,将38°?41T:的矿泉水,引注于
各式池内,患部以入浴方式浸泡,15? 20min/次,1次/d,在池内可徐徐轻动患部,以扩大接触面,形成活性薄膜,以达到消炎、止痛,改善循环及提高新陈代谢的作用。
(4)磁疗法:脉冲磁疗法或旋磁疗法,患区局部,磁场强度50?150mT,20min/次,1次/d,15?20次为1疗程。
(5)光疗法:主要采用红外线疗法,患区局部照射,距离30cm左右,温热感,20?30min/次,1次/d, 20次为1疗程。
(6)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度训练:适宜的关节运动可以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慢性炎症,以缓解临床症状。
并可对关节软骨进行适度的加压与减压,以促进软骨基质液与关节液的交换,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与代谢。
具体方法为:器械上的连续被动运动;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
下肢运动最好在坐位与卧位进行,以减少关节的应力负荷。
必要时亦可做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牵引。
肌力训练:患病关节周围肌群及患肢的肌力训练,可给关节以一定的应力刺激,可预防和治疗失用性及关节源性肌
萎缩,可增强关节的稳定性,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
具体方法:在不引起疼痛的角度上,作等长收缩肌力的训练,以多点等长训练更好。
其用力程度或阻力可逐渐增加。
有氧训练:全身大肌群参加的有氧运动有利于脂质代谢,再配合适当的饮食控制,可促使体重正常化,从而减轻关节负荷。
3.作业治疗骨关节病常因关节劳损所致,选用作业治疗项目时,应以不增加关节负担为原则,一般可选择养花、种菜等项目。
4.康复工程可根据需要选用各种拐、杖、助行器、支架、轮椅等,一般以拐与杖使用较多。
及时使用拐或杖,可以减轻罹患下肢关节的重力负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表2-9-1 膝关节活动度测量表
测
量部位运动
类型
活动度
参考值
(°)
中立
位
测量方法左侧右侧
膝关屈曲
120-15
节
活
动
度
2-9-2 髋关节活动度测量表测
量部位运动
类型
活动度
参考值
(°)
中立
位
测量方法左
侧
右
侧
髋关节活动度伸展10-15°前屈
130-1
40
外展
内收
内旋40-50
外旋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