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画赏析--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中外名画赏析
北方的蒙娜丽莎
——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看约翰内斯·维米尔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665)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1675)44.5X39cm
一、《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每次看到这幅画时,我都忍不住屏住呼吸凝神注视许久。纯粹的黑色背景下,画中的少女侧身回头,双唇微张像是要诉说什么,她的面容沉静,眼神似乎流露出殷切期待之情;她身穿一件朴实无华的棕色外衣,蓝色的头巾与拧起垂下的淡黄色头巾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颈间的阴影处,一枚珍珠耳环散发着柔和动人的光芒,一切色彩在黑色的背景下都有着无比强烈的视觉效果。
画中少女的目光安静从容又带着殷切期待,仿佛在一瞥之间便能抓住人的灵魂。无数人在《蒙娜丽莎》面前驻足不前欲罢不能,而我则为这幅画惊叹不已。在我眼中,它甚至比前者更加直指人心,它所引起的悠长的思绪让我每次注视时都忍不住去想画中人身处何情何景,她的目光和神情到底想要传达些什么,画家又是以怎样的心态画出了这幅作品。简单却神秘,也许这也是这幅画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的理由吧。
关于这幅画的背景也是一个谜,甚至于画中少女的身份也不为人知,部分评
论家认为珍珠在维米尔的画中是贞洁的象征,因此推测此画作于少女成婚前夕。然而更多的人对于它的了解恐怕是来源于同名小说和电影了。女作家崔西·雪弗兰在见到这幅画时深深为之倾倒,她被画中少女谜一般的神情所吸引而引发出的瑰丽想象化作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打动了无数读者,也包括后来将之改编成电影的导演彼得·韦伯。无论如何,一幅优秀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永远是不随时间而改变的震撼与感动。
二、约翰内斯·维米尔生平简介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出生于荷兰德尔夫特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20 岁时虽然继承了父亲留下的旅馆、艺术品经纪商生意但还有一些债务,家境并不富裕。繁忙的生意、沉重的生活负担或许强烈地唤起他内心对富足、安静、美好家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1675 年,43岁的维米尔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却不幸过早地溘然辞世。
维米尔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后来才被“发现”。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他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点,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维米尔的绘画给人一种真实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之外还使人感到一种信仰上的真实感。他的画光线并不是太多,却给人以明亮的感觉。画中这种平实的情感起到了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此外,维米尔本人爱好广泛,他在“绘画之外”的光学、制图学、音乐、地理学以及天文学方面具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富于哲学思考和内省精神,他的作品表现了一种宇宙的和谐。实际上,维米尔在实际艺术创作中准确把握了绽放在17 世纪、根源于希腊时代的科学和理性之花。维米尔本人和同时代的荷兰画派中的诸多画家拉开距离的方式在于他对于自身定位及价值的反省,自觉运用当时科学手段来处理绘画和其创作的哲学思辨式的理性思考。在绘画技巧方面,他也给后人提供了许多借鉴,如精确巧妙的构图、柔和漫射的光线、和谐单纯的色彩,给后来的画家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三、维米尔作品简析
个人认为,维米尔的画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二。首先,对于光的运用十分独特。以《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例,画面中少女明亮的面庞给人以非常夺目的观感,继而使我感觉到这并不是在其他画家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的自然光源,而是画家将光线聚集到了模特身上,这种如同珍珠般闪耀的高光使得她的形象格外柔和与突出,也给观众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目前普遍认为维米尔使用的是在当时十分罕见的暗箱技术,这一技术使得他能够将光随心所欲地聚集起来,再凭借这画家本人对于光线的极大敏感而巧妙分布,使得整个画面都有了令人着迷的光影效果。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画室里的画家》(又名《绘画的寓意》),在这幅作品中,明亮的光线从左侧打来,整间画室的每一样东西都如同披上了柔光一般,挂毯、桌布、服饰都有着闪光般的视觉效果而这一技巧的展示在《倒牛奶的女佣》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这幅画构图简单,色彩明亮,女佣人是个健壮如牛的村妇,她塞起了胸前围裙的一角,正忙着准备早餐。左边墙角有一窗户,一边挂着一只藤篮和一盏马灯。桌上杂乱地摆着一些食物。光依然自左侧打来,照亮了女佣身上黄蓝红三色对比强烈的衣裳,画中所有的物品都有着微微朦胧却不混杂的轮廓,质感都很强烈,使得观者产生了一种安详宁静的感受,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这种无声之中动人心弦,如梦如幻的光影效果,也只有维米尔能够如此完美地描绘出来,正如英国艺术史家德·斯佩泽尔和福斯卡所称赞的那样“他像法国的作家福楼拜一样,福楼拜的作品中没有一句废话,而维米尔则决心在画中不出现败笔。他画中描绘的一切景物都像是沐浴在极度纯净的光中。由于他比别的画家更善于小心地、忠实地观察事物,所以他能真实描绘出物象所在的空间与景深。”
其次,对于描绘对象的选取。在当时的荷兰,那些比较便宜、适合点缀小型居民住宅的小品绘画比大型绘画更加符合需要。这些小品绘画并不由赞助者命题定制,而往往是由画家先进行创作再拿到市场上寻找买家,在市场的需求下,荷兰小画派的风俗画几乎被一种近乎于漫画式的谐谑情调所包围了,而维米尔却不动声色地走出了这个怪圈。我们不难发现,维米尔画中的人物与风景少有声名显赫之人与宏伟壮丽之景,他所展现出来的,往往是最贴近生活的图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纯朴自然的感动。无论是是那个倒牛奶的女佣,穿蓝衣读
信的女子,画室中的画家和模特,安谧美丽的德尔夫特,还是用珍珠项链打扮自己的少妇,写信的女人与女佣,音乐课上的少女与教师,做花边的女工,无一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与人物,事实上,这些画中的人物多是受雇维米尔画像而打扮成女仆模样的富家少女,但是在维米尔创造出来的画面中,她们却是那样大方质朴,丝毫没有做作之气,而这些也都在维米尔笔下变为永恒的画面,向人们昭示着平凡生活中待人发掘的美。这种美,不同于南方巴洛克风格中所宣扬的来自于“天国”的庄严美感,而是由人们从“凡尘”之中所摸索、发掘出的美感,也正是借助着这种来自于尘世的美,我们才得以借由画家们的双眼来欣赏17世纪荷兰的风情百态。维米尔的独特画风以及他所达到的极高的境界,对18世纪的印象派画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印象派大师雷诺阿评价他的画是“世上最美的画”,他也当之无愧于“歌颂宁静生活的诗人和描绘光色变化的大师”的称号。
总之,维米尔显然没有伦勃朗的雄厚博大,也不如哈尔斯那样豪放不羁,但却颇能以朴实真挚的抒情打动人心。他将自己的情感同现实生活紧紧相扣,并与时代相连。在平凡的生活去发现不平凡的事物,在质朴中去发现美的力量和美的本身,用最优秀的绘画语言去真实地描绘一种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去刻画平凡人中的不平凡的勤劳和善良,将人格力量提升为人性的最高境界并展示给人们去赞美和讴歌。虽然维米尔的艺术距今已有300多年,但还是让人们难以释怀,就是因为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生活之美,创造了美的艺术,也成就了其艺术的不朽。
四、参考资料
《浅谈维米尔的绘画风格》杨婷
《维米尔绘画作品解读》段静
/view/341552.htm
/view/42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