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成本理论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生产和成本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生产和成本理论

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一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学习重点:1.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变量,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3.规模报酬;4.成本的含义和类型,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知识点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1.“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主要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3.企业经营者的目标:销售收入的最大化或者市场份额最大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科斯定理)(多选)【注意1】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

(单选)【注意2】企业的本质: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单选)【注意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单选)交易费用:(多选)(1)交易费用:产生于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2)交易费用: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例题•单选题】(2015年)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核心B.企业是市场机制的补充物C.签订、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就是全部的交易成本D.企业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而产生的『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企业形成的理论。

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所以选项AB错误。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交易费用包括两类,一类交易费用是产生于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另一类交易费用是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所以选项C错误。

【例题•多选题】(2016年)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而产生的经济基础知识B.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C.信息不完全性是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D.企业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费用E.不同市场结构中的企业的本质是不同的『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企业形成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在市场上,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指供给或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那么它们具有较高的弹性。

3.效用理论:效用理论研究了人们如何做出消费决策。

效用是个体对一个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效用理论认为,人们的消费决策是基于他们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效用进行权衡和比较。

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带来的额外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认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可以用来衡量新增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6.成本理论:成本理论研究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何决定其生产和定价策略。

固定成本是企业无论产量如何都不变的成本,而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成正比的成本。

7.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的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的原理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产量会导致边际成本逐渐增加。

8.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定价能力和市场效率。

9.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产生经济活动的副作用对非相关经济主体的影响。

正外部性是指副作用给非相关经济主体带来积极影响,如环境保护行为的外部效应。

负外部性是指副作用给非相关经济主体带来负面影响,如污染的外部效应。

10.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无法排除且共同享受的商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干预,因为私人企业无法从中获利。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市场的运作和经济体系的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电子书课件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电子书课件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电子书【精讲班内容安排】精讲班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班次,适合各类学员,尤其适合于基础比较薄弱、初次报考经济师的学员。

其内容包括:1、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并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可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

2、每章均配有课堂练习,帮助学员巩固各章所学知识点。

【教材内容讲解】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考情分析: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9-2014 15 15 7 14 29经济学基础知识脉络: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本章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09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10年2题2分2题4分6分2011年2题2分2题4分6分2012年3题3分2题4分7分2013年3题3分1题2分5分2014年5题5分2题2分9分【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市场需求【本节考点】1.需求的含义2.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3.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内容【本节内容精讲】一、需求的含义含义备注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构成要素:1、购买欲望(愿意)2、支付能力(能够)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1:2013单选】在构成商品需求的基本要素中,除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外,还应包括( )。

A.消费者的潜在收入B.消费者的支付能力C.产品的市场价格D.产品的生产成本【答案】B1、消费者的偏好: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增强,将引起需求增加。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3、产品价格: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1)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高级经济学家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级经济学家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级经济学家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本文旨在总结高级经济学家应了解的经济基础知识点,以下是一些重要内容:1.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了解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结构和发展趋势,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投资、净出口等核算指标。

- 经济增长与周期:掌握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原因、影响因素,了解经济周期的概念和阶段,以及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措施。

- 通货膨胀与失业:熟悉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定义、原因和影响,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通胀和就业的影响。

2.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市场供求与均衡:了解市场供求曲线的构成和作用,掌握市场均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价格对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

- 生产与成本理论:熟悉生产要素、生产函数和成本的概念,了解生产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长期与短期的生产决策模型。

- 市场结构与竞争:理解不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的特点和效果,熟悉垄断政策和反垄断法律。

3. 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 贸易理论与政策:熟悉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贸易模型,了解关税、配额、补贴等贸易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熟悉国际贸易组织(如WTO)的作用。

- 汇率与国际金融:了解汇率的决定因素和浮动机制,掌握汇率制度的分类和特点,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功能。

4. 金融与货币理论:- 银行与货币供给:理解商业银行的角色和职能,掌握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和机制,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 利率与资本市场:了解利率的类型和决定因素,熟悉资本市场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资本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和风险管理。

以上是高级经济学家经济基础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对于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关系,并寻求有效配置资源,满足人们需求的学科。

它关注生产、分配和消费资源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社会的影响。

以下是经济学基础知识点的总结。

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和价值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则是由政府集中决定资源配置和价值的经济体制。

2. 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取决于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和资源供应等因素,需求量则取决于消费者收入、价格和个人偏好等因素。

3. 价格机制: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起到调节供需关系的作用。

价格上升会减少需求,增加供给,从而使市场达到平衡;价格下降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4. 弹性和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需求的弹性则指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高的商品价格变化会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需求弹性低的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则较小。

5. 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理论研究如何将有限资源转化为商品和服务。

成本理论则探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成本种类及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6. 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消费对个人满足感的变化。

边际成本指生产或消费一单位增加或减少所产生的额外成本。

7.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市场中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

8.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过程中对非直接参与者造成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正外部性)或负面的(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免费或几乎免费使用的物品,使用一个人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机会。

9.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产出的长期增加,通常由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因素推动。

经济周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周期内波动的过程,包括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四个阶段。

10. 货币和通货膨胀:货币是一种经济中广泛接受的支付工具,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中级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中级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中级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单一经济主体行为的经济学分支,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及其他经济组织和市场。

它考察如何决策者通过资源有效地分配来满足需求,重点研究市场经济中的成本、收益和效率等问题。

以下是中级微观经济学知识点的概括。

一、产出及其成本1.1生产函数:它描述了生产过程中输入资源(比如原材料、劳动力等)与最终生产的输出结果的关系。

1.2成本曲线:它描述了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平均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等)和总成本的关系。

二、供求2.1供求模型:它描述了市场中供应和需求的关系,以及供求变化带来的价格变化。

2.2收益及其曲线:它描述了生产、消费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产品价格、消费者收益与制造方收益之间的关系。

三、对策3.1对策理论:它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研究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博弈来获得最佳结果。

3.2双边市场:它研究在双边市场中,买方和卖方如何决策以达到最佳的交易结果。

四、公共经济学4.1公共货币:它描述了政府发行的货币和它们的相关性。

4.2税收政策:它研究了政府如何利用税收政策来调节国民收入和消费。

4.3政府干预:它描述了政府如何使用政策介入经济系统,以达到其目的。

五、经济效率5.1效率理论:它研究效用的分配,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分配来提高总体效用。

5.2投入输出分析:它描述了经济生产系统中投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改善经济效率的方法。

5.3收益最大化:它根据一定的利润最大化要求,研究最优资源配置方式。

总之,中级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包括生产函数、成本曲线、供求模型、收益及其曲线、对策理论、双边市场、公共货币、税收政策、政府干预、效率理论、投入输出分析和收益最大化等。

深入研究中级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体系,从而推进经济发展。

成本核算培训课件

成本核算培训课件

成本核算培训课件成本核算培训课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核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能够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成本核算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高员工的成本核算能力,许多企业会组织成本核算培训课程。

本文将对成本核算培训课件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探讨。

一、成本核算基础知识成本核算培训课件的第一部分应该是成本核算的基础知识。

这部分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本核算的定义和目的:介绍成本核算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员理解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2. 成本分类:详细介绍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和区别,以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点。

3. 成本构成要素:解释成本构成要素的概念,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4. 成本计算方法:介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如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二、成本核算技术成本核算培训课件的第二部分应该是成本核算技术。

这部分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本分配:介绍成本分配的概念和方法,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

2. 成本归集:解释成本归集的概念和方法,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归集方法。

3. 成本核算报表:详细介绍成本核算报表的内容和格式,如成本汇总表、成本分析表和成本控制表等。

4. 成本控制方法:介绍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技巧,如成本差异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

三、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成本核算培训课件的第三部分应该是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这部分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本核算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成本核算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

2. 实践操作: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员亲自进行成本核算,加深对成本核算的理解和掌握。

3. 疑难问题解答:针对学员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员克服困难,提高成本核算能力。

四、成本核算的应用成本核算培训课件的最后一部分应该是成本核算的应用。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西方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一)供求理论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四)成本理论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一、生产理论中的基础知识 (一)生产 生产是对生产要素进行组.

一、生产理论中的基础知识 (一)生产 生产是对生产要素进行组.

从会计的计算方法看,后一项被作为正常利润。从经济 学分析来看,应该是成本,因为它是生产要素之一—企 业家才能的报酬。 4、会计成本: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 (二)成本、利润和收益的关系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 + 隐性成本 成本(经济成本)+利润=收益 成本(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收益-会计成本=会计利润 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利润 管理经济学关心的是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企业经 营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正常利润的 最大化。如果正常利润为正,但经济利润为负,也不值 得经营下去。
(三)生产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 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产品)的最 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Q=f(L、K、E、N)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 Q=f(L、K) 长期生产函数: Q=f(L、K) 短期生产函数: Q=f(L) (四)短期和长期 在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涉及到不同长度的调 节产品供给量的时间周期。 1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 时间周期,期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 的。
内在经济 内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 外在不经济 一个企业规模 产量增加 扩大 产量减少
原因: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 备、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可以提 高管理效率、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 合加工、在生产要素购买、产 品销售方面更加有利。
原因:工厂规模扩大到了一定 程度,会因管理复杂,效率下 降;因增加生产要素供给和产 品销售困难,使生产要素价格 与销售费用增加;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规模收益递增 : Q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小于产出扩大规模。 b.规模收益不变---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等于产出扩大规模。

《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典型考点解析(1)71

《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典型考点解析(1)71

《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典型考点解析(1)为让考生更好地掌握中央电大命题的必修课程考试的出题方向和考核重点及考题的拓展,现对中央电大近3年的历届考试题进行分析对比。

通过对这些考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对重要的考点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解析,并总结出该考点可能拓展的考试方向。

请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考点认真消化以期考出更好的成绩。

终结性考试的考题主要分为客观题部分和主观题两部分,各占50%的分值。

由于主观题部分的考试难度相对更大,也更易失分,所以仅针对主观题部分进行解析。

主观题部分:简答题占20%左右的分值,计算题题型占15%左右的分值,论述题题型占15%左右的分值。

问答题要求列出基本要点,并加以解释和说明。

简答题里也有个别需要画图的,但目前需要画图的题都相对比较简单,比如无差异曲线图,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图。

计算题的比重是占15%,在微观部分集中于均衡价格和弹性、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宏观部分主要是国民收入。

复习时主要把两次作业作为期末复习的主要内容。

计算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列出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如果只列公式或只写结果都不完整,都要被扣分。

论述题的重点这几年主要集中在宏观部分,但不排除微观部分也可能出现论述题。

宏观部分要掌握的侧重点是第十章、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十五章、十六章,比如消费,失业问题、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而微观的部分则可能在第五章。

论述题的答题思路:按照要求首先把要点答出来,也就是问什么答什么。

比如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例,先要回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再回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第三步回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

这三部分都是我们在教材中可以找到的。

论述题要理论联系实系,第四部分就要联系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回答论述题时基本理论要答清楚,这占论述题分数比例的70%,然后有一部分要联系实际,大概占30%的分数。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把握主观题这50%的分值,尽量少失分,争取多得分,现对主观题部分的历年考题进行分析讲解,考点解析共分4次进行。

经济学原理--生产理论知识

经济学原理--生产理论知识

KE
E
O LE
Q3 QQ1 2 BL
(1)既定成本、产量最大
K
KE
E
O
LE
L
(2)既定产量、成本最小
27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五、生产要素 的最优组合
2、最优要素组合原则(条件)
MPL PL MPK PK
MPL MPK
PL
PK
28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五、生产要素 的最优组合
3、最优要素组合的实现
2、等成本曲线的变动
K A3
K
A1
A
A2
B3
O
B2 B1 L O
C
D
BL
25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五、生产要素 的最优组合
最优要素组合是指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 下,以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的产量或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既 定的产量的要素组合。
26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五、生产要素 的最优组合
1、最优要素组合图 K A
40
成本和成本函数:二、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 表示成本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C = C(Q)
41
第二节 短期成本:一、短期成本概念
1、短期总成本(STC) 厂商在短期内生产 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
付的全部成本。它包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
总固定成本(TFC):厂商在短期内生产 一定量的产品对 固定要素所支付的全部成本。 总可变成本(TVC):厂商在短期内生产 一定量的产品对 可变要素所支付的全部成本。
38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和成本函数 第二节 短期成本 第三节 长期成本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39

30个经济学常识

30个经济学常识

30个经济学常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它说明了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的。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说明了当消费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时,对每一个新增单位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某种事物而放弃的另一种事物的价值。

4.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必须投入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5.生产可能性边际:生产可能性边际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时,同时放弃生产其他商品的最大数量。

6.边际生产率:边际生产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出量。

7.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

8.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9.弹性概念: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寡占市场等。

1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

12.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1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紧缩是指持续下降。

14.货币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媒介、交换手段和价值储藏等职能。

15.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1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了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够有效。

1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供给给一人即可供给所有人共同享用的物品。

18.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下追求最大满足,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追求最大利润。

19.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确保公民基本生活而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保险是指在意外事故或疾病等情况下提供经济帮助的制度。

20.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对外贸易实施的限制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和市场的经济行为的学科,它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按照条理清晰地展开介绍。

1.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供求理论研究了商品和劳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价格和数量。

供给指的是供应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动力的数量,而需求则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动力的数量。

通过供求关系,市场价格最终会在供求曲线的交汇点上形成。

如果供大于求,价格会下跌;如果供小于求,价格会上涨。

2.弹性在供求理论中,弹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供给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而供给弹性衡量了供应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概念对于预测市场变化与政策制定非常重要。

3.市场结构微观经济学还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对价格与数量的影响。

竞争市场、垄断市场以及寡头市场都是市场结构的不同类型。

在竞争市场中,有很多卖家和买家,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

在垄断市场中,存在一家或几家卖家,它们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

在寡头市场中,几家大公司控制着市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制约。

4.生产理论微观经济学还包括了生产理论,它研究了如何最大化生产力和利润。

生产函数描述了如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而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则描述了增加一单位产品的成本与收益。

这些概念对于企业决策和资源分配至关重要。

5.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研究了企业产出所需要的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成本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而变动成本则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了解成本理论有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生产决策。

6.连锁反应在微观经济学中,连锁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

它描述了一个经济事件如何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例如,一家公司降低产品价格可能引发其他公司的价格战,或者政府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等。

讲义_中级经济基础知识_习题强化_张 宁_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讲义_中级经济基础知识_习题强化_张 宁_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例题】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观点,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

A.企业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平台B.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C.企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D.企业是作为市场机制的替代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企业形成的理论。

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例题】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A.投入的生产要素价格不变B.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变C.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D.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基本含义是: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临界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例题】在生产者行为分析中,生产者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这一基本假设,是()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C.生产者均衡理论D.股东利益最大化『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例题】假设资本投入不变,当某一生产者使用的劳动数量从4个单位增加到5个单位时,总产量从38000件增加到39000件,平均产量从9500件减少到7800件。

则其边际产量为()件。

A.600B.1000C.1200D.150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本题中边际产量=(39000-38000)/(5-4)=1000(件)。

【例题】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含义是()。

A.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B.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变动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C.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增的D.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减的『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2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2
42
5、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
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AVC(Q)=TVC(Q)/Q AVC曲线呈现出U型。
43
6、平均总成本SAC或AC 平均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
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
K
5
E
4
3 AB 2
C Q3=90 Q2=75
1
D Q1=55
0 1 2 3 4 5L
14
(二)等产量线的特征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其条等产
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离原点
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
9
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注意几点:
(1)技术水平不变 (2)以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要素的变动为
前提。但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可以变动 (3)它是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的 (4)可变生产要素是同质的。即所有劳动者在操作
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差异
10
如何划分生产三阶段?为什么第二阶段是最 合理的?
__
TPL Q f (L, K) 或者TPL Q f (L)
4
(二)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是指在一
定技术条件及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单
位可变要素能够生产的产量。
APL
TP L
劳动是可变要素
5
(三)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MP) 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 变,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所引起总产量的 变动量。

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经济学讲义笔记1(银保监会高频考点财会类专业知识)

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经济学讲义笔记1(银保监会高频考点财会类专业知识)

理论攻坚-经济学1(讲义)第一章供求理论第一节需求一、需求的含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一)价格因素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成反向变动关系。

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需求定理)价格是决定需求量的最基本的因素。

二、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二)非价格因素1.收入水平正常品:需求数量和收入正相关。

低档品(劣质品):需求数量和收入负相关。

2.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它的替代品的价格呈同向变化。

互补品: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它的互补品的价格呈反向变化。

3.消费者偏好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正相关。

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某种商品当前的需求数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预期价格正相关。

总结: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一)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研究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关系,需求函数就可以表示为:Q d=f(p)(二)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需求曲线的特征: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一)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二)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在某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习题演练】1.(单选)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习题演练】2.(多选)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公共汽车服务的()。

A.需求减少B.需求增加C.需求曲线左移D.需求无法确定第二节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大一经济学作为一门广泛应用的社会科学,被广大学子所学习和研究。

而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微观经济学作为其基础和核心,是我们必须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在大一的微观经济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就着重总结一下。

一、稀缺性与资源配置稀缺性是指无论是社会的整体资源还是个人的个体资源总是相对不足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

在面对稀缺性的资源条件下,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资源来满足人们的无限需求。

资源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是什么,如何利用资源高效配置,这些都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二、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市场交换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主体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而供给则是市场主体愿意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在需求与供给的交互作用下,市场价格会形成,并由此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弹性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价格弹性用来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所谓的需求价格弹性,就是市场需求在价格变动下的敏感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价格弹性还可以细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些中间弹性。

四、生产与成本生产是指将资源转化为商品或服务的过程,而成本则是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或花费的费用。

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种。

固定成本指生产不管多少产品都不会改变的成本,例如工厂的房租等。

可变成本指因为生产规模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例如原材料等。

五、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在某个市场中存在的企业数量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这些市场结构的存在和演化对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效应,它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

公共物品是指一个人的消费无法妨碍其他人的消费,例如公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3
N
E
D Q2
Q1
L
MA
D Q2 L
MA
2020/9/30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时,K、L两种生 产要素的组合(M,N),是生产者在既定成
本上(AB)所能实现的最大产量(Q2)。
• 如果Q与AB两条曲线相交(C,D),
则是以较多的成本实现 K
较低的产量,
BC
Q1<Q2,浪费了。 N Q3>Q2,但无法实现。
2020/9/30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a.规模收益递增 ----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小于产出扩大规模。 Q
• b.规模收益不变----
a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等于产出扩大规模。
• c.规模收益递减----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大于产出扩大规模。 O
2020/9/30
b
c
L、K
第四节、短期成本分析
• 成本C--- 生产费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 。
•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
• 长期与短期不是就时间的长短,而是就生产要 素是否全部可变而言的。
• 短期:一部分投入可以调整----可变成本。 另一部分投入不可以调整----固定成本。
• 长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 与可变之分。
2020/9/30
1、短期总成本STC
• 短期总成本STC包括: • 固定成本STFC和可变成本STVC。 • 固定成本STFC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
组合方式 a b c d
QL QK 300 0 200 200 100 400 0 600
K
600
2020/9/30
O
300 L
2、等成本曲线的移动
K Y商品
• 成本增加, 向右上方移动;
• 成本减少, 向左下方移动。
注:与消费预算线 比较。
2020/9/30
X商品 L
3、生产者均衡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MRLTKS 脊线
B
MRLTKS0
A Q3
Q1 Q2
L
(二)、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
• 1、等成本曲线的概念
• 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
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
两种生产要素数量(K,L)的最大组合的线

K
C = PL*L + PK*K
L
2020/9/30
如C=600,PL=2,PK=1
• (一)等产量分析法
• 1、等产量线Q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K
• 线上任何一点,
L、K组合不同,
但产量却相同。
Q
L
2020/9/30
组合方式 资本K
a
6
b
3
c
2
d
1
劳动L 1 2 3 6
• 减少K,增加L; 或减少L,增加K。
产量保持不变。
K y商品 U )Q
SMC
SAC
SMC<SAC ,SAC↓; SAVC SMC>SAC, SAC↑;
N
SMC=SAC,SAC最低
M
SAFC
SMC<AVC ,AVC↓;
SMC>AVC, AVC↑; Q SMC=AVC,AVC最低。
M点---停止营业点。
C
• M点之上,产品 价格能弥补AVC, 损失的是AFC; • M点之下,无法 弥补AVC,停止 生产。(可以举例说明)
AVC
AFC Q
3、短期边际成本(SMC)。短期内厂 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SM(C Q)ST(C Q) Q
SMC (Q) limSTC(Q) dSTC(Q)
Q0 Q
dQ
dVC(Q) dQ
2020/9/30
• SMC与SAC、AVC相交于SAC和AVC 的
C


2020/9/30
最低点。因为
2020/9/30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三、利润最大化原则
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
• 总收益TR:厂商销售一定量的产品所得到的全 部收入。 TR = P*Q
• 平均收益AR: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 得到的收入。 AR = TR/Q
• 边际收益MR: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 的收入。 MR = TR/ Q
2020/9/30
SMC SAC AVC
N M
Q
第五节、长期成本分析
• 长期 -- 指厂商能根据所要达到的 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 1、长期总成本 LTC • 2、长期平均成本 LAC • 3、长期边际成本 LMC
2020/9/30
1、长期总成本 LTC
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
• 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为:MPL/PL = MPK/PK
• 它表明:当生产者花费在各种要素上的最后 一单位货币的边际产量相等时,生产要素达 到最佳组合。即在既定的产量目标下使成本 2最020/9小/30 或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使产量最大。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K
K
BC
BC
N
E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 1 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 素的投入数量。
MRTLKSKL MR LK T lLS i0m K Ld dK L
2020/9/30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 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 1单位的 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 的数量是递减的。
• 短期:一部分投入可以调整----可变成本。
另一部分投入不可以调整----固定成本 。
• 长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
2020/9/30
与可变之分。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及 形状分析
1、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
• 总产量TP: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 出来的全部产量。TP = f(L,K), TPL = f(L,K0)
Ⅰ Ⅱ Ⅲ 当MP=0, TP最高F。
MP与AP之关系:
E
AP 当MP>AP, AP↑;
L 当MP<AP, AP↓;
0
A B MP MP=AP, AP最高E。
2020/9/30
三、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Q

F
ⅠⅡ
E )
0 AB
2020/9/30
TP

AP L
MP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
因为生产的规模效益正在表 现出来;(一个和尚挑水吃)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 总产出增长的速度放慢;
3
21
7.5
7
4
28
7
7
5
34
6
6.8
6
38
4
6.3
7
38
0
5.4
8
37
-1
4.6
2020/9/30
产量 MP>AP
AP

MP<AP
MP<0
AP
F TP
MP=0
TP最大 TP

MP=AP

AP最大
E
AP
0
L
A
B MP
2020/9/30
MP与TP之间关系:
Q
F
当MP>0, TP↑; TP 当MP<0, TP↓;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 二、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三、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四、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五、短期成本分析 六、长期成本分析
2020/9/30
第一节、生产和成本理论的基本概念
生产是对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 的行为。生产要素是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生产要素的类型 (1)劳动(L) (2)土地(N) (3)资本(K) (4)企业家才能(E)
E
Q3
D Q2
Q1
L
MA
2020/9/30
4、生产扩展路线 (注:与收入消费线比较 )
•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 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 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 最适合点,将这些点 连接在一起,就得出 生产扩展路线。
2020/9/30
三、规模报酬分析
• 规模经济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
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 模扩大。起初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 的扩大,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 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 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 • 这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
• 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 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 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 就实现了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K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注:与消费者均衡, 效用最大化比较。
E Q
2020/9/30
L
• 最佳组合点就是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 。
• 在切点,两条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MPL/ MPK = PL /PK
• 平均产量AP: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 产出来的产量。 AP = TP/L
• 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
加的产量。
MP = TP/ L=dTR/dL
2020/9/30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
劳动量L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MP 平均产量AP
0
0
0
1
6
6
2
13.5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