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
“四书”为《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 《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虽有嘉肴》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默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2、本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一论点的?
学一一知不足一一自反,教一一知困一一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 步展开议论,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
3、找出与“嘉肴”“弗食” “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嘉肴一一至道;弗食一一弗学;旨一一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 “嘉肴”来类比“弗 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弓I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 叫做“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并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
故日”之前,全都是对偶句。
第一组,以 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
第二组,用两个 “••…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
第三组,用两个 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 学”与 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 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兑(同“说”)命》曰:“学.(同“敩”,教导)学半。”
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此之谓(说)乎?
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教学反思:
教学要点:
1•问题探究
2.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二)问题探究
背景资料:《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
嘉肴(jiay ao)自强(qi dig)兑命(说yue)学学半(敩xi co)
不知其邑(zhi)教学相©(zh eng)
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旨(味美)至道(最好)知困(困惑)自反(反思)
兑命(通“说”)学学半(同“敩”,教导 )教学相©(促进)
4、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将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并朗读一下,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六、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1、谈启示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5、课文内容层次理解填空。
(2)将课文分为三层(用斜线标注)
①/②③/④⑤
二、创设情境,文常导入 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2•学习类比、引用说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预习检测
2.疏通文意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有关作品;
3、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反复地诵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听读、诵读课文
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疏通文意
虽(即使)有嘉(好、美)肴,弗食.(吃,品尝),不知其旨(甘美)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ຫໍສະໝຸດ Baidu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虽有至(最好)道,弗学,不知其善.(好处)也。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所以)学然后(这样以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22《〈礼记〉二则》之
《虽有嘉肴》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
3•联系实际,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教学难点:
1.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
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 有较强的逻辑性。 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 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练习三这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文中举一例加以分析。
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 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问题探究:
1、练习一说说这篇短丈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2、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第二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人接受。
4、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 “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 “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
方法叫做“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结:
文章运用类比方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思)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
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励)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故曰:教学相长.(增长,促进)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文常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正义》)。《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2、给加线红字注音。
“四书”为《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 《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虽有嘉肴》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默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2、本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一论点的?
学一一知不足一一自反,教一一知困一一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 步展开议论,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
3、找出与“嘉肴”“弗食” “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嘉肴一一至道;弗食一一弗学;旨一一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 “嘉肴”来类比“弗 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弓I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 叫做“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并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
故日”之前,全都是对偶句。
第一组,以 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
第二组,用两个 “••…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
第三组,用两个 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 学”与 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 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兑(同“说”)命》曰:“学.(同“敩”,教导)学半。”
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此之谓(说)乎?
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教学反思:
教学要点:
1•问题探究
2.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二)问题探究
背景资料:《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
嘉肴(jiay ao)自强(qi dig)兑命(说yue)学学半(敩xi co)
不知其邑(zhi)教学相©(zh eng)
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旨(味美)至道(最好)知困(困惑)自反(反思)
兑命(通“说”)学学半(同“敩”,教导 )教学相©(促进)
4、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将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并朗读一下,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六、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1、谈启示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5、课文内容层次理解填空。
(2)将课文分为三层(用斜线标注)
①/②③/④⑤
二、创设情境,文常导入 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2•学习类比、引用说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预习检测
2.疏通文意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有关作品;
3、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反复地诵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听读、诵读课文
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疏通文意
虽(即使)有嘉(好、美)肴,弗食.(吃,品尝),不知其旨(甘美)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ຫໍສະໝຸດ Baidu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虽有至(最好)道,弗学,不知其善.(好处)也。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所以)学然后(这样以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22《〈礼记〉二则》之
《虽有嘉肴》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
3•联系实际,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教学难点:
1.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
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 有较强的逻辑性。 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 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练习三这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文中举一例加以分析。
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 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问题探究:
1、练习一说说这篇短丈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2、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第二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人接受。
4、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 “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 “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
方法叫做“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结:
文章运用类比方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思)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
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励)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故曰:教学相长.(增长,促进)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文常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正义》)。《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2、给加线红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