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县刁子塘地区铜多金属矿综合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源县刁子塘地区铜多金属矿综合分析研究

在初步查明测区地质成矿背景、地质构造、地层及矿化蚀变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铜多金属元素异常晕、铜多金属矿化地质特征,分析测区成矿地质条件,圈定成矿有利地段,总结区内铜多金属矿化控矿因素、成矿规律。以棋子桥组(D2q)中的旧矿窿、地表矿化点及围岩蚀变带等为重点,采用地质、化探、槽探等手段寻找成矿有利地段,查明本地区铜多金属矿产的一些基本特征,为下一步普查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

标签:乳源铜矿坑道变更

1地理位置

工区位于乳源县附城镇刁子塘村北西约500m山地中,属乳源县附城镇管辖。勘查区东起云门寺,西至蕉叶坑;北起暗茅角,南近乌石上村。勘查区东西长约4.24km,南北宽约2.30km,面积约9.74km2。海拔高度280~720m,相对高差350~450m。地形坡度较陡,山谷多为“V”字型山谷,河床落差大,河流发育,属北江水系,地表水流入北江支流—浈江。

刁子塘地区位于南岭山脉南部边缘,为中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宝山构造岩浆成矿带位于其东部,距离10km,其南西面为大东山岩体,北东面为宝山岩体,在一六地区地表出露,它们都属于南岭成矿带中段,推测刁子塘深部存在隐伏花岗岩体。

2区域地质背景

2.1大地构造位置

勘查区位于粤北坳陷之韶关凹陷西部,瑶山南北向断褶带南段西侧,梅花~大桥复向斜东翼。处于北东向郴县~怀集大断裂、吴川~四会深断裂与东西向九峰山深断裂,大东山~贵东深断裂所围限的地区。

2.2区域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中统棋子桥组(D2q)、上统天子岭组(D3t)及第四系(Q)。地層总体走向40°~60°,倾向南东,倾角40°~65°。

棋子桥组(D2q):广泛分布整个勘查区,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为勘查区内多金属赋矿层位。产状:走向NE,倾向SE,倾角41~65°。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绢云绿泥板岩夹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为该区主要的含矿层位。厚201~410m。

天子岭组(D3t):小面积出露于勘查区东南角,为浅海相碳酸盐—碎屑岩建

造。产状:走向NE,倾向SE,倾角43~58°岩性主要为板岩、砂岩、粉砂岩、灰岩、变质细中粒杂质石英砂岩、砂砾岩。厚162~486m。

第四系(Q):沿沟谷及低洼处分布。岩性主要为冲洪积及残坡积的卵石、砂及粘土等组成。

2.3区域构造

区内历经了加里东旋回、印支旋回及燕山旋回的构造运动,从构造形迹来看,褶皱构造为瑶山复背斜规模最大,呈SN向展布。断裂构造发育有雷公岭断裂,呈NE向展布,长达40km,宽数米至数十米,走向35°~50°,主要由热液石英、硅化碎裂岩组成,局部见有重晶石矿,断裂性质为压扭~张扭性。在北东及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所形成的层间滑动带以及多组断裂交汇部位,成为区内锑及多金属矿化的有利空间。

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在工区内,总共跑了39条地质线路,且位于成矿条件较好的部位,占总路线的26%,定了386个地质点,取了70块岩石样品,其中构造样12块,刻槽样2块。我们发现工区内的构造特征如下:

(1)褶皱构造

勘查区处于瑶山复背斜的东侧,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仅在局部见有小褶皱或褶曲。

(2)断裂构造

①北北东向构造

雷公岭断裂:贯穿勘查区,呈NE向展布,长达40km,宽数米至数十米,走向35°~50°,倾向SE,倾角60°左右,主要由热液石英、硅化角砾岩和碎裂岩组成,局部见有重晶石矿,断裂性质为压扭~张扭性。为区内的主要导矿、控矿构造。

F1断裂:为雷公岭断裂下盘派生的低级别、低序次顺层羽状断裂,沿带均有矿化显示。该断裂是一条顺层的由细晶石英、重晶石脉、角砾岩、蚀变碎裂岩和金属硫化物组成的含矿脉带,带宽0.3m~0.8m,走向42°,倾向SE,倾角69°,与地层产状近于一致。脉带中间为细晶石英和重晶石单脉充填,脉宽0.3~0.8m,具膨胀、收缩和分支复合现象,特别是在与F2断裂交汇部位,有较好的辉锑矿化、铜矿化显示。断层碎裂岩带为成矿作用提供良好的空间。构造控矿明显,在构造带中、构造带与含矿化地层交切地段以及构造带通过含矿地层并使其产生层间破碎带中矿化更加富集。

F4和F5断裂:亦为雷公岭断裂下盘派生的低级别、低序次顺层羽状断裂,与F1分别相距120m和180m,产于砂岩接触带附近的白云质灰岩中,为顺层挤

压破碎带。两带出露于沟边,长度不明,宽0.3~0.6m,走向15°~25°,倾向南东,倾角60°~65°,带内见有重晶石脉,金属硫化物和赤铁矿等。

②北北西向构造

F2断裂:沿F1断裂西端的山沟展布,出露长200~500m,宽1~2m,走向340°,倾向NE,倾角76°。主要由细晶石英、硅化角砾岩、碎裂岩组成,局部赤铁矿化、黄铁矿化和重晶石化较为强烈,显示压扭-张扭性特征。

2.4围岩蚀变

区内围岩蚀变较为发育,主要是沿构造及两侧0.5~3米范围内常见硅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及成矿期的辉锑矿化、铜矿化、黄铁矿化,同时在围岩中常见到绢云母化及后期碳酸盐化等。

2.5矿化特征

勘查区内发现铜多金属矿化点一处。铜多金属矿化体赋存于F1断裂南西段层间破碎带内,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与带内重晶石脉和强蚀变碎裂岩基本吻合。产状与构造产状基本一致,长30m,宽0.5~1m,延深10m。矿化岩石样品经Innovα-4000 矿石分析仪测试,锑平均品位3.12%,铜平均品位3.84%。矿石的矿物成分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锑矿、硫锑铜矿、黄铁矿和少量辉锑铜矿、辉铋矿、黄铜矿、铜蓝、孔雀石、赤铁矿等;脉石矿物有重晶石、细晶石英和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矿石结构构造以脉状、浸染状、团块状为主,胶状结构构造次之。

3坑道揭露的铜多金属矿的矿化特征及综合研究分析

在工区主要对3个坑道进行了精细的工作。这里分别命名为坑道一、坑道二、坑道三。

(1)坑道一长约18米,坑口方位近南北向,坑道内主要是灰质白云岩,含少量的铜蓝,未发现原生矿。

(2)坑道二长约30米,坑口方位为325°。在坑道二22-25m处,揭露到铜锑矿,矿体长5m,厚0.8-1m,往深部延伸5m,矿化较连续。

在坑道二平面投影图上,我们发现矿体上盘围岩为绿泥绢云板岩,矿体下盘接触面为灰岩。矿体主要赋存与坑道层间破碎带内,坑道内层间虚脱部位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等。似层状矿体产状为120∠65°,透镜状矿体产状为200∠43°。坑道西边板岩岩层产状为120∠65°,东边岩层板岩产状为243∠60°

坑道二22-25m处矿体大体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1、3矿体呈北东向展布,赋存于绢云板岩和泥质灰岩的接触部位,1矿体坑道出露长4m,宽0.8m,矿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