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 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以人为本 尚书》指出, 惟天地,万物父母; 《尚书》指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 万物之灵” ,万物之灵”。 孝经》中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黄帝内经》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 《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 莫贵于人。”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五、衰落时期 时期:元明清时期。 时期:元明清时期。 特征:无重大建树。 特征:无重大建树。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 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苏东水教授将东方管理概括为“以人为本” 苏东水教授将东方管理概括为“以人为本”、“以德为 先”、“人为为人”三大特征。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人为为人”三大特征。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特征: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特征: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三、中庸之道 四、无为而治 五、以和为贵
2.智慧说
一、以人为本
指人的智慧高于一切动物,所以人是最聪明 和最高贵的。
“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以 其有辩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 ”--荀子
3.道德说
一、以人为本
孟子认为,人异于动物之根本所在,正在于人先 天地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才是 人之所以为人者,才是所谓的人性。“无恻隐之 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
四、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又一 重要特征, 这是由道家提倡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管理原 则。 老子有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 是“夫烹小鱼者不可扰,扰之则鱼碎;治大国者当 无为,为之则名伤。” 引例:“宰相职权论”
五、以和为贵
“和”指的是“和谐”、“协调”,也有“合作” 的含义。 荀子在《荀子· 王霸》中说:“上不失天时,下不失 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 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孙子兵法》中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 者也“。
二、人力管理的心理思想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 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以人为本 尚书》指出, 惟天地,万物父母; 《尚书》指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 万物之灵” ,万物之灵”。 孝经》中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黄帝内经》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 《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 莫贵于人。” ……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 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形成阶段 时期:先秦时期, 时期:先秦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开 也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产生和奠基时期。 端,也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产生和奠基时期。 特征:各种管理心理学的思想百家争鸣, 特征:各种管理心理学的思想百家争鸣,是管理心 理学的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理学的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一、目标管理的心理思想
目标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关系到“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问题的“五事”和“七计”都把目标作为重要的战略提出。 所谓“经五事”是:道(目标,方向);天(时机)、地(环境) ;将(人力);法(制度) 所谓“校七计”是:主孰又道(一要看上机主管决定的方向正确不 正确)?将孰有能(二要看主要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强不强)?天 地孰得(三要看时机和环境条件好不好)?法令孰行(四要看规章 制度执行严不严)?兵众熟强(五要看人力、物力等力量强不强) ?士卒孰练(六要看队伍的教育培训搞得好不好)?赏罚孰明(七 要看赏罚执行得严明不严明)。
诸子百家中, 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三家对后代产生了 较大的影响。 较大的影响。 儒家倡导人本、明德、中庸、修己立人。 儒家倡导人本、明德、中庸、修己立人。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讲究法、术、势相结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讲究法、 在管理的制度、技巧、 合,在管理的制度、技巧、权威等方面提出了不 少见解。 少见解。 道家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精神是以“ 道家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精神是以“道”为 中心,讲求“无为而治” 中心,讲求“无为而治”,偏重与对管理的规律 、方式和艺术的探索 。
一般来说,可以把古代“以人为本”的思 想分为以下几种:
一、以人为本
1. 得气说 2. 智慧说 3. 道德说
1.得气说
一、以人为本
《礼记·礼运》中说:“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 ,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阴阳二气是否均衡,是古代思想家判断人与物的区别 的标志。 宋代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对宇宙万物之生成,人“ 得其秀而最灵”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无极而太极,太 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 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变阳合, 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 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 ,得其秀而最灵。
例2: : 《周易》原为占卜的书,但其中包含着中国最古老的管理思想。 周易》原为占卜的书,但其中包含着中国最古老的管理思想。 1、强调天人合一。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强调天人合一。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易传 文言 文言》 --《易传·文言》 2、彰显变易。 《系辞》曰:“一阖一辟谓之变。” 。《周易》作为一个系统 、彰显变易。 系辞》 一阖一辟谓之变。 周易》 是动态、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 ,是动态、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现代管理所谓的动态系统 。 3、强调进德修业《易传》反复强调学问思辩、进德修业,挖掘人的德性。为 、强调进德修业《易传》反复强调学问思辩、进德修业,挖掘人的德性。 了实现管理的最终目标,管理者应具有宽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了实现管理的最终目标,管理者应具有宽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例 如乾卦强调在成为最高管理者之前后要采取的不同决策; 如乾卦强调在成为最高管理者之前后要采取的不同决策;坤卦和泰卦说的 是内刚外柔的品行和宽厚远大的胸怀; 是内刚外柔的品行和宽厚远大的胸怀;中孚卦说的是管理者具备的诚信品 谦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具备中谦和退让的品德;比卦、同人卦、 格;谦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具备中谦和退让的品德;比卦、同人卦、观卦和 咸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当亲比下民,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疾苦,有的放矢, 咸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当亲比下民,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疾苦,有的放矢, 制定相关策略,实现宏大的管理目标等。 制定相关策略,实现宏大的管理目标等。
wk.baidu.com
小结
一、以人为本 构成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人本特色, 主要表现在以“人道”代替“天道”,相 信人的智慧和力量,重视人的价值和地位 ,考虑人际和谐,善于运用人的智慧和计 谋,重视人的道理力量在管理中的运用。
强调贤人政治,崇尚以德治国,强调管理者的 道德素质。
二、以德为先
例如: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他把管理道德 化,要求管理者自身要正,因为“其身正,不令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清朝康熙皇帝用人的标准是“国家用人,当以德 器为本,才艺为末”,“才德兼优为佳”。但是 ,德才兼备的标准在实践中较难做到,所以康熙 只能“以立品为主,学问次之。”还说“论才则 以德为本,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
例1: : 对于领导品质, 尚书·皋陶谟》》篇提出一 皋陶谟》》 对于领导品质,《尚书 皋陶谟》》篇提出一 个优秀的领导应当具备“宽而栗,柔而立, 个优秀的领导应当具备“宽而栗,柔而立,愿 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强,简而廉, 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强,简而廉,纲 而塞,强而义” 九德” 而塞,强而义”的“九德”。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一、目标管理的心理思想
远大而恰当的目标是管理活动成功 的前提 “志当存高远” “志功”说(先秦墨翟)
二、人力管理的心理思想
“企业或事业惟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 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美国管理学家 德鲁克 “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孙膑 “盖有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曹操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 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三、过渡阶段 时期:从汉魏至唐朝前期。 时期:从汉魏至唐朝前期。古代管理心理学的思想 开始走向整合。 开始走向整合。 特征:封建经济趋于成熟。 特征:封建经济趋于成熟。国家体制及各种管理制 度趋于定型。 度趋于定型。
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汉代董 仲舒将儒家学说定为独尊,并将之逐步体系化, 仲舒将儒家学说定为独尊,并将之逐步体系化,成为 社会主流思想。这一时期,管理思想, 社会主流思想。这一时期,管理思想,尤其是人力管 理思想逐步精细化。 吕氏春秋》 淮南子》 理思想逐步精细化。从《吕氏春秋》、《淮南子》、 论衡》 到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以及刘劭的《 《论衡》,到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以及刘劭的《人 物志》 再到魏晋时期的玄学、北齐颜之推的《 物志》,再到魏晋时期的玄学、北齐颜之推的《颜氏 家书》等的理论中都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家书》等的理论中都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 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四、完善阶段 时期:唐宋时期。 时期:唐宋时期。 特征: 特征:这一时期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管理心理思想的 论著都是对前代文化思想的继承和总结,重视“ 论著都是对前代文化思想的继承和总结,重视“治 心而上” 心而上”。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 历史发展
管理心理学 Managerial Psychology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 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滥觞阶段 时期:东周以前的夏、 西周三代。 时期:东周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 特征:尽管这一时期没有清晰的管理心理理论 特征: 体系, 但在《尚书》 周易》 体系, 但在《尚书》、《周易》、《诗 等古老经书中, 经》等古老经书中,包含着中国有文字 记载以来流传于初期阶段社会中的许多 基本管理理念和原则。 基本管理理念和原则。
中庸在《礼记· 中庸 中庸》中的解释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朱熹将之解释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 也。” 中庸之道于管理中的运用大致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观念 :
三、中庸之道
1. 凡事要适度: “过犹不及” 2. 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执(抓住)两(两端)用其中 ”就是把对立两方面的优点挑出来,而将其缺点抛掉,找出一 个共同的东西来,在对立面的互补中取得一种整合效应。 3. 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君子而时中”(《礼记·中庸》) 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对时空中的具 体实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变有所不变。凡事皆可为,在 于以何度而为之。 4.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 历史发展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内容与体系 一、目标管理的心理思想 二、人力管理的心理思想 三、环境管理的心理思想 四、时间管理的心理思想 五、信息管理的心理思想
一、目标管理的心理思想
目标管理是整个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正如美国管理学 家哈罗德等在《管理学》一书中所说:“拥有长远的计划工 作部门几乎已成为精心管理的一种标志。”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但类似的思想 却是比较丰富的。 例如:古人说:“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远谋方有深韬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