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八大山人绘画寓意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山人绘画寓意谈

08美术学研究生回志宏 200801035

摘要:世人对八大山人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等论述很多,本文从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入手,指出他创作的思想艺术特征。遗民遭遇使他的诗里燃烧泄愤与复仇之火,表里反差造成他诗风的诡怪谐谑;禅僧经历提高了他艺术感受与思维的能力,使他的作品充满禅机妙悟,散发着睿智的理性之光;画家职业使他对形色光影保持高度的敏锐感,立像尽意使他的绘画布满象征与暗喻。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画,寓意,象征

一、绪论:艺术创作中“技”与“道”的关系

从人文意义上解,艺术创作中的“道”是一种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是一种画外之功式的学养。

自古以来成大成就者都十分重视“道”对于“技”的引导作用。南朝宗炳之所以强调道的重要性,就在于技只能标榜艺术风格,而道之所及能成全一艺之高格,宋代苏轼也提出了“技道两进”之说,认为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因此作品格调的高下成了艺术生命的核心。

“道”与“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艺术进取过程中彼此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从局部上看,一心钻研技巧,锤炼艺术语言,也许能促使专业迅速发展。但是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道”的后置,往往会导致“技”的盲目无从,久而久之会迷失了方向。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时风驱使下,出现了许多以技取胜的名家。但因其“道”的馈乏,到后来一个个成了某专业上的单打冠军,而没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内涵。

近年来当我们面对由于挣脱了主题决定一切的艺术桎梏,转而偏向笔墨情趣,当代人有胆识的探索使我们获取了许多新技巧以及如何发挥各种技巧的心法,但也因此忽视了作品内涵的深刻性和丰富性的审美意义。

尽管绘画是以其可视性形象展示于人,但还是有些画家惟恐“满纸云烟无人识”而“题诗半行意渐明”。然而,绘画终不能脱离于艺术法则,以慷慨陈词直面观者,至少要借助于艺术形象抒发情怀,寄寓心志,隐喻观念、见解等。

既然文学的譬喻有“寓言、卮言、重言”之分,而绘画的寓意也有其显隐、深浅之异。对于传统的花鸟画,尤其是作为文人画的花鸟画,通过藉物抒情来寓意的现象几乎是司空见惯的。画中的境界又恰好是画之品格,是画意之所以越千年而不衰的精神生命。意境营造上的高妙,在于平实中见大气磅礴之势,从中显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本论:八大山人的绘画语言

明朝天启六年,公元一六二六年,江西南昌一个锦衣玉食的贵胄之家,诞生了一个男婴,因其耳大,故名朱耷(耷:大耳),族名朱由桵。他的哭声,似乎宣告了他那贵为皇族的家庭已不足恃,似乎宣告了正在走向没落的大明帝国亦不足恃。

作为明宗室后裔,明江宁献王朱权九世孙的他,敏感而又聪慧。在皆善书画的父、祖熏陶下,他自小便受到良好的艺术陶冶。八岁能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便能悬腕写米家小楷,【1】由于朱明王朝《国典》规定,宗室子弟,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朱耷十七岁那年便“弃爵以民籍参加科举”,并获得了诸生衔。【2】他从小就“好穷究,善诙谐、喜议论”。这便是八大山人的真实面貌。由于他对这三点性格有着与寻常一般人所不具有的强烈程度,在他十八岁清兵入关之后,他依旧对明王江山时刻“不忘熟处”,在后来的诗、跋、画、印中多次运用禅语、典故来加以表现。甚至对于为求生存而一直讳莫如深的身世,也是一旦遇有适当的机会,便要表露出来。

清兵入关,从甲申一六四四年到戊子一六四八年前后四年间,南昌及周边地区无一日宁。作为明王孙的朱耷,外部生存条件是多么恶劣。大明帝国的败亡对他来说不止晴天霹雳,平民百姓或许还可苟延残喘。皇族,这个曾在他少年时代带来荣耀的特殊身份在这时却成了一个极其危险的符号。他面对着的是国已破,君已亡,家已败,父、妻、子俱死的残酷现实与巨大压力,初为和尚,复做道士,彷徨不定使这位“金枝玉叶老遗民”寻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这期间,他的书画艺术登到了一个巅峰。一时间,他失去的故国山河在笔墨之下复归了,压抑的生命激情寻找到了喷火口,在隔断了几个世纪之后,朱耷承接上了魏晋时代那群洒脱不羁的灵魂,以至于到今日,阅读着他们的作品,还能感受到那种带着体温的心跳。

1、深邃隐晦的意象性

自然生动的借喻手法,不仅能强化画面的形象性,也能从中隐寓种种精神品格。咏物寄情的画作大多以借喻的手法状物言情,将画意所含的意蕴引向画外,从中演绎出形而上的精神内涵。此种表现手法在丰富画境内涵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人生见解和思想品格寓于其中,发人深思。

绘画作品的深刻,在于能否以状物言情的手法巧喻人生哲理和世态风情。善于因势利导地喻身世境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者,往往能拓展读者的审美视野,以至于最大限度地逼近画境的深层内涵。

借喻中的拟人化描写,不仅能意写人生遭遇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就事论事地引发种种情绪化表情。

朱耷所画的花鸟画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所画对象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

如朱耷《荷花水鸟图》就是一例:荷叶如伞、水鸟栖石的景致,一经拟人化的引申,不禁令人想及画家不同寻常的身世,作为明宗室后裔,其心中的亡国之痛可想而知。有感于此,就画中小鸟栖于石上而避于荷叶之下躲雨的情状,联想道世事造人的人生境遇,从中幻化出画家清高冷寂的内心世界。

他平日里画怪鱼、怪鸭、怪鸟,皆以白眼向天,方硬的眼框,翻着眼珠子顶到眼框边,从不向世人拋媚眼,他画笔下有些鸟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触之即飞之感觉。有些禽鸟拳足缩颈,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在构图、笔墨上亦觉简略。这些形象,正是八大山人自我心态的写照。他直率地用戳破俗世间媚态的白眼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眼高百代古无比。

2、富有禅理的诗语

现存世最早的八大山人作品《传棨写生册》是八大山人在进贤介冈灯社时所作,其诗里诗外,为禅理所浸泡。如果我们不借助于册页上的题画诗,是无法理解八大作此套册页的心情与寓意。诗云:“无一无分别,无二无二号。吸尽西江来,他能为汝道。和盘托出大西瓜,眼里无端已著沙,寄语土人休浪笑,拨开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