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2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铺面·知识纵横构建———————
(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
[整体感知]政治—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6
———————理线·知识时序重组———————
(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
一、政治上——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成就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
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2)三大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
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
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3)“文化大革命”:由领袖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造成民主与法制的践
踏。
2.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
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
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
针。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
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交。
③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中
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二、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工业化建设: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2)三大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总
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探索失误
①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
②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其特点是“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
的生产积极性。
(3)纠正失误: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1962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4)国民经济的劫难
①劫难:“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严重干扰和破坏了
国民经济建设。
②调整与整顿:1971年,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
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3.社会生活的变迁
(1)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反映了计划经济的
特点。
(2)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建成。
(3)《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挥了重要宣传
功能。
三、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与改革开放前的科教文化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
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富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
①原子能技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技术: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
功。
(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双百”方针
遭到破坏。
4.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
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