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赏析
]
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

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2、“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

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

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

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4、“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

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5、“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

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6、“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

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

奇怪的是刘备二人
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7、“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

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

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8、“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

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

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

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9、“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

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

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10、“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

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

跟着老孔学语文姜国栋
语文是什么?北大教授孔庆东说:语文就是你这个人!所以,‚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这样说,多少有些玄奥,但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孔庆东的语文成绩着实是好。

他说:‚不敢说打遍天下无敌手,反正从小学到大学各种语文考试永远第一。

‛这倒也不是吹,老孔当年在北大颇有一套,能用《离骚》与人做对子互骂,听他讲座,那真是海天阔地、天马行空。

你还真不知道他肚子里有多少学问。

概括起来,他的语文学习法有如下几种:
第一,多练笔。

如果能够坚持写日记,就是那种只为给养心灵而不是为了应付他人而写的日记,天长日久,则运斧成斤、游刃有余。

老孔反对应酬式的写作。

其实,写作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就如有的人要在吃饱饭后去唱不能果腹的歌曲、看不能填饱肚子的电影一样。

他也反对大量写,关键是勤奋和连续,‚每天就写100字,不多不少。

写到一千回,下笔如有神‛。

第二,从日常生活运用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生活化最浓的学科,也最实用。

可以说,生活离不开语文。

‚大搞文字游戏,开玩笑,猜谜语,写对联,填诗词,起外号。

嬉笑怒骂,激扬文字,把语言玩得山穷水尽。

到那时,看语文书上的语文如
同老叟戏顽童,老牛吃嫩草,什么语文考试、作文竞赛,简直不堪一击。

‛向生活要语文,是语文学习的最大法宝。

没有短视的功利性,只有学习的需要和乐趣。

第三,多记多背,存储语文信息。

语文能力,归根结底是信息积累后的综合释放。

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信息记诵基础之上的。

没有积累,就绝无创新。

‚进行背字词、背诗文竞赛。

电脑里存盘的资料多,可调用的东西就多。

同理,你多背些古今中外死人活人的东西,不用思索,‘语文’就顺口而出了。

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边用,活背活用,急背急用,立竿见影。

‛语文的信息存储多了,头脑就灵活多变,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语文运用能力。

在老孔看来,语文学习要避免功利化,避免为考试而学语文。

‚专门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人,考试大都不好。

少数考试好了,以后也没出息。

因为在只为了考试的千百次训练中,他已经把人格训练坏了,他专门投其所好,没有独立思考。

他的一生都可能只是个投机取巧的人,他对社会只有破坏,没有创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