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以急性起病、水肿、尿少、血尿(常伴蛋白尿)和高血压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绝大多数患儿为链球菌感染后发生,也被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病因及发病机制 1.细菌最常见的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其细胞壁所带的抗原蛋白属M型。 2.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4和埃柯病毒9等感染可导致急性肾炎。 3.其他真菌、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和疟原虫也可引起急性肾炎。细菌感染后,多数通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并激活补体,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产物,引起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丛产生病理和功能变化,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使肾小球血流量减少,滤过率下降,体内水钠潴留,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