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制度利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科举制度利弊
篇一: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
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而设立的、由读书人参加的一种考试制度。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数从权贵子弟中选出,真正有真学实才的人并不能被选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才正式设立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核成绩录取人才,这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中国从隋唐开始考试,考了几百年,一直到北宋神宗时代,都没有定下严格的考试标准,也就是说,固然选举文章不出于诗赋之外,但是这种文艺作品,考生和考官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是很难做到公平的。

例如,以下这首唐诗是相当出名的,作者,祖咏。

这首诗歌就是他在科举考试时的作品。

原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结果很自然,他没有被录取。

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

这样的情况在历史显然不止出现过一次。

那么有没有想改变这个情况的政治冲动呢?一直都有。

到了北宋神宗时代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应试命题制度作了很大的改动。

王安石也许没想到自己的这一改动对中国历史影响有
多大——
“熙宁中王安石创立经义,以为取士之格,明复仿之,更变其式,不惟陈义,并尚代言,体用排偶,谓之八比,通称制艺,亦名举业。

——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下》制艺又叫做“制义”。

由此成为了明、清时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

即八股文,亦称时文、时艺、八比或四书文。

这或许就是科举制度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八股文。

在《儒林外史》这本书里对八股文有直接的射影。

以里面两个人物对八股文的态度为例——
鲁编修虔诚地宣扬:
“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是诗,要赋就是赋,——都是一鞭一道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歪道!”
马二先生说生病人听了八股文章——
“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哪里疼也不疼了”。

八股文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使得所有考试文章的处于一个相同的框架之下。

否则,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必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分高下的情形。

但是后来却成了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由于考八股文,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也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

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甚至产生像孔乙己那样的科举牺牲者。

但是,《儒林外史》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科举考试从
来是一项工具而已。

现在全中国高考也是每年教辅书成堆,很多人天天呼吁要进行高考改革,因为这样做培养不出优秀人才。

然而,就像高考,古代科举制度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平台,出生普通家庭的人想要进入朝廷,高榜题名,然后升官晋爵,光宗耀祖,飞黄腾达,全家富贵,一切的一切,都是依靠科举考试;从社会角度来说,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让他们明白考科举可以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我们可以想象,在过去那个做官是唯一获取社会地位的年代,如果没有科举,那么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将永无翻身之日,而子孙也将世世代代地贫穷下去,朝廷也将被家族所垄断。

而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才选官的制度,也使得一些优秀的人能够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朝为田舍郎”可能“暮登天子堂”,这种将相本无种、茅
屋出公卿的官员选任办法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考试选才的公平客观性又可以排除人情关系对官员任用的困扰,进而借鉴科举制,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而在世界上,中国考试在世界上占有特别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悠久的考试历史。

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考试是中国的一大发明。

在中国考试史上,最重要的是科举考试。

作为中国古代人文活动的首要内容,科举的影响既广且远,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远播海外,对东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对东亚国家的影响是指历史上日本曾仿行过科举,韩国、越南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是指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这也直接反映出了科举在历史上的优越性。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具有公正、确
保阶级流动等优点,百年回眸,我们不光要看到这一考试制度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也不应忽
视其考试内容死板、学风浮薄和在阻碍社会发展等负面作用。

在当今社会,在以高考为代表的考试选才制度中,我们要吸取科举制度的精华,选拔真正有才华的人,也不能忘记了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要注意考察内容的灵活性、多样性,因为创新与实践是当今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

篇二: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蔡青卉教育学1216202412026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自隋开皇七年隋文帝设立开始,至清末公元1905年光绪帝废除,一共实行了1300年。

这项用于封建君主选拔人才的制度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下面就其产生的利弊两方面来展开讨论。

一、科举制度的优势
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实行科举制度一方面把分散的人事选拔权完全回收中央,另一方面又使政权的社会基础更为扩大,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以科举为“正途”而又以儒家学说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做法把政权的世俗性与意识形态灌输自
然地融合为一体,使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观念更加深人人心,增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有利于传统
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

2.为封建国家行政机器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自隋唐以来,历代有作为的将相辅臣几乎都是科举出身
的“学而优则仕”者,如宋代的范仲淹,明清的林则徐等。

由此可以看到,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了一批又一批较有才
能的人士,尤其是将广大中下层出身贫寒人家的子弟充实到
统治队伍中,它不仅提高了封建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
还为封建统治注人了新的活力,为社会的繁荣提供了强有力
的保证。

3.弥补了人才选拔制度的不足,改善了封建社会的吏治状况。

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等传统人事选拔方式上的不足,彻底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对选
官的垄断,通过实行公开报名、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在社会上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观念。

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封建国家官吏队伍中知识分子的比例大大提高,他们
中许多人能以封建礼教约束自律,敢于抵制官场腐败现象,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吏治状况的改善。

4.推动文化发展,造就重学之风,“学而优则仕”这一
观念至今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参加科举考试,有志之士
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和领悟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
并且进而发扬和丰富其内容,并且由于这样一种不限门第的
选拔任用人才的方式,提供给许多人摆脱困境、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中国自古以来不论贫富贵贱皆重视教育的重学之风,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治权利执行者的文化素质,也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以及教育的发展。

二、科举制度的弊端
1、科举实际上是封建专制统治独裁的工具,它所构成
的价值体系,只是叫人获取功名利禄,充当皇帝的工具和奴隶,行为准则是按皇帝的意志办事。

而它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程度,并不是看中一个人的才干。

2、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
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

这样造
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

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

这就不利于国家建设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良好制度。

造成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混乱。

3、科举考试引导人们严重地脱离现实,使封建文化教育畸形发展。

由于科举制度是一般中下层子弟入仕参政的唯一途径,一旦科考及第,名权利三者全收,所以应试者趋之若鹜。

但其考试内容过分强调文学诗赋,而忽视了其他科学文化知
识,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忽视这对中国文化的畸形发展
以及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不能不产生消极的影响。


试形式也日益走向僵化,因循守旧,漏洞百出,特别是明清以
后实行的八股文制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士子们
的实际能力,束缚了人们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最终败坏了
学风,腐蚀了心灵。

4、科举制度导致官本位思想。

科举考试与功名利禄直
接挂钩,一旦及第就会被授予官职,晋身于地主统治阶级。

特别是平民百姓,想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参加科举是最佳的选择,所谓“入而优则仕”。

所以参加科举的人,大都
是冲着功名利禄而去,滋生了延续至今的官本位思想。

而且科举制度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贵族观念,引导人们轻视社会各行业,轻视生产实践,使知识分子严重脱离
社会实际生活,造成中华民族在表面的文化繁荣下日益空洞
衰弱的颓唐之势。

三、科举制度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综上所述,科举制度有利也有弊,对当代文化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

科举制度虽诞生在古代封建社会,是
为封建阶级统治服务的,其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制度一无是处,要彻底否定。

科举制度不仅对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