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板书设计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板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461d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c.png)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板书设计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板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一个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板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2.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知识:包括文言文的文体特点、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
2. 阅读技巧:如何把握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关键词句等。
3. 综合分析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文章,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等。
4. 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文言文的优美语言、生动描写、深刻哲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板书设计1. 标题: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2. 板块一:文言文基本知识- 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如史传文、议论文、山水田园文等。
-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如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反问等。
3. 板块二:阅读技巧- 如何把握文章主旨:通过阅读导语、关键词句、段落首尾等部分,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
-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 如何理解关键词句: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其含义、作用、修辞手法等。
4. 板块三:综合分析能力- 从思想内涵方面:分析文章所传达的作者观点、时代背景、社会现象等。
- 从艺术价值方面: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
- 从审美情趣方面:分析文章中的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深刻哲理等。
5. 板块四: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0d62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3.png)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阅读古代文言文,理解古文的基本意思。
2. 学生能够使用古文词汇,进行基本的古文造句。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古文知识,进行古文鉴赏和批评。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文课文、古文词汇表、古文翻译本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教师用精心准备的图片或故事情节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学习古文基本知识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重要性。
2. 教师讲解古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打下古文基础。
步骤三:阅读古文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选定的古文课文,并逐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
2. 学生边听边读,边跟读古文课文,加深对古文课文的理解。
步骤四:词汇练习1. 教师给学生分发古文词汇表,让学生逐个背诵和使用这些古文词汇进行造句练习。
2. 教师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古文词汇竞赛,以加深学生对古文词汇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步骤五:古文批评与鉴赏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文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用批评眼光看待古文作品。
2. 教师指导学生对选定的古文进行鉴赏和批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步骤六:小组讨论和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古文课文的深度解读和分析,然后分组展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
2. 教师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点评,促进学生分析和思考。
步骤七:总结和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形成古文阅读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教学扩展:1. 给学生布置一篇古文作文,要求运用所学的古文知识和词汇进行写作。
2. 组织学生进行古文阅读小组活动,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课堂积极性、对古文的理解等方面。
2. 教师设定考试题目,测试学生对古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4eca6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0.png)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增强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的学习。
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3. 文言文文学作品的选择与解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分析文言文阅读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3. 鉴赏法:分析文言文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分析文言文阅读技巧。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篇简单的文言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解读。
4. 解析:分析文言文文学作品,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文言文阅读的试题,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文言文教材,如《古代汉语》、《文言文阅读教程》等。
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文言文阅读的参考资料,如《古汉语字典》、《成语典故词典》等。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信息。
4. 文学作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的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的传授,文言文文学作品的分析。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语法和词汇的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解读。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ee539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7.png)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文言文的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教学素材、参考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所学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与课题相关的文化背景、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理解文意,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言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言文阅读中的问题。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并总结阅读心得。
2. 复习所学文言文知识,做好课堂笔记,巩固学习成果。
3.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文言文资料,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阅读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 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文化传承: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整体阅读》课件
![《文言文整体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f8184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b.png)
文言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需要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表达方式,如判断句 、省略句等。同时,也需要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如对偶、排比等。
总结词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加深对文言文句式与表达的理解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表达 方式,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 ,逐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文言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繁荣,出现了《左传》 、《尚书》等经典文献。汉唐时期,文言文逐渐成熟,成为官方文书和文学创作的标准语言。宋元明 清时期,文言文继续发展,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录。
文言文的重要性
要点一
总结词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 要载体,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同时,文言文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对于理 解现代汉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文言文整体阅读》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文言文概述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技巧 • 文言文作品鉴赏 • 文言文实践应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文言文概述
定义与特点
《史记》选读
总结词
史家之绝唱,无韵献中的一部巨著,通过对历 史人物的记述和评价,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画卷。选 读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故事,语言 生动有力,刻画细致入微,是学习历史和了解古代文化 的重要资料。同时,《史记》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2d7df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6.png)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教案名称:六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结构;2. 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文言文中的词句;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以《孟子·离娄下》为例,教学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学习文言文的意义;2. 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5分钟)1. 基本概念讲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相比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差异;2. 特点解读:主要包括词汇、句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3. 语法结构讲解:重点解读文言文中的常见短语、句式结构等。
三、示范(20分钟)1. 教师先读一段文言文,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2. 解读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3. 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阅读,鼓励他们参与翻译和解读。
四、练习(25分钟)1.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文言文段落进行阅读,借助词典和课本等参考资料解读其中生僻字、短语;2.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翻译。
五、反思(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回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法;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在文言文学习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生僻字和句式结构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之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教师下一步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识读水平。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词句和句子结构,增强了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希望学生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fb3ce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6.png)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岳阳楼记》(节选)、《醉翁亭记》(节选)、《出师表》(节选)等。
2.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特点,以及古文阅读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句式,如何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古文,尝试理解文意。
3. 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古文词汇、语法、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5. 朗读:让学生朗读所学古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默写:要求学生默写所学古文,巩固记忆。
7. 作业:布置相关的古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古文阅读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差异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4. 激励性评价: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言文整体阅读上课用
![文言文整体阅读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45b4390912a2161479292d.png)
• 2、把握作者的情感。
有的情感是作者直接抒发出来的,有的情感是藏 匿在景物描写之中的,有的情感是隐藏在具体的 生活细节之中的,但无论哪种情感都能找到直接 或间接表露的关键语句,所以把握情感就是要把 握这些关键语句。
以上两点,告诉我们阅读散文要学会抓 住文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去弄明白主 旨。
• 3、抓线索,理思路。
• 四是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 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 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画 出信息,注意结合历史事件分析)
文言散文主要包括: • 1、文言议论散文 • 2、文言抒情散文 • 3 、文言叙述散文
一、关于文言议论散文的阅读
3、理清思路。 文言议论散文须抓论证结构,筛选 各段要点,整合文章信息。(要特 别注意各段的首句和尾句) 4、关注议论方式。 (1)比喻论证 (2)对比论证 (3)举例论证
二、关于文言抒情散文的阅读
1、既要有整体意识,又要抓关键 语句,理解主旨。
关键语句:如文章的中心句、段落的起 始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议论句)等。
•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 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 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 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画出层 次或作上起始记号) • 划分层次时就要注意抓住事件发生的过程 和文章的线索,而文章线索往往又是时间 (有的从官职的变化可以看出)的推移和 地点的变化或人物的变换。
• 文言抒情散文主要抓感情线索。如”而生 “痛”,因为人总是被“欣于所遇”的乐 和“情随事迁”的忧所左右;第三段由 “痛”而生“悲”,在“悲”中作者并没 有消沉,而是由此生出生死的感念,从而 又表露了作者对人生的热爱与执著。作者 的感情是复杂的,但只要理清了线索 “乐——痛——悲”,就能很好体会文意 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文言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cec63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c.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文言文01.设计背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入的五篇文言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庄子>二则》和《<礼记>二则》是先秦散文,《马说》属论说文体。
这些文章有情趣,有理趣,闪烁着古人的思想智慧之光。
《北冥有鱼》是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大道之行也》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马说》则是“不平则鸣”的呐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与惠子虽展开激烈论辩,气氛却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虽有嘉肴》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对师生都有启发意义。
同为说理的文章,《北冥有鱼》借用鲲鹏的寓言故事说理;《马说》则托物寓意,譬喻说理。
从句式上和语言上看,这几篇文章也各有特色:《<庄子>二则》以散句为主,《<礼记>二则》多用整句,造成整齐、铺排的效果;《马说》的作者韩愈则非常善于通过虚词的运用调配语气,表达情感。
通过学习五篇文章可以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了解古代先贤的思想感情、志趣追求和智慧哲思,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理想社会和自身价值的追求。
本单元文言文整体教学设计围绕举办“对话古圣先贤”这一核心学习任务,通过“探究《庄子》散文之奇”“品悟《礼记》儒家之慧”“体会《马说》不平之鸣”“跟着名家去旅行”四个流程展开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与鉴赏、梳理与归纳、探究与思辨等语文活动,积累文言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先贤的智慧哲思,从中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02.学习需要分析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在语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达的内容上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779c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6.png)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整体阅读的学习过程。
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语言风格,让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有初步的认识。
知识梳理: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包括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讲解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用法,以及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介绍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背景。
案例分析与拓展
案例选择:选取典型案例,具有代表性
分析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案例
拓展应用:将案例分析所得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教学效果:案例分析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教学过程
章节副标题
05
导入新课:介绍文言文文化背景
介绍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优美和深邃,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
整体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整体意义
技巧训练:进行文言文阅读技巧训练
培养语感和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学习文言文的句式和语法结构。
通过练习和模拟试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指导:教师需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方向和效果
课堂氛围: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课堂互动与问答
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其他学生提出疑问或补充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给出反馈意见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享答案
高中三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
![高中三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32d02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1.png)
高中三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其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词语注释、推测上下文等。
3. 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结构和写作手法的能力,提高其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介绍和讲解。
2. 文言文古代诗词的阅读和理解。
3. 文言文古籍的阅读和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方法的介绍和讲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简单的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和特点。
2.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复杂的句子结构、丰富的修辞手法、古代用词等。
3. 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讲解主谓宾等基本语法知识,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
4. 介绍文言文注释的方法:包括音标、词义等注释方式,并进行实例讲解。
5. 讲解文言文中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通过例句让学生掌握常见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课时:文言文古代诗词的阅读和理解1. 导入:播放一段古代诗词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美。
2. 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结构:讲解诗词的格律、意象等基本知识。
3. 分析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讲解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实例讲解。
4. 阅读和理解古代诗词:选择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第三课时:文言文古籍的阅读和了解1. 导入:展示一段古代经典著作的片段,让学生了解古代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2. 介绍古代经典著作的背景和作者:讲解古代经典著作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3. 分析古代经典著作的结构和写作手法:讲解古代著作的结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4. 阅读和理解古代经典著作的片段:选择一段经典著作的片段,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演示法:通过示范阅读和解读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 合作学习法:倡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ae03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b.png)
《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高考文言选材特点;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角度与考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作品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4.文化传承与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以全国乙卷《说苑·贵德》为例,整体感知,把握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能。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整体阅读的四种阅读技法。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引导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圈点勾画法。
【教学设想】:近期我们一直在进行课本文言字词的梳理、积累和运用,长时间的文言字词浸染,学生有了相当的文言字词量;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文言文的整体阅读指导,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本课通过近四年的高考真题的概述让学生了解考情,睿智思考。
在课堂上践行“三转、四主、五让”教学方略。
让学生自主研读真题,希冀培养学生阅读考场文言的能力。
【学习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你见过的最奇葩的文言文理解是什么?1.“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文言理解:“守着窗子(望着外面的人),怎么只有我长得这么黑。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文言理解:“吃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就把它吃了。
”我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都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文言文的整体阅读。
活动二【讲授】明目标抓方向讲策略(一)考什么1.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2.理解(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怎么考近三年高考试题2021年全国乙卷《贞观君臣论治·通鉴纪事本末》2022年全国乙卷《说苑·贵德》2023年全国乙卷《韩非子·十过》(三)情梳理1.从选材方面看,每年都有变化。
诵文言名篇,咏士子精神——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整体教学设计
![诵文言名篇,咏士子精神——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15a7c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0.png)
诵文言名篇,咏士子精神——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整体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为《咏士子精神》,主要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提高文字鉴赏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正确运用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提高文字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讲授、讨论、研究、听读、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让
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利用影音资源,让学生正确运用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提高
文字鉴赏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投票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五、教学环节:
1、预习:让学生自主预习文言文的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
技巧;
2、听读:利用影音资源,让学生正确运用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提高文字鉴赏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文言文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1d9b49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7.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文言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2.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运用阅读策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4.理解文言文中的哲理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语文阅读中,文言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水平意义重大。
2.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掌握了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后,我们就要学习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阅读策略的运用:阅读策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获取、理解、分析和评价信息的心理过程和方法。
文言文阅读需要运用阅读策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4.文言文中的哲理和价值观:文言文中蕴含着许多哲理和价值观,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2.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阅读策略的运用;4.文言文中的哲理和价值观。
四、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新课1.开场白:通过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初步认识。
2.导入提问:让学生回答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第二阶段:知识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2.讲解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讲解阅读策略的运用;4.讲解文言文中的哲理和价值观。
第三阶段:教学实践1.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文言文阅读,并进行分组讨论;2.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进行解答。
第四阶段:作业布置1.让学生自选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析;2.让学生写下自己对经典名句中蕴含的哲理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师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语言表达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实践:文言文阅读是基础中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的整个语文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文言文的教学,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能和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特点,并积极领悟蕴含在其中的哲理和价值观。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6fe14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f.png)
一、《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能够通过文言文整体阅读,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3. 能够分析并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四、教学内容:1. 文言文整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分析和解题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
二、讲解文言文整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主题和大意,不要过分纠结于每个字的解释。
2.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上下文和句子结构来推测未知词语的意思。
3. 强调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理解和分析,不要只是机械地翻译。
三、练习(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文言文段落,学生独立进行整体阅读,并尝试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言文。
第二课时:四、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分析和解题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并通过例句和解析来讲解解题方法。
2.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上下文和句子结构来分析重点句子和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强调在解题时要注重逻辑和推理,不要只是死记硬背。
五、练习(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文言文段落,学生独立进行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分析和解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的解题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言文。
七、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一篇文言文整体阅读的练习文章,并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解答。
六、《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文言文整体阅读方法和技巧,独立阅读文言文。
2. 学生能够分析并理解文言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
3. 学生能够通过文言文整体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考情分析》教案-王辉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考情分析》教案-王辉](https://img.taocdn.com/s3/m/82cee61cf705cc1754270907.png)
课题: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考情分析二次备课备课人:王辉一、1999年—2020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范围分析1.近20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范围:1999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北齐书·苏琼传》2000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晋书·胡威传》2001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史记·田单列传》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史记·李将军列传》2003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旧唐书·裴矩传》2004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后汉书·孟尝传》Ⅱ卷:《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2005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北史·裴侠传》Ⅱ卷:《史记·滑稽列传》(优孟)2006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南史·何远传》Ⅱ卷:《史记·季荀栾布列传》2007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后汉书·宋均传》Ⅱ卷:《新五代史•安重荣传》2008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宋史·廖刚传》Ⅱ卷:《宋书·王昙首传》2009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北史·魏德深传》Ⅱ卷:《宋书·郭原平砖》2010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明史·王祎传》Ⅱ卷:《宋史•康保裔传》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宋史·何灌传》Ⅱ卷:《明史·熊鼎传》201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新课标卷:《宋史·萧燧传》大纲卷:《宋史·郭浩传》2013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明史•马文升传》Ⅱ卷:《旧唐书·李揆传》大纲卷:《宋书·杜惠度传》2014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旧唐书·于休烈传》Ⅱ卷:《明史·韩文传》大纲卷:《新唐书•韦凑传》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宋史•孙傅传》Ⅱ卷:《北史·来护儿传》①2016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宋史·曾公亮传》Ⅱ卷:《明史·陈登云传》Ⅲ卷:《明史·傅珪传》②2017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宋书·谢弘微传》Ⅱ卷:《后汉书·赵憙传》Ⅲ卷:《宋史·许将传》③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晋书·鲁芝传》Ⅱ卷:《后汉书·王涣传》Ⅲ卷:《宋史·范纯礼传》④2019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Ⅱ卷:《史记·商君列传》Ⅲ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⑤2020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选材Ⅰ卷:《宋史·苏轼传》Ⅱ卷:《宋史·王安中传》Ⅲ卷:《晋书·王彪之传》2.汉魏六朝及唐已降选材数量分析(1)整体上两个阶段选材数量均衡。
高中文言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以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高中文言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以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fae2c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b.png)
4、课后拓展环节:
1、阅读推荐:教师推荐相关主题的书籍和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丰 富知识面。
2、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春天”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 受和思考。
感谢观看
为了突破这些重难点,我们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1、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春天的视频或讲述一个与春天有关的故事, 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主题。
2、预习环节: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了解本单元各篇文本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5、课堂实施:在实施过程中
51、总结与反思:课后
通过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我们能够更好地整合教材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高阶思维。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 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体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从宏观的角度,将一个单元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多篇文 本的组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这种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 的高阶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词,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相 关的文化背景。
单元整体设计是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它强调单元内各课文 之间的和整合。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 下两点:
1、突出主题
2、注重综合练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之,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单元整体设 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势。通过突出主题、注重综合练习等方法,教师可 以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 养。在未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单元整体设计的方法 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案教学目的:知识技能:明确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出题方向,水平要求。
过程方法:在阅读练习中强化阅读步骤和方法,掌握文言文整体阅读的要领。
情感价值:克服害怕做文言阅读题的心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一、考点分析近三年湖南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二、真题体验(2014年新课标II卷)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答案】D【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水平层级为理解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准确的一项是(3分)()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
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水平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韩文为官清正,注重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相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答案】B【解析】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水平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答案】(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实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水平层级为理解B。
(一)、题型及考点详解(14年湖南卷,原文略)文言文阅读(22分。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济:加上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韪:准确【答案】A.【解析】A项“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中的“造”是“造访”的意思,根据语境代入检验。
试题分析:雪屋的主人是徐孟祥,缙绅大夫仅仅来拜访他的雪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水平层级为理解B。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 B.则为所C.以乎之 D.且于所【答案】C.【解析】“以”与“而”的用法作连词能够相通;“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引出对象;选C项。
以,表目的是对的。
“二者()患”最后一个是“之”,助词。
前文是说太古人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在地下挖穴,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利的地方,所以就造屋来居住,希望免受上面两种情况的危害。
试题分析:本题考得灵活新颖丰富,一道虚词题考了9个文言虚词,是本卷的最大亮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水平层级为理解B。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准确的一项是()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答案】D【解析】先排除了A项“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冱寒指不见天日,主语是冰雪,是不能够断开的;再排除了B项“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主语是“徐孟祥”,句中必须断开;最后排除C项“而有成/物之心”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间不能断开。
试题分析: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水平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答案】B.【解析】“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句中的“生物弭灾”根据对称分析,是“生出万物消除灾祸”的意思,“消除灾祸”的主语是“大雪”,对象错误。
试题分析:文言理解归纳题,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本文的题目是《雪屋记》,叙说的对象是雪屋,而“能消除灾祸”的只能是“雪”。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水平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4分)译文:(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3分)译文:(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3分)译文:【答案】(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解析】(1)句中的“既”“适”“雨雪”“遂”共四个采分点;(2)句中的“缙绅”“……之……者”“征”共三个采分点;(3)句中的“处”“颠”“雨雪”“病”共三个采分点。
这些采分点要保证翻译到位。
试题分析:适:正好;“雨”是动词。
“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借用为官员的代称。
统编教材《五人墓碑记》中有“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这是定语后置句,翻译:“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之……者”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本句译为“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做官的人)”与之类似。
“征”有远征、召集、征求、现象、出兵讨伐等多种意思,本句中翻译为“叫”或“要”都能够。
木处而颠:住在树木上要跌下来。
土处:住在洞穴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水平层级为理解B。
(二)、整体阅读阅读下文,思考后面的问题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选其曹,执豕于牢’。
言将以为肴。
公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1、这个故事,提及到的有几种人?2、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有何用意?【译文】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向东而作。
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
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理应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能够站立于泥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