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论证报告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论证报告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论证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创业教育有了更加明确的政策,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从最初较为抽象的概念的探索逐步过渡到具体的经验操作层面的设计;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环境营造和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性特征更加凸显等等。

但当前大学创业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功利化倾向必须引以正视,客观地界定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功能、价值与意义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回顾梳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有利于对我国创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可为决策部门提供一些基础信息和决策建议,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具有重要意义。

2、课题界定(1)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是专科(大专)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

高职教育,首先它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其次他属于职业技术教育,再次,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

这三句话就构成了高职教育的含义。

高职层次的教育由各地方省一级人民政府统一进行管理,这是由我国高等教育法及国务院相关文件明确规定的。

(2)创业创业就是创业主体(创业者)创造新企业、新商业运作方法和手段,这种创业活动必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或者经济价值,是一种通过创业者努力而使得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3)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指结合专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教育。

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怎样创业,而并不是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创业或一毕业马上进行创业,而是在校期间培养他们具备创新的能力和开拓的意识,以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创新。

(4)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高职学生掌握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造就自我发展的能力,变被动的就业观念为主动的创业思维,大胆地走向社会,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挑战。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每当毕业季的来临,各大高职院校就业压力大成了共同的难题。

一方面,大学生毕业求职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这种相互不匹配暴露了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模式及培养人才方案的缺陷。

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国务院、党中央的要求制订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引导大学生创业来带动就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创新创业必须以专业为背景是专业培养的向导,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

(2)课题界定①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也称“专门教育”,是在专门领域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高校的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赖以生存的根基。

通过较长时间的正式专业教育,培养以公共课程为基础,通过在专业领域的系统学习来掌握该领域的专业技能。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是第一要务。

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中国高等院校,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最是早由西方国家提出来的,它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还要提高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适应社会能力的心理素质。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体现。

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等院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促进课本知识向专业能力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成就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①国内研究现状自 2010 年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乘风破浪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研究的内容更是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课题申报模板:3724-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办学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申报模板:3724-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办学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办学机制的研究与实践1.1问题提出随着国家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日益重视,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产生了“订单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组建“双师型”团队、基于“产业园”等校企合作模式,这些不同的合作模式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专业进行合作?基于产教融合的办学的模式有哪些?合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机制是什么?1.2课题界定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校”指我国由政府行业部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等举办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

“企”指的是对一线生产和员工技能有一定需求的中小企业。

校企合作模式指的是职业教育院校联合企业共同培养出适合社会及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

职业院校拥有一定的师资水平和大量的学生,企业可以提供完善的生产设备和就业岗位。

除此之外,企业给教师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使教师了解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更好的运用到教学环节中,职业院校也可以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做理论和实训的指导教师。

通过政府部门的有效调节,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与企业需求匹配度高的应用型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直接为企业进行生产工作。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国外许多先进国家结合自身国情,探索并总结出适合本国的合作模式,为研究适合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以企业为主、实践为主的教育模式。

学校与企业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受教育者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政府作为宏观管理部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是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综合性人才,在政府法律及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相互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群。

其模式有两种,第一是高校的教授专家去企业给员工培训,第二是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专业课程和企业的实践训练方能毕业。

创业教育课题申请书模板

创业教育课题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我谨以此书向您申请“创业教育”课题。

在我国,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创业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模式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

为此,我希望通过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探讨适应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模式,为提高我国创业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此背景下,各地高校纷纷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教育。

然而,创业教育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创业教育需求,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与实际创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

因此,研究创业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旨在探讨适应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创业教育质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总结现有创业教育模式的优缺点,为改进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2. 调查创业教育需求,了解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服务提供依据。

3. 借鉴国外创业教育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改革措施。

4. 探讨创业教育与实际创业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业,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收集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创业教育模式,总结经验教训。

2. 设计调查问卷,对在校学生、毕业生、企业等进行调查,了解创业教育需求和实际创业情况。

3. 分析调查数据,找出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成功经验,提出改革措施。

4. 开展实证研究,验证改革措施的有效性,为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支持。

5.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为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37-湖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37-湖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湖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成熟,高职教育的办学格局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高职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性也越来越强。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高职教育必须积极改革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二)课题界定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谋求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其实质是使高职教育与社会、生产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

(三)研究现状评述目前,国外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

其中:德国“双元制” 模式,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

在我国,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地方之间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以来,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改革实践中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199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在上海成立。

1992年,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中科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2004年教育部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

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宏伟蓝图。

正是在以上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学术界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了,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校企合作这一重要课题作了大量研究与。

课题申报模板:3778-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778-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778-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1.1核心概念的界定产教融合的核心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

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

这种融合式发展,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襄阳市职业教育院校如何与地方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

如何促进襄阳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产教融合的现状美国产教融合发展的代表性高校及地区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对硅谷、波士顿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斯坦福大学建立斯坦福科技园吸引了柯达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惠普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进驻科技园,为斯坦福大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促成了美国高科技集聚地――硅谷的形成。

大学通过双方合作培养和锻炼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人才,为硅谷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

英国产教融合的代表案例为牛津大学与牛津郡的融合发展。

牛津大学技术转让中心平均每6到8周就能创造一个新企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为牛津及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1.2.2国内产教融合的发展实践1.北京产教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是中关村的建设及运营。

中关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40余所,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200余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近30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0余家。

目前,中关村聚集了联想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以移动互联网等优势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

高校与中关村乃至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深度融合与共生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 问题的提出。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市场化条件下影响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十年来,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实践中,各髙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至今没有形成可普遍推广的经验措施和理论成果,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和政策制度。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任重道远。

2. 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简称,它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科层次的教育机构,一般称“XX职业技术学院”或者“XX职业大学”。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它是由人才培养机构——高职院校,与人才使用单位——各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高级职业人才的新型职业教育范式。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原理和工作方式、机器内部各部分间的组合、传动的制约关系;这里是指引起、制约事物运动、转化、发展的内在结构和作用方式,包括事物内部因素的耦合关系,各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式,功能作用的程序以及转变的契机等。

揭示事物运动的机制意味着对事物的认识已从现象的描述进到对本质的认识。

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就是要厘淸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分析影响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因素,探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最终形成校企合作的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

在中国知网以“校企合作”为主题进行搜索,可查得36000余条文献。

最早的文献是厦门大学邓存瑞、俞云平于1990年发表在《外国教育动态》上的“美国创建工程研究中心促进校企合作”。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894-基于校企合作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894-基于校企合作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基于校企合作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针对该文件精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与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校企双方育人优势,开展专业建设工作,将专业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就成为我们高职教育研究者不容懈怠的责任。

2.课题的界定本课题主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探索引企入校、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育人优势,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战训练体系建设和“分级递进多段式”教学模式研究,确实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打造成为湖北省特色专业。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近年来,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常态。

一些职业院校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精心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无论是在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是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关高职院校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关于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需要梳理总结推广,以期推动高职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课题组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2012年5月—2015年5月相关研究成果,关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体制机制、现状分析的相关信息达7388条,关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建设措施、建设原则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有231条,基于校企合作视野下研究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的相关信息2015年有12篇,2014年有60篇,目前,相关《基于校企合作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研究相对较少。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书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书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书批准编号: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申报书课题名称: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负责人:所在部门:申请日期:二?一一年五月课题负责人信息姓名职称职务E-Mail课题负责人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注明成果名称及形式、完成日期、应用情况等)- 1 -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及签名(提醒:每名成员最多参加两项课题的申请,请勿多报 )姓名职称/职务出生年月研究专长所在部门(单位) 分工情况签名负责方案设计、方案实践,发表论文负责高校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发表论文负责高校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发表论文负责企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发表论文负责地区、政府和学生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以上前五名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主要研究成果(注明成果名称及形式、完成日期、应用情况等)2课题名称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类别 ?人文、社科类 ?工程、技术类 ?其他拟申请类别 ?重点课题 ?一般课题计划完成时间 2012年11月最终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申请经费总额(元) 3000 其他来源经费(元)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本课题理论意义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一世界性的教育理念,已得到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的普遍重视和认同。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本课题实际应用价值:创业教育是新形势对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就业者,而且要培养更多的创业者,提高就业质量,提升高校的竞争力。

同时也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重要指示。

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创业教育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的一个全新领域,各国政府和高等院校也相继在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

创业教育最早兴起于美国,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Myles Mace 教授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共有188名MBA学生参加了该课程(房国忠,2006)。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优化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优化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优化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内容提要: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优化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产教融合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合作内容单一、合作方式僵化、合作效果不明显等。

因此,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进行优化研究,有助于提高产教融合的质量和水平,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课题目标1.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2.探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优化的基本原则;3.提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优化的具体措施;4.构建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2)探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优化的基本原则;(3)提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优化的具体措施;(4)构建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2.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企业代表进行调查,收集数据;(4)访谈法:对部分高职院校负责人、教师和企业代表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产教融合的看法和建议;(5)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模式,找出优势和不足,为优化措施提供参考。

四、预期成果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构建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11-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11-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培养针对性,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国内外知名企业,如新大陆、英特尔等,评价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总体上不理想,深层次不够,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的校企合作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往往最后忽略了合作的本质是人才质量的提升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等。

为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行业、企业开办的职业院校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能够实现校企的紧密的合作。

同样在中国,今天的校企合作却处在“行业不管,教育部门无法管”的尴尬境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可采用的怎样运行机制才能实现校企深度融合?2、课题界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职院校、企业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优势互补或资源共享为前提,以文化共融为切入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共建、基地共建、课程共定、教学共管为依托,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的相互之间的内在工作方式。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院校主管部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起到纽带的作用,促进校企向纵深方向发展。

本课题重点研究:高职院校、企业、各级政府等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关系,采用什么样的运作方式将其联系起来,发挥整体效应,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以企业培训为主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始于80年代初,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英国的“工读交替制”模式是随着二战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在课程方式上普遍都采用了工读交替制的形式。

这种“三明治”的课程形式,加强了产业界与教育界的联系与合作。

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整合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体现了产学结合教育的思想。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内容提要: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实现产教融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探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的有效模式和路径;3. 提出完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的政策建议。

三、课题研究内容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现状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合作形式、合作内容、合作效果等方面;2.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从政策、制度、管理、师资、学生等多方面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有效模式和路径研究: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探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为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供借鉴;4.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完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的政策建议,包括政策支持、制度创新、管理优化、师资培养、学生发展等方面。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实证法: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有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的数据和信息;3. 比较法: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4. 专家访谈法:邀请教育部门、企业界、学术界的专家就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合作的问题进行深入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课题申报范文:2849-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课题申报范文:2849-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全球化浪潮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国际上已经基本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共识。

我国也非常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我国创新创业起源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1997 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199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江泽民、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分别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要探索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1999 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并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2002 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启动。

随后教育部又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全面铺开,日趋渐热;2005年8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引进了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KAB (Know About Business),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被选为KAB 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课题申报范文:2019-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文:2019-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高职生几乎占大学生的一半,由于大部分高职生不会学习、创新、获取知识,集聚自己的能力,致使毕业后生存发展空间较小,求职不顺(就业率77%),升职困难,创业成功率较低(<1.8%)。

只有抓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提升高职生的整体素质与核心竞争力。

1.2课题界定职业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一线知识性、技术性、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操作能力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教育是提升高职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创业教育是缓解高职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创新教育与创业密切相关,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研制出新产品或服务品牌,占领市场,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才能创业成功。

创新与职业发展密不可分,只有不断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或改进完善营销管理策略,才能受到企业重用,得以升职发展。

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教育。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自2015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高职创新教育正式起步。

创业教育虽起步8年,但创新创业教育无国家统编教材,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教育方法、服务体系、激励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

国内外虽有几种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发训练书,但仅适合义务教育和科普教育,不太适合高职教育。

已有17种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但经评价,在“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广泛适应性和有利快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筑起能力素质型高职教育品牌”等方面,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社会迫切需求“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复合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高校急切需要“筑起能力素质型教育品牌,来发展高职教育”;学生殷切期盼“快速提升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或创业”;可见,创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仍迫在眉睫。

1.4选题意义占全国大学生一半的高职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栋梁。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作者: ————————————————————————————————日期: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

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替。

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

)课题名称: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要求逐项填写,限4000字以内)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1997 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

1999年在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

“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是阻碍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影响着学生创业成功率。

这主要表现一是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

二是资金问题,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

三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管理体制等不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有效实施创业教育的障碍。

(2)课题界定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由英语中的“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

课题申报参考样:686-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课题申报参考样:686-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课题申报参考样:686-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中国永远做开放大国、学习大国、包容大国。

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大国。

随着《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深入实施,我国创业教育实践已经成燎原之势。

1.2课题界定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

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

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创新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

高等教育应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国内首个“创业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1999年国家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提出了要求,提倡“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由此,揭开了我国大学生自主科技创业的帷幕。

课题申报模板:3192-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效性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192-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效性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现阶段,创业创新教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趋势和热点。

国务院于2015年5月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加强创业创新教育的要求与总体目标上,在2017年要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创新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输送技术型人才的摇篮,要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大力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实践。

然而现实中,能成为推广成果的项目并不多见,究其原因,难点主要集中在创业创新教育的持续性、应用性和可行性方面。

一方面,国家虽然大力宣传创业创新理念,但实际对学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引导力度不够,政策扶持力度有限,相应的创业创新活动流于形式,或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创业创新教育,毕业后有创业热情但无从下手,或在创业初期项目夭折,没有发展起来。

因此,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不断强化创业创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才是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进而为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课题界定目前,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效果的研究不够深入,教育实效性并不理想,学生创业激情不高,创新意识缺乏,创业能力薄弱,学生的就业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职业素养提升不够,就业竞争力不强。

主要原因在于过于依赖传统的教育理念。

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创业创新教育的实效性,甚至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本课题依据目前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现状,针对创业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探寻缺乏实效性的真正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注重训练基本的创业技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课题申报范本:446-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范本:446-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1、问题的提岀、课题界建、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纵观世界工业强国,他们不仅有雄厚的经济作为物质基础,还有深厚的产业文化作为底蕴, 可见产业文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正处于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转型期,国家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家大力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产业大军的主力,如何与企业合作培养岀企业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无疑是一个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关于职业教冇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指岀:“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院校而向市场、而向社会办学;普遍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而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一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的制度。

”国家在大力推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但是现阶段校企合作的机制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设垃与产业趋势不完全协调;(2)院校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3)髙职院校应用技术技能型培养与企业技术革新不协同:(4)企业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强。

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那么高职院校如何转变观念,使学生的学习生涯向专业社会化转变:如何加大产业文化进校的力度,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真正学到实践技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髙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通过研究找到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合作中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贏,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填补企业的技术岗位空缺,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寻找长效机制。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理论依据1)《教冇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现代职业教冇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3)《国家中长期教冇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5)水利部、教冇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6)湖北省对于高职高专的扶持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申报书范文: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作者: 日期: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

填写时, 不得出现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替。

否则, 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

)课题名称: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要求逐项填写,限4000 字以内)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1997 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

1999 年在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 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

“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 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 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是阻碍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进而影响着学生创业成功率。

这主要表现一是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

二是资金问题,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

三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管理体制等不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有效实施创业教育的障碍。

(2)课题界定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由英语中的“ enterprise edu cation ”翻译而来的。

其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指的是一种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环境和企业(行业)的生产资源与环境, 基于社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导向的学校和基于市场经济利益需求为目标导向的企业双方合作, 共谋发展的一种方式。

校企合作已在高职院校成熟运行多年,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受到学生、学校与企业的普遍欢迎, 主要运行模式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办校企合作试验班、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导学”、校办产业模式、“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等。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业教育运行还没有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无法协调好受教育者、企业、院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才刚刚起步,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创业概念的认识和操作理论的探讨,使得创业教育的实施、实践问题成为研究的薄弱环节, 即使在少数关于创业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中, 也多为政策性呼吁, 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阐述的很少,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上和多角度研究的广度上还有广阔的创新空间。

本课题立足校企合作模式下, 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进行研究,试图构建一套创业教育内容、制度、流程及运行机制, 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寻求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下创新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视角、新路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学术界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层面, 主要包括: 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培养、创业教育评估标准与评价体系等。

而在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其研究视角的集中点主要在于: 创业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估与发展。

然而,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实施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散见于一些会议论坛、学术期刊, 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也较为凌散、系统性不强;二是以研究型大学为特定研究对象,定性探讨和定量分析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文献鲜见于报道。

国内学术界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关于创业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论述。

李尚群、刘强( 2008)提出创业教育是对“专业人” 素质结构的整合提升,是对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现代解释, 是对高等教育现实问题的有效解答,是对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当下关怀。

李涛、刘明永(2008 )提出了创业教育在促进就业、学生全面发展、经济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未来企业家群体塑造五个方面的价值。

全力(20 08) 从社会、高校、学生三个层面谈到创业教育的意义,强调了社会的进步、高等学校的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依赖创业教育的实施。

②关于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揭示。

汤春玲(2009)指出, 创业教育的问题是创业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创业基础知识教育相对落后,缺乏创业实践指导及创业支持相关措施。

孙玥(2011)认为, 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是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创业基地难以提供, 创业基金不足。

③对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及培养模式的研究。

许多研究者都关注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如许进(2008),刘丽娟(2009), 严毛新(2009)等,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侧重学生整体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 如中国人民大学。

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 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学生如何创业,让学生进行模拟创业,并且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与咨询服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三是综合式创业教育, 将创新教育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基本素质的培养, 如上海交通大学。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在实践中探索出依托专业社团, 实施项目创业初探, 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

④对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李新仓,杨晓非(2008)总结了国外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经验,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另外, 还有研究介绍德、法、日、澳、英、美等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 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直到2002 年才进入由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时代,目前各高校都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主要原因是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更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多停留在大学生创业现状的研究, 很少有对高职学生创业模式构建及实施的研究,更少涉及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创业运行机制的研究。

同时, 从创业教育实践来看, 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占到20-3 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足3%,成功率更低,创业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因此,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本课题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丰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内容,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 “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理论依据:校本管理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社会适应理论、行动导向的学习理论。

同时,应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主体论、互动论、协同论;应用教育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综合应用这些理论, 使该课题的研究体现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

(2)研究目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压力, 通过对国内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 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具有显著优势的高职学院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教学实践, 达到加快我校教学改革进程、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院影响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业意识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3)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校企合作,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①高职学院校企合作视野下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②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双赢利益驱动机制、保障机制、运行约束机制的研究;③基于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着重研究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施效果评估等;④基于专业特点,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高职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及活动研究。

(4 )研究假设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企业深度参与, 校企合作的层面不应该只仅限在专业教学、专业技能上, 作为素质教育体系,创业创新能力培训校企合作的要有所不同。

各院校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校企合作在创业教育中的运行, 从制度、资金、场地以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方面有有一套具体的方案或制度。

确保课程体系更贴近实际, 更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创业,企业提供指导与培训,根据项目评估,选择有有潜力、符合专业特点的项目重点指导,资助,孵化成功推向市场。

(5)创新之处本项目的特色之处在于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总结、归纳、创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与模式,校企合作既是创业教育研究对象又是创业研究的平台,从而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主要创新点有:(1)办学模式创新:企业参与创业教育(2)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共同组建师资队伍(3)创业实践创新:基于校企合作,根据专业特点选取项目、制定活动内容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根据上述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一方面通过搜集创业教育的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系统性梳理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多视角素材,另一方面以高职院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调查问卷, 进而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