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诗歌教学的实施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206955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f.png)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诗歌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和艺术创作诗歌,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审美教育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是一种通过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来陶冶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思维的教育活动。
而诗歌作为文学形式之一,通过其特有的语言、节奏和韵律,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欣赏和创作中体验到审美的乐趣。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通过诗歌教学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升其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缺乏实践性教学。
诗歌教学过于强调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往往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感到枯燥和困难,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3. 缺乏针对性教学。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内容和方式往往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和能力水平。
4. 缺乏跨学科融合。
诗歌教学往往与其他学科教学相对独立,缺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使学生难以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和欣赏诗歌。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三、如何进行审美教育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丰富教学内容。
在诗歌教学中,不仅应该注重古诗词的传统教学,更要引导学生接触现代诗歌,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开拓学生的审美领域。
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1cc21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5.png)
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摘要】初中语文新诗教学在渗透审美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通过引言部分介绍了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审美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
在探讨了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文本、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与表现以及注重批评与鉴赏的培养等策略。
通过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修养,增强审美能力。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审美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助力和新诗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的重要性。
通过初中语文新诗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诗歌之美,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素养,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诗教学、审美教育、多元化教学内容、审美情感、审美能力、深入理解、创作与表现、批评与鉴赏、学生成长发展、重要途径。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新诗教学是语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通过新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感悟力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走进文学世界,感受文学的魅力。
新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让他们更加敏感于美的感知和表达,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品味。
新诗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启发他们对生活、对人性、对自然的深入思考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美学修养。
初中语文新诗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语言表达、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深入开展新诗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目标和价值。
1.2 审美教育在语文学科的地位审美教育在语文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品味。
而审美教育则是语文学科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使学生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理解和创作文学作品。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b2716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1.png)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和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审美能力。
下面将从诗歌的特点、诗歌教学的目标、方法和策略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诗歌具有语言优美、形式独特的特点。
诗歌通过选用精练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以及特定的韵律和节奏,使得诗歌具有音乐性和美感。
这种语言艺术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诗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一方面,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特点。
可以通过朗读和欣赏诗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鉴赏能力。
还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诗歌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诗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诗歌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操和自我修养。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提升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需要注重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要意识到诗歌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和艺术方面,还涉及人生和社会认识的方方面面。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3469c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f.png)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
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感染力的文学形式,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美、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展开探讨。
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美。
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和形式,传达着诗人对生活、情感和思想的感悟和表达,富有情感、张力和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精美的诗歌进行朗诵或赏析,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诗歌之美。
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江城子》等诗歌,让学生沉浸感受诗歌的美丽与魅力。
通过这样的欣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感悟美的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文学修养。
诗歌作品隽永经典,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和领略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接触名家巨匠的杰作,从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古诗词选讲、现代诗歌朗诵等形式,使学生在不断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悟出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们在感知、体验和鉴赏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感知美的能力、鉴别美的能力、欣赏美的能力等。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别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在诗歌欣赏中得到提升。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意境等方面,提高他们的审美洞察力和判断力,使他们在诗歌鉴赏中获得审美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在审美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美、陶冶情操、培养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他们在诗歌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实现审美教育的常规目标。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377b9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a.png)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领略诗歌的意境、音韵和形式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诗歌的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和情操修养。
诗歌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诗歌,通过朗诵和解读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可以选择容易引起共鸣的主题如家国情怀、友情、爱情、自然等,让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进而对诗歌产生更深刻的共鸣和感触。
诗歌教学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诗歌的启迪,学生能够开拓自己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心灵世界。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的细腻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方式来认识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诗歌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诗歌的优美朗诵,或者邀请专业的诗人、学者来进行诗歌赏析和解读,让学生领略诗歌的华美之音和深邃之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出对诗歌的喜爱和热爱,形成对优美文字和文学艺术的偏好和倾向。
这种审美情趣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浓厚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文学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
要让学生成为文学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诵诗歌、创作诗歌、思考诗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感受和理解诗歌,培养他们对诗歌文学的主动探究和思考能力。
只有让学生成为诗歌学习的主体,他们才能在诗歌教学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乐趣,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4a17d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b.png)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诗歌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文学艺术的精粹,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并培养其独立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帮助他们提升审美品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优秀诗歌,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艺术特点以及与生活、历史、自然等方面的联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和欣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品味。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诗歌的表演和创作,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诗歌是一种音乐性的文学形式,它具有韵律和节奏,适合进行朗诵和演唱。
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的机会和空间,鼓励他们尝试写诗、吟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
审美教育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诗歌与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对美的多元表达方式。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与诗歌相关联的艺术作品,例如根据诗歌选段进行音乐创作、舞蹈表演,或者邀请美术老师教授相关的绘画技法。
通过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可以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其综合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的组织,推动学生对诗歌的深入了解和学习。
学校可以组织诗歌比赛、诗歌欣赏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表达风采,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学校或社区开展交流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
鼓励学生参观文学馆、艺术展览等文化场所,亲身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可以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参与诗歌的表演和创作、融合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拓展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艺术热情,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9ee4a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9.png)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诗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和风格的诗歌作品,体验到不同的审美体验。
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和语言的美感,开发他们的感官感受力和形象思维。
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和解读,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意义,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
诗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风格的诗歌,学生可以提高对于美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他们可以发现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表达,品味诗人的感悟和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鉴赏和写作实践,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审美品味,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审美情趣。
诗歌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文化自信和美感情怀。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经典诗歌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们能够体验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表达,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通过创作和欣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美感情怀,形成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取向。
对于诗歌教学的设计,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生动、语言简练的诗歌来进行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美感和画面感。
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仿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感悟。
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可以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追求。
对于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而言,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73c742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2.png)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代社会赋予了审美教育重要使命,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诗歌的教学更是缺乏审美教育的思考。
我认为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要注重审美教育的开展。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不仅仅要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更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丽意境,让学生通过诵读和朗读来增强审美感受,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欣赏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要注重开展诗歌创作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诗歌创作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习诗歌创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试着写诗,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创造的渴望。
可以设立一些诗歌创作的话题或者给予学生一些启发性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在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境界。
诗歌无论是形式上的艺术还是内容上的情感,都是一种寄托美好和表达情感的精神载体。
教师应该通过诗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欣赏和感受诗歌的美,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
如何通过诗歌教学来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高尚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教师需要思考和把握的问题。
可以通过诗歌作品的解读、诗人的生平和思想背景的介绍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应该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开展诗歌创作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境界。
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从初中阶段就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为他们的人生质量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9c39c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9.png)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传授语法和文字知识,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诗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学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和创作文学作品时有更深入的感悟和理解。
本文将从诗歌教学的意义、目标、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加深对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诗歌教学的意义1.培养审美情感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力。
在诗歌教学中,通过学习优秀的诗歌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更加敏感、细腻、理解和感悟更深。
2.提高审美意识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使他们在欣赏和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加自觉地去探索其中的美感、形式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才能够理解和欣赏。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不仅能够欣赏文学作品,还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4.促进心灵成长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感染力,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向往美好、热爱生活。
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刻地体验人生、社会和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灵成长。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美的感受更加丰富、深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诗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1.注重情感体验在诗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从诗歌的语言、意境、节奏、音韵等方面感受诗歌的美感,使他们对诗歌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
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
![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05209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0.png)
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摘要】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新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和创作诗歌,引导他们发现诗歌中的美。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到运用审美教育的新诗教学实践效果显著。
结合审美教育和新诗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审美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推动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应用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审美教育与新诗教学的结合,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诗教学、审美教育、情感培养、文学素养、新诗教学实践、文学鉴赏能力、教学应用、审美教育与新诗教学结合、推广与应用。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新诗教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学习新诗,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领略到诗歌的深厚内涵,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而新诗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创作和表现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挖掘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深入挖掘新诗的魅力,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1.2 审美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之美,激发起对文学创作的向往和热情。
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好作品的也能够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培养其文学创作能力。
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品位。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取向,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0dd5d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2.png)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诗歌是文学的精髓,是语言的艺术,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最高形式。
在诗歌教学中,审美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美感和文学情操,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讨。
一、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重要性1.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学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诗歌的鉴赏和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进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增强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能够激发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诗歌的学习和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如悲伤、欢乐、感恩和思索,进而提高他们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变得更加细腻和深沉。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诗歌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通过诗歌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文学艺术素养。
1.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诗歌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入。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展示诗歌配图或音乐、进行情感化朗诵等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的世界中去,从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多角度分析,丰富解读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拓展他们的思维边界,丰富他们的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诗歌,增强他们的批评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38291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0.png)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学阶段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对于初中生而言,通过诗歌教学的方式,可以开阔其审美视野,激发其美感,提升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审美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
一、认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基于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它不仅包括美学理论的传授,还包括使用一系列教学活动来激发人们的美感和创造力,使其能够欣赏、理解和创造艺术作品。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扩展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和审美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而诗歌作为文艺的较高形式之一,植根于中华文化基因之中,既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又表现出了人性浓郁的魅力,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于诗歌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挖掘。
1、挖掘诗歌作品的审美价值在诗歌教学中,不仅仅是需要对于诗歌的字面意义和结构进行解析,还应该注重审美价值的挖掘。
在读诗时,需要进行情感的转移,进入诗歌世界,感受诗歌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和无聊感,而诗歌的审美价值和美感则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2、激发学生的美感和美学思维在诗歌教学中,需要对于学生进行美感和美学思维的启蒙,让学生剖析诗歌的美感来源和审美价值的内涵,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诗歌能够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它既具有唯美的情感体验,又通过对于生活的深入观察,展现出人生的内在真相。
因此,学生们需要通过对于诗歌的思考和剖析,进一步理解人生,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感和心灵成长。
3、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诗歌作为文学创作的形式之一,具有凝练意境和独特的语言形式等特点,这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逐渐让学生加强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注重个性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
![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26452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9.png)
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摘要】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递审美价值,培养审美情趣,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充分运用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充满审美意境的诗歌世界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诗教学、审美教育、学生情感培养、文学素养提高、审美价值传递、审美情趣培养、课堂氛围、全面发展、重要性、促进。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新诗教学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新诗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通过学习新诗,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体验到语言的力量,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1.2 审美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地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从而提高他们对文学的欣赏水平。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曽视的。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审美教育,为学生打开一扇欣赏诗歌的窗户,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徜徉,体验文学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2. 正文2.1 审美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审美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和感受诗意的情感表达,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增强情感交流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诗歌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诗歌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ba6746f7ec4afe04a1df8c.png)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摘要】诗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够促进智育和德育的发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初中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审美教育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通过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集中反映社会生活,蕴含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从而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诗中的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诗歌教学在整个语文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整套义务教育语文新编教材中古诗文约占百分之三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则就要求我们,在现在诗歌教学中要高质量的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诗歌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那么,如何利用诗歌这种文学载体渗透其中加强学生审美教育呢?一、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 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
其次,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的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
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
教师要从情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细腻的诵读指导和训练。
第三,诵读时,也并不是单纯反复的无目的读,要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帮助学生寻找一种重要的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直觉,更多的是使学生有自主的独特体验和发现,通过颂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提高学生的阅读整体观,获得对诗歌情感深层次的理解。
阅读鉴赏古典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丰富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49487e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f.png)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诗歌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初步了解和欣赏诗歌,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引导。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
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情的表达形式,通过诗歌的欣赏,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激发。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回忆往事、表达思念、表达爱情等主题的诗歌,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力量。
通过鉴赏和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敏感性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美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欣赏诗歌时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形成审美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整体审美素养的关键。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韵律、节奏、音节、音韵等元素,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并进行解析。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感受和评价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诗歌的意象、比喻、修辞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美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使他们懂得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从而培养出一种对美的热爱和追求的意识。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操练,让他们通过创作自己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诗歌创作的艰辛和快乐,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诗歌演唱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领悟诗歌的美。
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和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和表达能力,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培养。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8086c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1.png)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歌的欣赏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文学修养。
在进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时,要注重审美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来提升审美情操,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展开讨论,探讨如何通过诗歌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提升其审美修养。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诗歌是情感的表达,是艺术性语言的运用,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鲜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刺激人的感官,唤起人们对美的认知和感受。
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通过诗歌产生共鸣,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借助诗歌中的形象和语言来熏陶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诗歌,结合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
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朗诵、音乐、视听资料等多种方式来展现诗歌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歌产生共鸣,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美感,从而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诗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鉴赏优秀诗歌作品,可以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体验诗歌的美感。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让他们从诗歌的语言、形象、韵律等方面感受诗歌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通过对诗歌内涵的解读,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寓意内涵,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
诗歌创作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创作诗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38a55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4.png)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其中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而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精髓之一,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更是不可替代。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
一、诗歌教学激发情感共鸣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不仅是文字的展示,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通过赏析名家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增强自身的审美情感。
举个例子,当学生走进李白的《将进酒》时,他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豪情壮志的激昂表达,对于人生豁达豪放的包容与推崇,从而激发起自己内心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情感共鸣的过程不仅让学生们陶冶情操,更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认知和追求。
二、诗歌教学培养审美情感诗歌教学不仅可以带给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韵律、音韵、意境等方面感受诗歌的美。
通过分析诗歌的运用技巧和表现手法,让学生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提升审美情感。
在学习《静夜思》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怀旧之情的美,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三、诗歌教学拓展文化视野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是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
在学习杜甫的诗作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动荡,体会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更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四、诗歌教学促进语言表达能力诗歌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诗歌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模仿名家的写作风格,培养自己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3ce37e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8.png)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审美教育【摘要】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诗歌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之美,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至关重要,必须成为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教学来引导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在欣赏、欢乐、思考中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感。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个人情感和情感交流的提高。
【关键词】诗歌教学、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学生、培养、情感、兴趣、文化、生活、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重要作用、环节。
1. 引言1.1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诗歌作为文学形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诗歌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妙之处,培养自己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
诗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学习和吟诵诗歌,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诗歌的语言多样性和形式美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激发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修辞技巧。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歌教学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审美教育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1.2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bfa2b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c.png)
刍议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审美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展开探讨,探讨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语言、音乐、意象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在诗歌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朗诵、创作诗歌,可以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加发人深省和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增进与人的交往和情感交流。
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中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解读诗歌,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审美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
对于诗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狭隘化。
有的教师教学内容单一,只是简单的传授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而忽略了诗歌的审美功能和审美意义,导致学生对于诗歌缺乏兴趣。
缺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情感和情感交流的教学手段。
有的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匆匆忙忙的将诗歌念上一遍,而不重视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使学生对于诗歌产生抵触情绪。
课堂教学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
有的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仅仅是单向的灌输知识,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对于诗歌缺乏兴趣。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水平,解决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教师需要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诗歌教学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感知和理解诗歌,增强对于诗歌的喜爱和兴趣。
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和体验诗歌的魅力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教学的实施审美教育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往往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对诗句的理性的、定位的分析上,试图通过对诗句的解释来引导学生把握诗的意境,甚至尝试用散文语言来一一对应的翻译诗句。
结果学生虽然“读懂”了诗歌的句子意义,却常常失去了对诗歌神韵的感悟,从而也就没有了我们通常读诗时所拥有的那种审美愉悦。
究其原因,即在于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人们常说“诗不可解”。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作为表现艺术而非再现艺术的诗歌,其语言往往含蓄隽永,具有不定位性;其意境往往深邃、幽远,具有朦胧性。
常常“境生于象外”,甚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故在诗歌的教学中,应将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在诗歌当中应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一、入境悟象,理解“美”诗歌中的词句的组合往往构成一定的意象,这种意象是作者在份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观察、选择,按美的规律组合起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对它的把握不是通过对词句的简单解释可以实现的。
而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入境来达到体会领悟形象的目的,从而理解意境的美。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是视觉性极强烈的意象,横阔荒凉无限展开的“大漠”和集中在无垠中一点一线的“孤烟”,一泻千里,杳无尽头的“长河”和孤独落寞的“落日”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对照,而“直”和“圆”两个意象则更强化了诗句的雕塑意味,这样脍灸人口的诗句只有进入到诗人设定的情境中才能充分理解它的无以伦比的美,而如果我们将诗句翻译成“大漠里的孤烟是直的,长河上的落日是圆的”从语法上来看好象是说得通的,但诗意却早已荡然无存了,意境更无从谈起,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诱导学生进入情境应是第一位的。
二、激发情感,感悟“美”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会无垠。
巧者则存情中景,景中情。
”刘勰亦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古往今来,千百首脍灸人口的诗歌之所以为后人世代传诵,读之常新的原因即是诗人在诗行中贯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甚至心血和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架设一座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从而引导学生体悟美的深刻底蕴。
如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往,轻舟已过万重山”,体现了诗的意境的美。
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所作,他突然遇赦,心情欢快,振奋、急切盼望见到家人。
诗中无一字言情,无一字不言情,把情感都溶化在景色中,头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借江上绚丽的景色流露诗人出发前的快乐心情。
三、四句借舟行疾速表现了诗人急切思归的情感,连本来使人感到凄婉的猿声也被涂上欢快的色彩。
所以王国维曾说:“昔人沦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三、驱遣想象,创造“美”黑格尔说:“最基本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所谓想象是建立在感知与记忆基础上的一种表象运动,它不仅是表象的复现,而且对表象进行重新组合与再造。
诗歌在运用文字塑形象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于创造性想象,它创造出来的形象具有很强的间接性和跳跃性。
故在诗歌教学中应注重驱遣学生的想象,通过想象对诗歌进行“补充”、“转换”、“再创造”将诗歌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的内容补充完整,达到陆机所说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审美境界。
我们学习《春江花月夜》,诗中虽然对春江夜景有细腻的描写,却不能直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美的物象,教师须借助诗句的描摹,调动学生的想象。
促使其在头脑中形成风清月朗的春夜,水天一色,花影层叠,笛鼓阵阵的景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中,要抓住作品在梦游中驾长风、披月光,越镜湖等奇妙情景,让学生鼓起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的艺术世界中与作者一起遨游,从而领悟诗人的神妙艺术构思,想象诗人的美好情感,产生审美快感。
四、比较阅读,鉴赏“美”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审美的过程亦是如此,我们只有通过对各种不同风格的诗词进行比照,才能将学生对作品的片面的,零散的认识,转化为比较深刻的,全面的理解。
从而更好的发现美,感悟美。
同样写离别,屈原《离骚》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何其幽愤悲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已,无涯若比邻”却能独标高格;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又是多么的飘然脱俗;柳永在《雨霖铃》中更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黯然销魂。
通过对比的阅读,教师无须架空的分析,学生已然可以走近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去感悟美,鉴赏美。
诗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评杜甫诗曰:“杜诗只‘有’、‘无’二字足以评之,‘有’者但见性情气骨也;‘无’者不见语言文字也。
”可见真正优秀的诗歌应该是内容与形式“浑然天成”、“天衣无缝”的,这也正是诗之所以“不可解”的原因。
故在诗歌的教学中注重审美的教育,而不是词句的解释。
这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生动感人的艺术境界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往往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对诗句的理性的、定位的分析上,试图通过对诗句的解释来引导学生把握诗的意境,甚至尝试用散文语言来一一对应的翻译诗句。
结果学生虽然“读懂”了诗歌的句子意义,却常常失去了对诗歌神韵的感悟,从而也就没有了我们通常读诗时所拥有的那种审美愉悦。
究其原因,即在于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人们常说“诗不可解”。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作为表现艺术而非再现艺术的诗歌,其语言往往含蓄隽永,具有不定位性;其意境往往深邃、幽远,具有朦胧性。
常常“境生于象外”,甚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故在诗歌的教学中,应将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在诗歌当中应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一、入境悟象,理解“美”诗歌中的词句的组合往往构成一定的意象,这种意象是作者在份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观察、选择,按美的规律组合起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对它的把握不是通过对词句的简单解释可以实现的。
而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入境来达到体会领悟形象的目的,从而理解意境的美。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是视觉性极强烈的意象,横阔荒凉无限展开的“大漠”和集中在无垠中一点一线的“孤烟”,一泻千里,杳无尽头的“长河”和孤独落寞的“落日”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对照,而“直”和“圆”两个意象则更强化了诗句的雕塑意味,这样脍灸人口的诗句只有进入到诗人设定的情境中才能充分理解它的无以伦比的美,而如果我们将诗句翻译成“大漠里的孤烟是直的,长河上的落日是圆的”从语法上来看好象是说得通的,但诗意却早已荡然无存了,意境更无从谈起,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诱导学生进入情境应是第一位的。
二、激发情感,感悟“美”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会无垠。
巧者则存情中景,景中情。
”刘勰亦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古往今来,千百首脍灸人口的诗歌之所以为后人世代传诵,读之常新的原因即是诗人在诗行中贯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甚至心血和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架设一座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从而引导学生体悟美的深刻底蕴。
如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往,轻舟已过万重山”,体现了诗的意境的美。
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所作,他突然遇赦,心情欢快,振奋、急切盼望见到家人。
诗中无一字言情,无一字不言情,把情感都溶化在景色中,头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借江上绚丽的景色流露诗人出发前的快乐心情。
三、四句借舟行疾速表现了诗人急切思归的情感,连本来使人感到凄婉的猿声也被涂上欢快的色彩。
所以王国维曾说:“昔人沦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三、驱遣想象,创造“美”黑格尔说:“最基本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所谓想象是建立在感知与记忆基础上的一种表象运动,它不仅是表象的复现,而且对表象进行重新组合与再造。
诗歌在运用文字塑形象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于创造性想象,它创造出来的形象具有很强的间接性和跳跃性。
故在诗歌教学中应注重驱遣学生的想象,通过想象对诗歌进行“补充”、“转换”、“再创造”将诗歌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的内容补充完整,达到陆机所说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审美境界。
我们学习《春江花月夜》,诗中虽然对春江夜景有细腻的描写,却不能直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美的物象,教师须借助诗句的描摹,调动学生的想象。
促使其在头脑中形成风清月朗的春夜,水天一色,花影层叠,笛鼓阵阵的景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中,要抓住作品在梦游中驾长风、披月光,越镜湖等奇妙情景,让学生鼓起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的艺术世界中与作者一起遨游,从而领悟诗人的神妙艺术构思,想象诗人的美好情感,产生审美快感。
四、比较阅读,鉴赏“美”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审美的过程亦是如此,我们只有通过对各种不同风格的诗词进行比照,才能将学生对作品的片面的,零散的认识,转化为比较深刻的,全面的理解。
从而更好的发现美,感悟美。
同样写离别,屈原《离骚》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何其幽愤悲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已,无涯若比邻”却能独标高格;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又是多么的飘然脱俗;柳永在《雨霖铃》中更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黯然销魂。
通过对比的阅读,教师无须架空的分析,学生已然可以走近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去感悟美,鉴赏美。
诗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评杜甫诗曰:“杜诗只‘有’、‘无’二字足以评之,‘有’者但见性情气骨也;‘无’者不见语言文字也。
”可见真正优秀的诗歌应该是内容与形式“浑然天成”、“天衣无缝”的,这也正是诗之所以“不可解”的原因。
故在诗歌的教学中注重审美的教育,而不是词句的解释。
这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生动感人的艺术境界的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