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分析及演奏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D845)

浅析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D845)

7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6为例从作品结构和演奏体会等方面进行浅析。

二、作品结构分析从结构上看,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Moderato 中板速度,全曲采用2/2拍,调性为a 小调。

(一)呈示部(第1-90小节)主部的第一部分是第1-10小节,见谱例1。

4+6的非方整型结构,a 小调调性,主题的第一动机从前四小节体现,以弱起开始力度为pp,是左右手同步的单音八度下行叹息式线性旋律和柱式和弦的反向进行,力度渐强,呈现出“叹息”这一主题特点,这个主题在第一乐章中前后共出现了11次。

蕴含淡淡的悲伤之情。

后六小节采用上方二度模进进行,在这短小的主题动机中充满了疑问感,奠定了本曲忧思阴暗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是第10-25小节,为8+8结构的方整型乐段,作为主部的第二动机,右手的分解和弦和左手的八度音程结合逐渐激发情绪。

[1]谱例1连接部从第26-39小节,运用八度下行俯冲式进行,右手的柱式和弦与左手的单音相碰撞,强弱交替对比明显,呈现出活泼诙谐的大调色彩,曲风轻快活泼,表达出了一种激昂的抗争精神。

后半部分上行模进到C 大调,为进入副部主题做铺垫推动音乐的发展。

副部从第40-62小节,第一部分是第40-50小节,主旋律在右手,不断使用二度模进。

第二部分转到A 大调,主旋律在左手上,采用同样模进手法,均为4+8非方整型乐段。

最后左右手两组和弦跳音先极强后变弱,在安静中结束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结束部从第64-90小节,第一部分是第64-77小节,由c 小调进入,短暂离调后又回到a 小调的关系大调C 大调上,将主部材料与连接部材料相结合。

第二部分结尾处在渐弱中渐行渐远。

(二)展开部(第91-150小节)第一部分从第91-105小节,见谱例2,引入主部感伤的主题动机进行变化发展,相同的乐句反复进行音程移位,强调了声部之间的联系,具有动力性。

最后用两小节的全音符结束这一部分,继续发展新的主题材料。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与演奏难点研究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与演奏难点研究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与演奏难点研究摘要:弗朗茨·舒伯特是世界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文章以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探讨舒伯特的生平经历和这一钢琴鸣奏曲的创作背景,重点分析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难点,从不同的演奏技巧出发,探讨应对这些演奏难点的策略,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提供有益的参考。

0 引言弗朗茨·舒伯特虽然在艺术领域富有成就,但英年早逝,他在短短的31年内,创作出上千部作品,其中包括了22首钢琴奏鸣曲。

与前人相比,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旋律歌唱性更强,力度对比更为显著,在舒伯特逝世后,这样独具个人特色的钢琴奏鸣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早期至中期衔接的代表作品,这首钢琴奏鸣曲的旋律具有歌唱性和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对钢琴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更高。

演奏者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演奏《A大调钢琴奏鸣曲》等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1 舒伯特的生平与《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1.1 舒伯特的生平弗朗茨·舒伯特是浪漫主义学派的奠基者,虽然家境贫寒,但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自小学习钢琴等乐器。

舒伯特17岁时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特》谱曲,这也是他的首部歌曲杰作。

自此以后,舒伯特开始了艺术歌曲的创作。

舒伯特的代表艺术歌曲有600余首,还有三部声乐套曲和多部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被世人誉为“伟大的交响曲”。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大多选用海涅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优秀诗作,基于不同诗人诗歌的语言特色创作不同的旋律[1]。

就钢琴奏鸣曲而言,舒伯特创作的钢琴奏鸣曲能够传达诗歌意境,极具个人特色。

舒伯特有着极高的天赋并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但长期贫困的生活严重影响了舒伯特的身心健康。

年仅31岁,舒伯特就逝世于维也纳。

1.2 《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花费了大量心血创作出的经典艺术作品,备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大调钢琴奏鸣曲》。

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成熟时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a小调奏鸣曲》(0p42,D 845)第一乐章分析

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成熟时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a小调奏鸣曲》(0p42,D 845)第一乐章分析

冯存凌: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成熟时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39
【表一】《a小调奏鸣曲》四乐章结构布局
第一乐章a小调中板
第二乐章C大调行板
第三乐章a小调-F大调谐谑曲,活泼的快板-声省中部,小快板
第四乐章a小调回旋曲,活泼的快板
40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冯存凌: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成熟时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41
42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冯存凌: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成熟时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43
44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冯存凌: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成熟时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45。

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的艺术表现论文

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的艺术表现论文

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的艺术表现论文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的艺术表现论文论文导读:舒伯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乐圣”贝多芬的忠实追随者,在继承和发扬的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所有音乐都有着极具歌唱性的动听旋律,即使在他应该具有极强戏剧性的钢琴奏鸣曲中也不例外。

本文通过对《A小调奏鸣曲》D.537第一乐章的音乐的详细分析和演奏的详尽解说,从而证实了舒伯特不同于贝多芬的方方面面,使他本人的音乐风格更加独树一帜。

关键词:音乐分析,演奏详解,艺术表现舒伯特的音乐,是触动心灵深处的音乐,他有海顿式的天真,却是经过认真雕琢的;他有莫扎特式的优雅,却带有些许的忧郁;他有贝多芬式的宏伟,却显得更加内敛。

以上这些特质,全都表现在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里。

因此在演奏他的奏鸣曲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艺术特征。

第一,舒伯特是处在历史进程的过渡阶段上,仿佛是站在各种风格和流派的交合点上的一个人物。

从他思维的明确,从他采用风俗色彩的素材和某些具体的写法来看,他是属于古典派的作曲家。

从他的处世态度的特点,对大自然的特殊爱好以及爱好歌曲性和富于音色色彩的舞曲性来看,无疑,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可以说,他是古典主义者中间的浪漫主义者,浪漫主义者中间的古典主义者。

舒伯特在古典主义的沃土里培育出浪漫主义的花朵,并使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大自然的热烈、真挚的景仰者舒伯特那里,我们找不到近似海顿的自然哲学的观点。

第二,由于舒伯特有着强烈的双重性格,既有天真无邪的烂漫,又有深沉犹豫地伤感,因此,他在探索用音乐形式在叙述变换的外在事件时既有音调的直率,有不乏能够体现内在实质的音调,并且在对比中进行融合。

我认为,正确找到的这种对比关系中就正包含着今天的音乐所少有的品质——和谐、美妙和高尚的气质,换句话说,就是那些使得舒伯特的艺术大为生色的客观与主观,永恒与暂时的奥妙配合。

如谱例1是《A小调奏鸣曲》D.537第二乐章的开始,左手和右手既是一种对比,又是一种融合,左手跳音的直率和右手略带庄重的乐句结合使得乐曲别具风格。

简析舒伯特钢琴奏鸣曲op.42第一乐章演奏风格

简析舒伯特钢琴奏鸣曲op.42第一乐章演奏风格

简析舒伯特钢琴奏鸣曲op.42第一乐章演奏风格作者:殷英何茜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19期摘要:舒伯特是浪漫主义初期不可多得的音乐家,咀嚼着夜的黑,写下了诗一般的乐章,有着细腻的旋律线条和音乐领悟。

本文着重分析《a小调钢琴奏鸣曲op.42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演奏风格及作者对于作品的认知与体会,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以期从中得到点滴启发。

关键词:舒伯特奏鸣曲创作背景演奏风格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49-03一、舒伯特的音乐创作背景随着一代“乐圣”的谢世,音乐史上的古典主义时期也随之结束,随后历史进入了著名的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更加表现人物的主观性,着重突出人物的内心刻画,把人物性格与作品矛盾冲突表现得更加独特,深入人心,悲观主义、回避现实、心理矛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

从此以后,音乐演奏的力度慢慢加强,音乐创作方面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繁荣时期。

由于启蒙运动在19世纪落幕,从而使古典主义音乐逐渐成为历史,浪漫主义音乐成为人们推崇的主流。

(一)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舒伯特,生于19世纪的“音乐之都”奥地利,他对自己的音乐有着非同一般的敏感细腻,在诗意般的创作上突出他独特的个性。

总体上,音乐可以分为世俗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种类型,但在浪漫主义时期,宗教音乐失去了凝聚人心的作用,音乐更多的是在歌剧院或是音乐厅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有明显浪漫主义的世俗风格。

舒伯特之所以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是因为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对浪漫主义音乐完整的诠释,对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浪漫主义乐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a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舒伯特在创作钢琴奏鸣曲方面数量有限,他生前仅出版发表了三首钢琴奏鸣曲,舒伯特钢琴奏鸣曲op.42又称《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是他最具代表性且最为突出的作品之一,体现了他非凡的创作才能和强大的情感表现。

舒伯特《d小调弦乐四重奏》音乐分析

舒伯特《d小调弦乐四重奏》音乐分析

舒伯特《d小调弦乐四重奏》音乐分析发布时间:2021-08-13T16:37:33.74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作者:杨桔[导读] 在分析了这部作品的调性、和声以及曲式之后,笔者发现舒伯特在传统古典主义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其特有的音乐风格。

云南艺术学校杨桔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摘要:在分析了这部作品的调性、和声以及曲式之后,笔者发现舒伯特在传统古典主义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其特有的音乐风格。

以下为详细分析。

关键词:舒伯特;《d小调弦乐四重奏》;音乐分析1.第一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4/4 拍,分析曲式结构后,我们可以得知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整个第一乐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

主部材料是由一个带附点的二分音符加一个一拍的三连音,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声部都是同音重复,而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声部则是级进下行。

主部主题从节奏型来看,与贝多芬的命运动机十分相像,在接下来的主部中一直出现,营造了一种紧张不安的气氛。

连接部材料借用了主部材料的节奏型,并且将主部材料进行展开,可以看到,连接部材料的开始跟主部材料开始时一样的,然后连接部材料选择了将三连音继续做和弦分解式向上发展,推动连接部。

从调性上来看,这个乐章从 d 小调开始,中间短暂经过降 B 大调和降 D 大调,在这之上做了一系列的离调后回到了 d 小调,然后进入连接部。

在连接部即将结束时转到 d 小调的关系大调 F 大调,副部便从 F 大调开始。

结束部依然保持在 F 大调上,到即将结束时转到 a 小调。

展开部的引入从 C 大调开始,到中心①时到达 A 大调,然后转到关系小调升 f 小调,到中心②之后转到 e 小调,再转到 d 小调。

到中心③时调性转到下属调 g 小调上,然后进入d 小调的属准备。

再现部回到主调 d 小调上,到连接部时转到了同名大调 D 大调上,后转回d 小调。

到结束部时转到降 B 大调,后转到 A 大调,最后转回 d 小调,并一直保持结束。

析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情感体现

析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情感体现

作者: 陈雄[1]
作者机构: [1]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61-6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9期
主题词: 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音乐特征
摘要:舒伯特是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是19世纪浪漫时期的音乐家,是浪漫主义的奠基人,享有“歌曲之王”的美誉。

他在钢琴奏鸣曲领域有着巨大贡献,创作了二十多部钢琴奏鸣曲。

《a小调奏鸣曲》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创作背景、乐曲情感、和声、节奏、力度等方面对第一乐章进行音乐分析,为研究舒伯特奏鸣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的音乐特征及演奏分析

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的音乐特征及演奏分析

上移、中声部和声的压缩,等等。

副部主题经历了8个小节,紧接着4个小节的补充内容,这使得副部规模得以扩大、调性得以展开、对位的设计得以体现。

第32、33小节处为属调,实现了完满的终止,而第34小节中的结束材料实际上源自副部B,为了旋律从低声部进入,便将这一句结束在了主调同主小调-a小调之上,为此也被看作是副部的补充,通过对呈示部的反复,还达到了引入主题及展开部的效果。

就展开部而言,在分析时可简单分为三阶段。

舒伯特选择在主调的平行小调#f小调上引出主部主题材料,有选择性地保留了主题旋律,通过在调性、织体、节奏及和声等方面的变化来实现材料的发展,即“对位手法”,此后,舒伯特加入了八度加厚的对位写作手法,使得材料及调性不断地游离,最后,舒伯特以属调引入了副部主题,主要手法为“复调手法”,如自由模仿,如卡农,交替出现。

(二)旋律特点舒伯特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许多与古典风格迥异的调性,从中可以看到多种和声,经调性的变化设计,凸显了音乐明暗色彩,和声变奏这一创作手法多次出现,贯穿了全曲,此中还出现了调性的远关系设计,以此强调内部的冲突与矛盾。

主部主题旋律在进入之后便在主属和弦之上点明了调性,又以a2句及a句构成的“合头换尾”深化了主题内容,同样一段旋律,其和声织体有了明显变化,而第二句a2以二级导和弦实现了过渡,第一句中的大小调关系转变使得a2以减和弦的方式行进。

舒伯特不仅改变了和声结构,同时还赋予了主题材料以不同的情感色彩,也正因前4小节的调性安排,才使得主部主题多了一丝小调独有的忧伤。

就副部主题而言,在进入之时也同样采取了和声变奏的创作手法,两次的反复之中,旋律声部的音高位置并未改变且分解和弦的音高亦是如此,只是对音级进行了半音变化并还原了E、C与F。

之前的下属到主到属的设计均属于大和弦,调性功能非常明确,之后的同主音小三和弦其色彩更为暗淡,凸显了c2句以及c句间的情感色彩对比之强烈,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表达此处作者内心的悲伤。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分析及演奏分析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分析及演奏分析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分析及演奏分析摘要:本文选取舒伯特这首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进行分析研究,这首曲子以其独创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成为舒伯特奏鸣曲中的精华之作。

本文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的第一乐章对的音乐特点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梳理,从旋律和和声的创作特点进行了一个分析。

然后从在演奏这首曲子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个大概的阐述。

关键词: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音乐特点分析;演奏分析一、音乐特点分析1、旋律的创作特点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乐派的先驱人物,他的音乐作品中到处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抒情气质。

在他这首a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被注入了温柔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每一个音乐片段都能够体会到舒伯特内心细腻敏感的情绪变化。

第一乐章开始是宁静、沉思、神秘的动机,“问答”式的主题一下子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候作曲家内心是平静中带有疑惑的,不禁让人联想到舒伯特声乐套曲中《冬之旅》“深思独白”的意境。

随后,作曲家将这个动机渗透在其他的主题音乐中,展开了平静或激动或犹豫或鉴定的充分抒发,能够充分体会到作曲家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和情感交织。

2、强烈的力度对比在这首a小调奏鸣曲中,各种力度层次的表现变换丰富并且对比强烈,给音乐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在短小的动机和乐节之间,还是较大的乐句和乐段之间,强烈的力度对比到处都可见。

3、和声的创作特点(1)调性的转换特点第一乐章展开部的发展部分的调性发展就较为丰富,主要脉络为C大调/a小调—D大调—f小调—#f小调—a小调,从f小调到#f小调半音关系转调的手法色彩性很强,是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创作主要标志之一。

作曲家运用各种转调不仅仅是带来色彩上的对比和变化,也从音响上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使音乐的发展充满丰富的动力。

(2)变和弦的频繁使用丰富又微妙的和声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非常重要的特点,为了使音乐获得强大的色彩效果和抒发情感,舒伯特频繁地使用变和弦,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经常看到变和弦的频繁使用。

舒伯特《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及演奏释义

舒伯特《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及演奏释义

8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2(一)呈示部呈示部充满了阳刚之气,从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都是为了凸显一种英雄气概。

舒伯特在呈示部中使用了大量的和声,达到了一种交响乐队的演奏效果,以c 小调I 级音为开端并从主音开始,直至第20小节全部为呈示部。

这一乐段为“14+6”的两句式,看起来并不规整,且前一句中出现了贝多芬经典“火箭”动机,实现了变奏,也可以说其主题与贝多芬《c 小调32首伴奏曲》相类似,而旋律方面的级进关系呈现出C—D—E—F—F—G 的变化。

自第8小节起,左手部分开始了反向进行的八度跳音,推动了右手部分的旋律攀升,并于第12小节达到了全曲的第一个高点(b A 音程)。

如果说前11个小节是舒伯特对于命运的一种感叹,那么第12小节的转调(b A 大调)则是一次情感的变化,由此前非常有规律的节奏型变为了更为急促的一连串音阶下行,最后归为平静。

从第14小节进行模进(b A—G)处理,从第16至20小节,双手部分同时演奏十六分音符八度分解,旋律的上行达到了又一个高峰(小字四组c),此时左手动机为“命运”。

连接部自第21小节起,经过了雄伟有力的呈示部,实现了从贝多芬式音乐到舒伯特式音乐的转变,其旋律极具歌唱性,此时出现在主部之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连接的是呈示部以及展开部。

连接部的开端为C 音I 级,抒情性由此增强,其中出现了主题变奏部分,使得原本的单一和弦变成了十六分音符,旋律更为悠扬,不仅有落滚形式还有音阶下行,音型多样,力度为p,伴奏织体在左手部分,3个十六分音符为一组,其节奏则是基于呈示部的变化,一个乐句中的第一个音成了整个小节的最后一个音,此后便以十六分音符的附点形式前进,右手部分的要点在于找准气口、配合呼吸,力度从p 开始做渐强处理,通过结束在G 上给人以一种叹息感。

再次转调(b E 大调)时,对应的右手旋律也有了变化,从第26至35小节,进行了两个八度的旋律卡农模式,力度为pp,且从第33小节起,右手一改叹息式的旋律且更为积极,通过持续下行实现了A—G—R 的改变,此后左右手同时演奏十六分音符下行,使得每一个小节的三组音其开头都是前一组的结尾,最终结束在b E 大调属音之上,紧接着是一个时值为两拍的休止。

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D.784》的音乐结构及演奏分析

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D.784》的音乐结构及演奏分析

符和四分音符的音型,带有圣咏式风格,强弱多变,主题旋律明显,集中在右手和弦的高声部。

音乐氛围平稳庄重,与主部主题犹豫不决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展开部的旋律是主部主题的构建延伸。

通过104-109小节的铺垫,展示了乐句E(110-121小节)的出现,左手为附点跳音的乐句,右手二分音符柱式和弦与八分音符的八度音程组成,音乐层次的变化表现出作者与死神顽强的斗争。

乐句F(122-137小节)则采用附点八分音符跳音音型,带有紧张和急促之感,力度标记更加营造出戏剧性效果。

乐句G(138-165小节)仍使用之前的附点节奏音型,但情感却从紧张急促转变为平静缓慢,力度标记也由ff转变为pp,音乐情感一直保持平和舒缓的状态,直到展开部结束。

再现部从第166小节开始,完全重复了主部的旋律,但到了第175小节,旋律改由左手低音部表现,情绪更加忧郁,而第219小节开始,出现连续的三连音,延续着副部的主题旋律,以pp(非常轻柔的力度)的方式表达悲伤的情绪,为下一乐章的情绪铺垫了基础。

完全重复了主部主题旋律。

在第175小节处,旋律由右手换成了左手低声部,情绪上更加犹豫和哀伤。

从第219小节开始,连续的三连音是副部主题旋律的延伸,pp的力度轻而细腻地表述出悲伤的情绪,为下一个乐章的情绪做好了铺垫。

(二)第二乐章在第二乐章中,运用了戏剧性的对比手法,采用了F大调和歌唱的行板,构建了复三部曲式的形式。

整首乐曲被分为A、B、A’三个乐段。

A乐段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包括乐句a和乐句b,展现了抒情歌唱性的音乐情感,并以ppp力度下的三十二分附点音型为亮点,与前几小节的抒情性旋律线条形成明显对比,体现两种不同性格之间的矛盾性。

B乐段转为降D大调,凸显了作曲家内心的焦虑、愤怒与不安,使用了三连音的音型和持续的fz力度。

27小节开始,柱式和弦持续的fz力度,充分体现了作曲家面对现实人生发生的大起大落的态度。

而A’乐段是A乐段的变化再现,使用了C大调并将主题旋律交给左手低声部进行,与右手的轻快跳音节奏形成呼应。

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简析

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简析

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简析《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于1828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

它被认为是舒伯特最后的一首钢琴奏鸣曲,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奏鸣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展示了舒伯特的独特创作风格和技巧。

首先是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快板(Allegro moderato)。

这个乐章的特点是充满了优美的旋律,舒伯特灵活运用了琶音、三连音等技巧来表现出曲调的流畅性和动感。

在演奏时,需要注意掌握好悠扬的旋律线,保持清晰而平衡的声音。

要注意把握好乐章的整体结构和音乐的起伏变化,使得奏鸣曲的气氛能够得到准确地展现。

第二乐章是行板(Andante)。

这个乐章的特点是节奏缓慢、抒情性强,需要演奏者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其中的柔情和深情。

在演奏时,需要注重弹奏出旋律的柔和与细腻,同时要注意保持中央音部的平衡与稳定。

要注意用音色的变化来表现出乐章中的情感变化,使得整个乐章能够打动听众的心弦。

第三乐章是舞曲,名称为minuet,节奏休闲、舒缓。

这个乐章的特点是活泼欢快,节奏明快而富有活力。

在演奏时,需要注重把握好节奏感和动感,使得舞曲的韵律感能够得到清晰的表达。

要注意留意每个小节的细节处理,如强弱、音量的变化等,从而使得整个乐章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一个乐章是快板(Allegro)。

这个乐章的特点是节奏明快、活力十足,需要演奏者能够展现出技巧的娴熟和爆发力。

在演奏时,需要注重手指的敏捷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在复杂的音形和速度变化中。

要注意把握好乐章的整体结构和音乐的起伏变化,使得整个乐章能够展现出舒伯特所表达的激情与愉悦。

《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一首极具挑战性的作品,需要演奏者在技巧和表现力上都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对每个乐章的技巧分析和演奏时的注重细节,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作曲家的意图,同时也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宴。

浅析舒伯特中提琴《a小调奏鸣曲》——以第一乐章为例

浅析舒伯特中提琴《a小调奏鸣曲》——以第一乐章为例

当代音乐2018年第1期MODERN MUSIC浅析舒伯特中提琴‘a 小调奏鸣曲“以第一乐章为例徐鹏辉[摘 要]舒伯特,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维也纳古典主义传统与浪漫主义传统之间的紧密联系㊂他在继承与发扬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旋律亲切㊁质朴㊁优美又带些忧郁感伤的色调㊂本文通过对‘阿佩乔尼a 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背景㊁曲式结构及演奏风格的剖析,进一步深入阐述这首奏鸣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力,让演奏者有更深沉的情感体验㊂[关键词]舒伯特;中提琴;创作背景;演奏风格;情感体验[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1-0085-02[收稿日期]2017-10-21[作者简介]徐鹏辉(1992 ),男,山东临沂人,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㊂(济南 250014) 弗朗茨㊃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誉为 歌曲之王”,实际上舒伯特除了艺术歌曲之外,还在交响曲㊁室内乐和钢琴等器乐领域里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精品㊂舒伯特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境虽贫寒但却有一个很好的音乐环境,自幼学习钢琴㊁小提琴等乐器㊂1808年考入维也纳皇家礼拜堂少年唱诗班,在教会附设学校里接触到管弦乐队的实践及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㊂1812年随萨里耶里学习作曲,开始写作钢琴和弦乐作品,1813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1814年创作了歌剧‘F 大调弥撒“‘魔鬼的欢乐宫“等,从这以后开启了舒伯特创作之路,在之后的舒伯特的创作中,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大的提高㊂‘阿佩乔尼a 小调奏鸣曲“是舒伯特后期的经典之作,他原本是为吉他演奏家舒斯特创作的一首吉他大提琴奏鸣曲,后来被中提琴使用,流传至今㊂一㊁创作背景阿佩乔尼实际上是一种乐器,一种用弓子演奏的六弦琴,大小与大提琴一样,而形状及定弦如吉他E-A-d-g-b-e ,有24个品,故也叫 吉他大提琴”,具有独特的音色㊂它是维也纳吉他制造大师斯托费尔于1823年设计制造的㊂舒伯特对此乐器十分感兴趣,在1824年为此乐器创作这首3个乐章的奏鸣曲,即如今我们听到的‘阿佩乔尼a 小调奏鸣曲“㊂此曲完成于1824年11月,当时他已疾病缠身,健康状况堪忧,情绪也相当低沉,这首曲子寄托了作者太多的情感,那种忧郁感伤的色调正是作者内心的诉说㊂舒伯特的这一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而流传至今,成为经典名曲㊂后来逐渐改编为大提琴㊁钢琴㊁中提琴等版本㊂由于舒伯特是为阿佩乔尼所写,此乐器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演奏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在乐器的演奏上,无疑增加了许多技术难度(如音乐宽广㊁音程的大跳等),再加上他又融合了一些维也纳民间音乐,即抒情性与浪漫主义气质的结合,因而要求演奏者要自由地㊁熟练地掌握一些高把位演奏的技巧,同时保持手指的柔韧性和弹性,在情感把握上也要更加细腻与妥帖㊂可见,演奏一首好的作品需要注意到每一个方方面面㊂二㊁‘a 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的分析乐曲以 Allegro moderato 中速的快板”为全曲定下了一个速度基调,在注重情感表现的同时不要忽视乐曲整体和宏观的速度要求㊂乐曲刚开始,由钢琴引入带入氛围,舒缓中透露着忧郁,随后中提琴进入在a 小调中忧郁地倾诉着,唱出了乐曲的主题㊂当人们还沉溺于感伤中时充满活力的第二主题出现了,调性转为明亮的C 大调㊂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在节奏㊁速度等方面形成对比,为乐曲的发展㊁进行做铺垫㊂随后钢琴优美的主旋律代替了中提琴的旋律,中提琴用拨弦交相辉映,一问一答让音乐融合得更加紧密㊂不久伴随着中提琴旋律的再次出现把整个乐章逐渐推向了高潮,渐弱渐强的运用更加自如,把作者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更加流畅㊂结尾部,整个乐章在中提琴与钢琴一问一答的叹息声中依依不舍地结束,明确的调性回归与强有力的终止和弦为全曲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㊂舒伯特a 小调第一乐章是典型的奏鸣曲式,全曲整体在结构上并没有做新的改进,在乐曲内部却有一些新的变化:呈示部(1-74小节)1-30小节为主部主题,采用9+21的非方整性的结构,以不加修饰的柱式和弦从a 小调倾泻而出㊂58开头的主旋律这四小节贯穿全区,揭示出了核心思想,奠定了全区的感情基调,忧伤与抒情并重,深深抓住了听众的内心㊂这一主题由上行的音型构成,二度㊁三度的调性布局为了体现色彩的效果,在古典和声中极少用到㊂这样的布局使音乐显得柔和㊁暗淡㊂二度关系的调性布局往往能带动音乐的发展㊂连音线的运用将音乐表达得更加连贯流畅,情感的表现更加细腻㊂并不复杂多变的节奏型,主要以二分㊁四分音符为主,节奏舒缓,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八分音符上方的圆点,用顿弓表现出轻微的叹息,深化了忧郁的色调㊂高音声部流畅自如地进行,而伴奏织体却是分解和弦,加深了乐曲的厚度,营造出一个浓厚的情感氛围㊂渐强渐弱的运用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到22小节时节奏突然加快加上渐强的运用使乐曲达到了一个小高潮㊂伴奏为后半拍进,为独奏留有余地㊂9小节的连接部,出现了一些变化音,推动了乐曲的发展㊂41-67为副部主题,采用13+13的方整性结构,调性转为C大调,速度回到原速,基调转为明亮的色调,与主部主题在调性色彩上形成明与暗的鲜明对比㊂十六分音形增多,速度提高,表现出向前发展进行的走向,再加上回旋音㊁装饰音的运用,旋律更加富于流动性㊂伴奏织体仍为分解和弦式的,结束部出现了一些变化音,但最后仍结束在C大调上,给以完满终止㊂展开部(75-125小节)展开部的第一段由钢琴演奏主旋律,而中提琴为右手拨奏分解和弦的琶音作为伴奏,两种乐器之间好像一问一答,在倾诉内心的情感㊂钢琴的主旋律轮廓,这其实是乐章前面的旋律织体进行转变,在此处调性进行了一次改变,改为温暖的F大调㊂在第二段落的开始,它的素材主要来自于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它采用副部主题的材料进行模进㊁扩展与发展等,情感的表达上也极为相似㊂在往后,舒伯特使用它特有的表现手法,旋律声部改为长音进行,伴奏织体为简单的分解和弦式的,低音声部则采用副部主题的材料,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进行延续到116小节,调性也发生了变化,转为E大调,其实就是等同于a小调属和弦,这一强烈地指示着即将回到主调a小调,为再现部的出现做一个铺垫,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㊂再现部(126-188小节)再现部大致上与呈示部大致相同,速度回到了原速,调性上回到a小调㊂和声仍为简单的柱式和弦,采用很规整的结构创作手法,严谨细腻㊂只有个别地方的改变:第132小节中提琴改以分解和弦的十六分音符的形式取代了呈示部第17小节的单音㊂之后又增加了3小节的补充,调性改变,为连接部的出现做了一个铺垫,也为乐曲的继续发展进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㊂尾声(188-205小节)尾声从188小节开始,主部主题的短暂再现,调性巧妙地回归到主调性a小调,速度渐慢使乐曲逐渐结束,给人以结束感㊂最后两个和弦以强结束,正好与开头形成对比,一弱一强,增加了乐曲的律动感㊂三㊁在中提琴中的表现方法演奏一首好的乐曲,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细节㊂中提琴的演奏不同于小提琴,小提琴可以更容易发出声音,弓子放在琴弦上震动便可轻松发出声音,声音柔美嘹亮;同时也不同于大提琴那种低沉浑厚的声音,它对声音的把握有其很较高的要求㊂首先我们要了解旋律的发展走向,把握主音及和声㊂左㊁右手充分放松,弓子沉在琴弦上,让琴弦充分振动发出饱满的声音来表现悠长的旋律,表达整体忧郁感伤的色调㊂连音线的运用,让音乐间更加连贯,使音乐融为一个完美的整体㊂顿弓的运用增强了情感表达,同时也增加了艺术效果和魅力㊂揉弦与渐强㊁渐弱的情感表现相结合让音乐表现更加细腻,情感的抒发更加流畅自如,深刻表现了作者的忧郁与感伤㊂在演奏中,对于其复杂节奏型㊁音型的把握上(如连续的十六分音符㊁大跳音程等),要慢练,仔细把握每一个音准㊁节奏,换把要快速,使之不留痕迹,达到协调与统一㊂对乐曲情感的表达上,我们只有深入剖析作曲家的创作背景㊁创作环境,才能将情感把握得更加恰到好处㊂音乐中的每一个方面就像是机器的一个零部件,只有把每一个零部件质量做好,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机器的有序进行㊂结 语舒伯特运用丰富的和声,赋予此作品以深刻的内涵,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体验,散发着高雅的美感㊂舒伯特用最短小的形式抒发着丰富而深沉的情感体验,旋律简单朴素㊂这首奏鸣曲完全地展现了这样的风格,有时像老人诉说着内心的往事,低沉温婉,有时又激情表现情绪的转变㊂随着不协和和弦的和变化音的突然出现,造成音色的细微变化细腻变化,透露出作曲家心中单纯㊁敏感的性质,深刻地呼唤起演奏者听众的内心共鸣㊂3他用音乐绘出了生命经历,用独特的艺术个性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宝藏,成为后来西方音乐中一个取之不尽的伟大源泉㊂[参考文献][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牛 姜.浅谈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J].科教文汇,2011 (19).[3]江 慧.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J].音乐天地,2007(03).[4]李金菁,张瑞蓉.浅谈舒伯特即兴曲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2(02).(责任编辑:崔晓光)68当代音乐㊃2018年第1期。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845);舒曼:钢琴奏鸣曲(作品11号)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845);舒曼:钢琴奏鸣曲(作品11号)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845);舒曼:钢琴奏鸣曲(作品
11号)
科贝
【期刊名称】《《现代音响技术》》
【年(卷),期】2004(000)005
【总页数】1页(P98)
【作者】科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曲式学分析——兼及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宏观调性结构”思维 [J], 符方泽
2.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与小提琴重奏作品——舒曼的a小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
op105 [J], 冯子祥
3.从《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中探究舒伯特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钢琴奏鸣曲的发展 [J], 段信宇
4.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b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第一乐章分析 [J], 冯存凌
5.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难点分析与解决
——以《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 [J], 张柳洁;米克拉依·艾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的创作特征及演奏释义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的创作特征及演奏释义

10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01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的创作特征及演奏释义李东泉摘 要:弗朗兹·舒伯特为浪漫主义音乐早期的代表人物,于1797年出生于奥地利,他的音乐创作深受维也纳古典音乐以及新时期音乐思潮的影响,而《a小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25年,是其音乐生涯中期的代表作,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沿用了古典奏鸣曲体裁并加以创新,其抒情风格格外鲜明,戏剧性也更为突出,本文在分析该作品时从其风格特征入手,进而深入探究其艺术价值及演奏释义。

关键词: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创作特征;演奏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李东泉(1989-),女,硕士研究生,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

一、《a 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大多带有强烈的抒情性色彩,且这一点也远超出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对比性,他的作品充满着“诗情画意”,这与他贫困的生活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总是希望能够在音乐的幻想中找到一丝精神上的安慰。

舒伯特的奏鸣曲创作深受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影响,短短十几年间便创作出二十首之多,且每一首都极具诗歌的特质,其中以《a 小调钢琴奏鸣曲》最具代表意义。

该作品于1825年创作完成并在次年出版,最初是为了献给鲁道夫大公而创作的,同时也希望以此作品向贝多芬致敬,而《a 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则是其出版的第一首奏鸣曲,而同一时期的作品还有D.784、D.840、D.850以及D.894,而无论是其主题选择,还是其乐思,亦或是其篇幅设计都独树一帜,其创作手法正由青涩逐渐成熟,充分体现了其音乐生涯中期的音乐风格与思想。

二、《a 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舒伯特的钢琴曲创作一直都游走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之间,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古典作曲技法,同时又赋予作品以浪漫主义色彩,其音乐语言的个性化特点较为鲜明,艺术特色也更为突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之中逐渐与其他的元素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个人创作特点,同时又将这一艺术特色融入到各种体裁之中。

舒伯特_a小调钢琴奏鸣曲_D845_音乐结构分析_刘彭

舒伯特_a小调钢琴奏鸣曲_D845_音乐结构分析_刘彭
科技信息
音体美
舒伯特《a 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音乐结构分析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刘 彭
《a 小调钢琴奏鸣曲》(D 845)是舒伯特在世时出版的第一首钢琴奏 鸣曲作品,创作于 1825 年 4 月,1826 年 3 月出版,并且大获成功。
这首奏鸣曲以主题材料的统一和形式的集中而著名,采用了四个 乐章的庞大结构。这种与交响曲套曲完全一致的结构形式昭示了舒伯 特有意效仿贝多芬的勇气,也显示了舒伯特开始将其钢琴奏鸣曲的创 作构思建立在一种交响式的思维之上,并且“暗示出舒伯特开始将钢琴 奏鸣曲从起居室搬到音乐厅”①。这也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一个较 为突出的特征。
变奏Ⅴ(第 138 小节—189 小节),C 大调,主题变奏的最后部分是 本乐章发展的最为庞大与辉煌的部分,类似于大型乐曲的终曲。调性回 归至主调,节奏也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重新组合,高低声部都以富有活力 的三连音为主,音乐情绪略显激动。
第三乐章 谐谑曲 / 活泼的快板(S che rzo. Alle gro viva ce),复三 部曲式结合奏鸣原则
— 646 —
一乐段沿用假再现的模仿复调织体,并在这个基础上对主部主题又进 行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二乐段将调性移至 c 小调之上,对原有材料进 行了一定程度的变奏。
副部主题的再现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其调性并没有按照古典 奏鸣曲式的惯例回归至主调,而是移至其平行大调 A 大调之上,直到最 后的几小节调性才逐渐回归至 a 小调上。
本乐章为复三部曲式的谐谑曲,活泼的快板(A llegro V ivace),3/4拍,a 小调,虽然音乐的发展依然充满着强烈的动力性因素,但是在音乐情绪
科技信息
音体美
的变换上与第一乐章的恢宏坚定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整个第三乐章 的音乐风格更加轻巧跳跃并且在速度上也是本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中最 快的,而且其内部有着较强的音区对比。本乐章的曲式图如上图。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精神解读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精神解读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精神解读
本文主要以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 845为例,对其音乐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与之相关的艺术歌曲,运用音乐作品研究相关理论对其艺术表现及精神内涵进行合乎逻辑的研究和解读,从而进一步丰富与深入对舒伯特本人及其器乐作品的认知。

钢琴奏鸣曲D 845是由四个乐章组成的大型器乐作品,是舒伯特创作中期代表作之一,其连接了舒伯特创作的早期与晚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舒伯特音乐作品鲜明的创作特征,密集紧张、压抑恐慌的动机铺陈,个性化歌唱、优美起伏的旋律流动,色彩性和声以及三度关系调的调性转换与对置等独特创作手法的铺陈延展,已经预示了舒伯特创作巅峰时期的到来,并被打上浪漫主义风格的标签,影响了以后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

本文采用步步深入与递进的进阶模式,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 845进行精神解读:首先进行音乐文本分析——包括对各乐章结构、主题、和声、材料、调性以及织体等音乐要素的深入分析,初步抽象作品宏观的情感表达。

其次把握舒伯特艺术歌曲与其奏鸣曲的内在联系,阐明奏鸣曲主题、动机与相关艺术歌曲的契合与关联,结合艺术歌曲歌词,对钢琴奏鸣曲进行语义性解读,整体把握舒伯特音乐创作的两条主线——厄运压迫的压抑恐慌与温暖歌唱的美好寄托。

再次,从其奏鸣曲与艺术歌曲的紧密联系探讨舒伯特独特的音乐创作特点:声乐与器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最后结合舒伯特所处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和个人状况,对上述的两条主线做以深刻的原因剖析,深入其精神内涵,引申升
华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作为当下存在的现实意义。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研究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研究

在19世纪其最鲜明的时代特点就是浪漫主义发展速度极快,是当时人们主要的文化审美需求。

而舒伯特作为此时期主要的浪漫主义代表,其多种作品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

但是由于其受同时期贝多芬的影响,导致其所创作的钢琴曲未能得到认可。

指直到其逝世100年的纪念活动以后,社会大众才开始对其钢琴作品的价值进行重视。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分析舒伯特《a 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的艺术特色及演奏。

一、《a 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的艺术特色舒伯特所处的时代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替时期,因此其创作同时具有传统古典作曲的技法内容,也有着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气息,特别是在《a 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之中,其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戏剧性、悲情性与歌唱性以及抒情性的艺术特点。

(一)戏剧性丰富戏剧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其内容如戏剧情节一样是跌宕起伏与曲折多变的。

在《a 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中,舒伯特就在音乐语言中赋予了丰富的戏剧性,也就是利用音乐形式将人自身的内心矛盾体验进行了呈现。

并且,将舒伯特内心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悟充分的表现了出来,使此典具有极为深刻的思想意义。

例如在第一乐章,主题动机就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将非常强烈的动力性发展进行了体现,给之后的音乐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谱例中第一乐章的主题部分,其主题动机体现在前四小节的a 小调主和弦中,直接将“叹息”这一主题特点进行呈现,使得本曲的主题基调得到了奠定。

之后,作曲家有利用柱式和弦方式进行连接,不断进行力度转换,使其主题情绪向“戏剧化”方向发展,也使得作品最初就有着鲜明的矛盾特点,给音乐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二)悲情性浓郁首先要明白舒伯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奥地利王室对国家进行了极端性的统治,人身与言论的自由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压迫,很多知识分子根本没有革命的想法,其只能通过别的方法寻找一定的慰藉。

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导致舒伯特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有这一定的消极倾向。

而在《a 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中,作曲家在作品之初就对全曲的情绪基调进行了奠定,也就是“叹息”这一主题,使得这篇钢琴曲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分析及演奏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14T15:19:07.59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作者:刘沁沁
[导读] 本文选取舒伯特这首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进行分析研究,这首曲子以其独创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成为舒伯特奏鸣曲中的精华之作。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本文选取舒伯特这首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进行分析研究,这首曲子以其独创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成为舒伯特奏鸣曲中的精华之作。

本文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的第一乐章对的音乐特点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梳理,从旋律和和声的创作特点进行了一个分析。

然后从在演奏这首曲子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个大概的阐述。

关键词: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音乐特点分析;演奏分析
一、音乐特点分析
1、旋律的创作特点
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乐派的先驱人物,他的音乐作品中到处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抒情气质。

在他这首a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被注入了温柔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每一个音乐片段都能够体会到舒伯特内心细腻敏感的情绪变化。

第一乐章开始是宁静、沉思、神秘的动机,“问答”式的主题一下子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候作曲家内心是平静中带有疑惑的,不禁让人联想到舒伯特声乐套曲中《冬之旅》“深思独白”的意境。

随后,作曲家将这个动机渗透在其他的主题音乐中,展开了平静或激动或犹豫或鉴定的充分抒发,能够充分体会到作曲家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和情感交织。

2、强烈的力度对比
在这首a小调奏鸣曲中,各种力度层次的表现变换丰富并且对比强烈,给音乐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在短小的动机和乐节之间,还是较大的乐句和乐段之间,强烈的力度对比到处都可见。

3、和声的创作特点
(1)调性的转换特点
第一乐章展开部的发展部分的调性发展就较为丰富,主要脉络为C大调/a小调—D大调—f小调—#f小调—a小调,从f小调到#f小调半音关系转调的手法色彩性很强,是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创作主要标志之一。

作曲家运用各种转调不仅仅是带来色彩上的对比和变化,也从音响上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使音乐的发展充满丰富的动力。

(2)变和弦的频繁使用
丰富又微妙的和声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非常重要的特点,为了使音乐获得强大的色彩效果和抒发情感,舒伯特频繁地使用变和弦,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经常看到变和弦的频繁使用。

变和弦的连续进行具有很强的色彩性,为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也让这一跌宕起伏和不稳定的音乐具有一种忧伤的情绪。

跟古典主义相比,舒伯特作品的表现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充,他经常利用和声来表达浪漫主义作曲家特殊的情感如激动的爱、忧伤的情绪和心情上的孤独等等,这也显示了浪漫主义风格对表现手法的影响。

二、演奏分析
1、演奏中正确把握各种触键方式
触键方式可以从六个方面去把握:触键弧度、触键高度、触键力度、触键速度、触键深度和触键角度。

这是第一乐章一开始出现的“问—答”式主题,在情绪上,前两小节用pp的力度以叹息的音调表现出犹豫和软弱的情绪,后两小节用mf 的力度以柱式和弦做出了强有力的抗争。

前两小节指尖触键应该轻巧细腻,运用“圆弧触键”的方式配合手腕的柔和带动,在pp的力度下控制好音与音指尖的连接,旋律的进行要平稳、连贯而又稍有迟疑。

要做到这些首先触键弧度使用的是“圆弧触键的”方式,圆弧状即以手指一关节为基本,辅以掌、腕、肘、臂等其他部位加以实现。

触键高度采用贴键演奏法,加强手指对键盘的控制力。

演奏力度是pp,触键力度就用手指自然重量完全放松地集中到指尖。

触键深度上每一个音都要把力量均匀集中到指尖,弹到键底。

后两小节的柱式和弦演奏则需要运用大臂的力量送达到指尖发力,出来的声音应该饱满而坚定,触键高度也使用贴键,用一关节抓琴键。

触键力度用整个手臂的自然重量完全放松直接集中到指尖。

运用准确的触键方式清晰的勾勒出这一主部主题动机的双重性格特征,更准确地表达出作曲家内心世界矛盾冲突的两面性。

2、演奏中正确把握音乐发展的动力性问题
这首a小调奏鸣曲音乐发展有着强烈的动力性特征,作曲家通过各种多变的具有动力特征的节奏类型、不同的音乐发展手法、丰富的和声配置和多变的力度等等使得音乐的发展始终都充满着充足的动力。

动力性的节奏变换贯穿始终。

如在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第二个音乐动机中变和弦以切分节奏的形式反复推进,并且把本来是强拍位置的变和弦以sf的力度连续加强,把切分节奏特殊的超强动力性发挥到了极致,推动音乐形象至高潮。

谱例:
不同的音乐体裁给音乐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这首奏鸣曲中,舒伯特给这四个乐章分别采用不同的音乐体裁,第二乐章是舒
伯特奏鸣曲创作中唯一使用变奏曲题材的乐章,五个变奏分别以不同特点的节奏形式进行音乐的变化发展,在动力上呈现逐渐递增的曲式,音乐的情绪起伏变化也随之加大。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题材,主题动机轻快活泼的动力和诙谐幽默的曲风使第三乐章充满戏剧性的效果。

第四乐章是连贯流畅的回旋曲题材,主部与插补互相呼应,通过音乐材料的对比和调性色彩的变化等等一些不同的创作手法使得第四个乐章成为流畅充满动力的清新风格。

3、各种演奏标记的正确诠释以及踏板的正确使用
因为舒伯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钢琴特点的关系,舒伯特音乐作品中的各种演奏标记在演奏方法上会与今天的处理有写不一样,演奏者要正确准确生动的把握舒伯特作品的音乐风格,就要正确处理好各种演奏标记,选取几个主要方面举例说明。

(1)装饰音的处理。

装饰音的演奏方式在18—19世纪逐渐转变,由新的方式(装饰音在拍子之前演奏)逐渐代替了旧的演奏方式(装饰音在拍子上演奏)。

可是很长一段时间旧的方式和新的方式并存。

我们将装饰音都遵照舒伯特所处那时期流行的演奏方式来处理,即装饰音在拍子上演奏。

这首奏鸣曲中有两种装饰音的标记,分别是短波音(tr)和颤音()。

这首奏鸣曲中出现的短波音和颤音的音符在标记上沿用古典主义晚期交替使用的习惯,而在演奏上又是以经过的颤音演奏方式表达的,所以演奏这些装饰音时应该统一演奏为:。

装饰音要从拍子上开始,很快很优雅的演奏(2)跳音的处理。

在这首奏鸣曲中舒伯特运用了大量的单音或和弦的跳音标记,笔者认为,这些跳音的处理与它所处小节或乐句的音
乐情绪的发展相关联,如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第二动机中变和弦都有跳音的标记,(图)。

这些跳音的力度要求是ff,为了与突出sf力度的和弦,在保持手腕弹性的前提下增加部分手臂的力量,控制和弦的指尖要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应该表现出介乎跳音与顿音之间一种断奏的演奏效果。

参考文献
[1]《.弗朗茨•舒伯特及其时代》,译者:冷杉、钟莉,(奥)卡尔•柯巴尔德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
[2]《谈弹舒伯特》,译者陈泓,(德)汉斯•根德•霍曼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3]《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译者顾连理、杨燕迪校,(美)保罗•亨利•朗著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作者简介:刘沁沁,艺术硕士(钢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