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现代研究及未来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中药大黄作为中药材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材料,其化学成分和功效是非常值得中医学者进行研究。大黄的现代研究表明了大黄对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越来越多的复杂性疾病的病因病理被一一破译破解,成分研究已经从传统的蒽醌类和蒽酮类发展到二苯乙烯类、鞣质类和多糖类,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发展到抗肿瘤和保护心脑血管,这些研究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了理论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大黄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大黄的现代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对大黄未来发展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大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泻下炮制

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2 大黄的概述 (1)

2.1大黄的概念 (1)

2.2大黄的分类 (1)

2.3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2)

3 大黄的现代研究 (2)

3.1 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2)

3.1.1 蒽醌类 (2)

3.1.2 蒽酮类 (2)

3.1.3 二苯乙烯类 (3)

3.1.4 鞣质类 (3)

3.1.5 多糖类 (3)

3.1.6 其他成份 (3)

3.2 大黄的药理学研究 (3)

3.2.1 对肠胃有调节功能 (3)

3.2.2 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 (4)

3.2.3 抗炎和抗病毒作用 (4)

3.3 大黄的其他作用研究 (4)

3.3.1抗肿瘤作用 (4)

3.3.2保肝利胆作用 (4)

3.3.3 其他药理作用 (4)

3.4 大黄的炮制方法研究 (5)

4 大黄的未来发展方向 (5)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1)

后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主要产于我国的西部,有野生也有栽培种植。稍有油性,气清香。大黄位居我国常用中药材的第十位,因此历来被中医药学者所重视,汉代《金匮玉函经》中有关于大黄的多种炮制方法及用途。最近几年有2007年出版的《大黄的现代研究》包括大黄应用历史沿革、大黄的药理作用及生物技术对大黄研究的应用等,总结了大黄现代的研究成果,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必备重要文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大黄在我国古代就已经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并一直使用至今,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大黄性味苦、寒,功效有泻热通肠、凉血解读、逐瘀痛经[1]。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治疗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都有很显著的效果。

中医药学有别于其他学科,要想得出药材有哪些治疗效果,那必须先分析其含有哪些成分,哪些成分能够有效的治疗疾病,通过何种方法可以将这些有效成分分离出来,而不被破坏掉,这是历来中医药学者研究药材的模式。因此,本文对大黄的现代研究主要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炮制方法探索。

2 大黄的概述

2.1大黄的概念

大黄(Rheum palmatum L.),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别称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是一种很有名的中药材,一般从粗短的根茎种植[2]。大黄长有三角形的大叶,叶柄很肥厚。花形比较细小,能够聚集成花序,颜色从绿白色到玫瑰红色。在我国,通常“大黄”指的是马蹄大黄;但在欧洲及中东,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

2.2大黄的分类

我国有大黄45个品种和2个亚种,但载入《药典》并且药用的只有3种。即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干燥的根和根茎。

这三种大黄是按照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南大黄和北大黄;其中:药用大黄是南大黄,种植在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方。北大黄是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主要种植在我国的青海、甘肃等地方。另外还有一种小大黄,蓼科大黄属植物,为双子叶植物药蓼科植物小大

黄的全草。多年生小草本。分布于西藏、青海。大黄还有生大黄和熟大黄,其药理作用也不尽相同。

2.3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非常突出的[1]。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

2.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

3.大黄能有效抑制肠内水分的吸收,增加肠的蠕动,并且还能够促进排便。

4.除了上述几个大黄的主要作用,大黄还有止血、保护肝、降低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5.生大黄能还能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用于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目赤,咽肿,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且有瘀出血者。

3 大黄的现代研究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学者对大黄的各个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炮制方法的研究。

3.1 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3.1.1 蒽醌类

大黄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总量约为3%--5%的蒽醌衍生物,分为游离型与结合型;大部分为结合状态,是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也是大黄中研究最多的活性成分。游离型大黄有大黄酸、大黄素、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异大黄素、大黄酚、虫漆酸D等。结合型大黄有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酸葡萄糖苷、大黄酸苷A—D,但从报道中并没有看出药用大黄有大黄酸苷类成分[2]。

3.1.2 蒽酮类

大黄泻下的作用主要是靠大黄含有蒽酮类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大黄二蒽酮A,B,C,掌叶二蒽酮A,B,C和番泻苷A---F等。Babu等新发现了蒽酮酯类成分re-vandchinone-1,re-vandchinone-2,以及蒽酮醚类成分re-vandchinone-4,其具有显著的抗细菌和真菌活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