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背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教案

一、导入

大家看屏幕,这是一个成语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这足说明他有骨气。就像我们说过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像这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士可谓是数不胜数呀!毛泽东同志就曾高度评价过两个人。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理应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你们对他了解吗?按照名、时、地、评、作的原则来介绍介绍他。师:一谈到朱自清先生,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散文《背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父爱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叫《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父爱。

师: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同样体现了父爱,你们读了这篇散文,谁来说说有什么感受?

师:我们的眼中是否充满了什么?对,泪!(屏幕上显示“泪”)

师:作者在注目父亲背影的时候多次流泪,从文中找找看一共有几处?

明确:四处

师:作者是堂堂一个七尺男儿,为什么在文中四次提到流泪?小组讨论,在“泪”的前面加一个定语,准确地反映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章的主题。

悲伤的泪:(齐读第二段)

原因: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的话:“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在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父亲的这几句深沉的话,有着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也流露了父亲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时,也能够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

总结:作者先交代了这次分别时的家庭境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旧债,又借新债办丧事,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出外谋事,儿子离家读书,真是一次悲伤的离别。

感动的泪:(学生读第六段·前半部分)

原因:三看。

一“看”:“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而要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加上父亲是胖子,所以走过去要费事些。

二“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不过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问:作者首先写到了父亲的衣着,颜色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黑色。

问:为什么要突出黑色?

明确: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相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沉重)

问:作者一直看着父亲走过去买橘子,他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

明确:蹒跚。

问: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望着年迈的父亲一路蹒跚去给自己买橘子。

明确: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蹒跚)三“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问:从文中找找父亲爬月台时使用了哪几个动词?

明确:“攀”、“缩”、“倾”

好处:1、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个“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

2、“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

3、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努力)

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的“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圈出表动作的词语,齐读。

父亲的话:“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得体贴入微啊!

其实不但仅是买橘子这个事情让作者动情还有很多事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父亲还为我做了哪些事?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我上车拣定座位叮嘱我嘱咐茶房

离别的泪:(读第六段·后半部分)

原因:在写父亲返回时,父亲“散放”、“抱起”橘子,表明所买橘子之多,也表明父亲一点也不怕麻烦。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用几番辛苦买来的橘子,连一个也不品尝,全部留给儿子受用,并所以感到很轻松。在父亲的心目中,儿子就是一切了!这样一位至情至善、爱子如命的父亲,当他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时候,作者当然潸然泪下了。

父亲的话:“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进去吧,里边没人。”担心儿子,细心关照。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叮咛的话语,虽朴朴实实,但感情深沉。”

总结:望着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我又落下了泪。

伤心的泪:(齐读第七段)

原因:父亲在贫穷拮据之中,回顾自己一生的坎坷历程,原来尚能“独立支持”的小康之家,随着时间的流逝,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至破产了。两年的不见父亲却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父亲老了,望着父亲的信,“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在现在我的眼中。

父亲的话:“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仅仅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朱自清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很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仅仅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

总结:第四次流泪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那些感伤之词时,出现了“晶莹的泪光”。这个次闪出“泪光”,应是别父两年多的现在,即执笔为文的时候,想象两年多前离别时的情景,不禁黯然长叹。这种在“泪光”中再现的“背影”戛不过止,与开头不忘背影相呼应,其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有如撞钟,余音不绝。

末了再提背影,对父亲已有了深切的理解,这回的分别就感到特别的怜惜、怅惘、依恋,以“我的眼泪又来了”结束这个段,更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

闪耀在泪光中的父亲的背影,是特定环境下的父亲的形象特征,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它对作为儿子的作者来说,是不可能不给自己留下最难忘的印象的。

四次的流泪有三次是伴随着背影而流的,那么作者在文中工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就三次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