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0 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0 人口与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bcefbc0b01f69e3142329467.png)
J 单元 人口与环境J1人口数量、素质与环境3.J1[2012·广东卷] 老少比=老龄岁以上人口数少儿~14岁人口数×100。
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波兰 C .白俄罗斯 D .匈牙利3.B [解析] 由老少比= 老龄岁以上人口数少儿~14岁人口数×100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把它变形,分子、分母同除以人口总数,老少比就变成了老龄人口比重/少儿人口比重;结合题表中的信息,应选B 。
28.(1)M4 (2)D3 (3)F4 (4)J1[2012·江苏卷] 图15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5(1)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2)加拿大的________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后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4)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
试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8.[答案] (1)种类多 分布广(2)东部(或纽芬兰岛附近) 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3)原料 市场(4)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解析] 第(1)题,考查区域资源分布的特点。
读图可知加拿大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且分布地区较为广泛。
第(2)题,考查世界主要渔场的形成原因。
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第(3)题,考查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读图可知埃德蒙顿靠近石油产地,原料丰富;蒙特利尔石油资源缺乏,但位于东部地区,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石油产品市场广阔。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和环境问题练习含答案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和环境问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e88d3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9.png)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问题典例1近几年我国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连续调整,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2010~2030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A.2016~2018年B.2020~2022年C.2024~2026年 D.2028~2030年(2)2016~2030年,我国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社会抚养负担将减轻 B.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C.资源和社会压力加大 D.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3)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的地区可能是()A.京津地区 B.沪宁杭地区C.青藏地区 D.冀鲁豫地区【解析】第(1)题,由于之前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时间较长,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选择生育二孩,所以导致2016~201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大大提高。
第(2)题,二孩政策实施后,新生婴儿数量增加,社会抚养负担会加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到2030年的15年中,新生的婴儿还没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
第(3)题,青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其影响就很小,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影响也不大。
【答案】(1)A (2)C (3)C典例2如图为1980~2010年三类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
完成(1)~(2)题。
(1)关于该时期三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收入国家以“高—高—低”模式为主B.低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快C.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慢D.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2)导致三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家庭收入水平差异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C.生育、教育成本的差异D.社会福利、社会观念差异【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小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推荐高考地理复习题专题卷人口与环境高考仿真卷含答案 1
![推荐高考地理复习题专题卷人口与环境高考仿真卷含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9f928112998fcc22bdd10dad.png)
专题卷08 人口与环境高考仿真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真题示范·福建文综,7~8)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D .少儿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方案较合理C.c3.(2015·真题示范·广东文综,5)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2014·真题示范·山东文综,1~2)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4~5题。
4.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D .豫、粤、沪、黔C.粤、豫、沪、黔5.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C(2014·真题示范·江苏地理,17~18)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题。
7~6回答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6.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7.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2013·真题示范·上海地理,13~14)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2023年高考文综地理学科真题目整理人口与环境
![2023年高考文综地理学科真题目整理人口与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fdebbd3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7.png)
高考(文综)地理学科真题整顿: 人口与环境一、人口增长模式:(四川卷)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记录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该省人口状况旳论述, 对旳旳是(A)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都市人口比重提高依托人口自然增长D.都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六个月以上旳人口)数量减少, 其重要原因是(D)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长(上海地理卷)(十三)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 回答问题。
(10分)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旳信息基础, 研究历次人口普查成果还以可理解我国人口发展旳历史以及社会发展旳变化。
33. 与人口相比, 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概______%。
参照答案: 134.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旳8.87%, 比上1.91%。
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参照答案:35., 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 , 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 这阐明____年到___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参照答案: 1986;19900%2%4%6%8%2%4%6%8%2000年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2%4%6%8%2%4%6%8%0%2%4%6%8%2%4%6%8%0%2%4%6%8%2%4%6%8%我国1953年、1982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人口金字塔图2010年(男)(女)(男)(女)(男)(女)(男)(女)1982年1953年36.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 阐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旳差异并分析原因。
三年北京高考地理模拟题——人口
![三年北京高考地理模拟题——人口](https://img.taocdn.com/s3/m/7b4aba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d.png)
三年北京高考地理模拟题——人口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3•房山区二模)我国某地级市为了吸引产业投资,加大人力资源的储备,进一步调整政策。
如图示意该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B.行政区划变动C.医疗条件改善D.落户政策放宽2.(2022•朝阳区一模)百度迁徙规模指数能够反映人口迁入或迁出的规模。
如图示意近四年春运期间全国总体迁徙趋势。
图中()A.近四年来迁徙规模逐渐增大B.每年正月初一迁徙规模最小C.每年正月初六出游人数多,迁徙规模较大D.2020年春节后受疫情影响,迁徙规模最小3.(2020•丰台区二模)若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只取决于表中两种资源,读表,回答问题。
甲省乙省丙省丁省961.9343.3866.2418.1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耕地保有量(万53.4747.87189.0771.8公顷)四省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4.(2016•平谷区一模)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图中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依次是()A.苏丹、沙特阿拉伯、波兰、德国B.巴西、印度、德国、美国C.印度、中国、日本、德国D.尼日利亚、印度、德国、英国5.(2017•石景山区一模)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图,图中四城市均有一半以上人口离开。
读图,完成第11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北京空城主要是因为居民外出旅游②上海空城指数高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③广州空城指数最高,外来人口最多④深圳春节人口流动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⑤四城市流出的人口以中青年为主体⑥春节人口流动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⑤⑥D.①④⑥二.解答题(共5小题)6.(2023•房山区二模)如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示意图。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94127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e.png)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5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单选题1.(2019·全国Ⅲ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2)C【考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解析】【分析】(1)由图文资料可知,图中是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主要对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因此该自动处理系统的原料是厨余垃圾。
而不是肥料、能源和产品,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该图中的自动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应该是:首选对厨余垃圾分选,分拣处杂物和提取生物油脂,生物油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工业油脂(可以利用),另一部分是有机渣,然后把有机渣放到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可以发电,剩余的沼气渣(废渣)可以返田,提高土壤肥力。
因此四个选项中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点评】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
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
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
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2.(2018·天津)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专题八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学生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八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学生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7c88486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d.png)
专题八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2分)(23-24高三上·云南楚雄·期中)在老龄化和流动迁移活跃的双重推动下,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异地养老与家属随迁是两类典型的老年人口流动原因。
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家属随迁指以照顾孙辈为主要目的而流入子女家庭所在地。
这两类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存在一定差异(如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自身消费观念B.迁入地医疗条件C.自身经济能力D.迁入地人口政策2.异地养老群体中,流入特大及超大城市的居留意愿比流入中等城市的低,可能是因为()①特大及超大城市定居成本高①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资源少①中等城市亲朋好友多①部分中等城市环境质量好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为提升老年人在迁入城市的居留意愿,建议()A.全面放开老年人群体落户条件B.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创业机会C.推动城市之间养老服务共建共享D.禁止用社会资金发展养老产业(2024·辽宁沈阳·三模)“三生空间”复合系统即生态、生活、生产三者合而为一的系统。
其中生态空间是资源子系统,生产空间是经济子系统,生活空间是社会子系统。
它们彼此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人口容量。
下图是我国某市“三生空间”复合系统与人口容量体系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对人口容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生态空间B.生产空间C.生活空间D.社会系统5.若该市生产空间人口容量大于生活空间人口容量,则其最可能是()A.深圳B.上海C.天津D.哈尔滨(23-24高三上·山西·期中)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巴西华侨华人总数的增长主要建立在中国台湾地区侨民移入人数增长的基础上;1979年以后,巴西华侨华人总数的增长主要建立在中国大陆新移民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但新移民文化程度总体偏低,有专长者不多。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075e871ed9ad51f11df216.png)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一、选择题1.人口增长形式类型决议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消费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生育率2.以下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游牧民的迁移B. 有两处或多处寓居地的人在不同寓居地之间活动C. 日自己去美国定居D. 中国人去欧洲旅游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受劳务输入的国度主要集中在〔〕A. 西欧、北美、澳大利亚B. 西北亚、西亚、南非C. 东亚、西欧、拉丁美洲D. 西欧、北美、中东4.与子女临时分开寓居老人,被称为〝空巢老人〞,以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表示图。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四国中更多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近几年来我国乡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为严重的主要缘由是〔〕A. 家庭缘由B. 城乡差距C. 乡村开展D. 方案生育5.新疆全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6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13人/平方千米。
右图是我国各省人口迁入散布图。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新疆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A. 地域广阔,资源丰厚,环境人口承载力大B. 地处内陆,水资源丰厚,环境人口承载力小C. 天文环境〝干、寒〞,生态软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D. 虽然是人口迁入的地域,但环境承载力仍小〔2〕以下关于人口迁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新疆是西部人口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是由城市化推进惹起的B. 促进我国人口活动的主要要素是地域间经济开展的不平衡C. 革新开放前,人口总是自觉的从东部移向西部D. 革新开放以来,民工的输上天主要是上海、广东、四川等地6.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形式表示图,完成效果。
〔1〕该国人口增长形式的演化顺序普通为〔〕A. 甲→乙→丁→丙B. 丙→乙→丁→甲C. 甲→乙→丙→丁D. 丙→乙→甲→丁〔2〕招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能够缘由有〔〕①社会经济的开展②国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施④资源十分匮乏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7.读〝人口规模相当的四座城市①~④某年人口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通用版-人口与环境(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通用版-人口与环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94d7b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3.png)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人口与环境一、单选题1.“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老人。
每年110万“候鸟老人”涌向海南,他们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
吸引“候鸟老人”冬季迁入海南省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条件B.养老设施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2.近年来,由于中东地区战乱导致叙利亚、利比亚等国人口逃离家园,迁居国外或成为难民。
引起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3.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岁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
由此带来的主要影响是()①提高城市化水平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界定了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基本格局。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差异B.经济水平差异C.历史文化差异D.国家政策差异5.伴随全球经济调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型战略的推进,广东省内部珠三角向外围的劳动力回流现象已成为常态,这一现象会给当地农村地区就业结构带来一定影响。
如图为珠江三角洲向广东省其他地区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图,农村劳动力回流多从事个体经营的批发零售业,其原因是外出务工过程中()注:1代表农业,2代表制造加工业,3代表建筑业,4代表交通运输仓储业,5代表批发零售业,6代表食宿餐饮业,7代表社会服务业,8代表其他A.学习了管理经验B.获得了商品来源C.积累了资金D.了解了市场需求6.下图是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
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A.环境污染严重B.老龄化严重C.矿产资源丰富D.文化教育发达7.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但具有一定规律。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分布状况。
完成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A.平原、低山丘陵地区人口分布较少B.低纬度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0%C.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分布较多D.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亚洲环境承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三年山东高考地理模拟题汇编——人口
![三年山东高考地理模拟题汇编——人口](https://img.taocdn.com/s3/m/ea1f4eb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9.png)
三年山东高考地理模拟题汇编——人口一.选择题(共3小题)1.(2020•任城区校级一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广东省流动人口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和山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相比,“六普”广东省内流动人数从598.92万增至989.27万,省外流入人数由1506.49万增至2149.78万。
如图示意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单位:%)。
据此完成题。
“五普”至“六普”期间,广东省流动人口()①规模大、增长快②以省内流动为主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体④流入地区分布均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4•山东模拟)如图为“我国某城市总人口的逐日变化示意图”(2012年11月28日~2013年3月8日),引起春节期间城市人口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洪涝灾害B.疾病传播C.旅行度假D.民工返乡3.(2012•山东模拟)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科技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5小题)4.(2022•菏泽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人口稀疏区,其内部人口分布地域差异显著。
“祁吉线”(如图)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例达到93:7。
两侧人口疏密格局长期稳定,但同时具有微变动。
研究1982﹣2010年的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发现,东南半壁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在1%左右,部分县市还出现负增长,人口占比持续微降,西北半壁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2%,人口占比持续微增。
西北半壁是地球上相对不宜人居的地区之一,并分布有可可西里、羌塘等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口以从事畜牧业为主。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西北半壁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
(1)分析青藏高原的东南半壁人口相对较多的自然原因。
(2)推测东南半壁大多数县市人口增长较慢,部分县市出现负增长的原因。
(3)为协调西北半壁日益增长的人口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请提出可行性建议。
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3aadbf71fe910ef12df88a.png)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与环境模拟精选题一、选择题(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城乡差距B.家庭原因C.计划生育D.个人原因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A.0.2亿B.0.7亿C.1.0亿D.1.3亿3.“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D.有利于扩大内需(2015~2016学年济南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下图为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2010年我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B.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C.上海市老年人口数高于山东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平均年龄最高5.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原因是()A.生育意愿低B.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C.人均寿命长D.大量老年人迁往西部(2016·福建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B.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D.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7.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A.全面开放二胎政策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2016·山东青岛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
高考地理 (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 (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人口与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0c9c1d9a0c22590102029df3.png)
人口与环境人口数量、素质与环境9.J110.J1[2013·浙江卷] 图9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9~10题。
图9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9.D [解析] 读图可知,1950年至2010年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均大于10‰,为正值,故人口出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A错误。
读图可知,1990年至2010年世界人口死亡率均在10‰左右,变化最小,B错误。
读图可知,199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2‰,故C错误。
读图可知,195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9‰,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2‰,故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10.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10.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当代欧洲和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①②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不可能为北美洲。
当代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北美洲地区且增长率接近0,故④应为欧洲,③为北美洲。
11.G212.G2J12013·四川卷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11~12题。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11.C [解析] 主要考查分析图表能力。
由图可知,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说明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呈增加的趋势。
1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12.D [解析] 主要考查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dc93d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1.png)
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卷一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口诞生率为10.94‰,全年诞生人口1523万人。
相比于2017年,全年诞生人口(1723万人)削减了200万,人口诞生率达近几十年来最低。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人口诞生率的变更将最先影响到劳动力的( )A.职业B.年龄C.性别D.数量2.2024年我国人口诞生率持续走低的主要缘由是( )A.育龄妇女人数少B.劳动力严峻不足C.生育观念的变更D.人口老龄化严峻3.为使“全面二孩”政策的潜力释放,逐步提高我国人口诞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B.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D.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答案 A C B 本题组以我国202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资料为载体,考查人口变更的相关学问。
依据数据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人口诞生率变更的缘由、影响及措施,考查调动、运用学问解决详细问题的实力,蕴含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体现了正确的人口观的发展理念。
第1题,要留意题干中“最先”两个字,人口诞生率变更干脆导致新生婴儿的数量发生变更,2024年新诞生人口削减200万,最先会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如从事母婴、婴幼儿教化的人数会削减,A正确。
短时间内对劳动力的年龄与性别影响不大,B、C错误;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要到15年之后,D错误。
第2题,随着中国限制诞生性别比及妇女地位的提高,我国育龄妇女人数并不少,A错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足够,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育儿成本上升和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更,降低了人口诞生率,C正确;人口老龄化严峻对人口诞生率影响不大,D错误。
第3题,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可能变更其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诞生率降低,A不行行;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可以削减育龄妇女生育的一些顾虑,B可行;中国历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会降低人口诞生率,C不行行;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劳动力出现短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会加剧劳动力短缺现象,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影响人口诞生率,D不行行。
全国高考地理 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
![全国高考地理 试题分类汇编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797c94453610661fd9f413.png)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3浙江文综,9,4分)相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准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答案 D2.(2013浙江文综,10,4分)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考点二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3.(2013广东文综,5,4分)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
据表可知( )国家 2000—2010 年人口年均 增长率(%)2009年人口 密度(人/平 方千米)2010年0—14 岁人口 比重(%)2009年出生时 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0.93420.1 76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答案 D考点三 人口迁移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4—5题。
4.(2013课标Ⅰ,7,4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答案D5.(2013课标Ⅰ,8,4分)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答案 A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6—7题。
6.(2013课标Ⅱ,1,4分)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答案 C7.(2013课标Ⅱ,2,4分)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答案 B读下图,回答下题。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b7ef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d.png)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题汇编一、单选题百度人口热力图是对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力度并在地图上可视化,某区域热力度越高,表示人口越密集。
某课题组对2019年4月某一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百度人口热力图进行赋值得到热力值最大的区域(高热区),绘制了该周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高热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作日9:00~10: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主要是因为人口( )A.从工业区向住宅区聚集B.从休闲区向办公区聚集C.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D.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2.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变化表明,工作日较休息日( )A.高度聚集时间更长B.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晚C.晚出晚睡特征明显D.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大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问题。
3.上图表示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京津唐都市圈B.川渝地区C.广东地区D.江浙地区4.2000—2016年,人口流动导致该地区农业( )A.种田大户增多B.种植结构复杂化C.机械化率下降D.田间管理精细化下图表示人口密度与海拔、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A.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B.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C.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人口密度分布D.人口密度分布与气候条件最密切7.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③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人口的分布状况受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人口与环境【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答案】13.B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答案】14.C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答案】15.A【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回答16~18题。
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答案】16.D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答案】17.D18.该国可能是A.中国 B.巴西C.德国 D.泰国【答案】18.C【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完成33、34题。
表1国家名称美国德国印度日本出生率‰)14 9 25 9死亡率(‰)9 10 8 83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答案】33.B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答案】34.C【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13,回答35、36题。
35.2001 - 2007年江苏人口 ( ) A .迁入增多 B .出生率上升 C .自然增长率上升 D .死亡率下降 【答案】35.A36.导致图中江苏人口增长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 ( ) A .历史、文化差异 B .自然环境差异 C .经济发展差异 D .人口政策差异 【答案】36.C【2011·北京丰台期末】图14为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由图可知A .2000年与2050年,我国少年人口男性均少于女性B .2000年与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男性均多于女性C .2050年15—29岁人口数量较2000年下降D .40岁及以上人口,2050年少于2000年 【答案】22.C23.据图预测,未来四十年我国①人口高增长率和高增长量仍将长期并存②老龄人口比重增大,步入老龄化社会 ③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④社会福利增加,社会负担加重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①④ 【答案】23.B图14【2011·北京海淀期末】图1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的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答案】1.B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因素有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 . ①②B . ②③C . ②④D . ③④ 【答案】2.C【2011·北京海淀期末】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
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
读图3“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3、4题。
3.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②纬度较低, 气候比较温暖 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 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C4.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图3图1图2C.地区开放程度D.生活消费水平【答案】4.A【2011·北京海淀期末】26.图9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10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据图9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
(2分)(2)据图9简述E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
(2分)(3)据图10描述2007年与1983年相比,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简述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影响。
(6分)【答案】26.本题共10分(1)城市数量增多;(1分)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
(1分)(2)E城附近公路交通线路增加,成为区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1分)与铁路运输的联系便捷。
(1分)(3)特点:出生率从1983年的17‰左右降至2007年的9‰左右、死亡率稳定在5.5‰(或大于5.5‰小于6‰之间)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3年的11‰左右降至2007年的4‰以下。
(3分)问题和影响:人口老龄化,(1分)劳动力不足,(1分)退休、养老费用增加,加重社会负担。
(1分)【2011·北京西城期末】图8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
据图回答23、24题。
23.该都市圈人口密度分布特点为()A.京、津、石家庄等直辖市最高B.东南部地区大于西:化部地区2468101214161819831989199520012007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图10年C.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递减D.由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递减【答案】23.B24.应用GIS技术在图8甲基础上制作图8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各行政区边界的数值B.2000年各行政区人口数量C.各行政区面积的比值D.1999年各行政区人口数量【答案】24.D【2011·合肥一质】读某国2008年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男女性别比例表,回答l7—18题。
17.表中数据反映的国家及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俄罗斯/现代型 B.孟加拉国/传统型c.芬兰/现代型 D.印度/传统型【答案】17.A18.以下各项,不符合该国人口状况的说法是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B.性别比失调现象由来已久c.劳动力后备资源不足 D.人口过多,应该控制人口增长【答案】18.D【2011·合肥一质】23.(14分)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ll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
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0—2010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l88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净增172万人,年均增长9.1%,合肥市城镇化率由44%提高到62.1%,年均提升l.8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1)合肥市市区人l21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人口增长速度,请说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读材料二,说出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试列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3)结合我省省情,简述城市化会给我省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23.(14分)(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或“外来人口迁入”)(2分)(2)老龄化(2分)措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延长职工退休年龄等。
(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资源减少;城市用水增加,水资源紧张,水体污染严重;过分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城市化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固体垃圾增加;噪声污染和光污染加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工业排放的各种气体改变了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也发生改变,并出现“热岛效应”。
(6分,每小点1分,答出6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010·济南一质】读“四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率历史及预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 1950年以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A.德国 B.英国 C.日本D.美国【答案】1.C2.下列措施与抑制人口老龄化无关..的是A.倡导适龄妇女生育 B.鼓励外来移民C.推迟退休年龄 D.增加儿童抚养补贴【答案】2.C【2011·济南一质】2010年11月,我国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11. 与前几次相比目前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A. 人口分布更不均衡B. 人口增长速度各地差异大C. 人口迁移量大D. 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答案】11.C12.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①人口数量②人口年龄构成③人口合理容量④城市化水平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12.B【2011·金华期末】人口流动是产生区域经济均衡过程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经济不均衡是导致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
下图是中国1952~2005年中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常住人口为统计对象)分布变化图。
读图,完成9~10题。
9.1952~2005年间,两重心相距最近的年份及对应距离约为A.2005年140km B.2000年150kmC.l995年130km D.1990年140km【答案】9.C10.下列关于1952-2005年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B 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始终是反向移动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是从口重心发生迁移的主要因素D.1975,-2005年间,两个重心的移动是同向且距离逐渐变小【答案】10.D【2011·辽宁锦州期末】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答案】11.A12.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答案】12.D【2011·南昌一调】表1是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分析表1回答13—14题。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1)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 16.1 10.6 8.6 8.3 10.6 39.7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 5.6 7.2 5.6 8.9 35.5 31.6A.城市到农村B.城市到城市C.中西部到沿海D.农村到农村【答案】13.C14.表格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原因主要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系C.资源条件D.自然灾害【答案】14.A【2011·南京一模】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表1),回答11~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