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我的童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童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特点。

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3、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特点。

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教学难点】

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季羡林的资料,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对一位老人的颁奖词说“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位老人是谁呢?对,他就是季羡林先生,这样一位“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经历了怎样的童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季老的《我的童年》。板书课题。

二、出示活动任务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特点。

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3、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多媒体实物投影给课文作批注的情况。

2、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3、展示重点词语读音,然后多种形式读写。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光大门楣(méi)

浑浑噩噩(è) 万象更(gēng)新

腌(yān)咸菜溺(nì)爱发酵(jiào)

私塾(shú) 琐(suǒ)事收割(gē)

椽(chuán)子教谕(yù) 谷穗(suì)

4、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家徒四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浑浑噩噩:形容质朴天真,亦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光大门楣: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大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同学们,《我的童年》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现在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整体上看,课文可以分两部分,应该如何分呢?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作者对童年的痛苦感受。

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描写我苦难的童年生活。

2、作者围绕“我的童年”,写了哪些内容?结合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学生集体交流后,归纳总结: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童年的?

点拨:作者是怀着沉重、怀念的心情追忆童年的,因为作者的童年是艰难的,充满了苦难,但是童年中又有许多值得感恩和记忆的人和事,所以作者又充满了怀念之情。

活动二:自主探究,走进苦难童年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富裕、幸福,然而季羡林老人的童年却是苦难的,那么,季

老的童年苦难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围绕下面的问题在课本上进行圈点批注。

1、作者是怎样形容自己的童年的?为什么说自己的童年是“灰黄的”?

点拨:作者这样形容自己的童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因为作者的童年是艰难的,充满了苦难的,所以作者说童年说“灰黄”的。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是苦难的?

点拨:“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是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看出作者的家庭极度贫穷。

“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胆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这是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看出童年没有好吃的,时常挨饿。

“我那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看出童年没有正经上过学。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者,实难体会。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着醒来。”写出少小离家的思乡之苦。

活动三:细细品读,体会人生感悟

同学们,季老的语言淳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请同学们细细品味下列句子,注意画横线的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这些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点拨:理解本问题,首先结合文章和季羡林的成就,思考季羡林的童年这些琐事具体给他带来什么影响,铸就了他哪些品格?

原文语句:“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是坑害子女。”

个人成就:季羡林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