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的高可用架构 Availability

合集下载

高可用 指标

高可用 指标

高可用指标引言高可用性是指系统或服务能够在长时间内持续提供正常运行的能力,即使在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下,也能够快速恢复并保持可用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服务对高可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因为系统的不可用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用户流失以及声誉受损。

为了确保高可用性,我们需要定义一些指标来衡量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高可用指标,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如何计算。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衡量系统或服务是否可用的指标。

它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表示系统在特定时间段内处于可用状态的时间比例。

可用性的计算公式如下:可用性 = (系统正常运行时间 / (系统正常运行时间 + 系统故障时间)) * 100%例如,如果一个系统在一年的时间里有365天正常运行,而发生故障的时间总共是5天,那么该系统的可用性为:可用性 = (365 / (365 + 5)) * 100% = 98.63%通常情况下,高可用性的系统应该具有至少99.9%的可用性。

故障转移时间(Mean Time to Failure,MTTF)故障转移时间是指系统从上次故障恢复到下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它衡量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MTTF的计算公式如下:MTTF = 系统正常运行时间 / 故障次数例如,如果一个系统在一年的时间里有365天正常运行,而发生故障的次数是5次,那么该系统的MTTF为:MTTF = 365 / 5 = 73天较高的MTTF值表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

故障恢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MTTR)故障恢复时间是指系统从发生故障到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平均时间。

它衡量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恢复能力。

MTTR的计算公式如下:MTTR = 故障修复时间总和 / 故障次数例如,如果一个系统在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5次故障,总共花费了20小时来修复这些故障,那么该系统的MTTR为:MTTR = 20 / 5 = 4小时较低的MTTR值表示系统的恢复能力较强。

什么是ha方案

什么是ha方案

什么是ha方案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简称HA)成为了许多企业和组织追求的目标。

HA方案是一种旨在确保系统或服务在面对各种故障情况下能保持持续可用的策略与架构设计。

它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因故障而导致的停机时间,并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备用设备或服务上,从而达到保证服务持续运行的可靠性。

HA方案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提供冗余备份和快速故障转移来保证系统或服务的高可用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HA方案通常采用以下关键技术和策略。

1. 冗余备份HA方案需要在关键组件和系统上建立冗余备份。

例如,服务器集群、网络设备、存储系统等都需要配置备用设备,以备主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接管服务。

此外,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也是重要的冗余备份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2. 快速故障转移HA方案必须能够快速检测并响应故障。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和故障检测机制,一旦发现故障,可以迅速切换到备用设备或服务上,以保证服务的不间断运行。

常见的故障转移技术包括心跳检测、主备切换算法等。

3.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HA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将负载均匀地分配给多台服务器或设备,避免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

负载均衡可以通过硬件设备(如负载均衡器)或软件进行实现,确保服务按照合理的方式分发给不同的资源。

4. 容错与自愈除了冗余备份和故障转移,HA方案还应该具备容错和自愈能力。

容错是指系统能够在单个设备或组件出现故障时依然可用,通过冗余设计和快速修复来实现。

自愈是指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和修复故障,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HA方案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互联网领域,各种在线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媒体等都需要高可用性来确保用户的稳定访问。

在企业领域,关键业务系统、生产线控制和物流管理等也需要HA方案来保持正常运行。

而在科研和医疗领域,对于实验数据分析和医疗器械运行也需要可靠的HA方案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

高可用性系统设计与维护研究

高可用性系统设计与维护研究

高可用性系统设计与维护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可用性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电子商务、金融领域还是医疗健康等行业,高可用性都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重要因素。

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高可用性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可用性系统的设计和维护进行探讨。

一、定义及概念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是指系统在发生故障或故障预期情况下,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和服务。

一般来说,高可用性的系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对外提供服务,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将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最大化。

高可用性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确定系统的弱点和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高可用性系统的设计原则1.红undant可靠性设计为了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通常需要将系统进行冗余设计,即在系统的关键部件和模块上增加备用的部件和模块。

这种冗余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从而保证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

2.自动化运维管理自动化运维管理是指通过自动化工具对系统进行监控、诊断和维护,从而减少人为的操作和管理过程。

自动化运维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维护难度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3.容错性设计容错性设计是指在系统中增加故障容忍性,即能够在故障发生时,能够更好地保护系统的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

容错性设计通常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复原、应急响应等方面。

三、高可用性系统的维护策略高可用性系统的维护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维护高可用性系统的几个策略:1.定期检查系统性能和安全状态定期检查系统性能和安全状态是维护系统高可用性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定期的巡检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和缺陷,及时修复和更新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及时备份数据及时备份数据是维护系统高可用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可以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high-availability讲解

high-availability讲解

One Weak Link Significantly Weakens This Chain!
Copyright © 2007 Juniper Networks, Inc.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
系统可用性计算: 串联
Simple E-3 Network, With One E-3 Trunk
Downtime Time Minutes/Year
5,000 Min/Yr 500 Min/Yr 50 Min/Yr
5 Min/Yr .5 Min/Yr
Qualitative Term
Well-Managed Highly Available Very Highly Available Extremely Highly
1
2
ATM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3
4
ATM
5
Server
99.99
99.992
99.9959
99.9959
99.9959
99.98
99.992
99.95
99.9959
99.9959
Availability 99.8835%
Copyright © 2007 Juniper Networks, Inc.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 IP网络正在由“业务网”向“承载网”转化 ▪ 复杂的业务系统要求IP网络不再是传统的“Best Effort” ▪ 业务系统要求IP网络提供传统SDH、ATM一样的可靠性
Copyright © 2007 Juniper Networks, Inc.

高可用和高并发的关系

高可用和高并发的关系

高可用和高并发的关系
高可用和高并发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不同的概念。

高可用(High Availability)是指系统在面对故障或灾难时仍能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高可用系统通常具备冗余的硬件、备份的数据、自动故障转移等特性,以确保系统在部分组件出现故障时仍能继续提供服务,而不会导致服务中断或数据丢失。

高可用的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以满足业务的需求。

高并发(High Concurrency)是指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或事务的能力。

高并发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和扩展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请求,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性。

高并发的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率,以满足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系统的需求。

高可用和高并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个高可用的系统通常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高并发处理能力,以确保系统在面对大量并发请求时仍能保持正常运行。

同时,高并发系统也需要考虑高可用的因素,以确保系统在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时不会因为单点故障而导致服务中断。

在设计和实现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高可用和高并发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策略来满足这些需求。

这可能包括使用冗余硬件、负载均衡、缓存、分布式系统等技术,以及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等工作。

系统故障解决方案之容灾与高可用架构

系统故障解决方案之容灾与高可用架构

系统故障解决方案之容灾与高可用架构容灾与高可用架构是系统故障解决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今天依赖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时代,系统故障可能导致严重的业务中断和数据丢失,因此采取有效的容灾与高可用架构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的关键。

一、容灾与高可用架构概述容灾(Disaster Recovery)是指在系统遭受硬件故障、软件故障、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事件影响后,能够快速恢复系统正常运行状态。

高可用(High Availability)则是指系统能够在故障发生时保持连续运行,确保业务持续性和可用性。

容灾与高可用架构则是为实现系统的容灾与高可用而构建的技术架构。

它通过使用冗余系统、负载均衡、故障转移等技术手段,确保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份系统或备用设备上,从而快速恢复服务,确保业务不中断。

二、容灾与高可用架构的实现方式1. 冗余备份:通过备份系统、数据冗余、硬件冗余等方式进行备份与冗余,确保系统在关键组件或设备故障时能够无缝切换到备用设备上,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2. 负载均衡:通过将用户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平衡系统的负载,避免单点故障导致系统崩溃。

常见的负载均衡方式包括DNS轮询、硬件负载均衡器等。

3. 故障转移:将主要服务运行在主节点上,备份服务运行在备用节点上,通过实时监测主节点状态,一旦主节点发生故障,备用节点可以自动接管并提供服务,实现故障的快速切换。

4. 数据同步与备份:建立数据同步机制,确保主节点上的数据可以实时或定时地同步到备用节点上,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同时,将数据备份至远程或离线存储,防止数据丢失。

5. 分布式系统:通过将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运行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实现资源的分布和负载的均衡,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三、容灾与高可用架构的应用场景容灾与高可用架构广泛应用于关键业务、金融、电子商务、互联网等领域,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业务的连续性。

1. 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通常采用多层架构来实现容灾与高可用性。

信息系统可用性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可用性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可用性管理办法》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可用性的管理日益成为保障业务连续性和用户满意度的关键环节。

本《可用性管理办法》旨在构建全面、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服务。

二、适用范围与定义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涉及企业内部及对外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中心、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应用软件等IT 资源。

可用性(Availability)在此指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通常以系统正常运行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来衡量。

三、可用性管理目标与原则1. 目标: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高可用架构,设定并达成明确的服务级别协议(SLA),确保系统全年无故障运行时间达到预定标准。

2. 原则:•预防为主:通过主动预防性维护和持续监控,减少非计划停机事件的发生•快速恢复:设计合理的冗余机制和应急恢复预案,缩短系统故障恢复时间•持续优化:定期评估和改进现有流程,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四、可用性管理体系结构1. 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可用性管理部门或团队,负责制定策略、监督执行和性能考核。

2. 运维管理:实施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日常运维、变更控制以及问题管理。

3. 技术措施:采用硬件冗余、软件容错、数据备份与恢复、负载均衡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可用性水平。

4. 监控与报告: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追踪,定期生成可用性报告,并据此进行分析改进。

五、可用性管理流程1. SLA制定与更新: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条件,合理设定并定期审查可用性目标。

2. 可用性规划与设计:在系统建设初期就考虑高可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 实施监控与预警:设置阈值,实时监测系统状态,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触发应急预案。

4. 故障处理与恢复:遵循既定流程快速定位故障原因,迅速恢复正常服务。

5. 审计与回顾:定期对可用性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六、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与可用性相关的KPI体系,将可用性指标纳入运维团队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中,对达成或超越可用性目标的团队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High Availability(高可靠性)技术简介

High Availability(高可靠性)技术简介

High Availability(高可靠性)技术简介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服务的可靠性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

网络服务提供商们越来越热衷于将网络流量的控制设备应用于冗余的结构中,例如网络交换机的冗余拓扑方案。

传统的做法是将它们配置成主—备模式,即有一台服务器处于工作状态,另一台处于备用状态。

一个不包含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VRRP)]的主—备模式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不包含VRRP的主—备模式网络拓扑图尽管以上结构通过消除单点故障来提高网站的可靠性,但是网络服务的提供商们仍然觉得它没有充分地利用网络设备的资源。

因为备用服务器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除非那台工作着的服务器出现了故障,它才会接管网络服务。

现在,网络服务的提供商们要求网络设备供应商为他们搭建一个新的冗余结构,在此结构中,所有健康的设备都要能够用于处理网络流量,以便增加网站的吞吐量,缩短用户的响应时间。

Web OS高可靠性拓扑结构是以VRRP为基础的。

VRRP的执行过程支持3种高可靠性的解决方式:• Active-Standby• Active-Active• Hot-Standby在RFC2338中定义的第一种方式是以标准VRRP为基础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是以VRRP的Web OS的所有权扩展为基础的。

下面将对以上三种模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Active-Standby 冗余结构在如图2所示的Active-Standby拓扑结构中,使用了两台网络交换机。

他们都能支持网络上的信息流,但是它们被限定为不同时提供相同的服务。

每台交换机都负责各自承担的网络服务(例如IP路由接口或者对虚拟服务器的IP地址进行负责均衡),同时又为另一台交换机所提供的服务做备份。

如果其中的一台交换机宕机了,那么另一台交换机将接管所有的网络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Active-Standby拓扑结构中,两台交换机不能同时提供相同的网络服务。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高可用性和故障转移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高可用性和故障转移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高可用性和故障转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高可用性和故障转移成为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关键词之一。

本文将探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提供高可用性和故障转移的方法和机制。

一、高可用性的定义和重要性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指的是系统或应用能够长时间无故障地持续运行,即时出现故障也能够快速恢复。

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中,高可用性意味着虚拟机能够持续提供服务,不会因为硬件或软件故障而导致服务中断。

这对于企业的业务运行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一次故障都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用户流失甚至经济损失。

为了提供高可用性,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 硬件冗余:服务器硬件采用冗余设计,例如双电源、双网卡、热备插槽等,确保在硬件故障时可以无缝切换到备用设备。

2. 虚拟机冗余:通过在不同物理服务器上部署相同配置的虚拟机实现冗余,一旦某一台物理服务器出现故障,虚拟机可以快速迁移到其他可用的物理服务器上。

3. 快速故障检测与恢复:服务器虚拟化平台会监控虚拟机和物理服务器的状态,一旦检测到故障,会立即触发故障切换,并将虚拟机迁移到另一个健康的物理服务器上。

二、故障转移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故障转移(Failover)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中实现高可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指的是在出现故障时,将主服务器上的虚拟机自动迁移到备用服务器上,以确保服务的连续性。

故障转移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心跳检测:主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心跳检测,以检测主服务器的状态。

心跳检测可通过网络包、PING命令等方式实现,一旦发现主服务器无法响应,备用服务器将判断主服务器发生故障。

2. 异步数据同步:主服务器上的数据会通过网络同步到备用服务器上,保证备用服务器上的数据与主服务器上的数据一致。

数据同步可以采取增量复制、镜像复制等方式。

3. 故障切换:当备用服务器检测到主服务器故障后,会立即接管主服务器上的虚拟机,并向客户端发出故障切换信号,实现快速迁移。

计算机网络中的高可用性技术研究

计算机网络中的高可用性技术研究

计算机网络中的高可用性技术研究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也会遭遇许多不可预测的故障,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安全攻击等等,这些故障都会影响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中,高可用性技术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高可用性技术的概念高可用性技术,英文名为High Availability Technology,是指保证系统或组件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尽可能快速地恢复到可正常工作的状态,保障系统或组件的持续可靠性和稳定性。

高可用性技术通常包括硬件冗余、软件容错、容灾备份、负载均衡、自动切换等一系列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可用性,降低系统故障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二、高可用性技术的分类1. 硬件冗余技术硬件冗余技术是指在系统设计中,通过增加硬件设备的数量,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常见的硬件冗余技术包括RAID磁盘阵列技术、双机热备技术等。

其中,RAID磁盘阵列技术可以通过将多个硬盘组成磁盘阵列,实现数据分布和冗余备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而双机热备技术则通过在两台服务器之间实现数据同步和心跳检测,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会快速接管服务,从而保证业务平稳运行。

2. 软件容错技术软件容错技术是指在系统设计中,通过增加软件层面的容错机制,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常见的软件容错技术包括冗余数据计算、数据校验、数据恢复等。

其中,冗余数据计算可以通过存储冗余数据来实现故障容错,从而提高系统数据的可用性;而数据恢复则是通过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机制,实现数据在故障时的快速恢复。

3. 容灾备份技术容灾备份技术是指在系统设计中,通过建立备份机房或硬件设施,实现系统的故障转移和数据备份。

常见的容灾备份技术包括灾备数据中心、备份存储设备、灾备网络等。

高可用性 HA 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可用性 HA 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可用性 HA 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研究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HA)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是现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是IT行业中的热门话题。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力和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而一个稳定、高效、可用的计算机系统架构,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HA系统构成HA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在设计 HA 系统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拓扑结构企业信息网络是构建 HA 系统的基础,需要稳定、安全、冗余的网络拓扑结构来实现系统高可用性。

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交换机、分布式交换机、服务器等。

2. 存储存储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本身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稳定性等特点。

在 HA 系统中,存储设备也需要具备冗余、备份、数据恢复等特性。

3. 服务器集群服务器集群是 HA 系统的核心,通常将应用系统、数据库、网关、消息队列等业务服务进行集中管理,以便在其中任一节点在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系统能自动切换到另一节点上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4.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系统实现了 HA 系统的自动切换,同时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进行负载均衡,优化系统性能,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二、HA系统架构设计在 HA 系统的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低成本等,具体需求如下:1. 冗余设计在 HA 系统的设计中,需要采用冗余设计,例如冗余服务器、冗余磁盘、冗余电源、冗余网络设备等,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可用。

2. 应用服务规划在HA 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根据企业业务规模,确定应用服务的规划、部署、运维模式。

例如,需要根据应用服务的特点,将系统中的各个业务服务进行分类、集中管理,实现业务模块的切分,从而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

3. 异地容灾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异地容灾是保障系统可用性的核心手段之一。

因此,在HA 系统的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异地容灾备份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测试等环节。

软考架构师英文术语

软考架构师英文术语

软考架构师英文术语1. “Architecture Design Pattern”(架构设计模式)。

嘿,这就像是建筑蓝图的模板呢!比如说,在设计一个大型电商系统的架构时,就可以采用分层架构设计模式,把它分成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就像盖房子分不同的楼层功能一样。

3. “High - Availability”(高可用性)。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好比你去一家商店,你希望它随时都开着门吧。

一个线上服务也是这样,得一直能被用户访问到。

像银行的网上服务系统,必须是高可用性的,不然客户想转账转不了得多着急呀。

4. “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

想象一下,一群人都往一个门挤,肯定挤得乱七八糟。

但是如果有好几个门,大家均匀地走就顺畅多了。

在网络架构里,服务器就像门,负载均衡就是让请求均匀地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比如大型网站,流量很大,就靠负载均衡让各个服务器分担压力。

6. “Middleware”(中间件)。

这就像是个中间人,协调两边的事情。

在企业级应用架构里,中间件可以连接不同的软件组件,就像一个翻译官,让它们能互相交流。

例如在一个公司的不同部门使用不同软件,中间件就能让这些软件协同工作。

7. “Data Encryption”(数据加密)。

这就像是给你的宝贝信件加上一把锁。

在互联网上,数据到处跑,要是不加密,就像把信件敞开放着,谁都能看。

像网上银行的交易数据,肯定得进行数据加密,这样用户的钱才安全。

8.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

这就像一个桥梁,连接不同的软件模块或者系统。

比如说你想在自己的手机APP里显示地图,就可以通过调用地图软件的API来实现。

就像你借邻居家的梯子,通过这个梯子(API)你能到屋顶(实现功能)。

9.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

这简直就是把计算能力像水电一样提供给大家。

你不需要自己建个发电厂(自己构建庞大的计算资源),只要从云服务提供商那里租用就行了。

分布式架构 名词术语

分布式架构 名词术语

分布式架构名词术语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Glossary.Availability: The ability of a system to remain accessible and usable by authorized users.Cluster: A group of computers that work together to provide a single, shared service.Cloud: A remote infrastructure that provides computing, storage, and other services over the internet.Data Center: A physical facility that houses computer servers and other equipment.Fault Tolerance: The ability of a system to continue operating in the event of a hardware or software failure.Geo-Distribu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data or services across multiple geographic locations.High Availability (HA): A system that is designed to be available at least 99.9% of the time.Latency: The time it takes for a request to be processed and returned.Load Bala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raffic across multiple server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Microservice: A small,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that performs a specific function.Multi-Tenancy: The sharing of a single system by multiple organizations or users.Network: A system of interconnected devices that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Redundancy: The duplication of components to ensurethat there is a backup in the event of a failure.Scalability: The ability of a system to handle increased traffic and workload without degrading performance.Single Point of Failure (SPOF): A single component whose failure would cause the entire system to fail.Virtualization: The creation of virtual machines and other resources that are independent of the underlying hardware.Zone: A logical or physical division within a cloud or data center.中文回答:分布式架构术语。

云计算中的高可用性应用架构

云计算中的高可用性应用架构

云计算中的高可用性应用架构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化、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云计算在其推动下迅速崛起,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云计算领域中,高可用性应用架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什么是高可用性应用架构高可用性应用架构,简称HA架构(High Availability Architecture),是指系统的核心资源组件在遭受意外故障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而不影响整个系统。

原理是通过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部署相同的系统镜像,获取一个可容错的架构,以保证系统高可用性。

二、为什么需要高可用性应用架构在今天的数字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走到了一定的程度,越来越多的业务依赖于信息化平台,而信息化平台则对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系统故障时不能保证业务不中断,将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高可用性应用架构可以保证系统中断时间的最小化,大大提升系统稳定性,企业能够从容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高可用性应用架构的实现方式1.双机热备双机热备技术是一种常见的高可用性应用架构实现方式。

实现原理是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服务器作为主备机,在主机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机。

将整个系统在两台机器上部署为对等的主备模式,主机处理业务,备机进行同步,每秒钟同步一次。

当主机发生故障时,备机将立即接管业务,保证了应用的高可用性。

2.分布式架构分布式架构是一种分割业务逻辑并基于不同节点的服务。

将系统拆分成互相独立的子系统,并将其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机器上,每个子系统独立运行。

当其中一个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它不会影响其他子系统的运行,以此达到高可用性。

3.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一种常用的服务器端的集群解决方案。

本质上是实现多台服务器在网络上共享请求,其中的任何一台服务器均可以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将请求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上,实现负载均衡、提高可用性。

可采用硬件、软件和应用层3种不同形式的负载均衡方式。

四、如何应用高可用性应用架构高可用性应用架构的应用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的,在各个企业信息化领域中均有应用。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实现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实现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实现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HA)是指系统能够在遇到故障或异常情况下仍然正常运行的能力。

在实践中,高可用性集群系统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用于保障关键业务的连续可用性。

下面是一个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实现方式的详细介绍。

1.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是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它通过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节点上,以达到负载的均衡。

当其中一服务器节点发生故障时,负载均衡器可以自动将请求重新分配到其他可用的节点上,实现对服务的无感知切换和故障恢复。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数等。

负载均衡器可以是硬件设备,如F5等,也可以是软件实现,如Nginx、HAProxy等。

2.多节点架构多节点架构可以采用主从模式或活动-备用模式。

在主从模式下,一个节点作为主节点提供服务,其他节点作为从节点,负责备份和故障恢复。

在活动-备用模式下,一个节点处于活动状态,提供服务,其他节点保持备用状态,等待发生故障时切换到活动状态。

3.数据同步和复制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高可用性集群系统需要进行数据的同步和复制。

数据同步可以通过主从复制、主主复制或镜像复制等方式来实现。

主从复制是指将主节点上的数据同步到从节点上,从节点可以作为备份用于故障恢复;主主复制是指多个节点之间相互同步数据,实现互为备份和故障切换;镜像复制是指将数据复制到多个节点上,每个节点都可独立提供服务。

数据同步和复制可以通过数据库复制、文件复制、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以使用分布式事务、两阶段提交等机制。

4.心跳检测和故障恢复为了实时监测节点的状态和及时发现故障,高可用性集群系统需要进行心跳检测。

心跳检测是指多个节点之间周期性地相互发送心跳消息,一旦发现节点无响应或超时,就将其判定为故障节点。

当出现故障时,高可用性集群系统需要进行故障恢复。

故障恢复可以采用自动切换、人工干预或自动修复等方式。

gomez 分类法

gomez 分类法

gomez 分类法Gomez(戈麦斯)分类法是一种用于按照网站性能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它由Gomez公司于2007年开发并广泛应用于互联网性能测试和监控领域。

Gomez分类法将网站性能特征分为六个主要类别:可用性(Availability)、可靠性(Reliability)、可扩展性(Scalability)、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和性能效率(Performance Efficiency)。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类别的内容,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1.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网站并获得所需的服务。

为了确保网站可用性,可以实施以下措施:- 高可用性架构设计:使用冗余服务器、负载均衡器和故障转移技术来提高网站的可用性。

- 有效的错误处理:在网站发生错误时,提供有用的错误提示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故障排除的支持。

- 持续监控和报警:使用监控工具,如Nagios和Zabbix,来及时监控网站的可用性,并在发生故障时发送警报。

2. 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网站提供的服务在其规定的时间内可靠地执行。

以下是提高网站可靠性的一些方法:- 高质量的代码开发: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原则和良好的编码实践编写可靠的代码。

- 定期备份:定期对网站数据和配置文件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可以使用工具如rsync进行自动备份。

3. 可扩展性(Scalability):可扩展性是指网站能够很容易地应对潜在的用户增长而不会导致性能下降。

以下是一些提高网站可扩展性的方法:- 水平扩展:使用负载均衡器和分布式架构,以便在需要时可以添加更多的服务器。

- 使用缓存:通过使用缓存技术,如CDN和页面缓存,减轻服务器的负载,提高网站的吞吐量。

4.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对网站进行修改和更新的难易程度。

各类网站架构

各类网站架构
减肥药排行榜|淘宝最好的减肥药|什么减肥药效果最好|减肥瘦身药|
本资料由-大学生创业|创业|创业网/提供资料 在线代理|网页代理|代理网页| 减肥药排行榜|淘宝最好的减肥药|什么减肥药效果最好|减肥瘦身药|
• Virtual Server via Direct Routing(VS-DR)
– 用直接路由技术实现虚拟服务器。当参与集群的计算机和作为控制管理的计 算机在同一个网段时可以用此法,控制管理的计算机接收到请求包时直接送 到参与集群的节点。优点是返回给客户的流量不经过控制主机,速度快开销 少。
高可用性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 负载均衡软件
– – – – – nginx HAProxy apache httpd LVS(网络第四层工作) F5(硬件,四层/七层)
Linux Virtual Server(LVS)
网络地址转换(NAT):VS-NAT
IP隧道方式:VS-TUN
直接路由方式:VS-DR
本资料由-大学生创业|创业|创业网/提供资料 在线代理|网页代理|代理网页| 减肥药排行榜|淘宝最好的减肥药|什么减肥药效果最好|减肥瘦身药|
本资料由-大学生创业|创业|创业网/提供资料 在线代理|网页代理|代理网页| 减肥药排行榜|淘宝最好的减肥药|什么减肥药效果最好|减肥瘦身药|
存储方式 扩展性 可用性 价格 应用场景
Scale Out(横向扩展,增加便宜设备) Scale Up(升级设备) 无单点 低廉 web 2.0网站 存在单点(DB数据本身) 适中,甚至昂贵 多数传统应用
垂直分区
user
AppDΒιβλιοθήκη Lblog水平分区
user 33%
App
DAL user 33%

各种大型网站技术架构

各种大型网站技术架构

各种大型网站技术架构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是指那些能够应对高并发、大数据处理以及高可用性等特点的网站架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型网站技术架构。

1. 分层架构(Layered Architecture)分层架构是一种常见的大型网站技术架构,将系统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特定的功能。

主要包括用户界面层、应用程序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

这种架构的优点是清晰、可维护性好,不同层次的模块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容易实现扩展和升级。

2.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大型系统拆分为多个小型服务的架构。

每个服务都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通过API进行通信。

这种架构的优点是灵活性高,每个服务可以独立开发、部署、扩展和替换,容错性好,能够快速响应变化。

3. 分布式架构(Distributed Architecture)分布式架构是将系统的各个组件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这种架构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分布式架构包括Master/Slave(主从)、Master/Master(主主)、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数据库等。

4. 高可用性架构(High Availability Architecture)高可用性架构是保证系统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正常运行的架构。

为了实现高可用性,常见的架构模式包括负载均衡、故障转移、冗余备份等。

负载均衡可以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故障转移可以在一些服务器故障的情况下,将请求转移到其他正常运行的服务器上。

冗余备份可以保证系统在部分组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5. 大数据架构(Big Data Architecture)大数据架构是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架构。

常见的大数据架构包括分布式存储系统(如Hadoop、HDFS)、分布式计算框架(如MapReduce)以及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如Spark、Storm)。

服务器网络架构的高可用性设计

服务器网络架构的高可用性设计

服务器网络架构的高可用性设计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服务器的高可用性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几乎所有的业务都依赖于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性。

因此,构建高可用性的服务器网络架构对于确保持续稳定的业务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服务器网络架构的高可用性设计,包括服务器冗余、负载均衡以及故障恢复等方面。

一、服务器冗余服务器冗余是提高服务器网络架构可用性的关键一环。

通过增加冗余服务器,可以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从而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常见的服务器冗余设计包括主备服务器和集群架构。

主备服务器是将主服务器与备用服务器组成一对,主服务器负责正常业务运行,而备用服务器则在主服务器故障时接管业务。

主备服务器之间通过心跳检测机制保持实时的状态同步,以确保在主服务器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

集群架构是将多台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共同承担业务负载。

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将请求均匀地分发到集群中的服务器上,提高服务器的整体处理能力。

在集群中,如果某台服务器故障,其他服务器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从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二、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实现服务器网络架构高可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高并发的情况下,单一服务器可能承受不了过多的请求压力,从而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崩溃。

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将请求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从而均衡负载,提高整体性能和可用性。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和源IP哈希等。

轮询算法按照服务器的顺序逐个分配请求,是最简单的负载均衡算法。

加权轮询算法根据服务器的性能配置分配权重,使性能较好的服务器能够处理更多的请求。

最少连接算法根据服务器当前的连接数选择负载较轻的服务器处理请求。

源IP哈希算法根据请求的源IP地址进行哈希计算,将同一源IP的请求分发到同一台服务器上,确保同一用户的请求都经过同一台服务器处理,保持用户会话的连续性。

三、故障恢复故障恢复是服务器网络架构高可用性设计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站的高可用架构Availability
本文章来自于阿里云云栖社区
摘要:可用性度量和考核度量用多少个9来表示,表示一年中可用时间的百分比考核可以用如下的表:
可用性度量和考核
度量
用多少个9来表示,表示一年中可用时间的百分比
考核
可以用如下的表:
故障分=故障时间(分钟)* 权重。

计入考核
高可用的网站架构
分层架构,每一层都分布式部署。

使用冗余和故障转移的方式保证可用性。

- 应用层用负载均衡服务器,能够监测服务器的可用性,把不可能的踢出集群- 服务层使用分布式调用框架dubbo
- 数据库使用同步复制,实现数据冗余。

- 还要考虑升级发布引起的宕机
高可用的应用
∙通过负载均衡进行无状态服务的失效转移
集群的session管理
∙Session复制,开启web服务器的session复制功能,能够在不同的web服务器之间进行session的同步。

适合规模较小的情况
∙Session绑定,可以利用负载均衡的源地址hash算法实现,负载均衡服务器总是将同一IP的请求发到同一台服务器上(也可以根据cookie中的用户信息) 。

这种显然不高可用
∙用cookie记录session 记录大小优先,每次都要用cookie传输影响性能。

浏览器可以关闭cookie. 优点是简单,支持服务器扩展。

∙session服务器构建独立的session服务器。

可以简单的使用分布式缓存进行保留,如果需要继承SSO的话,就可能需要专门的session服务管理平台
高可用的服务
整体来说就是冗余,故障转移,使用分布式调用框架。

- 分级管理0级,1级。

更重要的服务,使用更好的设备
- 超时设置不超时会长时间占用服务器资源。

可以设置超时策略,重试,还是转移
- 异步调用
- 服务降级高并发时,可以
拒绝服务。

随机拒绝部分请求
关闭功能。

关闭部分不需要的功能。

双十一就是这样干的
- 幂等性设计针对于重试机制。

不会出现下两个订单的情况
高可用的数据
数据库高可用使用复制备份和故障转移解决
缓存的高可用作者认为应该使用集群分布式缓存,单点失效只是小部分失效不会造成数据库太大的压力
CAP原理
拂去耐受性(可以线性伸缩),可用性(随时可读写),一致性(所有应用访问得到相同的数据)。

无法同时满足。

大型网站可能放弃一定的一致性。

把一致性细分:
- 强一致性各个副本总是一致的
- 数据用户一致保证终端用户访问时,通过纠错和校验,确定一个一致且正确的数据返回给用户。

- 数据最终一致性同一用户连续访问结果不同。

但是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能够自我恢复和修正。

应该做到用户一致性
数据备份
冷备:无法保证最终一致性和可用性(因为恢复时间太多)
热备:
- 异步热备只写主存储区。

异步线程同步写从存储区
- 同步热备同时写主备连个存储区。

mysql支持半同步,保证至少有一个备写完。

读写分离也是基于数据备份
失效转移
重新路由的过程
- 失效确认心跳检测和应用程序访问失败报告一般访问失败了还是需要再次发一次心跳,防止误判。

- 访问转移重新路由,如果是对等的,直接路由就行了。

但是如果是不对等的,就要根据路由算法,重新算数据等等。

- 数据恢复转移之后修复宕机的服务,然后重新加入集群
高可用的软件质量保证
∙网站发布,自动化发布过程,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问题
∙自动化测试Selenium等。

∙预发布通过host访问,没有配置到vip或者负载均衡中。

注意不要因为预发布而导致了问题,比如修改了线上的金额等
∙代码控制。

分支开发主干发布
火车发布模型。

注意,可能有重要客人,没他火车就不开
∙灰度发布如果发布失败,就要回滚,这个时候,可能会耽误很长时间,因此可以先发灰度组运行一段时间,如果不错,再发剩下的
网站运行监控
监控数据采集
1. 用户行为日志
用户的操作系统,浏览器,ip地址,访问路径,页面停留时间等,用于分析用户行为,优化网站设计,个性化营销与推荐。

o服务器端日志收集开启web容器的日志功能即可。

缺点是可能会失真
o客户端浏览器日志手机。

需要专门JS脚本
o使用Storm等统计分析工具
2. 服务器性能监控
系统Load,内存,磁盘,IO。

等进行预警。

目前的开源工具是Ganglia
3. 报告,设置阈值,进行告警
监控管理
采集之后可以对系统性能评估,集群规模伸缩性预测,进行风险预警,自动负载调整等。

主要用来做如下的功能:系统报警,失效转移,自动优雅降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