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年阅读答案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年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cdd0f2b14e852458fb5743.png)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年阅读答案【篇一:2014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lass=txt>一、积累与运用(39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⑴-⑷题。
(6分)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黄土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使人(a叹为观止b叹为观之c广为流传)⑴给加点的字注音困倦()颤栗()..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⑶文段有一个词的意思为“极度兴奋”,这个词是⑷从括号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2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b可二黍许。
译文(核舟)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或在府而异。
3下面这句话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4默写(12分)⑴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⑵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⑶木兰不用尚书郎,,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⑷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⑸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⑹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⑺,水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⑻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⑼刘禹锡的《陋室铭》“ ,”表现了作者交往的雅。
⑽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要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往往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名著阅读。
(9分)⑴把下面a、b、c处略去的人物姓名后绰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①齐天大圣,混世 a ,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逞强。
这一个,金箍棒起无情义;那一个,双刃青锋有智量。
齐斗勇,咬牙锉齿气昂昂。
(选自《西游记》)③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c ”。
西宁市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西宁市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24295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e.png)
西宁市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兵爷的心愿柴双政嫩娃谈了三个女朋友兵爷都不满意。
嫩娃是兵爷的亲孙子。
兵爷是嫩娃对爷爷的敬称。
爷爷是抗战老兵,身高一米九零,即使活到九十五岁,拄着拐杖走路也是腰板挺直。
嫩娃把爷爷称兵爷,是调侃中满含敬佩。
嫩娃是兵爷对孙子的爱称。
嫩娃是名牌大学学生,学计算机,身高一米六五,走路拖泥带水。
兵爷把孙子叫嫩娃,是疼爱中略有不满。
大二开始,嫩娃就陆陆续续往家里领女朋友。
领回家,先直奔爷爷房间让兵爷过目。
兵爷总会把嫩蛙的女朋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量三五个来回,然后并不说话,而是用见面礼的金额表达自己的判分。
嫩娃领回的第一个是四川姑娘,细胳膊细腿,小巧玲珑。
嫩娃用不断搓手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满意。
但是兵爷的见面礼是十元!嫩娃领回的第二个是江浙姑娘,吴侬软语,莺莺燕燕。
嫩娃用佝偻着腰,围着姑娘不停地转圈的夸张方式向兵爷宣示自己的欢心.可是爷爷的见面礼依然是十元!嫩娃领回的第三个是东北姑娘,一听到姑娘的家乡,兵爷一个鲤鱼打挺就从床上弹了起来,可一打量那姑娘,兵爷就不停地咳嗽。
见面礼就当然还是十元.这次,嫩娃不再像前两次那样调侃着问,兵爷,这个妹纸肿么了?大大的打赏有木有?而是奇怪了,结巴了,愤怒了:“兵!兵!兵爷啊,你还不满意啊,她可是我们的班花,我们全班都说她长得像章子怡!”张什么?兵爷没有听懂。
“兵爷,您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孙媳妇?您老给指条明路,好让属下按图索骥!”嫩娃腔带哭音。
青海省海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青海省海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1a076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d.png)
青海省海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散文须有学,就是要有学养。
所谓学养,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
学养与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整体气质,一种非常自然的能够传递生命信息的书卷气。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家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厚度。
好的散文,闪烁着知性的光辉,流露出作家的学养、涵养、修养,应该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
古人那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蕴含着知识的光辉散文须有识,就是要有见识。
“识”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学未必有识,识是学的升华和结晶。
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散文的高度。
唐代刘晏明确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观,培养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然后才能从事文艺创作。
“盖文章,不朽之盛事。
”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强调了文章的价值,认为文学创作是有关治理国家的伟业,中国散文形成之初,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表现了当时人们最关切的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战国策》中的那些文章,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纵观古代散文传统,或者表达对某种价值的希冀和愿望,这不就是文学的责任吗?从《论语》的“仁义礼智信”,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若干“道”语,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天下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家有着怎样的胸襟;有着怎样的格局,才有怎样的境界。
有大胸襟者;有大格局者,方有大境界。
散文须有情,就是要有情感、有情怀,有情的散文才有温度。
“情感”是散文的基底和内核,不能给人以温暖。
中国散文素有伟大的抒情传统。
陈世骧认为:“抒情精神在中国传统之中享有最尊尚的地位,正如史诗和戏剧兴致之于西方。
”我国古人没有情感教育这个概念,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是以情动人的上品。
清代张潮表示:“情之一字;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2024届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e8595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e.png)
2024届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所谓“夜经济”,是指发生在当日18点至次日凌晨6点,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第三产业如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消费经济。
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国民3%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夜间销售额超全天总额的50%,餐饮夜间营业额甚至达到全天总额的3%。
夜间休闲成为压力大的城市人的“充电站”,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人可以精力充沛、有创造性地投入第二天工作的关键。
我国的夜间经济经历了由单一化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
最初,夜间经济是餐饮、购物等消费活动由白天向夜晚的延伸,通过增加营业时间来实现流量增加,北京的簋街、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等就是夜间经济在这一阶段的代表。
随后,夜间经济业态逐渐丰富,开始出现以夜晚营业为主的服务行业,比如北京的三里屯、后海等商圈汇聚了大部分的酒吧,成为夜间经济的标签。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夜间旅游、演艺体验等新服务业态开始出现并走向成熟,南京的“夜泊秦淮”、桂林的“夜游两江”等均是依托于政府打造的灯光夜景的夜间游船项目;三亚市政府主持修建的海滨大道更是让市民蜂拥而至,看似并未直接产生消费,但是拉动了游客流量,间接增加了城市收入;夜游博物馆、“动物园奇妙夜”夏令营等项目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摘编自《“夜经济”崛起的背后,这些问题值得思考》,人民论坛网,2019年10月27日)材料二近年来,伴随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夜间消费占比逐年提升,“80后”“90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
河北省沧州市沧衡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河北省沧州市沧衡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a6e04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c.png)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六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关系。
庄子的《养生主》不仅牵涉与知识领域、现实实践等相关的思考,还寄寓了庄子对宇宙流行及生命价值的理解,内容丰富,意蕴深远。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天人观念的生成是宇宙论乃至人生论的基础,天人关系理论构成了道家学派哲学思辨中的重要部分。
《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已经体现出相当清晰的天人逻辑关系。
郭象注《庄子》时提出“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
这就是说,庄子对“天”这一概念的使用首先是自然意义上的,表明天与客观物质世界紧密相关,是自然事物的总称。
在《养生主》中,庄子充分肯定了天人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应当给予区别:“‘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
’”可见,庄子在此对天与人做出了明确划分,天人相分于是构成了庄子养生学说的逻辑起点。
在庄子看来,天人之分是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
不仅如此,天是人的存在根据,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人的因素。
此处,天与人之别集中体现为自然天成与人事造作之别。
“天与”“人与”一句的关键逻辑在于,无论是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将天与人并列而谈,认为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因素。
回答者则进一步在天与人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认为人事与天道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反映于人身的结果其实仍然是天之作用,展现出庄子天人相分的基本观点。
概言之,庄子对天人之间差异性的强调,既是想以此确立起天人相分的基本逻辑,也是为论证天相对于人的优先性做理论上的说明与奠基。
庄子在延续并发展老子生成论的基础之上,在养生思想中进一步确立了“依乎天理”、以人顺天的实践准则。
2020-2021学年吉林省白城一中高一(下)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吉林省白城一中高一(下)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附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ec032c7aaea998fcd220e04.png)
2020-2021学年吉林省白城一中高一(下)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儒家哲学中,“中”的最基本含义是“标准”、“限度”的意思。
由于“中庸”强调坚持某个标准和限度,因而在社会激剧变动时期就有可能成为维护某种旧事物,调和矛盾,反对变革的观点和方法,这是“中庸”思想局限性的一面。
但是,“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这句话,最具体地体现了“中庸之道”。
仅就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点来说,其目的确实是要调和“文”与“质”。
但是,这种调和并不是对矛盾的简单地否定或抹杀,而是在意识到对立面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前提下,在实践行为中保持矛盾的某种平衡,从而取得最好实践效果的办法。
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和坚持把握一定的“标准”或“限度”即用中或用和,作为实践行为的准则,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客观需要。
但“用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相反,他们是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的前提。
不讲原则的为和而和是不可行的,不用礼的原则加以节制的和也是不可行的。
为此,儒家严格区分“和”与“同”这两个概念。
“和”是指不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之间的互相补充与配合,而“同”则是指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彼此附和与合流。
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互配合,就能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则不可能生出新事物。
所以,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其次,“和”或“中”也包含有不要陷于某一偏面,而应兼备两面或多面的意思。
三国时的刘劭以“兼德”来解释“中庸”。
他说:“兼德而至,谓之中庸。
”(《人物志•九征》)他认为,仁、礼、信、义、智五种品德,是各有所偏的,只有兼备此五德的人,才是最完美的,而“中庸”就是指的能兼备五德的品德。
同时,他还认为,“中庸”之德有防止人在行为方面的过分拘谨或放肆,以及指明人的短处而弥补其不足等重要的作用。
第5课《大学之道》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课《大学之道》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c035c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a.png)
《大学之道》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虑而后能得.得:处事合宜B.致知在格.物格:标准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偏向D.之其所哀矜.而辟焉矜:怜悯,同情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大学之.道吾为其无用而掊之.B.知止而.后有定人而.不仁,如礼何C.欲齐其.家者其.恕乎D.小人闲居为.不善为.之于未有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B.跨者不行..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34d54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a.png)
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的教育主张,其首倡者则是商鞅。
韩非认为:“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就是法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一个基本概括。
韩非提出“以法为教”是对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的发展。
商鞅认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韩非后来解释说:“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
”法是一种依据或准则,有了法,就使人行为有规矩可循。
百姓知法、守法,社会就安定;官吏知法、执法,就不会残害百姓。
因此,不论吏民,都要教其知法、畏法、守法,这样国家就没有不强盛的。
法家主张将法令文书公之于众,并使家喻户晓,由此实现法治教育。
秦国“以法为教”颇为成功。
当商鞅失势仓皇出走时,竟然找不到一个躲身之处。
因为商鞅曾规定:留人住宿而所留者无身份证,要罪及舍主人。
所以,秦国的强大与普遍的法治教育有很大关系。
如果说“以法为教”主要表达了法家推行法治教育的内容,那么“以吏为师”则主要表达了法治教育的实现手段。
尽管“以吏为师”古已有之,但这仅是形式上近似。
实质上,法家提出的“以吏为师”,其着眼点不在“师”而在“吏”,或者说是在“法”而不在“教”,即为了实行法治,选择那些知法的官吏来担任法令的解释者和宣传者,仅此而已。
因此,法家所谓“师”并非教师意义上的“师”。
韩非发展了商鞅设置吏师的主张和实践,明确把这种制度表述为“以吏为师”,以保证“以法为教”。
但韩非的“以吏为师”中还包含着一层意思:理想的国家与社会是不需要许多人来从事文化、知识和教育工作的,这样的人一多,就会破坏社会秩序。
妥善的做法就是“以吏为师”。
这样,韩非就更强调了法的教育,而否定了知识教育及其实施者,走向了极端。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知”而后“止”(含答案)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知”而后“止”(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44a50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7.png)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知”而后“止”(含答案)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主题:“知"而后“止”【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礼记》“大学之道"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其中自“知止"始,至“能得”终,颇堪玩味;《道德经》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无为而无不为”;而《孟子·离娄下》中则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这些经典,即便今天,对个人、对世界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请以思辨的态度,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三部分:先介绍了《大学·礼记》中“知止”的五个程序及功效,然后是《道德经》对“知足、知止"与“无为、无不为”的判断,最后是《孟子》中对“不为"与“有为”的判断。
核心都是“知止”,所以作文立意应该围绕“知止”展开,不宜随意扩展。
作文提出要联系现实,要辩证分析,要阐述对“个人"及“世界”的指导意义,即对作文立意方向做了限定——分个人、世界两个层面分析文段的现实指导意义。
所以除了必须写到个人层面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修身发展层面(知道什么该止,何时止,如何止等),还要放眼国际视野,思考国家发展、世界和平,可以提升到“大同天下、和谐共生”的人类格局层面,立意要高远。
另外作文应强化思考的深入性,表达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写作时,可以从正面着眼,阐明“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从反面着笔,论述“不止”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清人曾国藩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李嘉诚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最终成为一代商界至尊。
2020-2021学年浙江省衢州市廿八都镇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浙江省衢州市廿八都镇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4012e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7.png)
2020-2021学年浙江省衢州市廿八都镇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抹掉足迹的人谢志强父亲提出要我出远门闯荡闯荡,窝在家里不是个办法。
何况,我挨近18岁了。
父亲的说法是你已经吃成人的饭了。
可是,长了这么大,我还没离开过村子。
母亲一会儿想起带上这,一会儿想起拿上那,那个念头又转化为物品堆积起来,好像什么都要紧,我看着塞得鼓鼓囊囊的两个包囊。
我说背着它们,我还咋走?父亲一个劲地吸烟,像是陷入了困境,终于,他发话了,说:带着那么沉的包囊,还能走多远?父亲端详着我的装束,他说,换换装,不要那么寒伧。
我换了一套父亲认可的服装,好似脱了胎。
母亲一直送我到村边,还一再关照“路上小心”,“注意冷暖”。
村民好奇地问我的去向,我不愿让他们知道,我担心成为他们教训晚辈的失败的例证。
我对未来实在没有把握。
不过,一帮孩子还是关心着我,跟着我走了很远一段路。
我在岔路口,碰到了第一个难题,我不知往哪走了,车辙、蹄印、足迹,我辨认了一番,选了车辙的方向。
可是,突然冒出一个羊倌,说:错了,那是进山的路。
于是,我踏上留有足迹的路,是成人的脚印。
只是,回头再也看不到羊倌的时候,我觉得山岭的树林里,有无数双眼在窥视着我,甚至窃笑。
我想到自己那么稚嫩,不过,我挺起胸,昂起头,摆出一副闯荡世界的架势给他们瞧。
偶尔,我还哼起山歌,只是我的嗓子不争气,光顾着喘气了。
那路,久已不走人了,浮土漫起,我的脚印,模子一样,一个一个地留在上边。
我讨厌别人说三道四,确实,母亲过分宠爱我,可是,这回,我得混出个人模人样来。
那样,父亲的愁眉可以舒展开来了。
我得消除我的行踪,隔个半年一年,突然出现,引来村民的一片羡慕的目光。
我折了两根树枝,开始清扫路上的脚印。
效果实在乐观,我背后的路面,那一长串我熟悉的脚印没了,好像我是个不留足迹的人——来无踪,去无影。
甚至,我的身体轻盈起来。
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f35b6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d.png)
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
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
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
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 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
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
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
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
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
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
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题及答案
![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10dba11a37f111f1855b90.png)
坚持“一件事原则”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
因此,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益。
②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
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终于完成了此项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成为成大事者。
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李斯特在听了林肯的一次演讲后,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最成大事者的律师之一。
从这些人物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某种明确而特殊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
③那么,如何才能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呢?必须具有自信心和欲望。
因为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成大事者的“专心致志”行为的主要因素。
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毫无用处。
为什么只有很少数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
④自信心和欲望的获得,必须依靠“专心致志”这种神奇的力量来实现。
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你就应该把你的眼光望向一年、三年、五年甚十年后,幻想你自己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拥有相当不错的收入;假想你利用演说的金钱报酬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幻想你在银行里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假像你自己是位极有影响的人物;假想你自己正从事一项永远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惟一专注于这些想像,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⑤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
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
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把你需要做的事想像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
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
精品解析: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25de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c.png)
语文学习,让我们领略了tián①____________静的黄土高原,惊叹于西北后生们迸发出强烈的生命力量;让我们目睹到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于文字微处()时空的悠长;让我们()了无所不能的自然伟力,感受作者发自内心的qián②____________诚;让我们()于振聋发聩的演讲中,()熠熠生辉的理想火花,liào③____________望思想的高塔;让我们明白了语言撰写要讲究规律和方法,要防止出现语序不合理、句子结构完整、句式不要杂糅、句子成分搭配恰当等问题……语文的足迹相伴生活,语文的乐趣无穷无尽。
(3)要防止出现语序不合理、句子结构不完整、句式杂糅、句子成分搭配不恰当等问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恬静:tián jìng,形容环境或人的性格安静、宁静、平和,没有烦恼或忧虑,给人一种安详、舒适的感觉。
虔诚:qián chéng,指对某种信仰、宗教或某个人物怀有深厚而真挚的敬意和忠诚,通常表现为内心的虔敬和外在的恭敬行为。
【答案】①.野芳发而幽香②.佳木秀而繁阴③.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⑤.上下一白⑥.沉舟侧畔千帆过⑦.病树前头万木春⑧.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野、幽、繁、雾、凇、沆、砀、畔、病、海。
第四空,观赏:指具有一种赏识的观看心态,观看欣赏。欣赏:指领略观赏,也指认为好和喜欢。此处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和品味,应使用“欣赏”。
故选D。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原句中的“要防止出现语序不合理、句子结构完整、句式不要杂糅、句子成分搭配恰当等问题”存在逻辑和表达上的错误。为了修改这个病句,我们需要对每个部分进行逐一分析并调整。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70b0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1.png)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尚义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具身认知的中心原则是“心智是身体的心智,认知是身体的认知"。
梅洛·庞蒂关注的是身体现象学,从具身认知的心理学角度分析认识过程是身体的表现,身体的知觉是行为产生的基础,“世界实际上是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中呈现给我们的,而这与世界的接触正是知觉给予我们的”,认知不再是抽象的而是一种实践行动的活动。
该理论的产生基于对传统认知主义二元论的修正,在传统观念中人的认知学习仅存在于“脖颈之上",“脖颈之下”的身体不具有学习意义,也不存在学习。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身体不仅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强调身体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材料二:研学旅行是指在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下,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与传统教育活动相比,学习途径由信息输入大脑加工后输出转变为研究性学习与旅行性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运动感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下图是身体的感知器官在学习中的参与方式。
材料三;目前在线教学在交互、情感、质量、主动性等方面尚难以取得实质性发展。
而元宇宙在线教学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可能途径。
元宇宙作为虚拟现实的高阶发展产物,集VR/AR/MR、5G、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信息技术于一体,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形态。
元宇宙可以塑造视觉沉浸的在线教育立体空间场域,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一,社会化在线教学。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高三下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高三下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7baaa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1.png)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高三下学期月考(四)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
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第四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第四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78bd1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5.png)
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第四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四次阶段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
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从文艺理论方面来看,首先,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
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
《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
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
”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
这一言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冯梦龙的小说虚实论。
其次,品评作家、作品。
如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
《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
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
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
徐述夔《快士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等缺陷。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汾口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汾口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8ebe7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1.png)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汾口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会,妈妈张春①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
那个年代的屠夫看不起坐办公室的,男人看不起女人,双重歧视。
我妈妈不服,就学会了杀猪。
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穿着黑色的皮围裙,按倒一头猪,手起刀落,干脆利落。
后来我妈走到哪儿,那帮屠夫叔叔们就跟到哪儿。
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②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
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
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
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
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③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
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④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
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
”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⑤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
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⑥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
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
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
张继高《知止》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继高《知止》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671398011ca300a7c39040.png)
谈论文阅读( 11 分)知止[ 台湾] 张继高①年幼时,父亲不只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
当时感觉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可以理解此中的深意。
有一年中秋,同乡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甜美多汁,我不由吃个不断。
夜晚腹泻,父亲趁便A(教训、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当“知止”的缘由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列传,或察看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此中灾害发生的因由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能够说是俯拾皆是。
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获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出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
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无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
能够估计得恰到利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劝说的朋友的合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
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能够说是卓越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任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
但是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没法成立真实的功业。
其不懂“知止”之道堪称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感觉华盛顿高妙。
华盛顿固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元勋自居,信心回到老家耕田。
他说:“我一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
”其“知止”功夫能够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手不择卷。
他有一句嘲讽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
结果地位愈高,愈是难过,并且有时仍是很鄙俗的。
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如何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
说垮便会垮下来,否则也会慢慢减色,逐渐地被裁减,,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以前呼风唤雨过的朋友,现在许多已逃窜国外,声名狼藉,或许正在苟延挣扎之中。
此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喜悦,夜夜逐酒征歌,结识显贵,炒地皮、卖军械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恰到好处、相机打住。
惋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获得多少才是适合的。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36584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d.png)
姓名准考证号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调研(A)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卷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读·书(12分)【书法·传承汉字文化】1. 学校文化宣传栏将展出有关读书的名家书法,让同学们在体会书法审美价值的过程中,明白读书的意义。
但甲、乙两幅作品的评价语被弄混了,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评价。
A.此作品笔画平正,表达的是要珍惜时间,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B.此作品蚕头雁尾,告诉我们阅读对于成功和成就并不重要。
C.此作品疏密得体,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指出了阅读和学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味。
D.此作品一气呵成,警示我们不要在浪费时光后才后悔莫及。
甲:()乙:()【答案】①. C ②. 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书体辨识与鉴别。
五种主要书体特点:楷书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篆书特点:均匀齐整,圆转流畅;行书特点:行云流水,舒展有型;隶书特点:略微宽扁,蚕头雁尾;草书特点: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观察甲图可知,作品疏密得体,舒展有型,故字体为行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意思是:饱读诗书的人拥有光彩夺目的气质,只有书籍可以让人走得更远。
这句话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生境界。
故选C;观察乙图可知,作品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故字体为楷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意思是:晚上在灯火下学到三更,五更鸡叫又早起学习,这一晚一早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候。
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应当努力学习,然后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故选A。
【诗文·领略智者情思】2. 古诗文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
课堂上,同学们进行“赏景品情”佳句竞答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止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
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
夜晚腹泻,父亲趁机 A (教训、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
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
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
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
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
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
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
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
”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
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
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
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
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
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
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
“钱”“权”都是如此。
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
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 B(制衡、制约),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
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116.请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两处。
A:_________B:__________
117.阅读全文,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文中的“我”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知止”有不同的理解
年幼时,“知止”就是不能“吃个不停”;
中年时,“知止”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今,“知止”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8.本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本文观点,补写一个自己生活实际的事实论据。
【答案】
116.A训诲B制衡
117.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
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
示例:一个人要懂得“知止”之道。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要懂得适可而止)
118.举例围绕文中“人要懂得‘知止”这一观点,列举自己生活中正面、反面的例子均可,做到语言通顺、流畅。
例如:范蠡在功成名就后放弃功名,明哲保身,避免了自己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