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安徽卷20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
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别沈宜修①
帘前残月五更风,江上征帆挂碧艟②。客路片云随远望,镜中双鬓叹飞蓬。
索愁芳草千山绕,送恨啼莺万里同。待约荚蓉③秋水绿,莫教黄菊冷烟尘。
【注】①沈宜修:江苏吴江人,明代女诗人。②艟:古代的一种船。③荚蓉:指诗人家乡的荚蓉湖。
(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1分)春日与丈夫分别后,女子因思念彻夜难眠,秀发如蓬草般
凌乱,思念之情难以排遣;(2分)希望丈夫能在秋日回来团聚,勿使自己如烟尘中的黄菊般孤单凄凉。
学习活动四讨论,总结人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总结答题思路。
常见题型: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或者“诗歌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研讨答案,分析答题思路:
(1)这可以从第,,句中看出,诗人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准确鲜明)的刻画了这一形象。【或者“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第,,句中看出,诗人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准确鲜明)的刻画了这一形象。”】
(2)这首诗运用了,,手法,,,(翻译相关诗句),生动细致(准确鲜明)的刻画了,,的形象。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军行陈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②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③雪。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④,总是关山⑤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横笛:笛子。③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④新
声:新的乐曲。⑤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
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两首诗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异同?其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1都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两诗中的人物都没有正面出场,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含蓄深沉。
○2陈诗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环境的恶劣来反衬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典型事物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用凄清的“新声”“秋月”等景物来正面烘托人物形象,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写得一波三折,深沉感人。
2、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人物形象。既有正面描写,运用了“立”“沉思”等动作描写和“当时只道是寻常”等心理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渲染一种
伤感的气氛,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斜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感受,准确传神
的刻画了一个孤独伤感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