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

合集下载

V2-慢粒患者可以停药吗?

V2-慢粒患者可以停药吗?

停药后不规律监测风险很大
患者:医生,这次我的复查结果怎么样?我自我感觉挺好的,应该没有问题吧!
医生:您怎么这么久都不来复查,这次监测结果不太乐观啊,检查报告结果显
示您的病情进入了加速期!
患者:怎么会?我不是已经停药了吗?怎么还会进入加速期?!
医生:停药不代表治愈,之前就跟您说过,您停药后还是要定期监测的,
TFR率(%)
停药前反应深度越深越好
102例符合TKI停药标准的CP-CML者 与MR4.0相比,停药前2年维持MR4.5, 12个月TFR率有更高趋势 (62% vs. 49%,p=0.055)
TKI停药后时间(月)
停药前维持MR4.5较MR4.0,实现TFR比例更高
Quinto J Gesiotto, et al. 2021 ASH. Abstracts 3612.
氟马替尼的安全性优于其他TKI,更利于长期用药
血小板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贫血
伊马替尼
疲乏 肌肉/关节疼痛
头痛 皮疹 水肿 出血 瘙痒 恶心 呕吐 腹泻
动脉血管栓塞事件 QT间期延长 肺高压 胸腔积液
尼洛替尼
达沙替尼
氟马替尼
发生率
≥30% 16-29% 6-15% 2-5% 0-1%或未报道(NR)
58.5
41%
24月时TFR.5
51.6%-55.9% 49%
• 二代停药研究的治疗时间更短 • 二代TKI的TFR率略高于伊马替尼
Etienne G, et al. JCO. 2017;35:298-305 Hochhaus A, et al. Leukemia 2017, 31, 1525-15-31, Saglio et al. EHA 2018; 214841 (Abstract PF368) Kazunori Murai, et al. EHA 2018

最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全文版

最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全文版

最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全文版)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CMML )是最常见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 ),年发病率为(3~4 )/10万。

近年,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二代测序(NGS )在临床的应用,更新了CMML的诊断和分型诊断标准和预后危度分组标准。

为了规范我国CMML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制定本指南。

诊断程序疑诊CMML患者以下实验室检查应作为必检项目:1 .外周血细胞计数。

2 .骨髓穿刺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

外周血涂片至少要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骨髓涂片应计数200 ~ 500个有核细胞。

原始细胞包括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非特异性酯酶等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的确认。

单核细胞应区分正常(成熟)和异常(不成熟,immature )单核细胞。

各系列是否有发育异常,判断标准与MDS的判断标准相同。

3 .骨髓活检组织切片病理细胞学分析和网状纤维(嗜银)染色,必要时用CD34、CD68、CD163和CD16等抗体加做骨髓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 .骨髓和外周血免疫表型分析,特别是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分析(表 Do表1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分型单核细胞表型分型表型定义比例经典型(MOl )CD14Eight∕CD16・≥94%中间型(MO2 )CD14brigM∕CD16+<20%非经典型(MO3 )CD14dim ∕CD16÷<5%5 .染色体核型分析。

当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表2 )没有获得足够(20 个)中期分裂象时,应采用包括5q3L CeP7、7q31s 20q 、CeP8、CePY 和TP53探针加做荧光原位杂交(FISH )检测。

采用间期FISH , TET2 (位于 4q24 )、NFl (位于 17qll )和 ETV6 (位于 12pl3 )等基因隐匿性缺失检出率2% ~ 10% (表2 )。

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规范(2021年版)

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规范(2021年版)

慢性髓性白血病一、概述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是一种以髓系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

CML全球的年发病率为1-2/10万,占成人白血病总数的15%~20%左右,各个年龄组中均可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增加,中位诊断年龄在亚洲国家偏年轻,约为40-50岁,欧美国家年长,约为55~65岁,男女比例约1.4∶1,自然病程为3~5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使CML的病程彻底改观,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CML已经成为一种慢性可控制的肿瘤。

二、诊断标准1. 诊断如果患者出现WBC增高或伴脾脏肿大,外周血中可见髓系不成熟细胞,应高度怀疑CML。

存在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是诊断CML的必要条件。

2. 鉴别诊断疑诊CML时,需注意患者有无其他疾病史(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特殊服药史、妊娠或应激状况。

如果WBC 增高不能以类白血病反应解释,需要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检查,鉴别是否为CML或其他髓系增殖性肿瘤等疾病。

(1)类白血病反应:见于感染、药物、妊娠、恶性肿瘤、应激状态等。

有相应与原发病相关的临床表现。

WBC可达50×109/L或以上,外周血中可见中、晚幼粒细胞,但少有原始细胞,也无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原发病控制后血象恢复正常。

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

(2)髓系增殖性肿瘤1)CML:常伴有PLT增高和脾脏肿大,具有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标志: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LT增高显著,≥450×109/L,骨髓中大而成熟的巨核细胞增殖,可以检出JAK2、CARL或MPL 突变或其他克隆性异常标志,但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

3)骨髓纤维化:骨髓中网硬蛋白或胶原纤维显著增生,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并伴有异型性,可以检出JAK2、CARL 或MPL突变或其他克隆性异常标志,但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
▪ 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CRi):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中性 粒细胞<1×109/L,或PLT<100×109/L。如果同时使用CRh和CRi,CRi只包括不符合CRh的患者。
▪ 骨髓无白血病状态(MLFS):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对血象恢复没 有要求。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4.联合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 ▪ 研究显示在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可以提高缓解率及
MRD转阴比例,因此,可以酌情考虑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 中高危组联合维奈克拉(1~2周); ▪ 高危组接受标准强化诱导治疗缓解率低于低中危组,亦可采用维 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诱导治疗;FLT3突变患者可以联合FLT3 抑制剂;IDH突变患者可以联合IDH抑制剂(证据等级2b)。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4)其他巩固治疗方案: ①中大剂量Ara-C(1~2 g·m-2·12 h-1,6个剂量)为基础的方案: 与蒽环/蒽醌类等药物联合应用,2~3个疗程后行标准剂量化疗,总 的缓解后化疗周期≥4个疗程(证据等级1b)。 ②标准剂量化疗(Ara-C联合蒽环/蒽醌类、HHT、鬼臼类等),总 的缓解后化疗周期≥6个疗程或标准剂量化疗巩固3~4个疗程后行 (或不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证据等级2b)。
▪ 初诊不能耐受强烈治疗的患者经过低强度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后,如果可以耐受强 化疗,应按照可以耐受强化疗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诱导治疗 1.常规的诱导治疗方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100~200 mg·m2·d-1×7 d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2 mg·m-2·d-1×3 d或柔红霉素 (DNR)60~90 mg·m-2·d-1×3 d(证据等级1a)。 2.含中剂量Ara-C的诱导治疗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HT)2 mg·m2·d-1×7 d,DNR 40 mg·m-2·d-1×3 d,Ara-C前4 d为100 mg·m-2·d-1, 第5、6、7天为1 g·m-2·12 h-1(证据等级1a)。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由体细胞染色体易位引起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近年来,CML的诊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编写了《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版),对CML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1.诊断:根据骨髓和外周血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可以确诊CML。

2.分子遗传学检测:白血病干细胞具有BCR-ABL1融合基因,通过定量RT-PCR可以检测到这一融合基因的存在。

3.分子遗传学监测:通过定量RT-PCR可以监测BCR-ABL1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

4. 初诊治疗:对于慢性期CML患者,推荐使用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imatinib)进行治疗,剂量为400mg/d。

对于加速期和急变期CML患者,推荐使用更强效的TKI,如诺拉替尼(nilotinib)或达沙替尼(dasatinib)等。

5.治疗监测:在开始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BCR-ABL1转录水平检测,以评估治疗效果。

如果BCR-ABL1的转录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时未达到1%IEs或更低水平,应调整治疗方案。

6.治疗失败和耐药:如果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后,BCR-ABL1的转录水平始终较高,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白血病克隆突变,表明治疗失败或耐药。

对于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第二代或第三代TKI进行治疗。

7.移植治疗:对于年龄较轻、患病时间较短、治疗效果差或具有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骨髓移植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8.临床试验:对于治疗失败或耐药的患者,可以考虑参与相关的临床试验,以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以上是《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要点。

这些指南的出台将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起到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CML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

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

研究纳入190例成年CML慢性期患 者,经过43.5个月尼洛替尼治疗, 维持MR4.5≥1年
研究纳入163例成年CML慢性期 患者,经87.7个月治疗(包括>4 周伊马替尼,序贯≥2年尼洛替尼, 尼洛替尼中位治疗时间53.0个 月),维持MR4.5≥1年
注:TFR 无治疗缓解
1.Andreas Hochhaus et al. Treatment-free remission (TFR) in patients (p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CML-CP) treated with frontline nilotinib: Results from the ENESTFreedom study. J Clin Oncol 34, 2016 (suppl; abstr 7001). Abstract 7001 and poster. 2. Timothy P. Hughes, et al. Treatment-Free Re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Treated With Second-Line Nilotinib: First Results From the ENESTop Study. J Clin Oncol 34, 2016 (suppl; abstr 7054).
Novartis Oncology (China)
功能性治愈成为CML治疗长期目标之一
尽 快 达 到 CCyR 及 更 深 分子学反应
改善生活质量 及功能性治愈
Novartis Oncology (China)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1],全球年发病率为1.6/10万~2/10万[2]。

我国1986至1988年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46个调查点进行的全国白血病发病情况调查显示CML的年发病率为0.36/10万[3]。

此后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的年发病率为0.39/10万~0.55/10万[4,5,6,7]。

中国CML患者较西方更为年轻化,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而西方国家CML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

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CML患者的10年生存率达85%~90%[8],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等二代TKI一线治疗CML能够获得更快更深的分子学反应,逐步成为CM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9,10,11]。

目前愈来愈多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TKI治疗获得持续的深度分子学反应(DMR)超过2年的患者,部分能够获得长期的无治疗缓解(treatment free remission, TFR),即功能性治愈[12]。

尽快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以及更深的分子学反应是CML治疗近期目标,改善生活质量和功能性治愈是CML治疗的长期目标。

功能性治愈成为越来越多CML患者追求的治疗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停药对DMR 水平、停药后监测以及随访具有严格的要求,停药的长期安全性尚不明确,建议在临床研究中进行。

有条件的中心在临床实践中应谨慎选择患者,应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停药,做好定期随访和监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曾经是CML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有无供者、患者年龄、移植相关风险等多种因素限制其应用。

目前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TKI已取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CML患者首选一线方案。

在CML的治疗中应该详细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后,向其推荐优势治疗选择,参考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下一步治疗。

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版

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版

0 . 0 8 8 7 ( 原始细胞 - 2 . 1 )
9 其中血小板计数以 × 1 0 / L为单位, 年龄以岁为单位, 脾
专家组的治
疗推荐, 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经过 3 0位血液学专家研究 讨论后制定了本指南, 旨在为血液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提供 最新的临床指导。 一、 C M L的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 ( 一)C M L的诊断分期
1 2 ] 至1 9 8 4年 S o k a l 等[ 根据 C O X模型将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
家C M L的中位发病年龄为 6 7岁。 C M L的治 疗 目 标 是 尽 快 达 到 完 全 细 胞 遗 传 学 反 应 ( C C y R ) 以及更深的分子学反应、 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性治 愈。异基因造血 干 细 胞 移 植 ( a l l o H S C T ) 是唯一有望治愈 C M L的方法, 但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多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T K I ) 的出现使移植的一线治疗地位受到挑战。 a l l o H S C T 往往受限于供者有无、 患者年龄等多种因素, 伊马替尼作为 一线治疗药物使 C M L患者的 1 0年生存率达 8 5 %~ 9 0 %, 因 此目前伊马替尼逐步取代干细胞移植成为首选一线方案。 在C M L的治疗中详细、 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后, 向其推荐优 势治疗选择, 参考患者的治疗意愿, 进行下一步治疗。 现参照 2 0 1 3年《 慢性髓性白血病 N C C N肿瘤学临床实 践指南》 ( N C C N2 0 1 3 ) 、 2 0 1 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E S M O 2 0 1 2 ) 、 2 0 0 9年欧洲白血病网( E L N2 0 0 9 )
+ 达到 C H R基础上至少达到 m C y R ( P h

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2023年版)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2023年版)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监管政策调整对药物使用影响
严格审批流程
监管政策调整加强了对新药审批流程的管 理,要求药物在上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安
全性评价和有效性验证。
限制使用范围
对于已上市的药物,监管政策调整可能会 根据最新的安全性评价结果限制其使用范 围或适应症。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监管政策调整加强了对已上市药物不良反 应的监测力度,要求制药企业定期提交药
新版指南还注重患者的全程管理和 生存质量改善,提出了针对治疗相 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02
诊断与评估标准更新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见症状 包括发热、贫血、出血、感染等,新 指南强调了对这些症状的综合分析和 判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骨髓穿刺、免疫分型、染色 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是AML 诊断的重要依据,新指南对实验室检 查项目进行了细化和优化。
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应用
复发风险分层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将患者分为不同复发风 险层次,以指导患者的治疗和随访。
动态监测与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随 访策略。
预测模型优化
不断完善和优化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指导 价值。
06
药物安全性评价与监管政策解读
04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优化
抗感染策略调整及注意事项
01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针对高风险患者,在化疗开始前 进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降低感 染风险。
02
03
抗生素选择
感染监测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敏感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误 用。
加强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 感染征象,防止感染扩散和恶化 。

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血液病诊疗指南

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血液病诊疗指南

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血液病诊疗指南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CML)为获得性染色体异常并呈克隆性增生的骨髓增殖病,是一种以粒细胞系,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过度增生,并导致明显脾大和白细胞升高的疾病。

95%以上患者骨髓细胞出现细胞遗传学异常,即费城染色体(Phl)阳性。

【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开始可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有乏力、低热、多汗、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表现,随后因脾脏肿大出现左上腹坠胀。

2.肝脾肿大,胸骨下段压痛。

3.加速期和急变期可以出现急性白血病样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数明显升高,一般超过50×109/L,血片中粒细胞显著增多,以中幼粒及以下阶段细胞增加为主,原始细胞比例不超过10%嗜酸和嗜碱细胞比例升高,早期血小板可以增高。

加速期和/或急变期可以出现原始细胞比例快速升高,和进行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2.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1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

病情进展到加速期可以出现骨髓纤维化及急性白血病样改变。

3.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 90%CML患者Ph染色体阳性,95%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若病情进展到加速期或者急变期可出现其他染色体异常。

【诊断要点】:1.慢性期:(1)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脾大。

(2)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为粒系,原始细胞<5~10%。

(3)骨髓象: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原始细胞<10%。

(4)染色体:有Phl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

(5)CFU一GM培养:集落数明显增加。

2.加速期:(具备下列二者可诊断)(1)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骨骼疼痛。

(2)脾脏进行性肿大。

(3)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4)血和/或骨髓中原始细胞>10%。

(5)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6)骨髓活检示明显的胶原纤维增生。

CML诊疗指南

CML诊疗指南
Ph(+)或 BCR/ABL+
排排除除CCMML诊L诊断断
首选一线治疗
考虑治疗方案:
I 2.干细胞移植 3.临床试验 4.干扰素为主的方案
伊马替尼 400mgQD
定期访视
9
中国目前暂行的伊马替尼疗效标准
有效:
3月: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
继续伊马替尼

6月:至少获得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
400mg QD治疗

参照BCR-ABL激酶突变类型
F317L ,Q252H
尼洛替尼有效
Y253H,F359C/V
达沙替尼有效
有文献报道2代TKI与诱发二次突变相关, 选药时亦应考虑
*根据国际评分中BCR-ABL/对照基因的比率。
7
CML治疗反应的监测
血液学反应
细胞遗传学反应
分子学反应
激酶突变分析
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
• 每周进行一次,直 至确认达到稳定 CHR
• 随后每3个月进行 一次,除非有特殊 要求
• 全血细胞计数 (CBC)和外周 血目测分类
• 每3-6个月进行一次, • 每3个月进行一次直 • 未达预期疗效时有
完全 Ph+ 0%
(CCyR)
部分 Ph+
(PCyR) 35%
微小
Ph+ 90%
1%36%-

Ph+ >90%
分子学反应(MR)*
完全 (CMR)
定 量 PCR 测 不 到 BCR-ABL 转 录 本 或巢式PCR(-)
主要 (MMR)
较(本中心)治 疗 前 BCR-ABL 转 录本基线值下降 ≥3log
伊马替尼600mg QD

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

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

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3年版)修订要点: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原则中不再以年龄作为首要分层因素,而是以能否耐受强化疗作为首要分层因素。

在强化疗方案中新增靶向药物联合强化疗相关方案。

新增复发难治性AML诊疗流程图。

一、复发、难治性AML诊断标准1.复发性AML诊断标准:AML完全缓解(CR)后外周血再次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中原始细胞≥5%(除外巩固化疗后骨髓再生等其他原因)或髓外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

2.难治性AML诊断标准:经过标准方案治疗两个疗程无效的初治病例;CR后经过巩固强化治疗,12个月内复发者;在12个月后复发且经过常规化疗无效者;两次或两次以上复发者;髓外白血病持续存在者。

二、复发、难治性AML预后评估AML复发后生存率低的相关因素包括持续缓解时间较短(6~12个月)、诊断时检出预后不良核型或不良基因、年龄较大(>45岁)、既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史。

此外,体能状态差、共病存在等也与预后不良相关。

对于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应该再次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异常的评估(如染色体分析、靶向外显子测序、转录组测序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或新出现某些特殊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或融合基因,为再次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帮助。

三、复发、难治性AML治疗原则复发难治性AML异质性强,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10%。

符合条件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应首选参加临床试验,其他治疗选择主要包括靶向治疗或化疗后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AML领域的热点,不断上市的靶向药物为一些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带来再次缓解的机会,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寻找可靶向的突变基因。

对于原发耐药或者早期复发且无法缓解的患者,也可直接采取allo-HSCT作为挽救治疗措施。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CAR-T细胞治疗和双靶点抗体治疗)获益/风险评估尚不充分,仍处于试验阶段。

在选择试验及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遗传学异常特点、复发时间、个体因素(如年龄、体能状态、合并症、既往治疗方案)等特点以及患方的治疗意愿。

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版)

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版)

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期刊名称】《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1],全球年发病率为1.6~2.0/10万[2]。

1986年至1988年在我国22个省(市、自治区)46个调查点进行的全国白血病发病情况调查显示,CML的年发病率为0.36/10万[3]。

此后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
查显示CML的年发病率为0.39~0.55/10万[4-7]。

中国CML患者较西方更
为年轻化,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
[4-7],而西方国家CML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

【总页数】8页(P321-328)
【作者】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作者单位】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版)(解读) [J], 黎纬明;邹萍
2.《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19年版)》解读——原发性骨髓纤
维化从指南到实践 [J], 聂子元;罗建民
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新四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解读 [J], 李琳;周其锋(指导)
4.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新四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解读 [J], 李琳
5.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解读 [J], 梅恒;胡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规范(胡建达组)

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规范(胡建达组)

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规范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全球年发病率为1.6~2.0/10万。

我国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的年发病率为0.39~0.55/10万。

中国CML患者较西方更为年轻化,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

而西方国家CML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

CML的治疗目标是尽快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以及更深的分子学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性治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唯一有望治愈CML的方法,但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多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使移植的一线治疗地位受到挑战,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CML患者的10年生存率达85~90%,因此目前伊马替尼逐步取代干细胞移植成为首选一线方案。

一、诊断、分期及预后(一)CML的诊断及分期参照WH02008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诊断分期标准。

1.诊断标准:典型的临床表现,并有 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即可确诊。

2.CML的分期:(1)慢性期: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0.10;②未达到诊断加速期或急变期的标准。

(2)加速期:符合下列任何一项: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0.10-0.19;②外周血嗜碱粒细胞≥0.20;③与治疗无关的持续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或增高(PLT>1000×109/L);④克隆演变;⑤进行性脾脏增大或白细胞计数增高。

(3)急变期:符合下列任何一项: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0.20;②骨髓活检原始细胞聚集;③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二)CML的预后评估1984年Sokal等提出预后积分公式,两个大系列的前瞻性研究证实了该分级的可靠性,目前仍在沿用。

其公式表述如下:Sokal积分=exp[0.0116(年龄-43.4)]+0.0345(脾脏大小-7.51)+0.188[(血小板计数/700)2-0.563]+0.0887(原始细胞-2.1)其中血小板计数以×109/L为单位,年龄以岁为单位,脾脏大小为肋缘下cm值。

2022年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22年版)

2022年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22年版)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标准(2022年版) —、概述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常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常以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及中性中、晚幼粒及成熟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为其特征。

9 5 %以上的患者具有Ph染色体,全部的CML都有BCR 和ABL1基因重排。

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为一线医治药物使CML患者的10年生存率达85%〜90%,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等二代TKI 一线医治CML能够获得更快更深的分子学反响,亦成为CML患者的一线医治药物选择。

TKI 医治获得延续稳定的深度分子学反响超过2年以上的患者,局部能够获得长期的无医治缓解〔TFR, treatment free remission,),即功能性治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曾经是CML的一线医治方案,但供者X、患者年龄、移植相关风险等多种因素限制其应用,逐渐成为TKI 医治失败或不耐受后的二线甚至三线医治选择。

在CML的医治中应该在详细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后,向其推举优先医治药物选择,参考患者的医治意愿,进行下一步医治。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CML约占成人白血病的15%,全球年发病率约为因。

2.CML与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同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范畴。

在其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方面有着相似的临床特征,且可以相互转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红细胞增多为突出表现,伴有红细胞增多所致高粘血症,并多有脾肿大等临床表现;白细胞轻度增多,但一般不超过5 0 x 1 0 9 / L;血小板也有轻度增加,红细胞容量明显超过正常值。

N-ALP高,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为阴性,95%患者检测到JAK2V617F 突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血小板增多为主〔>450x 1 0 9 /L)同时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

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2023年版)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2023年版)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指南,可以借 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进 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AML诊疗体系 。
02
诊断与分型标准更新
诊断标准调整及依据
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贫血、出血等典型症状,肝 脾肿大等体征。
骨髓象检查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比例显 著增加。
血象变化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减少,可见 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
症。
预后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
预后因素
年龄、白细胞计数、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预测模型
基于大量患者数据和统计学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复发风险,有助于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复发风险评估及干预策略
复发风险
通过定期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迹象,如血常规指标异常、分子生物学指标 阳性等。
输血和止血措施优化
输血指征把握
严格把握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带来的 风险。
成分输血推广
推广成分输血,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提 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反应。
止血药物使用
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及时使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事件的发生。
营养支持和心理关怀
营养评估与干预
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 持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早期识别与处理
对于已出现的并发症,早期识别并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 化。
多学科团队协作
建立多学科团队协作机制,共同应对复杂并发症的处理, 提高救治成功率。
05
监测随访与预后评估
监测指标设置及意义
血液学指标
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用于评估患者的造血 功能和病情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1],全球年发病率为1.6/10万~2/10万[2]。

我国1986至1988年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46个调查点进行的全国白血病发病情况调查显示CML的年发病率为0.36/10万[3]。

此后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的年发病率为0.39/10万~0.55/10万[4,5,6,7]。

中国CML患者较西方更为年轻化,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而西方国家CML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

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CML患者的10年生存率达85%~90%[8],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等二代TKI一线治疗CML能够获得更快更深的分子学反应,逐步成为CM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9,10,11]。

目前愈来愈多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TKI治疗获得持续的深度分子学反应(DMR)超过2年的患者,部分能够获得长期的无治疗缓解(treatment free remission, TFR),即功能性治愈[12]。

尽快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以及更深的分子学反应是CML治疗近期目标,改善生活质量和功能性治愈是CML治疗的长期目标。

功能性治愈成为越来越多CML患者追求的治疗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停药对DMR 水平、停药后监测以及随访具有严格的要求,停药的长期安全性尚不明确,建议在临床研究中进行。

有条件的中心在临床实践中应谨慎选择患者,应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停药,做好定期随访和监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曾经是CML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有无供者、患者年龄、移植相关风险等多种因素限制其应用。

目前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TKI已取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CML患者首选一线方案。

在CML的治疗中应该详细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后,向其推荐优势治疗选择,参考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下一步治疗。

现参照2020年《慢性髓性白血病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NCCN 2020)[13]、2017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 2017)[14]、2013年及2020年欧洲白血病网(ELN 2013、2020)[15,16]专家组的治疗推荐,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经过国内血液学专家研究讨论后制订了本指南,为血液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提供最新的临床指导。

一、诊断分期及预后分组(一)诊断分期同《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17]。

1.诊断标准:典型的临床表现,合并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即可确定诊断。

2.CML的分期:(1)慢性期: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10%;没有达到诊断加速期或急变期的标准。

(2)加速期: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10%~19%;②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20%;③对治疗无反应或非治疗引起的持续血小板减少(<100×109/L)或增高(>1000×109/L);④治疗过程中出现Ph染色体基础上的克隆演变;⑤进行性脾脏增大或WBC增高。

(3)急变期: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②骨髓活检原始细胞集聚;③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附注:CML分期的ELN标准[15]:加速期: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15%~29%,或原始+早幼粒细胞>30%;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20%;非治疗引起的持续血小板减少(<100×109/L);治疗过程中出现Ph染色体基础上的主要途径克隆演变。

急变期: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30%;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二)预后评估许多因素影响着CML的慢性期及生存期。

慢性期患者目前常用的评分系统包括Sokal、Euro以及EUTOS(表1),均以临床特点以及血液学指标作为预后评分因素。

目前无明确数据判断三种预后积分系统的优劣,无论采取何种预后评估方式,建议对高危的患者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和监测。

表1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预后评分系统二、治疗方案推荐(一)慢性期患者的初始治疗1.TKI治疗:慢性期患者首选治疗为TKI,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且NCCN指南、ELN指南推荐慢性期患者一线治疗TKI包括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博苏替尼。

我国自主研发的氟马替尼用于新诊断CML 慢性期患者一线治疗获得成功,被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用于新诊断CML慢性期患者一线治疗。

表2列举上述TKI在一线治疗的疗效数据。

参照NCCN、ELN指南,结合药物的可及性,本指南推荐一线治疗包括[8,9,10,11,12,13,14,15,16,17]:伊马替尼400 mg,每日1次;尼洛替尼300 mg,每日2次;氟马替尼600 mg,每日1次,达沙替尼100 mg,每日1CML基本治疗目标是阻止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

中高危患者疾病进展风险高于低危组患者。

相对于标准伊马替尼一线治疗,二代TKI一线治疗可减少疾病进展,尤其是中高危患者无进展生存得以改善。

不同预后分组的患者接受二代TKI一线治疗时,早期治疗反应以及DMR均具有显著优势。

因此一线TKI选择应当在明确治疗目标基础上,依据患者初诊预后分层、个体状况、基础疾病、合并用药选择恰当的一线治疗药物[12,13,14,15,16,17,21]。

目前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及氟马替尼均获得CFDA批准用于慢性期患者一线治疗。

由于缺乏中国新诊断CML慢性期患者达沙替尼、博苏替尼一线治疗相关数据,CFDA未批准达沙替尼及博苏替尼用于CML慢性期患者的一线治疗。

高剂量伊马替尼不推荐用于新诊断慢性期患者一线治疗,相对于标准剂量伊马替尼,高剂量伊马替尼早期治疗反应具有一定优势,但长期随访生存无获益,长期的DMR无显著优势,且出现更多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断[22,23,24]。

TKI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反应,定期评估患者TKI治疗耐受性,参照中国CML患者治疗反应标准(表3)进行治疗反应评估,结合患者耐受性,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表4)。

早期的分子学反应至关重要,特别是TKI治疗3个月的BCR-ABL水平[25,26]。

临床治疗反应包括最佳反应、治疗失败以及警告。

治疗失败以及警告的患者在评价治疗依从性、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合并用药的基础上及时行BCR-ABL激酶区突变检测,适时更换其他TKI(表4)。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耐药或不耐受患者推荐及时更换二代TKI治疗,二代TKI针对T315I以外的多数伊马替尼耐药的ABL激酶区突变有效。

表5列举二代、三代TKI 作为慢性期患者二线、三线治疗的情况。

高剂量伊马替尼能够克服部分标准剂量伊马替尼耐药,但是往往疗效短暂。

与高剂量伊马替尼相比,更换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可获得更佳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27,28,29,30]。

尽管缺乏长期生存获益的相关数据,二代TKI一线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可依照突变情况更换其他二代TKI或进入临床试验。

三代TKI 普纳替尼获得FDA批准用于既往TKI治疗耐药或不耐受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合并T315I突变的患者,但目前并未在中国上市[31]。

二线TKI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行allo-HSCT[32,33]。

二线TKI治疗患者反应评估参照表6。

频繁、长期的TKI治疗中断以及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可能导致不良临床结果,一线TKI耐受不佳的患者应及时更换TKI[34]。

良好的服药依从性以及严密监测对于获得最佳临床疗效非常重要。

图1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诊断及初始治疗流程表2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线治疗疗效(%)表3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治疗反应评价标准表4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治疗调整策略表5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二三线治疗的长期随访结果(%)表6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二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治疗反应评价标准2.其他治疗:因各种原因无法使用TKI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以下治疗方案。

(1)干扰素为基础的方案[36,37]:在CML的TKI治疗时代,曾经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外的最佳治疗选择——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依然是少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下患者可考虑干扰素为基础的方案:①TKI耐药、不耐受且不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CML慢性期患者。

②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应用TKI治疗或无法坚持长期使用TKI的慢性期患者。

(2)allo-HSCT:在TKI治疗时代,allo-HSCT作为二线TKI治疗失败后的三线的治疗选择,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

详见后文。

(二)进展期治疗1.加速期治疗[12,13,14,15,16,17,38,39,40]:参照患者既往治疗史、基础疾病以及BCR-ABL激酶突变情况选择适合的TKI,病情回复至慢性期者,可继续TKI治疗,如果患者有合适的造血干细胞供者来源,可考虑行allo-HSCT。

存在T315I突变或二代TKI不敏感突变的患者应尽早行allo-HSCT。

有条件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的单位可行新药试验。

2.急变期治疗[12,13,14,15,16,17, 38,39,40]:参照患者既往治疗史、基础疾病以及突变情况选择TKI单药或联合化疗提高诱导缓解率,缓解后应尽快行allo-HSCT。

有条件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的单位可行新药试验。

三、TKI治疗反应定义以及TKI治疗反应的监测CML患者接受TKI治疗过程中疾病评价包括血液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及时评价治疗反应以及检测早期复发对于优化CML治疗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监测规范(2014年版)》[41]制订了CML治疗中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监测的时机和意义,是中国血液科医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参考。

CML慢性期患者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学反应标准见表7,推荐的TKI治疗过程中血液学以及遗传学评估方式和频率见表8。

表7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治疗反应的定义[13,14,15,16,17,41,42,43,44]表8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反应的监测[13,14,15,16,17,41,42,43,44]四、二线二代TKI的选择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二代TKI为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二者对不同分期CML患者治疗效果相似,但二者具有显著不同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毒性,二者的选择可参照如下原则[13,14,15,16,17,27,28,29,30,31,35,45]。

1.应综合考虑患者病史、合并症、合并用药、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说明书并结合BCR-ABL激酶突变类型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