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学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探究性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一、教师引导,激发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语文教师也在潜心摸索,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很多教师都认为:研究语文教学就是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更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当前我们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着力点应是多听、多看、多学、多思,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捉倡结论的多样化。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去寻求解答,从而展示学生的个性。

二、教师训练,激发学生写话能力

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要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可以从组词造句开始训练写话能力。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写话能力的提高,我们主要通过阅读、组词、写话、一字组多词等方法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他们积累词语;通过扩词、说话等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从而建立正确的词语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写话能力。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选择常用的、学生理解的字练习组词、写话,引导他们用句子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意思,切不可照抄字典中的句子。通过强化写话练习,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尤为可喜的是:孩子们运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语言丰富、生动,充满童趣,这种提高可以为学生以后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扩展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如果说积累词汇可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那么大量的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当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候就可以说已经完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好读书,

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扩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掌握更多知识。

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不搞繁琐分析,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同时,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通过图书角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探究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不断增强。这充分说明,通过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能力,扩展视野,对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武都区教育局督导室高小兰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表述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以讲分数乘法应用题为例,教学中首先找正确单位“1”,其次找所求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所求量的分率,然后求出分率所对应的数量,即用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所对应的量。例如:一条公路长750千米,修了全长的■,还剩多少千米?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的量,即公路长750千米,然后找所求量(剩下多少千米)所对应的分率,即(1-■),最后求出所求量即剩下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得出解题思路之后,再让学生口述过程,最后解答,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同时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口语表达像一面镜子,展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和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对应用题更深层次的理解,调动和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二、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一题多解也就是注意学生在思维上的多问性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有力措施,在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用不同方法探求解题途径,独立开辟解题的新路子,允许学生选用自认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求异思维的发展。

例如:有45吨大米,第一次卖出这些大米的■,第二次卖出这些大米的■,求还剩多少吨大米?在列式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共列出七种算式:

①45×(1-■-■)②45-45×■-45×■

③45-(45×■+45×■)④45-45×(■+■)

⑤45×[1-(■+■)]⑥45×(1-■)-45×■

⑦45×(1-■)-45×■

这当中有的列式简洁、颇具特色,充分显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面对这七种算式,我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比较,从中选取最佳解法。

三、求同存异,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善于从给出的繁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善于钻研问题,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教学中,求同存异的变式训练对发展这种思维有重要作用。

如:在讲完“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根据条件补充条件,选择算式:

①甲仓存的是乙仓的25%240×25%

②甲仓存的比乙仓多25%240÷(1+25%)

③乙仓存的是甲仓的25%240÷25%

④乙仓存的比甲仓多25%240×(1-25%)

⑤甲仓存的比乙仓少25%240×(1+25%)

⑥乙仓存的比甲仓少25%X×(1-25%)=240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明确了每个条件的正确列式,也找出了错误的原因。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分析、探索中对这类应用题有了深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进行对比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对某些意思相近的应用题在解答上容易混淆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应用题综合练习课中经常采用对比性的综合训练,这就需要学生通过类比,在深入观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每一题的结构特征及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