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本节课是在学生熟悉除法的意义以后进展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状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状况,这时没有剩余(即没有余数),表内除法涉及的就是这样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状况,(余数不为0),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观看、操作、比照等活动,使学生发觉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状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经受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初步把握试商的根本方法,并能娴熟进展有余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并把握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和根本方法。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如下:胜利的地方:借助直观操作的方式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
重要手段,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联系。
如:在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发觉有分不完的状况消失,进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
再如:对于除法竖式的教学,也是借助直观操作,使学生清晰的看到竖式中的每个数所对应的操作中的详细对象,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同样在解决问题的例6中,同样借助画图这始终观收段,帮忙学生分析题意,理解其中余数所代表的事物,进而帮忙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缺乏的地方及对策:学生在列竖式的时候,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问题,有的学生简单出错,有时可能关注不到,需要在计算时提示学生准时检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二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中的难点。
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教材是这样编排的:首先创设学生熟识的实际问题情境,并结合分桃的直观图,引导学生探究7÷3的求商方法并计算出结果,随后的“试一试”仍旧创设分气球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式计算,然后要求学生比拟例题与“试一试”算式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启发学生在比拟中发觉“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在完成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的详细感悟。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跨越,从直观的平均分理解到抽象的竖式计算,需要学生逐步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导入阶段,我通过实物分物等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有余数除法的概念,为后续竖式计算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理解余数产生的必然性。
在讲解竖式计算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每一个步骤的详细解释。
通过将横式与竖式进行对应讲解,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在竖式中的位置和意义。
同时,通过不断地举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学生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不够熟悉,容易出现错误,如数位未对齐等。
这反映出我在强调书写规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在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上,有些学生存在困难,不能灵活运用这一关键知识点。
这提醒我在后续教学中要加强对概念本质的剖析,通过更多的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在后续的课堂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增加练习的数量和难度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
二是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三是在讲解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一些亮点。
比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然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讲解某些难点时,可能没有足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理解不透彻。
此外,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还不够精准,有时会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1当前,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性学习数学,由于儿童不是被动的承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学问对事物的理解。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是从学生已有学问阅历动身,集学问性、活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动手分石子,经受“平均分”的过程,从而发觉“剩下的小石子数比每组的个数少。
”进而在“你们还有什么发觉?”的激发下,学生得出了“剩下的个数是余数”的结论,很自然地引入主题。
二、充分敬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现的时机,在展现与汇报中使学生正确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存在的问题是在练习时,我发觉个别学生不是从算理去理解余数肯定要小于除数,而是死记。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肯定要留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育学生学会数学思索、合作沟通等力量。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详细物体的平均分,理解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再体会什么状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沟通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下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一、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意义本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觉生活里的“有余”现象。
例如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摆草莓”的生活情景,充分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并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争论、辨析,大家都参加了有余数除法、余数等学问的发生、进展的过程,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让学生们获得了胜利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心理上驱动着学生剧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学生力量本课的通过教学“摆草莓”、“摆小棒”的操作活动教师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操作比拟中探究有余数除法。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表内除法“正好分完”的情况,再学习这部分“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打基础的。
在课的设计时,我为了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努力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分小棒的问题情境,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堂课学生都很快乐的学习,而且知识掌握的也能很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对学情的把握还不够,以为学生能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很快找出商,可部分学生还是很难找到。
而且在教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学生缺少探索和共同探讨,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练习中出错较多。
同时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板书于黑板,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
错误,以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我对本课重难的各个环节没有处理好,以至于在练习时出现种种错误。
在今后应对于重难点多加研究,通过自主探索讲明重难点,进行相应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是二下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小棒摆一摆得出结果,而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师傅和邢老师的指导下,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一道6÷3的计算题和4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算一算”并多数学生根据示例:几乘几最接近几又小于几来“说一说”,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
在学习7÷3之后,又及时利用课件将其与6÷3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在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明确各注意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创设了“为小猴开庆祝会遇到难题”和“给小猴布置场景”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3、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生成资源。
计算教学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中我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看到被除数是几,下面就写几;可能会把余数直接写成0,也可能会由于商试小了导致余数比除数大,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并安排了“小小医生“这一环节,展示各种错误现象,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在互相帮助中,纠正错误,巩固新知。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余数除法是小学阶段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采用了竖式计算方法来教授学生进行余数除法的计算。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并不是十分清楚。
因此,在开始余数除法计算之前,我进行了对除法概念的复习。
通过问答的方式,我引导学生回忆出除法是什么意思,以及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等概念的含义。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对于除法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对于进位和借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进行除法计算中,有可能会出现商进位的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我通过笔算的方式,详细解释了进位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熟练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进行竖式计算时,我发现学生对于计算过程中的对齐操作不够规范。
在竖式计算中,被除数与除数需要对齐,而答案则要对齐于被除数的上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对齐方法,并进行了多次的反复练习。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对于运算步骤的书写不够整齐、清晰,导致计算过程混乱。
因此,我强调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书写规范,将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写在对应的位置,便于后续的计算和理解。
并且,我还提供了一些计算模板,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有一个规范的参考。
在教学中,我还特别关注学生的错误分析能力。
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错时,我会及时停下来,与学生一起分析错误原因,并指导他们进行纠正。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运算规则,避免类似的错误。
总的来说,在教授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基础概念的复习,并强调了对齐、进位等核心计算技巧。
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的错误分析和纠正,以及书写规范等方面的指导。
通过这些教学措施,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对于余数除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学反思(通用9篇)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学反思(通用9篇)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学反思(1)《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草莓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
学生从“草莓”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比如没有很好的分析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导致教学内容过多,二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很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必须让孩子们在课堂内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
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地搞好教学工作,从了解学生、研读教材、教参、入手,多听听经验丰富老师的课,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学反思(2)《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具或实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现象。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除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计算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 教师总结并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独立完成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练习。
3. 巩固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分享解题技巧。
4. 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简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除法是一道重要的数学运算,而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其中一个比较难掌握的部分,尤其是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更加具有挑战性。
在本文中,我将会对我在教学中经历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分享我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的建议。
教学问题分析在我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存在以下问题:1. 操作不熟练学生在进行计算时,需要多次进行借位、进位运算,操作不熟练容易出错,导致答案错误。
2. 没有彻底理解计算步骤学生往往只记住了计算步骤的具体操作,而没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思想,这导致他们难以应用这些计算技巧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3. 对余数的概念理解不清在进行计算时,学生常常将余数与商混淆,不清楚二者的概念和区别。
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也曾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1. 更多的练习机会在解决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必须考虑到借位和进位,这个过程的操作繁琐,容易出错。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练习借位和进位的技巧,我安排了许多练习题目,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同时,我还利用课内游戏引导学生,在一起竞赛中发现错误并及时订正自己的答案,从而巩固操作技巧,提高答题准确率。
2. 探究竖式计算步骤的数学思想我在竖式计算步骤的教学中,除了简单地教给学生具体的计算操作方式,还力求解释题目背后的数学思想。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列竖式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借位和进位背后的数学规律,理解其实质,以此增强对整个计算过程的理解。
3. 辅助工具的使用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如果没有所需的具体知识和操作技巧,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挑战。
我利用辅助工具,如纸条和计算机程序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如何进行借位和进位运算,从而更快地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结语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针对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小学数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本学期刚刚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如何用竖式计算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主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一摆、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说一说除法竖式各局部表示的含义等活动完成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总结出用竖式计算的四个步骤,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最后,还增加了必要的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并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由于网络直播上课的特别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采纳:发语音、拍照片、连麦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回忆前两节课学习的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
再次明确余数的意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一、在学习竖式计算之前,已经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结合有余数的除法,进行竖式计算的展开。
结合具体情境,有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摆一摆,摆的结果是可以分成三组, 还剩一根。
然后让学生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并引导学生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先通过课件展示13 -4=3001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总结出一商、二乘、三减、四比的书写步骤,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写一写。
再结合具体情境,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其中,在同学们写竖式这一环节中, 我做到了对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示,对于书写不标准的同学及时指正。
二、结合刚刚学过的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依据具体情境,有16根小棒,每次跟分一组,结果怎样?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摆一摆,摆的结果是可以分成四组,正好摆完没有剩余,然后让学生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并试着用竖式计算。
大局部学生都能完成的很好,并总结出表内除法的竖式写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相同,只是最后相减得0。
三、掌握表内除法的竖式写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后,进行及时的稳固练习。
练习内容是课本做一做1、2题,让学生通过先画一画,再填一填,然后把算式补充完整,最后依据算式用竖式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0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0篇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同学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头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是能够按照除法的算式讨论计算中浮现的新问题,可是经受了这一次活动,我认为其实我们的对象已经不是除法的.事实,而是除法的本身在平均分正巧分完时能够用没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而在平均分后有剩余就要运用有余数的动身来解决,这只是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景。
由于同学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熟悉了除法,明了要把一个数等分,能够用除法计算。
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巧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举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明了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
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举行计算时,需要我们讨论会浮现的两种情景。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对详细物体的平均分,理解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再体味什么情景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了解余数的含义,明了余数必需要比除数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经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经过合作沟通探索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经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自我探索等形式,使同学进取主动参加学习,经过自我的努力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学问体系。
整节课多数是让同学在动手中熟悉余数,同学经过观看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一样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
同学从小棒开头初步感知了剩余,到构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在熟悉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知同学这逻辑,而也是让同学动手操作,动手圈。
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同学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逻辑。
整节课同学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加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研究中同学自我去沟通、去交流、去互动、去思量,使同学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可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无数的不足。
如:在后面的练习时同学不能很快的口算,课前应该多做这方面的练习;在同学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同学充分的说,让同学用自我的语言来描述自我的主意及动手操作的流程,。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为⼀名优秀的⼈民教师,我们要有⼀流的课堂教学能⼒,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的教学⽅式,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为学⽣搭建⾃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在动⼿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
根据⼉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学具操作、⾃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的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以成就感。
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各⽅⾯的能⼒。
整节课多数是让学⽣在动⼿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创设⼩精灵聪聪获奖分10⽀铅笔为契机,既让学⽣懂得了成功应与伙伴同享⼜通过具体操作如何分10⽀铅笔(⼩棒),在学⽣动⼿操作感知:每⼈分3根,可以分3⼈,还多1根。
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初步的观察、操作和⽐较能⼒。
为下⾯进⼀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余数⼤时,作为拓展题引导学⽣去发散思维,在掌握⼝算有余数的除法后,通过让学⽣计算,逐步发现不断的改变被除数,这⾥数字取了⽐较⼩的数,如10÷3、11÷3、12÷3等,被除数变⼤,余数也跟着变⼤,不过不管被除数怎么变,余数始终⽐除数⼩。
整节课学⽣动⼿、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操作活动让学⽣形成数学概念。
在⾃主、合作、讨论中学⽣⾃⼰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对教材作了⼀些的处理。
教学时联系前后的知识,如从复习旧知引⼊,⽽最后的拓展就是为后节课的教学铺垫,从动⼿操作再到⼝算,让学⽣不仅存知道余款数必须⽐除数⼩,也明⽩余数为什么不能⼤于或等于除数。
6.2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

打印版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于是让学生自主操作、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并完成这一系列的活动,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须遵守的法则,教学中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这样规定的理由。
最后,还组织了及时、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苏教版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苏教版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是二下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小棒摆一摆得出结果,而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师傅和邢老师的指导下,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一道6÷3的计算题和4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算一算” 并多数学生根据示例:几乘几最接近几又小于几来“说一说”,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
在学习7÷3之后,又及时利用课件将其与6÷3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在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明确各注意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创设了“为小猴开庆祝会遇到难题”和“给小猴布置场景”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
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3、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生成资源。
计算教学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中我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看到被除数是几,下面就写几;可能会把余数直接写成0,也可能会由于商试小了导致余数比除数大,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并安排了“小小医生“这一环节,展示各种错误现象,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在互相帮助中,纠正错误,巩固新知。
二年级下册数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相关推荐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为了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1、借助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教学中,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都是借助直观操作来进行的,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
2、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首先是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其次是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
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结合相关的例题和习题,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机会。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以此为学生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体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的基本理念,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
如:通过对小学生学情分析的了解,我感觉在教学余数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一环节上不够扎实,还应让学生多摆几次小棒,来感知余数。
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没有留给学生充分交流、表达的机会。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思维表达能力。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1.12.23.3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四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再次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用竖式求商。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2017-08-15 04:02:44 | #1楼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于是让学生自主操作、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并完成这一系列的活动,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余数要比除数斜是计算除法必须遵守的法则,教学中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这样的规定的理由。
最后还组织了及时、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的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017-08-15 04:01:14 | #2楼《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如何用竖式计算是这个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余数要比除数斜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
最后,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一、初步理解计算过程,二、发现“余数要比除数斜的计算规律,三、掌握试商方法,四、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一、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矗此段教学,结合具体情境,我先出示一共有6个桃,每3个放一盘,放了2盘,让学生列出算式并且用竖式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接下来出示一共有7个桃,每3个放一盘,放了2盘,还剩下1个,让学生独立列出除法算式,并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斜的计算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表内除法“正好分完”的情况,再学习这部分“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也很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困难。
在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分小棒的问题情境,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对学情的把握还不够,以为学生能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很快找出商,可部分学生还是很难找到。
而且在教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学生缺少探索和共同探讨,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练习中出错较多。
同时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板书于黑板,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以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我对本课重难的各个环节没有处理好,以至于在练习时出现种种错误。
在今后应对于重难点多加研究,通过自主探索讲明重难点,进行相应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最小内角是46度,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2.如果a cb d=ad-bc,那么313212=()A.556B.0 C.56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米。
A.16 B.48 C.964.把90.060化简,可以去掉的零有()个。
A.1 B.2 C.3 D.05.把1000元存入银行三年,到期时取出1045元,则取出的1045元叫( )。
A.本金 B.利息 C.本金和利息6.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面积()A.不变B.减小C.增大D.既可能减小又可能增大7.下面圆的周长(单位:厘米)是()A.25.12厘米 B.31.4厘米 C.37.68厘米 D.43.96厘米8.下列四组英文字母中,全是轴对称图形的一组是()。
A.Q X Z F M B.D M A X OC.P X M L Q D.Q X Z M D9.李叔叔家养白兔和黑兔共30只,它们的数量比可能是()。
A.4:1 B.5:2 C.3:110.为了清楚地看出学校各兴趣组人数与学校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应采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B.折线C.复式条形D.扇形二、填空题11.一块直角梯形土地的上底是下底长的60%,如果上底增长24米,就变成正方形,原来直角梯形的面积是(_________)平方米。
12.240 =______L=________mL13.在横线上填上>、<或=.____________14.x、y的大小如表,当x、y成正比例时,y=_____.当x、y 成反比例时,y=_____.x 2 3y 615.一条72米长的路,原来从一端起,每隔9米有一盏路灯.现在重新安装,要从一端起每隔6米装一盏.为节省施工成本,有些位置的路灯是不需要重新安装的.不需要重新安装的路灯有________盏?(先在图上接着画一画,再解答)16.把下面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5079000≈________150000000元≈________17.我国“神州十号载人飞船”在空中运行,每小时飞行约是二千八百零八万米,这个数写作________米,把它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米。
18.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650克=________千克 90厘米=________米456千克=________吨 8米90厘米=________米2千克600克=________千克 7元4角8分=________元19.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
至少取________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20.长江流域面积是一百八十万七千平方千米,写作(_____)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平方千米.三、判断题21.如果+300元表示存入300元,则﹣500元表示支出500元.______.22.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半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______)23.小明吃了一个蛋糕的四分之一,小亮吃了剩下的25%,他们吃的一样多.(____)24.因为34=75%,所以34千克等于75%千克.(_______)25.比例中,两内项互为倒数,则两外项之积一定是1.(____)四、作图题26.从下边长方形中剪下一部分,折成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怎么剪?在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正方体展开图。
五、解答题27.某批零件,甲车间单独加工需要20天完成,乙车间单独加工需要30天完成.现在甲车间先单独加工5天后,甲、乙两车间一起加工,还需要几天能够加工完成这批零件?28.某件商品原价240元,商场搞活动,打八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29.调味酱里含有各种材料质量的百分比如图所示。
在50g的调味酱里,含有辣椒酱的质量是多少克?30.育红小学六二班有学生40人,女生占60%,女生有多少人?31.下面是某数码照相机厂 2005 —— 2008 年两种型号照相机产量统计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某数码照相机厂2005——2008年两种型号照相机产量统计图。
(1)完成上面统计图。
(2)那种照相增长的较快?(3)2008年乙种相机是甲种相机的几分之几?(4)2005年到2008年甲种相机的平均年产量是多少万台?32.看图回答小老虎的体重是24千克,大老虎的体重正好是小老虎体重的4倍,大老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3.解方程3x+1.6×3=9 x:12=2:13六、计算题34.用简便方法计算。
(1)57.85-14.28-21.72 (2)5.3×0.14+0.14×4.7 (3)12.5×2.86×0.8 (4)2.93×10135.把下面的数分解质因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填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A C A B A D二、填空题11.288012.24000013.< = >14.415.5;(画图略)16.508万 2亿元17.2808万18.65 0.9 0.456 8.9 2.6 7.48 19.420.180.7万三、判断题21.正确22.×23.×24.×25.√四、作图题26.(答案不一,正方体侧面展开图任意一种都可)五、解答题27.9天28.48元29.30克30.24人31.(1)(2)乙种相机;(3)98;(4)27万台32.24×4=96(千克)33.x=1.4;x=3六、计算题34.(1)21.85;(2)1.4;(3)28.6;(4)295.93 35.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cm 2。
A.10B.25C.50D.1002.将分数的分母变为6a ,要使分数值不变,则分子应变为原来的( )A .6倍B .3倍C .2倍3.两个数既是合数,又是互质数,而且最小公倍数是120,符合这些条件的两个数是( )A .12和10B .3和40C .8和15D .4和304.下面x 和y 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 .B .3x=4yC .y=x-3D .5.六一节期间,一种儿童运动服装八折优惠,这种运动服装比原价降低了( )A .80%B .20%C .22201111222Q mv mv mv =+ 6.一个长方体木块截下一段长3分米的小长方体后,剩余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少24平方分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A .20B .45C .1534D .20或457.如果把15.5%去掉百分号,这个数就( )A .扩大100倍B .缩小100倍C .扩大10倍8.当m=5、n=4时,mn +13的值是( )。
A .5+4+13=22B .54+13=67C .5×4+13=33D .45+13=589.下面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8:3和16:6B .5:3和:C .:3和:10.某班有学生52人,那么这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比可能是( )A .8:7B .7:6C .6:5D .5:4二、填空题11.小红在期中测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a 分,语文和数学共得180分,英语得______分.12.一个圆形钟,钟面半径是12厘米,钟内分针长10厘米,分针从3点整走到3点45分,分针的尖端走过的路程是(_______),分针扫过的面积是(_______)。
13.3名工人5小时加工零件90件,要在10小时完成540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____人.14.数一数,图中有____个直角三角形.15.:0.12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____,比值是____。
16.一根长方体的木料,横截面的面积是0.4平方分米,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________平方分米.17.980004000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作________。
18.45cm3=_____dm39090千克=_____吨_____千克3时15分=_____小时19.120平方分米=(_______)平方米 3.5吨=(_______)千克20.把一根长5米的绳子平均截成8段,每段长度是____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____。
三、判断题21.两个数相除的商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_____)22.任何质数加1都成为偶数。
(_____)23.50比40多._____24.下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占长方形的。
(_____)25.×4= (____)四、作图题26.画一画.(1).将三角形A的各条边按4∶1放大,得到三角形B。
(2).将三角形B的各条边按1∶2缩小,得到三角形C。
五、解答题27.三(1)班学生自带图书布置教室图书角,男同学带来图书37本,女同学带来的图书比男同学带来图书的2倍少3本,他们一共带来多少本图书?28.如图,在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水槽中,浸没着一个底面半径是5厘米的圆锥,取出圆锥后,发现水面下降2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29.某森林公园里有樟树48棵,比松树的还少60棵.公园里松树有几棵?(用方程解)30.方方三天看完一本课外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81页,第二天看的页数与第三天看的页数之比为3:2.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31.求如图的面积:单位(厘米)32.在下图中量出所需的数据(取整厘米数),再计算。
A、B两地相距80千米,A、C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呢?33.探索与发现。
(1)下图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长都是6cm,宽都是4cm,5个这样的小长方形按照如图方式摆放成一个大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