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丝绸之路(二次)

合集下载

[答案][中国地质大学]2020秋《中国文化地理》在线作业二

[答案][中国地质大学]2020秋《中国文化地理》在线作业二

1.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A.都在热带B.都在东半球C.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都最先种植了水稻答案:B2.发现甲骨文的朝代是在哪个朝代?()A.清朝B.唐朝C.宋朝D.现代答案:A3.三皇是指天皇、帝皇和()。

A.海皇B.人皇C.世皇D.皇帝答案:B4.山水画南北宗之分是以下哪项来分的呢?()A.画家的游历B.绘画的笔法C.画家之祖籍D.艺术思想和审美思想答案:D5.北方菜偏重于以下哪种口味?()A.咸B.甜C.辣D.酸答案:A6.南派始创的浓密墨点法,又称()。

A.落茄点B.落叶点C.落点D.花落点答案:A7.丝绸之路的第二次中断是在哪个朝代?()A.元朝B.明朝C.宋朝D.唐朝答案:A8.汉语属于哪个语系?()A.阿拉伯语系B.印欧语系C.汉藏语系D.阿尔泰语系答案:C9.人类最初开始选择的定居地是在()。

A.平原之下B.森林中C.山洞之中D.湖泊岸边答案:C10.中国早期北方的文明出现在哪个区域?()A.黄河流域B.西部地区C.东北地区D.长江流域答案:A11.首都一般设在什么样的地区?()A.人口密集地区B.经济发达地区C.军事要地D.地形险要地区答案:B12.世界文明的起源大概在()。

A.公元前150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400年D.公元前2000年答案:B13.说起文明的起源,最为重要的就是()。

A.人类的起源B.文化的起源C.农业的起源D.社会的起源答案:C14.北方戏曲是在下列哪一剧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呢?()A.京剧B.黄梅戏C.秦腔D.二人转答案:C15.被称之为是“儒雅商帮”的是()。

A.徽商B.晋商C.儒商D.粤商答案:A16.关于中国山水画说法对的是()。

A.南派始创了浓密墨点法B.我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是在五代时期C.山水画南北宗之分是以艺术思想和审美思想来区分的D.山水画的鼻祖是顾恺之答案:ABC17.下列关于中国早期农业中的水稻,说法对的是()。

第二课丝绸之路

第二课丝绸之路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自读课文。要求: 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chù
āo
róng xún tuó
bǐ mào ǐ

zhī
凹 戎huànFra bibliotek循鸵




古朴 满载 灌溉
典雅 芝麻 犀牛
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 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不计其数。 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 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 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来了!来了 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来了 来了 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 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 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 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 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 作揖还礼: 中国使者抱拳, 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 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 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 “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 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 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石雕 缫丝 雕刻

2022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2课《丝绸之路》课文

2022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2课《丝绸之路》课文

2022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2课《丝绸之路》课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method!2022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2课《丝绸之路》课文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知识点归纳总结、教材习题解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知识点归纳总结、教材习题解答

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点归纳】一、张赛通西域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交流:汉朝—西域: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西域—汉朝: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多种乐器和歌舞。

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绸之路(1)向东: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2)向西: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欧洲。

三、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班超经营西域: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张赛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班超经营西域发生在东汉(汉明帝)时期)【教材问题解答】张赛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

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材P68“问题思考”)我们应当学习张赛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想—想:为什么说张赛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教材P69“材料研读”)张赛笫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政权有了笫一次友好往来。

1、想—想:张寨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教材P71“课后活动”)一方面,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置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下列图片中的食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它们为什么都以“胡”字命名呢?你知道它们现在的名字吗?你还能想出一些以“胡”字命名,而且是从西域传入内地的物品吗?(教材P71 课后活动") 中国古代称北方或西域的少数民族为“胡”,这些食物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故名。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 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史记·大宛列传》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为“凿空”,张骞第一次 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 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时间
张骞通西域 目的
意义
第一次 第二次
➢ 继续管理:13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 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课后活动 1.尝试从多个角度说说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一方面,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 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 系,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另一方面,张骞通 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 济文化的交流。
新课展开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概念
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 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
玉门关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路线:长安(前138年)→楼兰→龟兹→大宛
课堂小结
西域
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绸
张骞通
时间 目的
西域 意义
路线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交流 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
之路 对西域 西汉

的管理 东汉
课堂练习
1.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皇帝是( B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2.丝绸之路(讲课用)

2.丝绸之路(讲课用)

核桃
石榴
蚕豆
黄瓜
芝麻
无花果
孔雀、大象、骆驼大量流入我国中原地区
血汗宝马
丝绸之路的图片
我国精美的丝织品,也沿着这条道路运向西方
千百年来,各国的使节和客商,络绎不绝地往来 于这条道路上,我国的四大发明等技术,也沿着 这条道路传到了西亚和欧洲。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意义的国际通道,他促进了 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认真读读课文的开头、结尾,说说 你体会到了什么,并说一说首尾与中间部分 的联系
①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 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 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 声……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从文中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
矗(chù) (矗立) 凹 (āo) (凹陷) (循环) 戎 (róng) (戎装) 循(xún) 鸵(tuó) ) (匕首) (鸵鸟) 匕 (bì 贸 (mào) (贸易) 芝(zhī) (芝麻)
西域督护府
•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 联为一体,中原和西域以至 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 联系日益密切。汉宣帝时, 始设西域都护,为西域最高 军政长官 。
公 元 前 60 年
张骞 • 汉中城固(今陕 西城固)人,西 汉著名探险家、 外交家。出使西 域前是个郎官, 守卫皇宫。官职 虽小,但胆量不 小。后有功,被 封为博望侯。
路。
(2)‚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 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
的经济之路。
(3)‚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 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 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

丝绸之路2

丝绸之路2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其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其实它随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转移而变化。

长安(今西安)、郏鄏洛阳、平城(今大同)、汴梁(今开封)、大都北京曾先后为丝路起点。

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丝绸之路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

从此,丝唐灭西突厥绸之路这一谓称[1]得到世界的承认。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

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

丝绸之路(Silk Road)古代贯通中西方的商路。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 丝绸之路thofen)命名。

丝绸之路2PPT课件

丝绸之路2PPT课件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路线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郑和七次下西洋
1、丝绸之路开始于我国( 西汉)时期,从(长安 )出 发,经过河(西走廊 )和新(疆地区 ),到达中亚西亚 ,全场7000多千米,成为连接中西文化的重要通道,为促 进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2、(张骞 )是汉武帝时的大将,曾经( 两次 )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打通了西域与汉朝的的通道,而且 开辟了中国与欧洲、非洲的贸易通道。
50吨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 美洲
印度
范围 和地区
返回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 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 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 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通往孟加拉湾沿岸
孟 加 拉 湾
广东沿海的 港口出发
马来
穿过马六甲海峡 半岛 绕过马来半岛
马六甲 海峡
返回
3、( 郑和)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使者,他曾 经七次下西洋。 4、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B)
A 汉武帝 B 张骞 C 班超 D 甘英 2、下列物品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是( B ) A.丝绸 B.石榴 C.铁器 D.漆器
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P22-P23页填一填的1-4小题
课外拓展:
人物 郑和 时间 1405—1433年
哥伦布
达·伽玛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郑和下西洋是世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 17艘
4艘
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船共有200艘)
船只 长44丈(151.8 100吨

《丝绸之路-2》PPT课件

《丝绸之路-2》PPT课件

茶叶
铁器 陶器 蚕桑技术 四大发明
“他是一个冒险家,
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
家,同时又是一员战
将,真可谓中国历史
上出类拔萃的人物
也。”

——翦伯赞

(历史学家)
“丝绸之路”成为促进欧亚 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 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 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 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 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 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下面我们就来练习复述课文,好吗?
kǎisà
凯撒大帝 恶劣 h贸àn易 融洽 máo 炼钢 派遣 浩瀚 盯着 时髦
p覆iā盖o hàn偏僻 横贯 欧洲 恐怖zhǎn 剽q悍iān监视 煎熬 延伸 辗转 张骞 派遣 融洽 匈奴 汉武帝
设置 乃至 炼钢 纽带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 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 方法解决。

二、学习3―7自然段:
◆ 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 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 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 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三、学习第8自然段:
◆ 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 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 用——画下来。
● 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 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 纽带。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 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 运送货物的路。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丝绸之路2

丝绸之路2
张 晓 娟
新 华 镇 中 心 小 学
原来,有一条路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 主的古代商路。这条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 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 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
个人学习: 默读课文5—8自然段,从张骞这几段经 历中你看到了他怎样的精神?结合重点词句, 做出批注。
小组学习: 顺序分享学习成果,组长汇总写在时间 轴相应处。
张骞出使西域经历时间轴图 时间
主要 经历
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灌溉技术、炼钢 技术和四大发明开始陆续西传。西域的萝卜、 葡萄、汗血马以及乐器、佛教、绘画艺术也 传到了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 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 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京港澳高速——加强南北地区及周边省市经济联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才能开辟出康 庄大道。——松下幸之助
川藏公路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各国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川藏公路——中国人的景观之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新人教版

教材习题答案
2.答案 胡豆,今名蚕豆。胡麻,今名芝麻。胡桃,今名核桃。“胡” 在中国古代泛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这些食物以 “胡”字命名,正说明它们最初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的。以 “胡”字命名,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西还有胡椒、胡萝卜等。
3.答案 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实行“一带一路”是 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正确决策。在如今日渐增长的国际机遇和 挑战中,实行“一带一路”战略是实现大国和平崛起及迎接机遇和挑 战的一个适时、适地、适国情的国家战略。历史上,从张骞开辟这 条道路开始,中西方交流就有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正是因为有 了这条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才能传播到西方,促进全人类的发 展,也使古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并在唐宋时期建 立起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圈。无论从历史还是当下世界潮流 来看,“一带一路”的建设都符合中国利益。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基础知识梳理
(2)第二次:公元前 119 年, 张骞 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 许多国家。西域各国认识到西汉的富足和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 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1)背景: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 经济文化 交流日趋频繁。 (2)路线: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 长安 穿 过 河西走廊 ,经西域运往 中亚 、 西亚 ,再转运 到更远的 欧洲 ;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 丝绸之路 ”。 (3)交流: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 丝绸 、 漆器 等物品,以 及 开渠 、 凿井 、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 良种马 、 香料、 玻璃 、宝石等,以及核桃、 葡萄 、 石榴 、 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共40张)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共40张)

④富商坐大,影响国家税收,不利国民
——《史记•平准书》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⑤思想各异,不利社会秩序稳定 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
——内《忧汉书外•董仲患舒传》
⑥边境不宁,匈奴入侵,威胁国家安全
——《史记·匈奴列传》
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强化 (1)颁布“推恩令”
东汉
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张仲景被 誉为“医圣”。
从植物中提取、适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
东汉 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
▪ 大一统——思想统一,适应国 家统一的需要
▪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 君权
▪ 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
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4.开疆拓土 (1)北击匈奴 ▪ 北击匈奴: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 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 大片区域。 ▪ 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 汉初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县、乡、里。……此外,刘邦为“矫秦
县之失策”,还“封建王侯,并跨州连
▪ 有所损益
邑”,可在其封地上“自置吏”、“得
▪ 地方行政制度采用郡县和分封并行制
赋敛”。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在位君主
措施
影响
先:在统一战争中分封 诸侯拥兵自重,对中央集
(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 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 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闭门成市, 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
(2)过程 ①184年,张角创立“太平道” 发动起义起义军称“黄巾 军”。 ②黄中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 的统治基础。 ③地方长官越机拥兵自重军 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 存实亡。

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2、丝绸之路(图文完整)

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2、丝绸之路(图文完整)
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2、丝绸之路 (图文完整)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敦 煌 莫 高 窟 全 景
敦煌壁画: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玉门关
阳关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沙漠里的匈奴兵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沙漠中的商队
鸣沙山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峻险的雪山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葱岭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楼兰遗址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 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 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 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塔 缤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还留下了西行记录《大唐西域记》一书共12卷。(后
zài
(重载)

zǎi (记载)
xìng
(助兴)

xīng (兴奋)
zēng (姓曾) 曾
céng (曾经)
1、边自由朗读课文,边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 话来说明。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利大意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丝绸之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 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 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中 国 文 化重点题

中 国 文 化重点题

中国文化(培训中心提供)一、填空题1. 乾隆年间,正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 苏州是清代前期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

3. 王阳明(王守仁)是明代心学的开创者。

4.元代,马可波罗留下了游历记录,有助于欧洲人了解东方。

5.元曲使中国开始真正步入戏剧大国的门槛,享誉世界。

6.严复被时人誉为“中国西学第一者”。

7.道教四大名山为: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8.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英宗年间陨石的记载,比西方早700年。

9.中国文学史上,“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五言长城”指唐朝诗人刘长卿。

10. 朴学脱颖而出,成为乾嘉时期的主导学说。

11.到唐代基本上达到了顶峰的中国古典舞蹈,出现了几部大型舞蹈,其中白居易在一首诗中作过细致描写,最著名的是霓裳羽衣舞。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1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在唐宋之际发明并应用的包括火药、印刷术、罗盘针。

1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分为风、雅、颂等部分。

15.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是指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16.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丑。

17.被称为“学问小说”的作品《镜花缘》,作者是清朝的作家李汝珍。

18.“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19.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

20.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蝗佛学宗派是禅宗。

21.书法中有“颜筋柳骨”之称,这里的“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公权。

22.“江南三大楼阁”指的是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和江西的滕王阁。

23.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达到独尊地位。

24.俄国文豪托尔斯泰所奉行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深受中国老庄无为思想影响。

25.中国的四大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观点。

27.“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202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与练习-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202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与练习-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202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与练习-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课程标准】: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课本在线】: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考点解析】1、张骞通西域(1)西域:广义上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狭义上指今新疆地区。

(2)通过:第一次: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了解到西域各国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最终建立了西域和汉朝的友好关系。

为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3)历史意义:①扩大了两千年前中国人的世界视野,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使中原开始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了了解。

②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展。

③开创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经济、文化联系。

2、丝绸之路(1)路线:从长安动身向西,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再经中亚、西亚,最后到欧洲。

(2)作用:①沟通了中西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融和汉朝的兴盛,对以后经济文化交流进展阻碍深远。

②在今天,丝绸之路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多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同时它也在向世界昭示着一种对外开放的精神。

注意: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创了海上交通要道,这确实是历史上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动身,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过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段和斯里兰卡岛。

3、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我们应该学习张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不辱使命、报效国家的坚强意志,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价值观。

丝绸之路2

丝绸之路2

丝绸之路2丝在中华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传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而在那几百年之后,中国的文献中已有桑、线、丝等字。

而丝很快便成为中国最出类拔萃的产品。

这里是永泰公主墓,距离乾陵不是太远,当你沿着有90米82码长的地道前行,就会看到两边墙壁上的唐宫侍女图。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这样描绘过这些贵妇所穿着的丝绸服饰:“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做江南春草色这几句诗出自白居易《缭绫》一诗。

”这些贵妇在花园里赏玩花草。

白居易的《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安的城墙建于明代,但是早于建成的700年至800年前,唐代的规模是它的8倍,足足有10公里乘8公里之大,相等于6英里乘5英里。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比起西方的巴格达还要大。

在城内有市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都来这里做买卖。

取道丝绸之路来到西安的商人,都集中在西市。

西市还有其他吸引人的地方。

例如音乐,好客的中国人,以各种形式的表演娱乐风尘仆仆的丝路商人。

来自罗马、波斯和中亚的商人,全部都集中在西市。

他们想买各式各样的商品,但是最想买的是丝。

在罗马帝国,丝的价值是以金来衡量的。

西安屡有文物出土,他们充分显示出昔日的长安是一个国际都市。

唐代盛行软陶肖像,其中有许多雕刻了外国人,在西安甚至有日本古钱出土。

这些骑着骆驼的人来自北方,他们穿的是高筒靴,长安的文化交流活动极其繁荣,从而促成了新丝路文化的诞生。

在丝绸之路上经常有骆驼商队来往,他们运送的除了是货物,还有东西方文化。

这朵用丝编织成的花是在丝路上一个很重要的城镇吐鲁番发现的。

吐鲁番位于长安以西1500公里,就是大约900英里。

中国考古学家认为,这朵花有一千五百年历史。

由于吐鲁番气候干燥,所以能够保存完好。

这个雕像刻画一个商人在路上被狼袭击,它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出土的,这片沙漠极其荒芜,只有商旅的白骨作为地标。

2 丝绸之路之教材分析

2 丝绸之路之教材分析

2 丝绸之路之教材分析2 丝绸之路之教材分析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2 丝绸之路之教材分析_课堂实录_案例_教学反思_课文_教后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2 丝绸之路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

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

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煌的历史。

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②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对词语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任务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形成,理解其对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

必背重点1.张骞通西域和汉朝对西域的管理2.丝绸之路→对外交往陆上丝绸之路基础张骞出使西域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交流物品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海上丝绸之路路线1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路线 2今山东沿岸→朝鲜半岛和日本图片解读:重要地点:(1)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的都城,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2)大秦:罗马帝国,与汉朝并存的地中海沿岸的大帝国。

路线:(1)北线:长安(起点)—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楼兰—疏勒—大宛—康居—欧洲(终点)(2)南线:长安(起点)—河西走廊—敦煌—阳关—鄯善—于阗—葱岭—安息—大秦(终点)教材问题解答【P79材料研读】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P82想一想】促进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维护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P83课后活动】1.一方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参考】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实行一带一路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正确决策,同样也有利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善,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和落实。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全人类的发展。

而中国也在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完善中不断提高自身在古代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并在唐宋时期建立起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时间: 公元前138年
2.第一次:

时间
第二次

意义: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目的: 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流
公元前119年 意义 促进了汉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敦煌壁画张 骞张骞拜别 汉武帝出使 西域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张骞,陕西城 固人,生活在汉景 帝和汉武帝时代, 著名探险家、外交 家。因为屡立奇功, 被汉武帝封为博望 侯。
课堂巩固
1.张骞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然坚 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张骞是我国历史上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沟通西域同内 地的联系、促进中西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杰出人物。我 们应该学习张骞不畏艰险、坚韧不拔、报效祖国的高贵品质 和爱国主义精神。
2.《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又是信之。” 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三、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的设置
西域都护
回到汉朝,如果你是一名西域商人, 要在长安开一家西域商品专卖店, 那你会卖什么?
葡萄
苜蓿
核桃
小麦
丝 绸 石榴
良种马
铁器
陆上丝绸之路
为什么这条商路被成为“丝绸之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从陆上道路运到地中海的西方世界的所有物品 中,丝绸是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西域: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 作用:
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丝绸之路
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
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辅助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
共享预案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师:有一条路,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出示地图教师根据地图讲述。

(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教学)
师: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

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今天,让我们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认识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问题: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1.认真读课文,探究问题。

2.交流体会。

句1:“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有了这条路,从此,两过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3.默读课后“资料袋”。

同学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因此古罗马出现了中国丝绸的热效应。

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内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

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丝绸之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条路的开辟者就是张骞。

4.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四、总结全文。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

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这是古老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史,而今我国西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去做个了解。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