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物进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知识汇总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1007bb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5.png)
《遗传与进化》经典知识汇总第一章:生物进化的证据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基因流、基因漂变1.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定义与意义化石证据:化石的形成与分布、化石在地层中的顺序、化石的种类与特征比较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痕迹器官胚胎学证据:胚胎发育过程、胚胎形态比较1.3 教学活动观察化石标本,探讨化石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分析比较解剖学证据,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痕迹器官观察胚胎发育过程,探讨胚胎形态比较的证据第二章:遗传与变异2.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孟德尔遗传、染色体遗传、分子遗传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变异形式2.2 教学内容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孟德尔遗传: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遗传、染色体数目变异分子遗传:DNA复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讲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探讨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与应用观察染色体标本,了解性染色体遗传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特征第三章: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3.1 教学目标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与机制掌握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与变异、适者生存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与意义3.2 教学内容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与机制过度繁殖:生物种群的增长规律、环境承载力生存斗争:生物之间的竞争、生物与环境的斗争适者生存:适应性进化、适应性辐射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与机制,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探讨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观察生物标本或图片,了解适者生存的实例与适应性辐射的特征第四章: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4.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掌握生物进化与分子进化的关系:DNA序列比较、蛋白质结构比较、基因家族进化了解生物进化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4.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DNA、RNA、蛋白质DNA序列比较:序列相似性、遗传距离、分子进化树蛋白质结构比较:结构域、活性位点、功能进化基因家族进化:基因家族的定义、基因家族的进化规律4.3 教学活动分析DNA序列比较的实例,探讨遗传距离与分子进化树的关系观察蛋白质结构比较的实例,了解结构域、活性位点在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基因家族进化的规律,探讨基因家族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第五章: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5.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了解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5.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进化历程、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与机制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频率、基因流、基因漂变物种多样性:物种形成、物种分化、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性5.3 教学活动分析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让学生参与讨论观察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实例,了解其形成的原因与机制探讨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提出相应的措施与策略第六章:生物进化与化石记录6.1 教学目标理解化石记录对生物进化的启示掌握化石形成的原理和过程了解不同地层中化石的分布规律6.2 教学内容化石的形成与分类:化石的类型、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地层学原理、化石分布的模式化石记录与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变迁、生物进化趋势6.3 教学活动参观化石博物馆或观察化石标本,加深对化石形成过程的理解分析化石分布图,讨论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研究特定化石种类的演化历程,探讨化石记录对生物进化的证据意义第七章:生物进化与比较解剖学7.1 教学目标理解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掌握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的概念了解比较解剖学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贡献7.2 教学内容同源器官:定义、分布、进化解释同功器官:定义、分布、进化解释比较解剖学与生物进化:生物形态比较、进化趋势分析7.3 教学活动分析比较解剖学图表,识别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的例子讨论比较解剖学证据如何支持生物进化理论利用比较解剖学数据,构建生物形态演化的图表或模型第八章:生物进化与遗传学8.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学原理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掌握遗传变异的类型和遗传漂变的后果了解分子遗传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遗传变异:突变、重组、基因流遗传漂变:定义、类型、生态遗传后果分子遗传学:DNA序列比较、遗传距离计算、分子进化树构建8.3 教学活动分析遗传变异的案例,探讨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通过模拟遗传漂变过程,让学生理解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利用分子遗传学数据,构建简单的分子进化树,讨论生物的演化关系第九章:生物进化与生态学9.1 教学目标理解生态学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掌握生物间相互作用对进化影响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9.2 教学内容生物间相互作用:竞争、共生、寄生、捕食生态位: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分化与特化生态系统与生物进化: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地理学9.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探讨生物间相互作用对进化的影响观察生态位分化实例,讨论生态位如何促进物种多样性研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案例,了解生态系统与生物进化的相互关系第十章:生物进化与生物地理学10.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地理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掌握生物地理分布的类型和模式了解生物地理学对生物进化假说的贡献10.2 教学内容生物地理分布:纬度、经度、海拔的影响生物地理学假说:板块构造、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物地理学与生物进化:生物入侵、生物扩散、物种形成10.3 教学活动分析生物地理分布图,识别不同物种的分布模式讨论生物地理学假说如何解释物种的分布与演化通过案例研究,了解生物地理学如何影响物种的形成与灭绝重点解析本文教案《遗传与进化》经典知识汇总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生物进化的证据、遗传与变异、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与化石记录、生物进化与比较解剖学、生物进化与遗传学、生物进化与生态学、生物进化与生物地理学等经典知识点。
生物进化 ppt课件
![生物进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ab5f53b14e852459fb5705.png)
3、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结论
➢这些异同点说明了什么?
这些器官所在部位和结构 组成相似,说明它们的起源相 同。
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 ,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 而来的。
返回
4、生物化学证据
人与8种生物在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
异数
异数
黑猩猩 0
金枪鱼 21
乳动物时代
发展
植物的进化历程
藻类
苔藓
孢子植物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鱼类动物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胞数量上由 单细胞 到 多细胞 , 器官结构和生理活动由 简单 向 复杂
发展, 生活环境则由 水生 到 陆生 , 生物界向着多样化 和 复杂化 方向发
➢无论是高等动物或是高等植物,它 们的个体发育都是由一个细胞——受 精卵开始的,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共同 的原始祖先都是单细胞生物。
2、胚胎学上的证据——胚胎比较
鱼 蝾螈 龟 鸡 猪
牛兔 人
海克尔绘制的胚胎比较图
2 1
1
3 2
1
3 2
鳃裂
肢芽 尾
鱼类、鸟和哺乳动物的胚胎早期阶段
➢始祖鸟和中华龙鸟在生物进化上有何 重要意义?
因为它界于爬行类和鸟类之 间,所以它是证明鸟类是由爬行 类进化而来的重要证据。
返回
1、古生物学上的证据——种子蕨
➢种子蕨化石在生物进化上有何 重要意义?
种子蕨化石证明了种子植物 和蕨类植物在进化上有着密切的 亲缘关系。
返回
2、胚胎学上的证据——个体发育
A、比较解剖学 C、分子生物学
高中生物第三册-第九章-生物进化理论
![高中生物第三册-第九章-生物进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12279fb0242a8956bece417.png)
一、达尔文与进化论的创立
1865年 年
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 拉马克 用进废退学说
遗传和变异
只有变异生物 能进化吗?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条件,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条件, 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繁殖过剩
老鼠具有惊人繁殖力,假设一对老鼠1年 老鼠具有惊人繁殖力,假设一对老鼠1 只产生100个后代,又因为后代雌雄的机率一样, 100个后代 只产生100个后代,又因为后代雌雄的机率一样, 因此100个后代可以等同于50对后代。10年后能 100个后代可以等同于50对后代 因此100个后代可以等同于50对后代。10年后能 产生多少老鼠? 产生多少老鼠?
3、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 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的不利变异被 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 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 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 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生物进化的主要环节
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是基因学说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综合。 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是基因学说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综合。 内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外因---环境变化 环境变化; 内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外因 环境变化;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偶然性------突变; 必然性 突变; 必然性------选择; 选择; 偶然性 突变 选择 进化的中心问题--------物种的形成过程。 物种的形成过程。 进化的中心问题 物种的形成过程
局限于科学发展水平, 局限于科学发展水平,不能阐明 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四、现代综合进化理论
第9章生物进化
![第9章生物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33a1bfd050e2524de5187ecc.png)
第9章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理论是指导人们辩证认识生命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
学习本章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本章分三节。
在第1节《生物的进化》中,教材以大量的实例从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历程和生物的进化规律三方面证明“生物进化”这一事实,并揭示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界的发展方向,为进化理论的阐述奠定基础。
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教材从介绍达尔文开始,以自然选择为主线,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介绍现代进化理论,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内因、外因和基本形式,回答了生物是怎样进化的问题。
第3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选学)》,简要说明了人类进化历程,指出人类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性,其进化历程与人类文明相伴随。
第1节生物的进化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说生物是进化的?教材从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历程和生物的进化规律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从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讨论生物进化的证据。
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和生物化学是研究现代生物物种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手段.其研究结果可以证实,现代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史的直接手段,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存在有当时生活的生物种类化石,若将不同地质年代的马的化石连接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马的进化历程。
由此,用事实来回答生物是进化的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简要展示38亿年来,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并将生物进化与地球环境变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显示了生物与环境的不可分割,为自然选择理论奠定基础。
教材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生物进化的规律,并用实例对进化规律进行说明,以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生物进化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物进化的证据。
(2)>知道同源器官、痕迹器官、化石、适应辐射等概念。
(3)知道动物和植物进化的大体历程。
(完整版)第九章生物进化
![(完整版)第九章生物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e887c93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9.png)
(完整版)第九章生物进化第九章生物进化第一节生物的进化1.生物进化的证据:1.1胚胎学证据:例如鸟和哺乳动物的胚胎早期在咽部都有鳃裂褶皱,说明陆生脊椎动物是从水生鱼类进化而来的1.2比较解剖学证据:举例:脊椎动物的前肢;植物中的变态茎:葡萄的卷须、洋葱的鳞茎、皂荚枝上的刺叶的变态:豌豆的卷须、小檗的刺陆生脊椎动物的肺和鱼膘同源器官:概念:在发生上有共同来源而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完全相同的器官解释:有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形态功能不完全相同说明有各自的适应性突变举例:如人的盲肠和阑尾,蟒蛇体内的后肢骨残余痕迹器官:概念:生物体内某些功能已基本消失但仍然存在的器官意义:追溯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与其它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线索1.3 生物化学证据:细胞色素C:生物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组成越相似;反之,亲缘关系越远,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大1.4 古生物学证据:概念:在特殊条件下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它们的生活遗迹生物化石作为进化证据的原因: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由一定顺序的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顺序: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证实:生物是进化的,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生物的进化不仅表现在整个生物界,每个生物的种或属都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马的进化: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上新马------现代马(马的进化是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关联的)2、生物进化历程35亿年前,出现以蓝藻为主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有了光合作用-----开始构建最早的生态系统20亿年前,生物第一次繁荣,细菌蓝藻的多样性得到发展,出现了真核生物5.3亿年前,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出现了大量的多细胞生物4亿年前, 部分水生植物登陆,开始了陆生植物的进化历程: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意义:随着陆生植物的增加,大气中氧的含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并稳定在现有的比例,为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古代鱼类中的总鳍鱼类在陆地上幸存,开始了陆生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3、生物进化规律鸟类营养方式:异养自养异养;细胞数量上:由单细胞到多细胞器官结构和生理活动上:由简单到复杂;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发展方向:多样化概念: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并且向不同方向发展分化为形形色色的物种意义:使生物扩大了生存空间,适应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适应辐射:概念:来自共同祖先的后裔,因适应不同的生物环境而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现象意义: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是生物进化的形式之一(规律之一)复杂化意义:使生物的生活力增强,适应范围扩大,最后达到物种的繁荣生物进化是前进性发展的,从总的来说是不可逆的第二节生物进化理论1.生物进化论最初奠基者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创立的‘用尽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生物进化学说;最重要的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上海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三册 第九章生物进化学案
![上海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三册 第九章生物进化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c286ba69dc5022aaea0047.png)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九章生物进化第1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能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2、能举例说明同源器官、痕迹器官、化石、适应辐射等概念。
3、能说出动植物进化的大体历程。
4、能根据地层中化石分布特点归纳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进化的四方面证据。
马的进化历程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生物的主要进化历程。
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难点:胚胎学证据、同源器官、适应辐射。
三、预习与笔记1、你认为地球上现存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吗?有证据证明你的结论吗?。
2、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的学科是、、和。
3、研究各类动物的胚胎发育可以发现陆生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出现腮裂,说明;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尾,说明。
4、龟、马、鸟、蝙蝠和海豹的前肢与人的上肢等器官在胚胎发生上,都是由胚胎时期发展而成,这些器官内部结构,形态和功能上,称为器官,具有同源器官的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
5、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有和。
6、生物化学的证据是比较各种真核生物中都存在的蛋白质——细胞色素c,根据教材第三册P43表9-1可以得出结论:这8种生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原因是。
7、生物化石是在特殊条件下保存与中的古生物、和它们的。
8、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证明了,还揭示出生物、、的进化顺序。
9、马的化石说明了马的进化、生物进化历程10陆生动物进化历程:。
11、生物进化规律:细胞数量上,器官结构和生理活动,生活环境,生物界向着和方向发展。
12、来自共同祖先的,因适应的生活环境而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现象称为。
这种现象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是生物进化的形式之一。
四、练习1.所有高等生物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可以说明[] A.生物是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B.古代脊椎动物共同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C.高等生物起源于单细胞生物D.凡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2.七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早期都具有鳃裂和尾的最好解释是[] A.都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C.适应早期发育的液体环境D.由水中生活的鱼发育而来3.比较七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很相似,那就是都具有____ __,这说明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____ __进化来的。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1节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1节生物的进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8b244fb307e87101f696b0.png)
第九章生物进化一、本章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理论是指导人们辩证认识生命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
学习本章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本章分三节。
在第1节《生物的进化》中,教材以大量的实例从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历程和生物的进化规律三方面证明“生物进化”这一事实,并揭示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界的发展方向,为进化理论的阐述奠定基础。
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从介绍达尔文开始,以自然选择为主线,介绍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介绍现代进化理论,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内因、外因和基本形式,回答了生物是怎么进化的问题。
第3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选学)》,简要说明了人类进化历程,指出人类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性,其进化历程与人类文明相伴随。
二、课题:第九章生物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三、本节教材分析:本节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说生物是进化的?引导学生从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历程和生物的进化规律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从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讨论生物进化的证据。
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和生物化学是研究现代生物物种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手段,其研究结果可以证实,现代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有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史的直接手段,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存在有当时生活的生物种类化石,若将不同地质年代的马的化石连接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马的进化历程。
由此,用事实来回答生物是进化的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简要展示38亿年来,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并将生物进化与地球环境变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显示了生物与环境的不可分割,为自然选择理论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进化的规律,通过以实例对进化规律进行说明,以帮助学生真正了解生物进化的含义。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能举例说明同源器官、痕迹器官、化石、适应辐射等概念。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ef380de87101f69e3195b0.png)
第九章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一、教材分析: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证明生物是在进化的,但是,我们还无法用实验证实生物是怎样进化的,是达尔文创立的进化理论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
教材从五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创立、内涵、发展及物种的形成和灭绝的机理。
首先简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
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生物是进化的,人们对进化原理的认识也是在深入和发展的,达尔文以后,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有关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材选择为最广大学者接受的现代进化理论为例,介绍进化理论的新的认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用基因和基因频率等遗传学概念解释生物进化机理,并从基因交流角度讨论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最后通过对重大灭绝事件的归类总结,告诉学生新物种替代旧物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事件。
由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含义。
二、课题:第九章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能说出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能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能说出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能解释基因库并正确计算基因频率。
2、过程与方法:关注达尔文的生平和主要科学活动。
能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种形成和灭绝的了解,初步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以及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性,铅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到的四个基本论点。
现代进化理论。
物种的形成和灭绝。
难点:生物的适应性。
自然选择的作用。
基因频率。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八、板书:第九章第2节生物进化理论一、达尔文于进化论的创立二、自然选择学说1、遗传和变异2、繁殖过剩3、生存斗争4、适者生存三、自然选择的作用四、现代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3、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4、隔离室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九、评价:用进化理论解释马的进化并交流.十、反思: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进化理论要作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对生物进化问题的认识演进.容量还是大了些,课件要消减容量.2013-04。
第九章 生物的宏观进化
![第九章 生物的宏观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d4b4df403186bceb18e8bb0d.png)
间断平衡论并非是达尔文学说的替代理论,它只是对达尔 文学说的补充和发展。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其进化的型式 并非是惟一的,进化不仅有达尔文提出的渐进型式,也有艾 德里奇和戈尔德等人提出的间断平衡。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某 一种理论,而应用全面的观点来了解生命史,不断揭示其进 化规律。
后又遇到了相同的条件,产生了对相似环境的相同适应。
澳 大 区利 真亚 兽有 类袋 的类 平与 行其 进他 化大 陆 地
以上3种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的进化方式,亲缘关系 较远的可以表现为趋同: (4)趋同
指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的选 择压力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 适应相同的环境条件,这种现象称为趋同。
2.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大灭绝
2、特化式进化(特异适应)
指由于生物对各种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而出现的多方向 的分化,但在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并没有质的 提高和改变,其进化水平属于同一等级。特化式进化包括分 歧、辐射、平行和趋同等。
(1)分歧(又称趋异) 由一个祖先物种适应于不同的环境,向着两个或两个以上
方向发展的进化过程
1992年,中科院南京 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 远在澄江共收集100余 箱近4000块化石,奇虾 等保存完整的珍贵化石 首次被发现。
奇虾,被称为当时海 洋中的“霸王龙”,它身 长2米,有两个惊人的 大螯,每当在海洋中游 弋时,其它动物一见它 就纷纷四散逃命。
娜羅虫类(Naraoiids)
(三)渐变与间断并存
地球生命在35亿年演化过程中的五次大灭绝
1.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4.39亿年
生物进化 完整版课件
![生物进化 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e05cf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4.png)
工厂冒出的滚滚黑烟,染黑了树干。到1900 年,黑色尺蛾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浅色尺蛾。
在自然界中,蛾的天敌,如鸟类,是靠视觉来识 别和捕捉猎物的,这样,体色与环境不一致的蛾被捕 杀的概率远高于那些与环境背景色接近的蛾!!
1、在1850年前,为什么浅色尺蛾的数量远多于 黑色尺蛾? 2、到了1900年,什么原因使黑色尺蛾的数量远 多于浅色尺蛾? 3、今天这片树林周围的工厂污染减少了,请预 测不同体色尺蛾的数量变化情况。 4、根据自然选择理论,不适应环境者将淘汰, 也就是在1900年时,应当只剩下黑色尺蛾。可是 浅色尺蛾仍生活在树林中,只是数量减少了。难 道达尔文错了?
或淘汰。
二、选择题
1、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
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D )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遗传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正确理解是:
(B )
(A)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B)选择是不定向的;
境的变异个体,就容易在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
来,反之,则被淘汰。也就是说,凡是生存下
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适应的,凡是淘汰的生物
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
文把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叫做自然选择。
实例: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3.遗传和变异:达尔文注意到生物普遍存在遗
传和变异现意象义。如:小达麦尔后文代是总继是拉小马麦,克这就是 遗传,但它后们首之间次或提多出或科少学存进在化着论差异的性,这 就是变异。伟大学者,他的理论很好
《生物进化》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第九章【2017沪科版】1
![《生物进化》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第九章【2017沪科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841b1755901020207409cdf.png)
●鸟的翼、蝙蝠
的翼手、鲸的鳍
、马的前肢和人
的上肢,虽然形
态各异,功能不
同,但都是由胚
胎时期的前肢芽
发展而来,由于
适应各自不同的
生活方式,在进
化过程中发 生了 适应性分化。
人 鸟
马 蝙蝠
龟
各类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规律:
在越古老的地层 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越简单、越低等;在 越近的地层里,成为 化石的生物越复杂、 越高等。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是老师在上课时补充讲解的,如果不听讲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些重点。
•
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决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最快的方法。因此,困难也要先听课,那对你将来的自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哪怕你只是记住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上课的内容好像马上就忘光
了,但等到你日后自己学习的时候,也能让你回想起很多内容。
种群的基因频率 发生定向改变
生物朝一定方 向缓慢进化
自然选择
间
直接
接 表现型
基因型
基因频率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
定义: 一定自然区域,彼此相互交配并产 生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与种群的关系: 一个物种包括多个种群
●隔离
定义: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基因不 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生物进化PPT教学课件
![生物进化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91bfc0eff9aef8951e0669.png)
物种形成过程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种 地理隔离 群
小 的
自然选择
产 生
基 因
种
改频
群
变率
生殖隔离
新 物 种
下图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淡化的模型,A、B、 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回答:
B
B
A
B
C
C
B
甲岛
D
乙岛
C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2、甲岛上的B物种迁移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 同一物种的原因是? B与C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 3、迁移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 是甲? 乙两岛上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作用也不同,
再加上地理隔离使它们基因频率的差别得到积累形成 了生殖隔离。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 期的自然选择,其中的不利变异被淘汰, 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 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 定的方向进化。
物种的形成
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
自然选择学说是从性状水平上以个 体为单位研究生物的进化;
现化生物进化理论则是从分子水平 上以种群为单位研究生物的进化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 材料。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四)、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基因频率
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 比例。
(B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 、水草
B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
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 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生物的进化》教学课件
![《生物的进化》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1bbc5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5.png)
《生物的进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第九章《生物的进化》,内容涵盖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理论的发展、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生物进化的证据及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1. 生物进化的定义及意义2.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4.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5.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原理解释生物进化的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认识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培养科学思维和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分析。
2.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理论的发展,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颈鹿进化图,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生物进化的定义及意义,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进化理论:介绍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其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4. 证据分析:结合实例,讲解生物进化的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证据。
5. 生物多样性:阐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2.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4. 生物进化的证据5.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进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
2. 答案:(1)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类在长时间内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具有适应环境、提高生存竞争力的意义。
高中生物 第九章之《生物的进化》课件 沪科第三册
![高中生物 第九章之《生物的进化》课件 沪科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8f0360c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c.png)
例: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 (5)一个池塘内的蝌蚪和青蛙
庙里的一群和尚也属于种群吗 ?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 一群个体。
桦尺蠖
栖息环境浅色 s基因频率95%
浅色(个体多) 深色(个体少)
栖息环境深色 S基因频率95%
s基因频率降低 S基因频率升高
浅色 深色
s基因频率又降低 S基因频率又升高
……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Biblioteka 形成物种: 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 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且能够 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下图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演化的模型,A、B、 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回答:
B
B
B 甲岛
A
B
D 乙岛
C
C
C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外部因素是?
地理隔离、自然选择 。
2、甲岛上的B物种迁移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 同一物种的原因是? B与C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 3、迁移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
长颈鹿
颈、腿较短 (被淘汰)
颈、腿较长 (被保留) 颈、腿较短 (被淘汰) 颈、腿较长 (被保留)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在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基因重组、基 因突变及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
《生物的进化》课件
![《生物的进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ebad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4.png)
性无法仅通过进化解释。
进化理论与宗教信仰之
间可能存在冲突。
进化的未来
人工遗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特征。
克隆技术
复制生物体,研究和生产相同基因型的个体。
全基因组测序
对生物的所有基因进行测序,深入了解遗传信 息。
生物学研究的新趋势
结合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推动研究进展。
进化的应用
选择性育种
人工选择有利特征,培育出 更适应环境的品种。
抗生素的演化
细菌对抗生素的适应种生物物种,维 持生态平衡与健康。
进化的争议
1 创造论与进化论
对于生物的起源,宗教 和科学观点之间存在分 歧。
2 智能设计
一些人认为生命体复杂
3 进化与宗教之间的
《生物的进化》PPT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生物的进化的PPT课件,将详细介绍什么是生物进化、进化的 分类、驱动力、证据、应用、争议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什么是生物进化
进化是生物种群在环境因素作用下不断演化比较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的本质是遗传变异。
进化的分类
垂直进化
物种自身的进化,适应环境更好。
水平进化
物种间的基因交换。
进化的驱动力
1
遗传漂变
机会事件导致基因型快速改变。
2
天赋变异
个体之间基因的自然变异。
3
自然选择
适应度高的生物更容易生存繁衍。
进化的证据
生物形态解剖学比较
比较不同物种的生物结构, 寻找共同点与差异。
分子生物学证据
通过DNA序列等分子标记, 比较物种的遗传关系。
化石记录
通过地质层析与化石,了解 古生物群落与演化过程。
高中第三册《第九章 生物进化 第1节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优秀课件
![高中第三册《第九章 生物进化 第1节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a308d5192e45361166f579.png)
第2节 生物进化理论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原
种 群 的
自 然
有利 性状
种
不 同 性 状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 化的方向; 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5、灭绝
灭绝:该物种的全部个体在地球上不复存在。 意义:物种灭绝是生物进化的正常过程,每一
次灭绝发生后往往会跟随一次大辐射进化的 到来。
❖ 基因频率=某染色体上某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 等位基因的总数
❖ 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
❖ 遗传平衡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有如下关系: 即遗传平衡公式。
❖ 〔p(A)+ q(a)〕2 =p2(AA)+2pq(Aa) +q2(aa)
❖ 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
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
代代相传
C
C.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 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4.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3)自然选择主导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原因:淘汰不利变异基因,
上海交通大学普通生物学第9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上海交通大学普通生物学第9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3e56ca372f60ddccda38a019.png)
20
虽然团聚体、微球体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细胞, 但是,无论哪一种多分子体系(团聚体或微球体), 都显示了原始生命的特征。 B.核酸起源学说:
生命和非生命之间最大差别是复制,大多数 生物细胞靠DNA的自我复制在细胞世代间传递遗 传信息,DNA将信息转录给RNA,以RNA为模板翻 译成蛋白质,包括各种酶类。
被吞食的原核生物 演变为细胞器 细菌 蓝藻
线粒体 真核细胞
叶绿体
真核植物 真核动物 真菌 某些原生生物
27
28
二、生物的进化
生物从共同祖先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逐步分化演变的过程。
生物的某一种群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遗传
变异的累积和表性特征的改变叫进化(evolution)。
进化含有连续变化的意思,而这种变化又带有
• 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单体分子的非生命合成 和积累---小有机分子合成。 • 有机单体分子在非生物体系聚合成多聚体;即 形成核酸、脂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生物 大分子合成。 • 非生物过程产生的多聚体整合成为多分子体系。 • 代谢与遗传体系的形成和演化最终产生出最简 单的生命形式---原始细胞形成。
32
贝格尔号探险航行:1831年12月27日从英国德文港起锚远航, 先后到达佛得角群岛,穿过麦哲伦海峡、越过安第斯山脉、经 家帕格斯群岛,再到新西兰、澳大利亚,最后从毛里求斯经好 望角回到英国;1836年10月2日法尔茅斯靠岸,历时近5年。
33
达尔文在考察中,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 回到英国,花了大量时间整理标本和笔记,生物 进化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意识到所有动物和植物最初都是有一个共同祖先 进化而来。 达尔文进一步认识到,每一物种的个体从出生以 来,就面临着生存竞争; 生物之间生存竞争的结果使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 保持适当的数量,同时向着更加适应于环境的方 向变化; 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 形成提供了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生物进化
第一节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的证据:
1.1胚胎学证据:例如鸟和哺乳动物的胚胎早期在咽部都有鳃裂褶皱,说明
陆生脊椎动物是从水生鱼类进化而来的
1.2比较解剖学证据:举例:脊椎动物的前肢;
植物中的变态茎:葡萄的卷须、洋葱的鳞茎、皂荚枝上的刺
叶的变态:豌豆的卷须、小檗的刺
陆生脊椎动物的肺和鱼膘
同源器官:概念:在发生上有共同来源而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完全相同
的器官
解释:有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形态功能不完全相同说明有各自的适
应性突变
举例:如人的盲肠和阑尾,蟒蛇体内的后肢骨残余
痕迹器官:概念:生物体内某些功能已基本消失但仍然存在的器官
意义:追溯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与其它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线索
1.3 生物化学证据:细胞色素C:生物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
越相似;反之,亲缘关系越远,氨基酸组成差异
越大
1.4 古生物学证据:概念:在特殊条件下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
体、遗物或它们的生活遗迹
生物化石作为进化证据的原因: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由一定顺序的
中的出现顺序: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近的地层
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进化的,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生物的进化不仅表现在整个生物界,每个生物的种或属都有自己发
生、发展的历史:
马的进化: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上新马------现代马(马的进化
是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关联的)
2、生物进化历程
35亿年前,出现以蓝藻为主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有了光合作用-----
开始构建最早的生态系统
20亿年前,生物第一次繁荣,细菌蓝藻的多样性得到发展,出现了真
核生物
5.3亿年前,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出现了大量的多细胞生物
4亿年前, 部分水生植物登陆,开始了陆生植物的进化历程: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意义:随着陆生植物的增加,大气中氧的含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并稳
定在现有的比例,为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提供了合适
的环境
古代鱼类中的总鳍鱼类在陆地上幸存,开始了陆生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3、生物进化规律鸟类
营养方式:异养自养异养;细胞数量上:由单细胞到
多细胞
器官结构和生理活动上:由简单到复杂;生活环境:由水生
到陆生
发展方向:多样化概念: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并且向不同方向发展
分化为形形色色的物种
意义:使生物扩大了生存空间,适应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
适应辐射:概念:来自共同祖先的后裔,因适应不同的生物环境而分化
成不同种类的现象
意义: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是生物进化的形式之一(规律之一)
复杂化概念: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意义:使生物的生活力增强,适应范围扩大,最后达到物种的繁荣
生物进化是前进性发展的,从总的来说是不可逆的
第二节生物进化理论
1.生物进化论最初奠基者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创立的‘用尽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生物进化学说;最重要的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
择学说。
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论述了生物进化的事实,提出
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阐明了生物进化(生物界发
展)的原因,正确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起源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
2.1 变异和遗传:观点: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现象(生物的特性之
一)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缺陷:有时环境条件可决定变异的方向(错误)
2.2 繁殖过剩:观点: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
观点1:生存斗争的原因是繁殖过剩使各种生物的生存
和传代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
观点2:生物与环境的各种复杂关系称为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无机自然条件的斗争、
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三个方面
缺陷: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仅是斗争
2.4 适者生存:观点1:对有利变异的保存和有害变异被淘汰的过程称
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观点2:自然选择包括无机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和生物彼此之间的选择作用
观点3: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
3.现代进化理论:进化是在生物种群中实现的,而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
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3.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概念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其中某一基因在它的全部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率
基因频率计算公式:某基因的纯合体几率+ 1/2杂合体几率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可避免
的;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3.2 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时也说可遗传的变异或突变和重
组)
观点:突变的结果,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
料。
3.3 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
观点:进化是自然环境对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向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
3.4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概念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由于某些地理障碍而发生的生殖隔离: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彼此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生殖隔
离分为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和受精后的生殖隔离观点: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相互分开的种群断绝了基因交流的机会,结果导致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一个物种的两个种群就变成两个物种的种群了;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是基因学说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综合,是以现
代遗传学的巨大成就来补充达尔文学说的不足。
阐明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内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和外因(环境变化),偶然性(突
变)和必然性(选择)的辩证关系;阐述了进化的中心问题---物种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进化机理的认识。
4.灭绝 4.1 概念:该物种的全部个体在地球上不复存在
4.2 原因:从物种本身来讲,对原有生存环境高度适应,导致基因库变
小,当环境变化后,对变化后的新环境的适应程度下降到零,
可能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内在原因。
4.3 意义:灭绝与新物种的形成一样重要。
灭绝为新物种的形成提供了条
件
4.4 在整个生物进化史中,与物种形成一样,物种灭绝是进化的正常过
程,以一定规模经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