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第四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二)纵向沙丘
这是一种在单向风或几个近似风向作用下形成向主风 向延伸的垄状堆积地貌,在亚热带信风沙漠中分布最 普遍。有些规模巨大沙垄上发育复合纵向沙垄 。
Photograph by E. Tad Nichols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纵向沙丘的成因很多:其中有一种是新月形沙丘 在两种风向呈锐角相交的作用下,由沙丘的一翼向 前延伸而成。
两种风向呈锐角斜交,新月形沙丘一翼延伸,另一翼 退缩,演化为新月形沙垄。
(三)多风向沙丘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多风向且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发育金字塔 形、星形等形状的沙丘。多风向沙丘一般作零星 的单个分布,但也有多个组成的不规则垄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三、沙丘的移动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第二节 风蚀地貌
一、风蚀作用
❖ 由于风的运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 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丘)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 的作用。可分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
二、风蚀地貌形态
(一)石窝
❖ 石窝是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经风蚀形成许多圆 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下篇第四章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第一节 风沙流
❖ 风沙流:含沙的气流 ❖ 起沙风速: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 ❖ 起沙风:一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 ❖ 风沙流运动形式:
包括悬移、跃移和蠕移,以跃移为主 ❖ 风沙流运动区域:
绝大部分在离地表30cm的高度内,特别集中 在0-10cm的气流层中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在沙源充足的地区,密集的新月形沙丘 相互连接, 形成与风向垂直分布的新月形沙丘 链。新月形沙丘 和新月形沙丘 链还会不断增高和扩大,形成复合新 月形沙丘 和复合型沙丘 链。
Photograph from:http://jpkc.snnu.edu.cn/geog/kcms-1.htm
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
一是南北纬30°-45°的亚热带,如北非撒哈拉、西 南亚的阿拉伯半岛等。
二是温带的内陆地区 ,如我国西北和美国西部等。干 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物质不同可分:岩漠、 砾漠、沙漠和泥漠。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一、岩漠(石质荒漠)
❖ 发育在干旱山地或丘陵区,地面被切割破 碎,山岭陡峭,石骨嶙峋,基岩凸露。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四)风蚀雅丹(风蚀垄槽)
❖ 泛指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中,方向与 主风向一致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 貌组合,如图。罗布泊洼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 最为典型。
Photograph from: www.cng.com.cn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一)移动方向
❖ 力的合成方向(大致与逆沙风的年合成方向一致)
(二)移动方式
1、前进式 2、往复前进式 3、往复式
(三)移动速度
❖ 主要取决于风速和沙丘高度,人类活动也会对沙丘 移动速度产生一定影响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
荒漠是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被覆盖,组成物质 粗瘠的自然地带。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五)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长期吹蚀形成大 小不同的以椭圆形为主的,沿主风向伸展的洼 地称风蚀洼地 。单纯由风蚀作用造成的洼地多 为小而浅的蝶形洼地,若有水,则形成湖泊。
Photograph by C. Vance Haynes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第三节 风积地貌
2、风蚀残丘
基岩组成的地面经 风化作用和暂时水流 的冲刷,以及长期的 风蚀作用后,残留下 的孤立小丘。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风城:基岩岩性软硬相间且水平成层,垂直节理不 均的干旱地区经长期流水侵蚀和强劲的风蚀作用形成 平顶层状或尖塔状小丘,远看像古城堡的断壁残垣, 故称。
一、风积作用
❖ 风沙流运动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物 (如植物或地表微小的起伏),以及地面结构或 下垫面性质改变(如由坚硬细石床面变为松散的 沙粒地面)时,沙粒从气流中下落堆积的作用。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二、风积地貌形态
❖ 沙漠里最基本的风积地貌是沙丘,按其与塑 造沙丘形态的风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1、风蚀蘑菇
主要由于风沙流对岩石磨蚀受到高度的限制。距离 地面一定高度以上的气流沙量少,磨蚀小;而近地 面部分沙量多,磨蚀作用强。特别是水平成层、软 硬不同的岩石,当下部的岩性较上部易于风化,易 于变得疏松时,蘑菇石更易形成,如图。
Photograph from: http://61.142.127.153:8081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2、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后形成 的孤立的柱状岩石,如图。
Photograph from:http://61.142.127.153:8081
(三)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1、风蚀谷
干旱荒漠地区,因暴雨洪流的冲刷形成冲沟,在 长期风蚀作用的改造下逐渐加深扩大成谷,沿主 风向延伸。
❖ 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丘、沙 丘链和复合型沙丘链等;
❖ 平行于风向的纵向沙丘形态——新月形沙垄、沙 垄和复合型沙垄等;
❖ 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形态——金字塔沙丘等。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一)横向沙丘
在风向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形成,形似新月,两 翼顺主风向延伸,迎风坡凸而缓,坡度5-20°, 背风坡凹而陡,坡度28 °—34 °,高度不大, 很少超过15m。
❖ 岩漠形成原因除了气候干燥,还因为构造 运动较稳定,长期受风化、流水作用,碎屑物 堆积下来。
❖ 岩石表面常覆盖油黑发光的“荒漠岩漆” (凝结水溶解带出的黑色铁锰沉淀物在风沙摩 擦后光亮夺目),标志干旱区地貌发育到成熟 阶段。
二、砾漠(砾石荒漠)
地质地貌学·下·第四章
砾漠是地势起伏平缓,地 面布满砾石的地区(如戈壁 ), 常由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在 强劲风作用下,细粒物质被 吹走,粗大砾石残留地表形 成(左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