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占地行为有以下四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标准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标准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标准一、违法案件的定义土地违法案件是指在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土地交易等相关领域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
二、违法行为分类及处罚标准1. 未经审批、备案的土地利用行为违法行为包括未经审批、备案擅自变更土地用途、超越规定用途使用土地以及其他未经审批、备案的土地利用行为。
处罚标准:a. 未经审批、备案变更土地用途的,责令恢复原状,并按照违法占用的土地面积和实际使用年限进行罚款,并处罚款两倍的罚款。
b. 超越规定用途使用土地的,责令限期改正,且每月按照占用土地面积和实际使用年限进行罚款,罚款额为当地平均土地出让价款的10倍。
c. 其他未经审批、备案的土地利用行为,责令限期改正,且每月按照违法占用的土地面积和实际使用年限进行罚款,罚款额为当地平均土地出让价款的5倍。
2. 违规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未经审批、备案占用耕地建设非农业项目、破坏耕地资源的行为。
处罚标准:a. 未经审批、备案占用耕地建设非农业项目的,责令恢复原状,并按照违法占用的土地面积和实际使用年限进行罚款,罚款额为当地平均土地出让价款的10倍。
b. 破坏耕地资源的,责令恢复原状,并按照破坏的耕地面积和实际使用年限进行罚款,罚款额为当地平均土地出让价款的5倍。
3. 非法出租、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未经批准擅自出租、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处罚标准:责令停止非法行为并恢复原状,按照非法转让、出租土地面积和实际使用年限进行罚款,罚款额为当地平均土地出让价款的5倍。
4. 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未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土地利用的行为。
处罚标准: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违法占用的土地面积和实际使用年限进行罚款,罚款额为当地平均土地出让价款的5倍。
5. 其他违法行为其他违法行为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处罚标准,由相关执法部门酌情决定。
附件:1. 《土地管理法》2. 相关法律法规3. 补充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处罚标准

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处罚标准一、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细化的具体处罚标准:1、违法用地为建设用地的,处非法所得5%罚款;2、违法用地为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处非法所得10%罚款;3、违法用地为基本农田以外的其他耕地的,处非法所得25%罚款;4、违法用地为基本农田的,处非法所得35%罚款。
二、破坏耕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耕地开垦费2倍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
)细化的具体处罚标准:1、限期内已改正或治理,但未恢复原种植条件的,处耕地开垦费1倍罚款;2、限期内拒不改正或治理的,处耕地开垦费2倍罚款。
三、非法占用土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出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

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为了维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土地管理规定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处分办法。
以下是针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分的具体办法。
一、未经批准私自占用国有土地的行为,将根据土地面积大小和使用性质分级处罚。
对于占用土地面积较小、使用性质无严重社会影响的,可以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对于面积较大、且使用性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或影响农田质量的,除要恢复原状外,还必须支付相应罚款,并将其违法行为纳入信用记录。
二、违反国土空间规划的行为,一律视为严重违法行为予以追究。
对开展未经规划的建设项目、违规开发和改变土地用途的,除立即叫停并恢复原状外,还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将其列入不良诚信记录,加大处罚力度,限制相关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超过土地利用强度限制的行为,也应严厉处罚。
对于违反规划、超过建设区域和容积率的,应立即停工、恢复原状,并处以罚款;对于严重违规超建的,不仅要追究法律责任,还应依法吊销相关证照,限制其5年内再次申请开展建设项目。
四、非法占用农田建设非农业用地的行为,应当按照农用地保护红线和耕地面积退还的原则予以处罚。
对于非法转化的土地,不仅要责令立即恢复原状,还要追究相关单位或个人的法律责任,并视其情节情况,可以不予批准相关建设项目或限制其发展。
五、对于恶意破坏草原、水域、森林、山体等自然资源的行为,依法应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非法采矿、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视情节严重程度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并处以较高额的罚款。
六、对于故意隐瞒土地违法行为或提供虚假材料的行为,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处以一定的经济处罚。
七、相关行政机关要加强对土地管理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落实举报奖励机制,对于提供线索且确有违法行为的,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严格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为了保护土地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打击土地管理违法行为是必然的。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依据、程序、时限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依据、程序、时限来源:执法总队发布人:发布时间:2013-12-18 08:38:00浏览次数:一、土地违法案件的相关问题(一)土地违法行为的概念土地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一是实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如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取土,违法主体一般是行政管理相对人;二是不履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如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违法主体一般是行政管理相对人;三是不依法行使法定职责的行为(违法主体一般是行政管理者,如超权批地)(二)土地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对违法行为的构成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4个:1.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2.形成了违法事实,具有社会危害性;3.违法主体在主观方面有过错(即故意或过失,土地违法行为多数主观方面为故意,少数为过失,如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4.违法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
(三)土地违法案件的构成要素土地违法案件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立案后形成的案件。
三大要素:1、有违法行为的发生;2、造成了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后果;两层意思:一是要达到需要追究的程度。
违法程度有轻重之分,并非都要追究法律责任。
二是要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要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法律只是禁止,而没有规定其法律责任(如《土地管理法》第36条: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则不能追究。
实践操作,看该行为是否造成破坏基本农田的后果入手。
3、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立案。
(四)土地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行政处罚:《土地管理法》针对土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责令履行、没收、限期拆除、罚款等几个类型。
1.责令履行类:主要包括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第7 6条违法占地、第77条农村村民建住宅)、责令交出或交还土地(第80条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临时用地期满拒不归还、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条例第45条阻扰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责令限期改正(第75条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条例第34条在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进行开垦、第44条临时占用耕地逾期不恢复种植条件)、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第74条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责令缴纳复垦费(第75条)等几个类型。
生态环境常见违法行为科普

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是指违反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损害了生态环境和公共利益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及其解释:1. 非法占用土地:包括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超面积占用土地,未经批准改变土地用途等。
2. 排放污染物:包括未按规定申请排污许可证或者未按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私设暗管或者隐瞒排污口等。
3. 噪声污染:包括在夜间超过规定的分贝标准进行作业,商业经营活动产生过大噪声等。
4. 破坏自然生态:包括砍伐、捕杀、贩卖野生动物,非法捕捞水产品,破坏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
5. 违规处置危险废物:包括将危险废物私自转移、倾倒、处置,未按规定处置危险废物等。
6. 虚假环保验收:包括企业未完成环保设施建设就进行环保验收,伪造环保验收报告等。
7. 恶意排污拒不改正:对于已经发现有违规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在执法人员责令其改正后仍拒不改正。
8. 篡改、伪造监测数据:包括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报告或者监测数据的行为。
9. 环境违法行为未处理结案:对于已经查处的环境违法行为,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和程序结案。
10. 未按照规定公开环境信息:包括企业未按照相关规定公开其环境信息,如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
11. 环境违法企业复产开张:对于已经被责令停产整改的环境违法企业,在整改期限届满后未按照规定申请复产或者擅自复产的行为。
12. 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一些企业多次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屡教不改的行为。
针对以上常见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环境违法行为。
其次,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制度,对环境违法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此外,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监管和公开,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土地违法行为的违法依据、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详]
![土地违法行为的违法依据、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6d5c06471711cc7931b7168d.png)
土地违法行为的违法依据、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发布人:L y_x x z x_s g t j来源:执法监察支队点击数:281发布时间:[2010-11-02]【大中小】一、行政处罚(共55项)1、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罚款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下。
”(3)《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四十四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和《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予以罚款处罚的.罚款额为违法所得的10%以上50%以下。
”第四十六条:“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第八十一条规定处以罚款处罚时.对没有违法所得的.按每平方米10元以上50元以下的标准执行。
依照《土地管理法》没收国有土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土地主管部门合同同级财政部门依法处理;没收集体土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其土地使用权随同地上建筑物转移的.应当依法办理集体土地征用或者使用手续。
”2、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处罚种类:罚款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村乱搭乱建的内容

农村乱搭乱建的内容
农村乱搭乱建主要涉及到未经批准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规划等进行的违法建设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未经批准占用土地进行建设。
这包括未经批准或擅自移基占用耕地建房行为,以及未申请或经申请后但还未获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农村宅基地批准书》而开工建设的违建行为。
2. 超面积建设。
这包括超出批准面积修建的违建行为,例如宅基地面积审批标准为户籍人口3人及以下90平方米,4人120平方米,5人及以上150平方米,但实际建设面积超过了这个标准。
3. 未经批准改变土地用途。
这包括批少占多、批二建
三、批甲占乙等行为,即批准建设一层但建设两层或三层,或批准建设住宅但改变为其他用途等。
4. 乱搭乱建建筑物或构筑物。
这包括在集体土地或国有土地上未经批准修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占用公共空间
及公共绿地违章搭建的建(构)筑物,以及在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的圈舍、棚区等。
这些乱搭乱建行为不仅违反了土地管理、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影响村容村貌、损害公共利益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和打击农村乱搭乱建行为。
违法占地有哪些表现形式

违法占地有哪些表现形式一、违法占地有哪些表现形式违法占地是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指行为人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违法占用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行为。
违法占地行为有以下四种主要的表现形式:1、未经批准占用土地,主要是指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合法用地批准文件或未办理用地批准手续而违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
2、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批准文件占用土地建设,主要指单位或个人占地建设虽然取得了用地批准手续,但批准手续是通过弄虚作假骗取的,不具备合法性,因此也属于违法占地。
比如,某村民已有宅基地,却隐瞒情况伙同村干部出具没有宅基地的证明,骗取批准新的宅基地。
3、少批多占,主要是指超过批准的用地面积占用土地,多占的部分属于违法占地。
4、其他形式的违法占地,比如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违法占地论处;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还的;临时用地到期,拒不归还土地或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重建、扩建等。
二、违法占用土地责任是什么1、倒卖土地使用权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2、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两违整治知识点总结

两违整治知识点总结一、两违的概念及危害1. 两违的概念两违是指违法建筑和违法占地。
违法建筑是指未经审批、违反规定擅自兴建的房屋或其他建筑,其性质易升级为危房、危楼、危桥等;违法占地是指未经审批、违反规定擅自占用土地或未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土地。
2. 两违的危害(1)安全隐患:违法建筑通常缺乏有效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监管,存在倒塌、火灾等安全隐患;违法占地则破坏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2)影响城市形象:违法建筑和违法占地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美观,降低了市容市貌的质量,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
(3)扰乱城市规划:违法建筑和违法占地破坏了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及发展方向,对城市的整体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两违整治的重要性1. 维护城市秩序和规划整治两违能够有效维护城市的秩序和规划,保障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建设,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
2.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整治两违能够减少城市中的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城市的安全性。
3. 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整治两违能够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整治两违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改善城市的市容市貌,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两违整治的基本原则1. 法律依据整治两违必须要有法律依据,依法行政,确保整治工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2. 综合整治整治两违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规划、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等方面因素,实行综合整治,保证整体效果。
3. 有序推进整治两违需要有序推进,积极稳妥,遵循规律,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4. 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整治两违需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托广大市民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5. 依法惩处和保护合法权益整治两违需要依法惩处违法行为,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整治工作的公正合法。
四、两违整治的工作原则和方法1. 掌握两违的情况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航拍图像等手段,全面掌握两违情况,包括规模、数量、位置等信息。
浅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及其立法反思

国土资源 L AND &RESOURCES47间分布来看,耕地减范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过加层、扩建、增资等方式提高土少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经济开一是切实转变“摊大饼”的发地利用率。
发区、各乡镇产业平台以及09省展思路。
实施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二是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共同道、杭宁高速、宁杭高铁沿线。
耕合评价,根据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责任机制。
坚持统筹规划、先建备地增长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以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补、占优补优,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远离乡镇、产业平台中心的行政值、单位排污工业增加值、单位电理。
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避让优村。
这说明,德清县耕地变化的空耗税收等标准,对企业进行综合排质耕地,做到占水田补水田。
划定永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名,实行差别化优惠政策。
实施产久性基本农田工作,健全耕地后期管联系。
业用地差别化弹性管理,根据产业护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类别和产业导向,建立差别化供地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严格执行方式、差别化年限管理、差别化地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和再利用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价供应等产业用地差别化管理机作,对建设占用耕地一律执行表土剥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将成为制约制。
全面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对离再利用,并将表土运到指定堆放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新时建设用地利用及产出强度明显低于进行堆放,做到现剥现利用、剥离临期下,做好耕地保护工作,需要我节约集约用地控制标准的土地,通时堆放、堆放再利用。
们转变日常管理方式和构建科学规四、建议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410条)。
其中日常土地管理中最为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然资源,鉴于我国人多常见的就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适耕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土地少的基本国情,我国实行的是最用,以下对该罪作简要分析。
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与之相适金。
”刑法当时规定的着眼点在于应,我国刑法中对一些严重影响土保护耕地资源,对于其他的土地类地管理秩序的土地违法行为也予以型并没有涉及。
农村违法用地原因及对策分析

管理科(作者单位:仪陇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违法用地原因及对策分析◎陈腱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各种惠农政策的施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建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建房户数逐年上升,建房无序、随意、超占用地等情形愈演愈烈。
当前,农村居民建房违法用地行为已成为突出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
一、农村居民建房违法用地行为成因直接原因—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宅基地供给和需求存在矛盾,导致村民违法占地建房。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改善农村人居条件成为必然趋势,农村改、新建房屋进度日益加快,一是相当部分农村居民由于缺乏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认为自家的老宅住了许多年,其宅基地及房前屋后都是自己的,想怎样就怎样,想盖就盖,想搭就搭,因而出现了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现象;二是因农村年轻人口生存幸福观念已发生改变,在改、建新房屋时纷纷向城镇边缘或平坦地迁移。
二、间接因素—农村非法占地建房“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1.是农村非法占地建房“发现难”。
由于山高、交通条件差、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等多种因素,导致农民建自住房时自主性强,申报管理制度缺失,加上建筑面积小、建筑周期短,不易被国土管理部门发现;农民对土地所有权和承包使用权存在模糊认识,将土地的责任制等同于所有制,把违法占地建房行为视为在其个人所有的土地上的正常利用行为,同时,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对村民的违法占地行为态度冷漠,不予举报,不干预,村民之间形成默契,为自己今后违法占地留下后路,“我不举报你,今后别人也不会举报我”;农村土地的经济效益低下,远逊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和打工的经济效益,农民对土地失去了应有感情,故任由他人违法占用本来属于集体的土地。
2.是农村非法占地建房“制止难”。
即使发现了违法侵占土地建房,具有管理和处罚职能的土地管理部门制止和处罚违法行为也是力不从心,收效甚微:一是土地管理法规赋予土地管理部门的制止权缺乏操作性,即违法建房人不停止施工,法律没有赋予国土部门相应的强制制止措施。
非法占地案例的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非法占地现象日益严重。
非法占地不仅破坏了土地资源,还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本文以一起非法占地案例为切入点,对非法占地行为的法律性质、法律责任以及法律救济途径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区某村村民王某,未经批准,擅自在其承包地内建设厂房,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
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发现后,责令王某停止违法行为,拆除违法建筑物,恢复土地原状。
但王某拒不执行,土地管理部门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分析(一)非法占地行为的法律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民集体所有,依法可以由个人承包经营。
非法占地行为,是指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或者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
在本案中,王某未经批准,擅自在其承包地内建设厂房,属于非法占地行为。
(二)非法占地行为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占用土地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恢复土地原状;对非法占用的土地,可以处以罚款。
在本案中,王某非法占地建设厂房,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恢复土地原状。
2.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恢复土地原状,并可以处以罚款。
在本案中,王某非法占地建设厂房,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由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恢复土地原状,并处以罚款。
3.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在本案中,王某非法占地建设厂房,若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可能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四、法律救济途径1.行政复议当事人对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区别与认定案例

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区别与认定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方面,对于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认定和处理,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概念、区别和认定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概念和区别1、违法占地的概念违法占地是指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备案,占用国家土地资源或者集体土地资源,且未经按规定程序征收、补偿、安置等工作的行为。
违法占地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擅自占用农村宅基地、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2)未经批准或者备案擅自占用城市绿地、公园、广场等公共用地;(3)未经批准或者备案擅自占用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等土地资源。
2、违法建设的概念违法建设是指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备案,占用国家土地资源或者集体土地资源,建设房屋、厂房、道路、桥梁、堤坝等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行为。
违法建设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未经批准或者备案擅自建设房屋、厂房、道路、桥梁、堤坝等建筑物或者构筑物;(2)未经批准或者备案擅自改建、扩建、加建房屋、厂房等建筑物。
3、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区别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都是违法行为,但二者在性质和行为方式上有所不同。
(1)性质不同:违法占地是指占用土地资源的违法行为,违法建设是指建设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违法行为。
(2)行为方式不同:违法占地是指占用土地资源,而违法建设是指建设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因此在行为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二、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认定在认定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时,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土地管理制度等进行判断。
1、认定违法占地的标准(1)是否取得批准或备案:占地行为是否经过批准或备案是认定违法占地的重要标准。
(2)土地性质是否符合规定:占用的土地是否符合规划和土地管理制度的要求,是否属于农村宅基地、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
(3)是否进行征收、补偿、安置等工作:占用土地后是否进行征收、补偿、安置等工作,是否进行了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等,也是认定违法占地的重要标准。
土地违法行为现状-成因及对策探讨

土地违法行为现状\成因及对策探讨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规模建设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公益事业以及社会其它行业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对土地管理越来越严格,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始终保持高压势态,但是各类土地违法现象仍然不断发生,严重地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侵犯了正常合法的土地权利,造成耕地资源破坏和浪费,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危害着正常的社会秩序。
如何更好地解决和处理土地违法行为,科学、依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本人对土地违法行为从主要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有关对策建议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土地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形式我认为土地违法行为表现形式比较多,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四种:一是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将土地权利完全或部分永久或在一定期限内转移给他人,从而获利的非法转让土地行为;二是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开矿、取土,或占用耕地建窑建坟、堆放固体弃物或从事其它活动破坏耕地,毁坏种植条件等破坏耕地行为;三是单位、个人未经批准取得合法手续、或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行为;四是无权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单位、个人非法批准,或超越批准权限、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违反法定程序批准占用、征用土地的非法批地行为。
产生土地违法行的主要原因土地违法行为的产生原因可以说有好多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大量需求,使得土地资源在市场配置过程中突显其稀缷性出现供不应求;由于获得土地使用权必须付出非常高的成本,一些单位和个人也不牺铤而走险用违法的手段获取土地资源对发展的需求;而在当前个别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政绩违规使用土地,也产生了一些土地违法现象。
分析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思想认识上依法用地观念弱。
对个别政府来说产生土地违法现象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方政财过分依靠土地收益现状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摆脱,现实的政绩考核无法超越等,这些深层次的因素使得甚至是必然出现一些政府及其主要领导认为发展就是上速度、抓gdp,就是要投资扩张上项目,思想认识上重发展、轻保护,依法用地观念不强,工作中,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科学、依法用地管理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造成一些土地违法现象出现。
违法占地处罚标准

违法占地处罚标准违法占地是指个人或单位在没有取得相应土地使用权或未经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占用国家土地资源。
违法占地行为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损害了国家和集体利益,因此需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针对违法占地行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一系列处罚标准,以维护土地资源的合法使用和保护国家利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违法占地处罚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对于个人违法占地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国家所有的农村建设用地的,应当责令限期拆除建筑物和构筑物,并处以罚款。
罚款标准一般为占地面积的一定倍数,具体倍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不低于占地面积价值的数倍。
同时,对于拒不拆除的,还可以依法强制拆除,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其次,对于单位违法占地行为,处罚标准也相对严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单位未经批准占用国家所有的农村建设用地的,应当责令限期拆除建筑物和构筑物,并处以罚款。
罚款标准同样为占地面积的一定倍数,具体倍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不低于占地面积价值的数倍。
对于拒不拆除的,同样可以依法强制拆除,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如果情节严重,相关责任人员还可能面临行政拘留或者刑事责任。
此外,对于违法占地行为,还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土地使用权恢复费、违约金等费用。
这些费用的数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都是根据占地面积和使用时间来计算的。
同时,对于相关责任人员,还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违法占地行为将会面临严厉的处罚标准。
为了维护土地资源的合法使用和保护国家利益,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得擅自占用国家土地资源。
希望广大个人和单位能够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

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违法用地刑事立案标准非法占用土地是指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立案标准为: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保护林地或者特殊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林地十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其他农用地数量较大的。
刑法非法占用土地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处罚非法占用土地罪的标准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会依法予以刑事立案。
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是指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
法律主观:侵占他人土地涉嫌非法占用土地罪,其立案标准为:(一)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十亩以上的;(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三十亩以上的;(三)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其他土地五十亩以上的。
法律主观:非法占用农用地立案标准是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情况,或者是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情况等。
侵占他人土地立案标准法律主观:侵占他人土地涉嫌非法占用土地罪,其立案标准为:(一)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十亩以上的;(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三十亩以上的;(三)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其他土地五十亩以上的。
法律主观:非法占有农用地罪立案标准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是指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
达到以下标准非法占用土地罪才能立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犯罪行为。
非法买卖土地罪立案标准1、非法买卖土地罪立案标准: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5亩以上的;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10亩以上的;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20亩以上的等。
非法占用耕地罪

非法占用耕地罪非法占用耕地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
客体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
非法占用耕地是指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登记、核发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而占用耕地的行为。
非法占有耕地行为通常表现为:其一,未经批准占用耕地,即未经国家土地管理机关审理,并报经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占用耕地的;其二,少批多占耕地的,即部分耕地的占用是经过合法批准的,但超过批准的数量且多占耕地的数量较大的;其三,骗取批准而占用耕地的,主要是以提供虚假文件、谎报用途或借用、盗用他人的名义申请等欺骗手段取得批准手续而占用耕地,且数量较大的。
改作他用是指改变耕地的种植用途而作其他方面使用,诸如开办企业、建造住宅、筑路、采石、采矿、采土、采河,倾倒废物等。
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且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结果的,是非法占用耕地罪的必备要件。
至于数量较大的具体标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根据《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的征用或使用所作的详细规定:征用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项、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项的,由国务院批准;征用上述规定以外的土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如果违反上述有关土地管理的审批程序或所规定的数量而多征用、使用耕地的行为,就是违反土地管理法的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司法实践中也可根据当时当地耕地面积的大小、质量优劣的状况等情况综合衡量非法占用耕地的数量是否较大。
“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是指非法占用耕地导致耕地种植功能基本丧失,如造成土地板结、沙化、盐渍化、水土严重流失、土壤肥力消失等。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自然人非法占用耕地,主要是指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非法占用耕地行为的自然人。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2条的规定,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非法占地类违法案件行政处罚指南

对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对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的,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重建、扩建的,县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每平方米5元以上30元以下的罚款。
1.责令限期拆除;
2.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
1.农村村民没有履行审批手续直接占用土地建住宅;
2.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住宅;
3.农村村民采取欺骗手段或者其他手段,以隐瞒或者虚构户籍人口数、隐瞒土地面积用途等,致使审批机关产生错误认识,得到土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建住宅;
4.农村村民超过批准的数量超占土地建住宅;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2.《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
农村村民建住宅用地,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办理。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1.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
2.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3.拒不交还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
3.《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四十九条
对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对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的,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重建、扩建的,县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每平方米5元以上30元以下的罚款。
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全文

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全文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全文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有下列各类违法行为之一,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应及时予以立案。
但是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或者法律、法规和规章未规定法律责任的,不予立案。
一、非法转让土地类(一)未经批准,非法转让、出租、抵押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非法转让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三)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非法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擅自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五)以转让房屋(包括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以土地与他人联建房屋分配实物、利润,或者以土地出资入股、联营与他人共同进行经营活动,或者以置换土地等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六)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
二、非法占地类(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二)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三)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的;(四)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五)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六)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土地的;(七)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八)不按照批准的用地位置和范围占用土地的;(九)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进行开垦,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十)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十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重建、扩建的。
三、破坏耕地类(一)占用耕地建窑、建坟,破坏种植条件的;(二)未经批准,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三)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从事其他活动破坏基本农田,毁坏种植条件的;(四)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五)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临时占用耕地的土地使用者,自临时用地期满之日起1年以上未恢复种植条件的;(六)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法占地行为有以下四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未经批准占用土地,主要是指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合法用地批准文件或未办理用地批准手续而违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
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批准文件占用土地建设,主要指单位或个人占地建设虽然取得了用地批准手续,但批准手续是通过弄虚作假骗取的,不具备合法性,因此也属于违法占地。
比如,某村民已有宅基地,却隐瞒情况伙同村干部出具没有宅基地的证明,骗取批准新的宅基地。
少批多占,主要是指超过批准的用地面积占用土地,多占的部分属于违法占地。
其他形式的违法占地,比如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违法占地论处;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还的;临时用地到期,拒不归还土地或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重建、扩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