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健康讲座(绝对实用)
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防治知识讲座ppt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防治知识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2750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f.png)
戒烟限酒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一定要戒烟 过量饮食会使心脏兴奋性增加,极易诱发急性心脏事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饮酒
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
生活压力大,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 户外活动减少,劳逸不调; 冒风触雨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 病位在心/脑、脉,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病机是经络血脉阻滞。 治疗以活血通脉为主。 中医病名: 中风、偏枯、眩晕、头痛、胸痹、心悸、怔忡等
在东汉时期,我国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金匮要略方论》,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的医学思想和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观念。在《脏腑经络先后病》篇说:“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因此,“未病先防”,已成为祖国医学的常用术语。心脑血管疾病虽然可怕,但是,我们在生活起居中多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我们要做到生活起居有规律性:定时起床,定时进餐,定时活动,定时休息;饮食要节制,切忌暴饮暴食,过食肥腻油炸之品,或偏嗜烟酒。要多食蔬菜、水果、鲜鱼等有益食物;适当多饮水,防止血液粘滞;“生命在于运动”,要多参加体育锻炼,比如打球、游泳、跑步、爬山、体操、气功等,保持心怀舒畅,心态平衡,做到“恬淡稀无”;定期检查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达到“小病早治衡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 心理平衡
平衡生活方式
我们要做到生活起居有规律性:定时起床,定时进餐,定时活动,定时休息。
平衡饮食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膳食:饮食上要注意,多吃粗粮 不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增加心脏负担 减少脂肪、胆固醇的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专题知识讲座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专题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5a9394d243323968001c924d.png)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专题知识讲座
据测算,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 GDP由3.5万亿元增加到13.6万亿元, 增加了2.89倍,但疾病经济负担增长 4.04倍,由3208亿元增加到16180亿 元。
据测算,从2003年到2010年,虽然 GDP从13.6万亿元增加到39.8万亿元, 增加1.93倍,而疾病经济负担增加了 1.97倍。疾病经济负担增长超过了GDP 的增长。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专题知识讲座
心血管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少、任务量大; 疾控机构和临床诊疗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密
切协作,防治结合; 基层医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需不断提高
; 心血管病防控及慢病防控还需要政府的重
视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临床医生参 与更为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专题知识讲座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专题知识 讲座
世界卫生组织将人类疾病分为:
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伤害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专题知识讲座
2012年联合国召开慢病防治专题 会议,根据全球人口死亡顺位将心脑 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 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作为防治 重点。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与不良的生 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研究证实,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心态失衡、吸 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 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专题知识讲座
开展心血管病患者及高危 人群筛查与管理
脑卒中项目 心血管项目 高危人群及患者社区管理建档随访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专题知识讲座
开展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
全省11个市全部开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5岁守诊测血
压
心脑血管讲座
![心脑血管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71a39d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1.png)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戒烟限酒
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06
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误区和注意事项
心脑血管疾病仅限于老年人
尽管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但年轻人也需要关注心脑血管健康,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常见的认识误区
无症状即无病
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并不代表没有患病,因此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定期检查。
治疗不如预防
尽管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很重要,但预防更为关键,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心电图、彩超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脑血管问题。
注意事项
科学饮食
02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健康食品。
控制体重与加强锻炼
03
保持适当的体重,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降低患病风险。
检测心肌损伤和梗死的特异性指标
检测血管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
03
生化标志物检查
020104来自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要点三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防止血小板凝结成块,降低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
要点一
要点二
降血压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可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降血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要点三
通过导管在血管中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通过手术将动脉或静脉移植到缺血的心肌上,改善心肌供血。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5d191f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4.png)
VS
详细描述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还 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此外,吸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 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戒烟是预防心脑 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不健康饮食与心脑血管疾病
总结词
不健康饮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包括高盐、高脂、高糖等不健康饮食习惯 。
信心。
家庭护理
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护理, 包括饮食调整、生活照顾等,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防再次发病
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管理,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发生,提 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CHAPTER 05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重要性
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
通过教育,使患者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
详细描述
长期摄入高盐、高脂、高糖等食物会导致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同时还会增加血液中的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此外,不健康饮食还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进一步 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
一。
缺乏运动与心脑血管疾病
总结词
缺乏运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肥胖等问题。
详细描述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肥胖等问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代谢等,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保持适量的运动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 重要措施之一。
CHAPTER 03
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
早期筛查重要性及方法
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心脏超声可以直观显示心脏的结构和 功能,帮助诊断心脏瓣膜疾病、心肌 病等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专项讲座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专项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4cfff4c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3.png)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专项讲座一、内容简述首先我们要知道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面临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
这场讲座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如何预防和改善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会简单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与我们的生活、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
然后我们会学习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这部分的内容会包括如何通过饮食调整、运动、药物等方式来防治疾病。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事情,只要坚持就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 心脑血管疾病现状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实这跟现代的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过度的工作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
不良饮食带来的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三高现象频发,都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所认识,并积极采取行动来预防和控制其发生。
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愉快的心情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二、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心脑血管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影响我们心脏和脑部血管健康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还有年龄等因素。
这些疾病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而且危害很大,有时甚至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
所以我们要重视心脑血管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比如我们可以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饮酒、合理饮食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其实都是我们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保障。
接下来我们还会详细介绍其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和知识。
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守护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1. 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心脑血管疾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汇,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但是对于它的具体定义,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清楚。
讲座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讲座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f6cac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f.png)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与饮食管理案例分享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合理的运动和饮食管理,有效控制血糖 水平,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男,60岁,患有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 的运动和饮食管理,如每周进行3-5次有氧 运动、合理安排餐次、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等,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并发症
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与康复案例分享
05 心脑血管疾病患 者的健康管理
定期健康检查
要点一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疾 病相关指标的检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要点二
自我监测
在家中定期测量血压、心率等指标,以及时了解自己的 健康状况。
合理膳食与营养
控制热量摄入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避免营养过剩。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
多吃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道蠕动和预防便秘。
适量摄入蛋白质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类等,以维持肌肉和免疫系统健康。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盐分的摄入,以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安全用药与药物管理
遵医嘱用药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 药。
定期复查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 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平衡训练
如太极拳、瑜伽等可以改 善身体平衡和协调性。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会调节情绪
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冷静 思考,采取积极的应对措 施。
增加社交活动
多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 和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 感受和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
阅读、音乐、绘画等兴趣 爱好可以缓解压力,让人 心情愉悦。
《心脑血管病讲座》课件
![《心脑血管病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392d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1.png)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定期监测体重变 化,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
总结词
戒烟限酒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 施,戒烟可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饮 酒应适量。
详细描述
坚决戒烟,避免被动吸烟;限制每日 饮酒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 过15克;不饮烈性酒和高度酒。
、抑郁等情绪问题。
日常护理
饮食调整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增加膳食纤 维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 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避免诱因
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如吸烟、饮酒、 过度情绪波动等。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复查
01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
常见症状与表现
胸闷、胸痛、心悸、 气短等心脏症状。
疲劳、乏力、呼吸困 难等全身症状。
头痛、头晕、肢体麻 木、言语不清等脑部 症状。
心脑血管病的危害
01
02
03
致死率较高
心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 是心肌梗塞和脑出血等严 重疾病。
致残率较高
心脑血管病可能导致肢体 瘫痪、语言障碍等严重后 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
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搭桥手术,绕过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改善心肌供血。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通过手术剥离增厚的颈动脉内膜,解除颈动脉狭窄,改善脑供血。
机械通气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f907513f192e45361066f53b.png)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是什 么?
死血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医学界认为:死血不仅是心 血管疾病的杀手,同时也是 “万病之源”。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死血为什么很容易作用在心脑?
因为心脏是血的泵源,是血的源头;脑部 的血管最细,很容生死血?
1、由外界污染进入血液产生的“外因”。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什么是健康?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 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人的寿命应该是多少?
人类的寿命=生长期的5-7倍
人类的生长期是最后一颗牙齿长出的时间:20-25岁
1 经常心慌,胸闷, 气短。 2 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左肩放射性麻木疼痛。 3 早晨起床突然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 4 饭后胸骨后憋胀厉害,有时易冷。 5 夜眠不能平卧,感到胸闷,枕头要垫高。 6 情绪激动时,有明显的胸部不适感。 7 走路稍长,稍快感到胸闷气喘。 8 胸部偶有针刺样疼痛,但1-2分钟即消失。 9 爬楼或干轻活感到特别累要休息几次才行,且心 慌 , 气短。 10 浑身无力,不愿多说话。
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75岁!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人的寿命应该是多少?
广西巴马长寿村 99岁薄一波先生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
在人类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的的复发 率高达89%,位居第一。 在人类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 高达53.6%,位居第一。
在人类死亡的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占 总死亡人口的31.6%,位居第一。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PPT.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67b12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6.png)
缺血性心肌梗塞主要表现为:胸闷、剧烈胸 痛、持续性心绞痛。
替代两个初级雇员。 【本讲重点】 (1)对呼吸障碍者治疗:对由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呼吸间断或感到呼吸困难时,可用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还可以 用呼吸兴奋剂洛贝林3毫克肌肉注射,尼可杀米1.5毫升肌注或9毫克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毫升中静脉点滴。应注意使用兴奋剂时,
1 经常性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必须在通气功能改善,呼吸道阻力减少时才能使用,不然会因增加呼吸功率而增加了氧气的消耗量。如果中毒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 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 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 疾病的通称。它可分为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两大类。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
1 经常心慌,胸闷, 气短。 2 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左肩放射性麻木疼痛。 3 早晨起床突然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 4 饭后胸骨后憋胀厉害。 5 夜眠不能平卧,感到胸闷。 6 情绪激动时,有明显的胸部不适感。 7 走路稍长,稍快感到胸闷气喘。 8 胸部偶有针刺样疼痛,但1-2分钟即消失。 9 爬楼或干轻活感到特别累要休息几次才行,且心 慌 , 气短。 10 浑身无力,不愿多说话。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1.什么是健康? 2.人的寿命应该是多少? 3.当今世上头号健康杀手是什么病? 4.形成这种疾病的根源是什么? 5.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原因?(内因、外因) 6.怎样解决这些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什么是健康?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心脑血管健康教育讲座
![心脑血管健康教育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375a6a9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9.png)
冠心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和控制冠心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包括控制基础疾病、改变不良的生 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合理饮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 一,建议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蔬菜、 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减少高脂肪、高 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是预防冠心病 的关键,同时戒烟限酒、减轻压力也 是必要的措施。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心绞痛、胸闷、 气短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冠心病的危害
冠心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 因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 成巨大威胁。
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给 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冠心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 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急救措施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急 救药物使用等,以便在突发事件中迅速
采取措施。
心理应对
在突发事件后,积极调整心态,采用 心理疏导方法减轻负面情绪影响。
就医流程
了解就医流程,提前预约挂号,避免 延误治疗时机。
预防复发
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按时服药,定期 检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07
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与自救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时的急救措施
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时,首先要 保持镇静,并迅速拨打急救电 话或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患者应平卧休息,避免活动, 以免加重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 阻塞气道。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 呼吸、心率、血压等。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救方法
患者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 治疗。
在等待急救车到来之前,患 者可采取自救措施,如含服 硝酸甘油、吸氧等。
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加重病 情。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讲座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375f2749c77da26924c5b08a.png)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讲座前言:心脑血管疾病历来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每年都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
如何能使广大群众更好地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希望能通过这种通俗易懂,一问一答的方式,使患者及家属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科学地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基本防治和保健方面知识。
1. 什么是脑中风?得了脑中风怎么办?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它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大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统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但实际上任何种族、年龄、性别的人均可发生,它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重要。
为了及早就医,就要对脑中风的早期表现有一定的认识。
发病急、起病突然往往是脑中风的特点之一。
另外,还可以有其它表现:头痛是常见的症状,脑出血时头痛更加剧烈,还可以伴有呕吐;眩晕是一种对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的感觉,活动时加重,常伴有呕吐、恶心症状,语言障碍,病人自己既不能说,也不能听懂他人的语言;或者是仅能听懂,但自己不能讲话.最常见的还是语言含混不清,肢体活动障碍,多为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半身不遂。
它可以是完全不能活动,或者虽然可动,但却无力、不灵活,比如不能持物、走路向一侧偏斜等,有时也表现为单个肢体活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可表现为一侧躯体或肢体感觉消失,或对各种疼痛,冷热、刺激不敏感。
有的病人甚至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如烫伤、割伤等。
上述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地是几种表现以不同的组合而出现。
如果病后很快出现昏迷,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说明病情严重。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不要惊慌,先将病人平卧,头稍微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被吸入肺中,同时还能防止舌、咽喉肌后坠堵塞咽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讲座课件图文
![“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讲座课件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1f5cd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1.png)
03 心电图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心 脏电生理变化,及早发现心律 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病变。
0 健康体检 4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
包括心血管系统相关检查,以 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压、降脂、抗血小板等药物,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心脏超声
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了解心 室、心房的大小及收缩和舒张功能。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冠心病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 的心脏病。
高血压病
连续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 ,收缩压≥140mmHg和/ 或舒张压≥90mmHg。
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受损,不能 满足身体需要,导致液体 潴留在肺部或组织中。
植入、球囊扩张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先天 性心脏病等,需要手术治疗。 03
康复治疗
04 在疾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 包括有氧运动、心理疏导等,有 助于恢复心肺功能和心理健康。
康复与护理
定期复查
在治疗后,定期进行心 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 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
坚果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膳食 纤维和维生素E等有益成分,适
量食用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鱼类
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 脂肪酸和维生素D等,有助于降 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橄榄油
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 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对 心血管健康有益。
燕麦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和β-葡聚糖 等有益成分,有助于降低胆固
政策倡导与立法
心脑血管病健康讲座
![心脑血管病健康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9fd417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2.png)
心脑血管病健康讲座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心脑血管病的健康知识,希望能对大家的生活质量带来改变。
你们是否听说过心梗、脑梗、脑出血等疾病?这些病人是否越来越多了?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否经常感到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手脚麻木、心慌、睡眠不好、血压过高、血脂血糖波动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中风或猝死。
事实上,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75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是居首位的。
据1998年的统计,我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人死亡。
这些病人不仅包括普通老百姓,还包括一些明星。
许多人的猝死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养生保健,没有人给他们讲如何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惯。
值得欣慰的是,政府和社会已经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病的危害,早期预防和治疗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
卫生部门也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向老百姓普及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知识,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话题。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太胖会得高血压、高血脂,会得心脑血管病。
但是,这句话并不太准确。
实际上,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这些疾病都是由肝代谢紊乱引起的。
当肝脏代谢出现障碍时,人体很容易出现脂肪肝和高血脂。
这两种疾病只是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都是由肝脏的脂代谢不正常所造成的。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脂肪肝和高血脂的严重性。
当你有脂肪肝和高血脂时,就是心梗和脑梗的开始。
它们的严重程度可以与癌症相比。
因此,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生饮食惯。
在中医院进修时,我注意到每年一次的全县村干部体检中,有70%的人患有脂肪肝。
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不规律,应酬多,老喝酒等原因。
让我们打个简单的比方。
当你把有很多油的刷锅水倒进下水道时,你会看到油会往下水道的管子上占。
日积月累,管子上会占据厚厚的一层油脂。
我们的血管也是一样的道理。
血脂高通俗的讲就是血管的油多了。
油多了以后就会往血管壁上占,日积月累,越占越多,血管腔越来越狭窄。
预防突发心脑血管事件健康讲座
![预防突发心脑血管事件健康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468d55445022aaea998f0fd0.png)
人工呼吸
判断是否有呼吸: 一看二听三感觉(维持呼吸道打开的姿势,将耳部放在病人口鼻处) 一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 二听:有无呼吸声音; 三感觉:用脸颊接近患者口鼻,感觉有无呼出气流。 如果无呼吸,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2次,保持压额抬颏手法,用压住额头的手以拇指食指捏住 患者鼻孔,张口罩紧患者口唇吹气,同时用眼角注视患者的胸廓,胸廓膨起为有效。待胸廓下 降,吹第二口气。
注意事项:
1、胸廓按压速度不能低于100次/分钟,不能高于120次/分钟; 2、胸廓按压的深度不能浅于5cm,不能深于6cm。 3、如果现场有心脏除颤仪,需要立即除颤,不可先按压,再除颤。 • 重要提醒: 紧急情况下,呼叫120电话和现场急救必须同时进行;掌握急救 知识可以救命,但不代表你已经具备专业的急救本领和经验;最 终要以医生对实际情况的判断为准进行救治。
3、刺灸法: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将腧穴常规消毒后,按拇指,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顺序,依次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用手挤压 出血1-3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此法可通其经络,放血 以疏其壅塞,使气血运行畅通,缓解中风,癫痫,小儿惊风,休克,手 臂麻木胀痛等症。
中医急救穴
低 风险状态
中 风险状态
高 风险状态
预防干预
疾病 症状出现
不同 预后
临床干预
典型心绞痛的特点
1、诱因:
常由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闷热或心动过速而诱发,也 可发于夜间
2、部位及放射地位:
典型疼痛部位以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 内侧臂至小指及无名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骨,少数可放射至其他 部位或放射部位疼痛更显著。心前区疼痛范围如手掌大小,界限不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 烟 高脂血症 吸 无危险因素 烟
·
50
52
54
56
58
60
62
64
年 龄 (岁)
危险因素-年龄
成年男性发病率随年龄增加;
50 岁以上女性,绝经期后,呈相同趋势;
冠心病始于生命早期,危险因素的存在加速 病变进展; 遗传性高血脂症可能在 40 岁以前发病; 35-74岁人群,年龄每增加10岁,冠心病发病 率增高1-3倍、脑卒中发病率增加1-4倍。
109
<120 / <80 120~139 / 80~89 140~159 / 90~99 160~179 / 100~ ≥180 / ≥110
≥140 / <90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危险因素-高脂血症
常用血脂检查项目:
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
标本取自20岁青年的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病理)
纤维斑块期
主动脉纤维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病理)
斑块破裂
主动脉斑块中有溃疡形成
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过程
Copyright 1989. Novarti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the Atlas of Human Anatomy, illustrated by Frank H. Netter, M.D. All rights reserved.
心血管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
发达国家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冠心病
心血管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
•
全死因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占 50 %
•
•
发达国家死亡中近 50 % 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发展中国家死亡中 25 % 归因于心血管疾病
•
全球死因顺位的前两位均是心血管疾病
全球死因顺位
死因顺位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结核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COPD) 死亡人数(万) 72 46 37.45 29.1 28.9
危险因素-性别
男性:随年龄增加,危险性显著增加,25-74岁
男性冠心病发病率是女性的1.1-6.2倍,脑卒中 为1.2-3.1倍
绝经前妇女,如无糖尿病、无遗传性高脂血症,
较少发生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危险显著增加, 发病率与
同龄男性接近
危险因素-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独 立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
危险因素-体力活动和饮食
生活方式
缺乏锻炼 久坐生活方式
不合理饮食结构
是冠心病(CHD)独立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吸烟
吸烟量、吸烟时间(包 / 年)
雪茄或烟斗也增加心血管病危险
亚洲、欧洲东部和中部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与吸烟有关
危险因素-肥胖
• 超重加剧其他危险因素(血脂、血压、血糖),超重
动脉粥样硬化
(arterial atherosclerosis)
动脉内皮功能失调 -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
动脉内皮损伤
高血压 糖尿病
血管壁重构
吸烟 高血脂
损伤后的内皮渗漏,粘附,不能正常收缩和舒张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病理)
脂斑期
标本取自5岁儿童的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病理)
脂纹期
冠状动脉 —— 心绞痛、心肌梗死 脑动脉 —— 脑卒中、缺血性脑病 肾动脉 —— 肾衰竭,尿毒症 下肢动脉 —— 间歇性跛性
动脉硬化的病因
多因素作用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视角
—— 减少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的概念
危险因素是一个流行病学概念。 特点为: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及量效关系。 在某种因素存在或暴露时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性增 加,进行干预后可能减少其发生率,这些因素称为 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摘自 1998 WHO 全球健康报告
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
21世纪初30年内,全球将面临的严重问题
1990年代跨入老龄化国家行列的为8.59% 2020年,跨入老龄化国家行列的>10%
2030年,跨入老龄化国家行列的将达21.5%
老年人群健康脆弱,有极高的患病率 老龄化趋势将使慢性病增加,冠心病增加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
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
未来我国冠心病患病率
年龄组 30 2000年 (万人) 169 2010年 (万人) 188 2020年 (万人) 221 2030 (万人) 279
40
50 60 患病率(‰) 增加倍数
898
1049 2158 33 1
1523
1997 3577 52 1.5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致病性、负荷性、条件性、 促发性、易感性,有助于找出防治的重点对象
年龄 性别 家族史等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往往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有 关,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内容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糖尿病 吸烟等
AHA冠心病危险因素分类
致病性危险因素 吸烟、高血压、高血脂(TC、LDL-C)、 低HLD-C、高血糖 斑块负荷性危险因素 年龄、静息心电图ST改变 条件性危险因素: 高TG、高 Lpa、高 Hcy
AHA冠心病危险因素分类
促发性危险因素
肥胖、体力活动少、男性、早发冠心病 家族史、社会经济因素、行为因素(精神 抑郁)、胰岛素抵抗
易感性危险因素
左心室肥厚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ATP III
除低密度脂蛋白(LDL-C)外的另 5 类危险 因素:
吸烟
高血压 低HDL-C
(<1.03mmol/L或40mg/dl)
73.2% 55.5% 25%
CHD
Stroke
CVD
Adjusted for age, sex, TC, HDL-c, smoking, diabetes, BMI, etc by Cox regression.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 收缩压/ 舒张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本身也是 CHD 的危险因素 • 体重指数BMI = 体重 / 身高的平方 (kg/m2) WHO 按 BMI 对超重的划分
迄今已提出的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达200多种。
动脉硬化(冠心病)危险因素
传统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吸烟 糖尿病 家族史等
动脉硬化(冠心病)危险因素
冠心病相关的新 危险因子 生活方式改变 体力活动减少 精神紧张 超重 环境因素 炎症
动脉硬化(冠心病)危险因素分类
高血压常伴发高脂血症和高凝状态 高血压常伴有躯体肥胖和遗传史 单纯收缩压升高也增加冠心病的危险, 需积极治疗 血压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生活方式和膳食对血压有一定影响
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冠心病、
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归因危险达55%
高血压对心血管病发病的归因危险
100 80 60 40 20 0
急性心梗治疗 高血压治疗 二级预防 心力衰竭 41% 24% 11% 10%
1999
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 10%
CABG & PTCA治疗心绞痛 2%
危险因素-高脂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 白(LDL- C)与冠心病危险密切相关, 呈直接和因果相关,是冠心病的主要 危险因素。 降低 LDL-C 的治疗,能降低近期冠 心病的危险性达40%,同时还可能降 低远期危险。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
男性<55岁
•
女性<65岁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
生化指标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炎症相关指标 有关基因检测 病原体感染 血栓形成的有关指标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 烟 高 血 压 高脂血症
?
吸 烟 酗 酒 高 血 压 糖 尿 病 高脂血症 精神压力 · ·
原因
中国冠心病流行趋势
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性高于女性
明显的地区差别
城市高于农村 北方高于南方 南方沿海城市发病率显著上升
在人群中流行分布差异较大
白(领) 骨(干)
精(英)
冠心病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
部分监测人群,1984-1997年
300 250 200 男性 150 100 50 0 女性 合计
1794
3495 6583 82 2.4
2229
4228 12149 124 3.7
摘自 1998 WHO 全球健康报告
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
1998 年,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 58 % 2020 年,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 79 % 冠心病和脑卒中将成为心血管疾病中的主要
冠心病流行趋势
北欧、北美、西欧等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冠心 病的发病率在下降——预防 欧洲中东部,包括前苏联的许多地区,冠心病 发病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发展中国家,亚洲人口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生活方式的逐渐西化。
冠心病: 中国人群死亡重要原因
标化死亡率 (1/10万) 150 120 90 60 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