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论文
摘要: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人心中永不倒塌的古典建筑和堡垒,蕴含了浓浓的文学韵味,所以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诗歌的美丽,学会读懂古诗,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诗歌给予读者自由诠释的空间比较大,需要的是创造性的审美解读,所以除了一般的词句疏通之外,不宜再延续传统的精细讲解的分析方法,更不要提那种千篇一律的机械式的释读了。
古代诗歌因为其精美的语言,短小的篇幅,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占据极高的比例。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在诗歌的阅读鉴赏中,应了解诗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学会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见高质量的诗歌分析和鉴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陶冶学生性情,美化学生心灵具有独特的功效。下面将从四方面谈谈古代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一、从题目着手,推敲内容主旨
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窗口,是鉴赏诗歌的切入点。拿到一首诗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关注诗歌的题目。因为诗歌的题目一般会揭示出诗歌创作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或是题材。例如陆游所创作的《咏梅》一诗,用于抒发感情的“咏”字再加上代表物象的“梅”,揭示着这是一首诗人将自己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一具体事物的托物言志诗;又如出自“诗圣”杜甫的《咏怀古迹》,亦可轻而易举地读出这是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来寄予作者特殊心情的咏史
怀古诗。这些信息都对了解诗歌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大家从《咏梅》这一题目中读懂了这是托物言志诗歌,就成功地为接下来的诗歌分析和鉴赏打好了基础。大家可以从刻画梅花形象的诗句入手,进而感受到诗人想表达的情感。所以说分析和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审题”。
当然这一方法的运用有赖于读者脑海中有对“诗歌分类”这一基本知识的储备,只有了解了诗歌的主要分类,才能从容地从诗歌题目读出诗歌内容的大致走向。而诗歌的分类大致有赠友送别诗,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水田园诗,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边塞征战诗,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谈禅说理诗,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苏轼的《题西林璧》。除了这五种类型,当然还有上面提到的托物言志诗和咏史怀古诗。
二、捕捉意境,领会作品情感
受古代封建社会的风气影响,中国古代诗人在表达情感方面一般比较含蓄,他们的诗歌往往通过意境来表情达意。因此从意境入手是领会诗歌情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意境指的是什么呢?
文艺理论大师童庆炳先生在《文学理论教程》一书中对意境下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①这段话说的是意境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情与景是它的两个基本要素。所以意境的构成就常表现为情与景
的关系——一种是触景生情,另一种是融情于景。
例如白居易先生著名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②诗人通过“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物象描绘出了一幅花草繁茂、莺歌燕舞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早春场景,借由这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自己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另一边厢,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更是一首经典的由众多物象组合而成的优美诗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③从五个诗句中,大家清晰可见的是“藤”“树”“鸦”“桥”“流水”“马”“夕阳”“人”这样的物象,但诗人在每一个事物前都添加了“枯”“老”“昏”“瘦”“断肠”等等这样的表达悲伤凄凉气氛的形容词,通过诗歌营造出了一幅悲凉的羁旅荒郊图,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融入到了诗句所展现的情景中。
三、了解背景,读懂诗人的内心
孟子在《万章章句下》中对万章说:“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④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如
果你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那么又可以上溯到古代的优秀人物。然而你在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的时候,却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样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去与古人交朋友。事实上,这一段话就是诗歌分析和鉴赏中“知人论世”这一方法的出处。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介绍”这样的概念就是孟子这一说法的派生。
一个诗人无论他处于怎样的年代,无论他是叱咤官场的还是隐姓埋名于园林生活的,他的创作始终会与他的生活有关系。再者,古代诗歌创作的年代离21世纪较为遥远,所以要读懂一首诗,要读懂诗人创作时候的内心,必须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⑤词的开头通过一系列的叠字来述说词人于秋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该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以其散发出的哀婉的凄苦之情为人们所称道。但是其实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风格开朗明快,为什么在晚年词风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这一问题在大家了解了当年的创作背景之后,就迎刃而解了。
让我们回到李清照创作《声声慢》的当时,金兵入侵致使北宋灭亡,心爱的夫婿赵明诚因病去世,在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当时李清照四十六岁,一连串的打击使她饱
尝了流离颠沛之苦。当亡国的恨,丧夫的哀,孀居的苦凝聚心头人而又无处排遣之时,她便写下了《声声慢》这一千古绝唱。有了对创作背景的了解这一基础,读者再次品味“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诗句的时候就不难理解作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了。
四、重视注释,明确诗句中的典故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接触到的诗歌后面都附有一定量的注释,阅读这些注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句的凝练性与优美性跟诗人热衷于“用典”有很大的联系。所谓“用典”,即“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⑥。意思就是引古人的所言或历史事件来为作者在诗句中提出的理论立依据,又或者是借典故来做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然而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要知晓那么多的典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原诗附带的注释就是大家知晓典故的好帮手。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收录了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⑦这首诗歌的用典多达四处,一半的诗句中都藏有典故,这就给读者理解诗句,读懂诗人的情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值得高兴的是,书中的注释都帮助大家更好地明确了诗歌所用的典故。例如注释中提到诗句中的“珠有泪”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⑧。又如“蓝田日暖玉生烟”出自中唐诗人英语戴叙伦的“诗家之景一如蓝田日暖,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