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国际冲突》读书报告
资本论读书报告1000字范文五篇
资本论读书报告1000字范文五篇第一篇: 资本论读书报告1000字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流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家在市场上将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产生新的商品(剩余价值在此阶段产生)。
第三阶段是资本家将新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市场上换回更多的货币。
有一些部门生产出来的并不是物质商品,比如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出售的东西就是流通本身,它的价值同样等于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生产要素价值与运输工人产生的剩余价值之和。
如果运输是服务于商品生产过程的,这些价值则转移到所运输的商品中去继续流通,如果运输是服务于个人消费(比如旅游)的,则该价值就和消费一同消失。
资本的循环中,每一阶段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前提的,而每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前提。
从总体的角度来看,社会总资本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同时分别处在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的,这样就实现了社会总资本循环的连续性。
“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包含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社会性质。
它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
资本的流通中会产生费用,这种费用分为两种。
一种是社会需要之外产生的费用,例如货物积压造成的储备费用,资本记账的会计费用等;另一种是产品本身性质决定的流通中必须支付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例如商品被运输到市场上售卖所产生的费用。
前一种是不计入商品价值的,后一种要计入商品的价值。
第二篇资本周转资本的循环是不断重复发生的,把循环看成是周期性的过程,就是资本的周转。
一部分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价值是一点一点的转移到产品中去的。
在完全被消耗之前,它在参与产出产品的同时,它还以自身独立的形式保留了一部分价值。
(如机器)用于购买这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被称为不变资本。
另一部分生产资料,例如原材料、煤炭等,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是完全转移到产品中去的,必须不断的更新才能维持生产。
读书报告作文8篇
《读书报告作文》读书报告作文(一):《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读书报告学生姓名:XXX年级:汉寿县南岳路实验小学四年级149班阅读日期:20XX年5月7日至20XX年5月8日书名:《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作者:林清玄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XX年12月主要资料:一朵百合花在没有花朵的时候和杂草一模一样,蜂蝶和野草都笑话它,而百合仍然努力的开花,最后有一天它开花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百合花(因为它十分坚定)我最喜欢的资料:百合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棵野草。
我必须要开出美丽的花朵,让人们明白我是百合。
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一株花的庄严使命。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样看我,我都要开花、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读后的感想:百合花不顾他人嘲讽,仍然执着追求;宁愿淡泊宁静,仍然努力开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书报告作文(二):这天,我在家里看书,我家的书可多了,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还有许多唐诗背诵的书。
爸爸买唐诗的书品种至少有十多种,他还时常同我玩背唐诗的游戏。
爸爸给我买书是期望我多看书,这样能够增长知识丰富才干。
我一有空,就会选一两本来看,我最喜欢看的是《儿童漫画》,它里面有笑话、作文,还有朱德庸的漫画作品绝对小孩等。
《儿童漫画》发行的那几天,妈妈一下班回家我就问个不停,问《儿童漫画》是否已经拿来了,要是有,我就爱不释手,十分投入地去读它。
要是没有,我将会感觉到很失望的。
《儿童漫画》里知识十分丰富,很多小朋友都爱读。
我爱读书,我要好好读书,读好书,长大后争取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透过读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就像吃甘蔗,读得越多也就吃得越甜。
读书报告作文(三):一向久仰《红楼梦》的大名。
但以前总是对他提不起兴趣。
总是觉得贾宝玉一个堂堂的男人,整天和一群女流之辈瞎混的故事有什么好看。
之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放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一个系列节目。
讲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我也断断续续的看了几集,才对红楼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走向辉煌金一南读书报告共7篇
走向辉煌,金一南,读书报告篇一《走向辉煌:金一南》读书报告《走向辉煌:金一南》是金一南撰写的一本传记类作品,该书详细记录了金一南的崛起之路和辉煌成就。
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是《小草》、《火之舌》、《夜行者》、《挑战者》、《勇往直前》和《辉煌》。
通过对金一南的生平和经历的描述,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在中国商界取得辉煌成就的故事。
在本书中,金一南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是充满了坎坷和困难。
他从小就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他选择了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初中时,他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并把这本字典当作自己的宝贝,每天坚持背诵。
通过自己的努力,金一南考入了一所重点高中,为自己进入名牌大学奠定了基础。
在大学期间,金一南选择了学习金融专业,而在当时,这个领域还非常陌生。
然而,金一南并没有因此感到迷茫,相反,他努力学习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大三时,他还参加了一场由大学举办的商业创业比赛,最终荣获一等奖。
这一荣耀不仅让金一南在学校里崭露头角,还为他日后进入商界铺平了道路。
本书还详尽地记录了金一南进入商界以后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在初入职场时,金一南并没有得到像他所期待的那样的待遇,甚至还遭遇了很多的打击与挫折。
但是,金一南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败,相反,他选择了坚持下去,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通过苦练演讲和人际交往能力,对待工作保持积极的态度,金一南逐渐赢得了同事和上司的认可,也得到了一次次晋升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金一南先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
他投身于金融业,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对于社会的贡献也备受赞誉。
通过对金一南的生平和成就的描述,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勇敢追逐梦想,就一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
在读完《走向辉煌:金一南》之后,我深感金一南这个普通人的成就之大不仅仅来自于他勤奋和才智,更来自于他的乐观和坚毅。
阅读报告模板
阅读报告模板阅读报告模板是一种专门用于撰写阅读报告的格式指导,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组织阅读笔记,汇总主要观点,并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下面列举三个常用的阅读报告模板:1. 书评式阅读报告模板本节具体步骤及内容要点如下:(1)引言:简要介绍阅读的书籍、作者、出版时间,所涉及的主题、问题等(约1-2段)。
(2)正文:分析整体业内文化形态的演变与特征;而后再从文化产业的动态和文化服务行业实践中得出文章的主旨,遵循文化服务行业的监管标准,开展文化参与补贴可能成为转化产业劳动模式和增加就业方面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不少于3段)。
(3)结论:总结本书的思想,评价其价值与实用性,并建议是否适合推广使用。
2. 简报式阅读报告模板本节具体步骤及内容要点如下:(1)书籍介绍:领域、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2)章节摘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突出每一章节的意义。
(3)主旨摘要:把握作者的中心思想和论述的要点。
(4)个人思考:阅读时的感触,对书中一些观点和对自己有启迪的地方的发言。
(5)评价:对读书的好处和缺点进行评价。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要尽量客观,使读者获得真实的信息。
3. 问答式阅读报告模板本节具体步骤及内容要点如下:(1)问题提出:通过一些问题启发读者去思考书的主旨。
(2)解答问题:通过阅读书籍的全文,逐一解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3)概括主旨: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书的主旨。
(4)思考贡献:列举书中思想实践价值的内容,思考作者在这个领域中的贡献。
总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阅读报告模板,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读者把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更好地整合起来,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更深刻地理解书籍的内容,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时,如果能够按照阅读报告模板进行整理,不仅能够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更清晰地思考和表达。
下面列举三个案例,让我们更加了解各种不同类型模板的应用。
案例一:《白夜行》书评式阅读报告模板:引言:《白夜行》是由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所创作,讲述了两位十三岁少年的悲惨命运,以及这种命运所带来的人性的毁灭与扭曲。
大学时事政治读书心得(3篇)
大学时事政治读书心得(3篇)大学时事政治读书心得(精选3篇)大学时事政治读书心得篇1由于本学期末新添的一门课程,学习课时比较少,所以可能我们认识的程度还比较浅,但是自上了这门课以后,我便开始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使我从本质上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基本弄清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我想这形势应该就是我们面临无形中推人前进的这种压迫感吧!而政策正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问题解决办法,它们的关系大概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
目前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应该说就是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大学生毕业就业带来的形势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来说还算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便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像神六飞天成功等,这都是值得我们高兴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了积极进展。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旱灾害,森林退化,空气污染,党的__大五中全会提出,时期必须统一规划,实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发展就要了解国际局势,当前国际处在深度复杂的变化之中,总的来说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我国又是WTO的成员国,这些都给我国经济发展和我们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抓住机会。
不过,我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有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念书,有的人还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有的人均收入还不过百元,还没有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努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要不断努力创新,实现现代化建设。
这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绝对过剩,取自网络数据统计说明,美国和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和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约为2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实原因有二:其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比较理想的岗位的增速,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例如有个高校辅导员岗位竟然有1000多个大学生去竞争。
大国政治悲剧读书报告
大国政治悲剧读书报告一、引言《大国政治悲剧》一书由著名学者王缉思所著,通过对世界历史上一些大国的兴衰历程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政治决策、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等因素在国家崛起与衰落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对于理解当今世界格局、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大国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历史背景《大国政治悲剧》以世界历史为背景,涉及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大国兴衰。
这些国家包括古代的罗马帝国、中国的唐王朝,中世纪的欧洲列强,近代的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以及现代的苏联和美国等。
通过对这些国家的研究,作者揭示了政治决策、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等因素在大国兴衰中的重要作用。
三、悲剧的起因《大国政治悲剧》认为,大国政治悲剧的发生往往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国内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如果不完善,无法有效解决内部矛盾和问题,就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落。
2.战略决策失误:领导人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方面的错误决策,可能导致国家利益的损失和外交关系的恶化。
3.过度扩张:一个国家在扩张过程中如果过度消耗资源,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就可能引发内部危机和外部挑战。
4.国际体系的不公平:国际体系中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可能导致小国和弱国的反感和对抗,从而对大国的利益造成威胁。
四、悲剧经过《大国政治悲剧》通过分析历史上一些大国的兴衰历程,展示了悲剧经过的几个阶段:1.崛起阶段:一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往往会采取扩张主义政策,寻求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地位。
2.冲突阶段:随着大国的崛起,其与国际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会逐渐加剧。
这些冲突可能表现为领土争端、贸易战、军备竞赛等形式。
3.危机阶段:当大国的国内和国际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危机。
这些危机可能包括政治动荡、经济崩溃、社会不安定等。
4.衰落阶段:在危机的影响下,一个大国可能开始走向衰落。
衰落可能表现为经济萎缩、军事实力下降、国际地位削弱等。
四年级读书报告范文
四年级读书报告范文四年级报告读书范文读书报告150字四年级四年级读书笔记篇一:读书报告本科生学年论文读《国际关系史》有感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8月31 日读《国际关系史》有感一、作者简介:《国际关系史》的作者为袁明,1945年8月生于中国上海。
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明教授1962年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68年毕业后到河北、陕西等地工作。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攻读国际法专业研究生,1982年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1983年至198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访问学者。
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
1989年至1990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1995年起,袁明教授受邀赴乔治亚亚特兰大的卡特中心、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以及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作研究,她经常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三边委员会、罗马俱乐部等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
袁明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兼任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外经贸部中美顾问小组成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
国际上兼任美国纽约“亚洲协会”董事会董事,美国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研究中心顾问,英国牛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会顾问,日本立命馆亚太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顾问等。
袁明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多部、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包括作为21世纪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的《国际关系史》,《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1945-1955年的中美关系》,与人合编有《中美日三角关系的黄金时代》等。
二、内容概要(全书结构)本课程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是在体系层面——即威斯特伐利亚、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和雅尔塔四大体系的兴衰演替的历史,一条暗线是互动能力方面——即现代以来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国际关系体系演变的促进作用。
第一部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读书报告
探究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因素——《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读书报告一、关于外交决策学与外交决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关于外交决策学研究方法的相关论文和书籍可谓数不胜数,例如中国学者张清敏的论文《外交政策分析的三个流派》①中树立了外交决策理论的三种基本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社会心理研究和结构功能研究;冯玉军在《俄罗斯外交政策机制》②第一章中介绍了对外政策决策理论;郝雨凡等在《中国外交决策——开放与多元的社会因素分析》一书的导论中指出:“早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国际关系理论中传统现实主义学派以国家为中心的基本假设上。
中国外交政策被认为是一个理性的、高度一致的整体。
也有少数研究者曾关注中国对美国和前苏联政策背后的内政因素,认为中国精英阶层的内部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当时的国外政策去向。
一些关注中国内政因素的学者注意到中国外交政策与其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也有人关注中国国内政治事件与其外交行为的互动关系。
早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反映出国际关系理论界对国内和国际两组变量互动关系的宏观学术争论,强调的重点在于中国领导层内部争论对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
”③这些都是我在课上或课下有意无意接触过的著作。
当我准备去图书馆借阅老师推荐的名著时,发现几乎都已被借出。
于是,我就在图书馆里翻阅有关外交决策的书籍,借阅了其中三本《俄罗斯外交政策机制》、《中国外交决策——开放与多元的社会因素分析》以及这本《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
选择此书作为我书评的内容,是因为此书脉络较为清晰,易于理解,并且联系我国实际,避免将理论分析工具的作用单一化、绝对化,对于我们这些刚入门的学生来说,读起来并不困难,并有所收获。
对于外交决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对影响外交决策的因素做出了自己的总结和归纳,然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对影响外交决策因素的研究没有到达一个大家公认的研究范式。
因此本书同样的也只是对影响外交决策的因素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只是罗列事实比较多,学术分析比较少。
近代史个人学习实践总结范文(精选3篇)
近代史个人学习实践总结范文(精选3篇)范文一:近代史个人学习实践总结回顾近代史学习的一年,我收获颇多,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近代史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通过学习近代史,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近代史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包含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转折点,如工业革命、殖民主义、两次世界大战等。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和改变的过程,历史上的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这种全面的历史视角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世界的发展脉络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其次,近代史学习还让我培养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近代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和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养成了系统性学习和归纳总结的习惯,不再局限于片面的知识获取,而是注重将所学知识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
此外,近代史学习还强调运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要求我们善于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推理,养成了较好的思辨能力。
最后,通过近代史学习实践,我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近代史不仅仅是一些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在学习二战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战争的事实层面上,还要思考战争爆发的原因、各个国家的利益冲突以及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认识历史。
总的来说,近代史学习实践让我对世界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也让我更深入地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学习近代史,我认识到历史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近代史学习的道路上虽然艰辛,但在探索和发现中,我不断成长和进步,为将来的学习和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读书报告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读书报告1. 引言1.1 概述人类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和深刻变革的时期,全球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多元且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命运紧密相连。
为了更好地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实现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任务。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着“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将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并分析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其次,我们将探讨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并阐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所体现的意义和价值。
随后,我们将通过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成果展示以及地区间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剖析合作共赢理念在实践中所取得的积极效果。
接着,我们将重点论述政府间合作机制、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在推动合作共赢进程中的角色和贡献。
最后,我们将总结前文的讨论,探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与前景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性、合作共赢理念实践效果以及推动各方参与合作建设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激发读者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思考,并呼吁积极努力构建一个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时,期望读者通过学习成功经验和教训,发掘潜在合作领域并创新合作模式,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2.1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全球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各个国家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密切。
然而,全球化也给世界带来了各种挑战,如经济不平等、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传染病等问题。
面对这些共同挑战,我们不能单打独斗,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2.2 构建共赢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构建共赢合作伙伴关系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要手段。
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解决所有问题。
约瑟夫奈《硬实力与软实力》读书报告
《硬权力与软权力》读书报告作者与年代背景《硬权力与软权力》是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教授集结过去近二十年撰写的主要论文,专门为中国读者编辑的一本著作。
这些论文共13篇,时间纵贯1986到2004年,它们以权力的变迁和美国国家利益为核心,以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为重点,围绕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权力与相互依赖、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等问题展开,构成了理解美国国际战略的一条主线。
书的最后附录部分,译者门洪华博士撰写了一篇《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作为中国学者对约瑟夫·奈教授的学术回应。
目录章节(第一编超越现实主义)第一章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第二章昔日战争与未来战争:关于战争根源及其预防的探索第三章伦理与外交政策第四章冷战后的冲突(第二编美国的硬权力与软权力)第五章软权力第六章世界权利性质的变迁第七章凝视未来第八章信息革命与美国的软权力(第三编相互依赖、全球化与治理)第九章中国的复兴与亚太的未来第十章当新罗马帝国遇到新野蛮人第十一章美国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物品第十二章全球化的民主赤字:如何使得国际制度更加负责任第十三章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实力与战略(附录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主要内容第一章新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作者通过对两位自由主义学者的著作进行分析,指出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各自的优缺点,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即“每一种理论都对研究议程有所贡献,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也许将达致两种理论传统的融合”。
在这一章中,作者首先概述了20世纪70、8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分歧的尖锐。
他指出,现实主义长于解释互动短于解释利益,对于现实主义来说,“仅仅用权力来界定利益是不够的”,“在这点上自由主义的更为复杂的自由主义理论模式使人们关注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互动如何改变国家对利益的界定,从而为现实主义提供有益的补充”。
作者乐于看到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融合而非一方完全击倒另一方。
在本章的“未来研究的方向”一节中,作者认为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关联的途径。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报告范文通用6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报告范文(通用6篇)报告读书报告是讨论生的学术科研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读书报告的形式提高讨论生的学术水平,促进学术沟通,活跃学术思想,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更多了解当前学术前沿的新问题、新情况,引导讨论生尽快融入学术氛围。
以下是我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报告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篇1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报告在几十年后的今日,我又一次地与斯诺走完了伟大的红色之路。
感受到红色中国的美丽、强大。
更敬佩于红色中国人民精神的不朽和伟大!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那红军十万八千里长征,在20世纪30年月,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从1930年起开头对根据地进行围剿。
1933年五月,蒋介石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实行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实行错误的路线和军事战略,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在这之后中国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过草地,爬雪山,与生死决斗。
在最困难的时刻,大家甚至吃皮带,扒树皮。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伟大的共产党人仍然用战士们的血肉拼杀出飞夺泸定桥、四度赤水河的光辉战绩!读后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他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真正的红军一节中,这样描写道:“他们一直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以为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
这就红军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
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心连心,令一种却是把自己与士兵们做了不仅仅是等级上的区分,更是生与死的差别。
关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报告
关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报告《文明的冲突》读书报告一、作者简介塞缪尔·亨廷顿(1927年—2008年),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
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23岁即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长达58年。
先后在美国政府许多部门担任过公职或充当顾问。
曾任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
亨廷顿生前撰写了90多篇学术论文,参与编写了17本书。
1996年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最为著名,已经被翻译成39种文字出版。
书中认为后冷战世界由文明的竞争和冲突主导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辩论和争议,特别是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更受关注和热议。
二、内容提要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亨廷顿认为,冷战后,全球政治成为多极和多文明的。
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
它们是: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
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者不再是一般的民族国家,而是文明的核心国家。
亨廷顿指出,文明是人的最高文化归属,是人必不可少的文化认同的最大层面,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根本。
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化,它既不会形成任何意义上的普世文明,也不会导致非西方社会西方化。
第二部分,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亨廷顿指出,文明之间的权力均势正在变更。
西方文明正在衰落,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中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正日益缩小;相反,亚洲文明却在发展壮大它们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伊斯兰文明的人口正在激增,打破了伊斯兰国家与其邻国的平衡关系。
一般来说,非西方文明都在重新肯定他们自身的文化价值。
在21世纪初期,人类将经历非西方权力与文化的复兴,经历非西方文明内部相互之间以及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亨廷顿认为,受现代化的驱使,全球的政治正沿着文明界线进行重组。
《国际私法本体下弱者利益的保护问题》读书报告
《国际私法本体下弱者利益的保护问题》读书报告2015级法硕(非)法学1班马德义21502085 最近几天读过了大连海事大学曲波教授的《国际私法本体下弱者利益的保护问题》,受到了很多启发,也有很多的思考,特写此篇读书报告。
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在近十几年来都是很热的话题,很多部门法里都有保护弱势群体的条款,很多新的立法也更多地加入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内容。
而作为国际法分支的国际私法,应当如何参与到这一话题当中呢?曲波教授这本书作了很好的解答。
整本书的内容大致概括如下:曲波教授在第一章对“国际私法本体”和“弱者”这两个本书的核心概念进行了阐释,另对国际私法的含义及弱者范围及产生原因作了说明。
在作者看来,国际私法的本体主要是指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调整方法以及基本制度。
而作者用弱者这一概念取代了我们更熟悉的弱势群体的概念,原因主要在于作者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集合概念,更强调群体性;但国际私法更应注重个体的关怀,因此用弱者这一概念更为恰当。
作者将国际司法中的弱者界定为: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中由于自然或社会原因而导致利益实现困难,因而需要法律给予特别保护的当事人。
第二章,曲波教授从人权理论、正义价值论等五个角度论述了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利益的理论考量。
第三章先论述了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现状,接着总结了目前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不足。
接下来的三章分别从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私法的间接调整方法与国际私法的基本制度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弱者利益的保护问题。
最后一章论述了我国国际私法弱者利益保护的现状及完善措施,曲波教授还别出心裁地进行了我国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利益的具体条文设计。
由上可见,本书的行文脉络是非常清晰的,非常有利于读者理解曲波教授的意图。
下面将按行文顺序就书中的一些观点谈些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第二章中,曲波教授在从正义价值论角度论述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的保护时指出,国际司法中形式正义注重的是援引过程的正义,而实质正义更关注的是人类的基本价值,比如弱者利益的保护就是其一;法律需要稳定性与确定性,但仅有这些特征并不足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富有生命力的法律制度,法律必须服从进步所提出的正当要求,即法律普遍性在一个具体情形中就要被牺牲,以满足实现个性正义的需要。
学生读书报告范文(2篇)
学生读书报告范文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
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
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
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
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
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
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
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
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
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读书报告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读书报告————————————————————————————————作者: ————————————————————————————————日期:ﻩ关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报告一、简介塞缪尔·亨廷顿以“文明冲突论”著名,然而《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却不是我所读到的亨廷顿的第一本著作。
最先读到的是他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这本书虽然条理比较清晰,但是读起来却不怎么省力。
相比较之下,《文明的冲突》就比较容易读,而且在读的过程中,让人忍不住想到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
两本书都是对后冷战时期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构想,在行文结构和行文风格上也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所以我的第二份读书报告就围绕这本书而展开。
塞缪尔·亨廷顿(1927年—2008年),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
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23岁即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长达58年。
先后在美国政府许多部门担任过公职或充当顾问。
曾任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
亨廷顿生前撰写了90多篇学术论文,参与编写了17本书。
1996年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最为著名,已经被翻译成39种文字出版。
书中认为后冷战世界由文明的竞争和冲突主导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辩论和争议,特别是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更受关注和热议。
二、内容提要如亨廷顿所言,该书的主题是文明的认同形成了后冷战世界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
围绕这一主题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亨廷顿认为冷战后的全球政治第一次成为多极的或多文明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化,它既未产生任何意义的普世文明,也未产生非西方社会的西方化。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解释范式已不能再适合全球发展,由此出现了多种解释方式,如一个和谐的世界、两个对立的世界、国家主义、无政府状态等。
学生读书活动工作总结报告7篇
学生读书活动工作总结报告7篇学生读书活动工作总结报告(精选篇1)暑假期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开展读书活动的指示精神,进行了扎实有效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师生收益匪浅,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特做如下总结:一、教师暑假读一本书。
“看一本书”使教师具备更优秀的道德修养,更新育人观念,具有更好的教育方法。
“一本书”是根据教师自身来选择的:《陶行知教育文集》、《做幸福的老师》、《爱的教育》、《中国教师缺什么》、《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名著成为教师手中捧着的一块宝。
假期闲暇在家,看书翻报,获取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成为教师的一大乐事。
在书中与名师谈话,向名师讨教,尽兴之余,拿起笔写下体会,偏偏随笔从笔尖溢出,领悟真谛。
二、学生暑假“落”书中。
“读一本书”使学生走进了历史,看到了未来,了解更多的奇闻异事,增加了孩子的聪明才智,“一本书”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定,通话类、文学类、历史类、故事类、探险类、科普类等都成为同学们锁定的目标。
这样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学到别人的长处,补己之不足,向身边人学习,向身边人看齐,才是真正的进步,同学们在家的表现也令人欣喜,真正的在用心看书,有的在抄报,有的读给家长听,有的写感受,将书中的内容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假期成为孩子们阅读的“专题”广场,他们一个个专进了书中,成了“小书迷”,变成了“小书虫”,成了家庭文明的一道风景线。
三、师生开学“融”书中“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书内容的传递,心得交流,思想的碰撞,都是收获的幸福。
你的书海拾贝,我的书中领悟,他的书本评价,都在这里一一展示。
1、读书成果展览:一本本,一页页,都写满了喜悦与收获。
2、报纸摘抄,传阅快乐。
一缕缕墨香,沁人心脾。
3、一篇篇读后感,催人奋进。
一个快乐的暑假,一个学习的暑假,一个收获的暑假,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学无止境,读书永不停止。
学生读书活动工作总结报告(精选篇2)书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知识和理想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在本学期里,我们结合学校的读书节活动。
3.2国际关系教学设计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原则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具体实践,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重要性。
4.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5.评价与反馈: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以一则近期国际热点新闻为切入点,如“中美贸易摩擦的最新进展”,引导学生思考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
2.通过时事新闻、政治漫画等多元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设计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国际时事,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4.定期组织课堂展示、辩论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产生片面化、简单化观念;对国际时事关注不足,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价值观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我国外交政策存在误解,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二是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国际时事,培养他们的时事分析能力;三是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和义利观,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读书报告作文400字4篇.docx
读书报告作文400字4篇(466 字)《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 •怀特/着任溶溶/译, 讲的是一只蜘蛛和一头小猪的故事。
小女孩弗恩养了一只落脚猪,取名为威尔伯,她十分喜爱它。
但后来威尔伯长大了,父母不同意再养时,它被卖到了霍默•朱克曼舅舅的谷仓里。
在谷仓门口,也就是猪栏上的方有一只灰色大蜘蛛叫夏洛。
在那里威尔伯和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
然而有一天,一个可怕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天快冷了就意味着意威尔伯快要被杀掉,变成熏肉火腿,威尔伯知道后害怕的叫道圣“我不想死,我不想死!”这时娇小的夏洛对它说圣"我有办法让你不死, 但你不许再哭!”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霍默•朱克曼舅舅决定不杀威尔伯,这样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
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贵、纯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
我想,我们应该向夏洛学习。
她虽然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如此多令我们人类为之感叹的事,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上,要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凡事多为朋友着想。
读书报告作文400字二:《吾人最后之觉悟》读书报告(2980 字)陈独秀(1879-1 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作者发表这一文章的时候,正是风雨飘摇的近代。
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或者说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袁世凯废除了国会和宪法,将民主共和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并企图恢复帝制。
与此同时,复古的逆流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面对乱世,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哪里?然而,在这样黑暗的背景下,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帷幕。
为唤醒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文化领军人的陈独秀回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于1916年2 月在其上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 读书报告
世界现代史读书报告书目:《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第九版作者:【美】小约瑟夫奈【加拿大】戴维韦尔奇译者:张小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一、概述《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作为一部导论性著作,旨在引导读者如何将理论与历史结合起来,并以此为起点,更深入、更清晰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
从而避免人们像政治学家那般孤立和沉迷于抽象概念的迷津之中,将自己头脑中的构想简单的当作现实,进而产生世俗化的政治。
约瑟夫奈即本书作者将历史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并试图以理论的角度解释历史事件,从宏观上把握全球冲突与合作。
通过一、二章的理论介绍和三、四、五章对一战、二战以及冷战的历史分析去解答第六七八章所反映的当前国际冲突问题,并由此引发第九章对未来世界的思考。
因此,我浅显的将本书划分为以上四个层次,并在下文中依次作以简单论述。
二、分述1.理论介绍“世界是一个延续性和变迁性所组成的奇特的混合体。
借鉴历史以理解延续性和变迁性,不应以过去为束缚,不能忽略传统理论的学习,并要将它们运用于当前的环境之中。
”——约瑟夫奈千百年来,我们所看到的冲突与合作的基本逻辑总是令人惊奇的一成不变,尽管人类历史以来的冲突与合作的形式以及导致冲突与合作的因素总是变化不定的。
因此,注重理论的适用性与现实的多变性成为研究历史、分析历史的重要原则之一。
以下我就奈先生的国际政治体系、三层次分析法两方面对本书前两章理论部分作以简单说明。
(1)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即整个世界的政治体系,与国内政治相对应。
奈先生认为:一般的,国际政治具有三种形式:世界帝国体系、封建体系及无政府国家体系。
世界帝国体系:即一个政府主导与它交往的绝大多数国家的行为体系,最具典型的例子便是古罗马帝国。
封建体系:个人效忠对象及政治义务并非由领土边界所决定的国家体系。
如中世纪的欧洲、古代中国。
无政府国家体系:由相对具有内聚力的国家组成,没有一个更高的政府凌驾于这些国家之上。
在这种体系下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国家,它们相互关联且相互制约,但不存在一个更高级的权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中的选项
——读《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第五版)
一、本书简介
小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的《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是国际政治学的经典之作。
至2005年,该书已经出版五版。
本书要解答的中心问题是,世界政治中是否存在着永久的冲突逻辑。
全书在阐述理论的同时,还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作者力图避免如政治家一样孤立与沉迷于抽象概念的迷津之中,也希望避免如历史学家那样在叙述事实的时候无法得出所遵循和隐藏的原则。
作者试图往返于历史和理论之间,真正达到理论与历史对话。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章是对国际关系理论框架的建构。
第二部分(三到五章)利用理论工具具体分析影响二十世纪的三次冲突:一战、二战、冷战。
最后一部分,分析并预测了冷战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冲突。
本书的亮点是作者对国际冲突三个层面的分析以及对反事实推理的应用。
本文将选择性地对本书特色进行介绍。
二、对历史与选择的思考
国际政治从伯罗奔尼撒战争算起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国际政治确实有某些方面一直延续着。
均势、同盟、战争、妥协、安全困境等一直存在于国际政治中。
这些不变的因素会比较符合吉尔平(Robert Gilpin)的说法,“从根本上说,今天的国际政治同修昔底德所描述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区别”。
国际政治的某些东西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毫无疑问,国际政治存在着一个冲突的逻辑,国际冲突的历史表现出延续性。
但跳出这些因素之外,国际冲突的历史又会表现出变迁性。
正如作者所说:“修昔底德不需要担心核武器、臭氧层或者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因此,二十一世纪的国际政治是一个由延续性和变迁性构成的奇异混合体。
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否是不可改变的呢?我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崇信始终控制着我们分析历史事件的脚步。
历史事件既然已经发生,就一定要被追根溯源。
历史学家在记录历史的时候是将历史进行概括并总结原因,推导出历史的必然性。
在对历史进行反思的时候,很多观点都不自主地陷入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最终结局的模式。
而很多历史的结局并不是由一开始的情况决定的。
对历史反思的无限追溯往往滥用了历史不可重复的性质。
约瑟夫·奈认为,历史在长线中是可以选择的,所谓的冲突不可避免,只是在冲突爆发前不久产生的现象。
历史上的冲突双方往往都会陷入“囚徒困境”,双方对安全的追求就有如两个囚徒间的博弈。
双方在彼此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很可能获得更多的“刑罚”。
但这只
是极可能的情况。
如果双方都做出对自己次优的选择,在博弈中达成合作,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就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如果不是雅典在关键的时候添加一些燃料的话,那么战争的火星也可能熄灭掉。
战争和冲突并不是人为力量不可以左右的,而是人们一系列错误选择的结果。
人创造历史,但并非随心所欲,选择的可能性正是自由主义思想的精髓。
小约瑟夫·奈继承了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Waltz)的层次分析法,从个人、国家、国际体系三方面来理解国际冲突。
影响各国战略选择的因素在以上三个解释层面上都有分布,奈更重视将三个层次的分析结合起来。
个人层面的分析是三个分析层次中最不确定性的。
个人对国际形势的作用有时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在国家文化传统中专制独裁影响较大的地方。
国家层面的选择是外在的国际体系变动的重要内在原因。
国际体系则是分析层次的最外层,制约着前两个分析层次的解释。
为了更好地分析历史上是否存在永久的冲突逻辑,约瑟夫·奈用“反事实推理”进行剖析。
反事实推理是一种确定因果关系的思维试验,将历史变为“不确定的历史”。
反事实推理是国际政治研究的“实验室”。
通过在思维中设定与历史事实相反的条件,假定某个因素没有发生,或者以相反的方式发生,事件将如何发展,以此来推断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种分析对不可重复发生的事件有很强的解释能力,但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
在书中,作者设立了反事实推理的四个标准:合理性、相近性、理论性和真实性以保证反事实推理的严谨。
历史在符合上述标准的情况下,可以恰当地进行类比。
奈在层次分析和反事实推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选择的漏斗”模型。
如对一战起源的分析被应用在三个分析层面上。
国际体系层面上的原因是德国的崛起和同盟体系的僵化。
国内层面的原因是衰落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内部危机,德国的内部的政治问题。
个人作用的原因被归结于领袖的平庸。
但战争是否不可避免,作者将导致战争的原因根据时间上的远近放入深层原因、中层原因、突发原因。
深层原因是均势结构的变化,国内政治体系的变化。
中层原因是德国的政策、和平自满情绪及领导人的个性。
突发原因就是费迪南大公遇刺。
深层、中层原因无法避免,但突发事件是否一定产生。
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事实推理。
假设没有突发事件,一战就很有可能因为形势的变化而避免。
对一战能否成为世界大战,作者也运用反事实推理,得出一战可能不会造成如此大破坏的结论。
同样,反事实推理分析也被运用到对二战及冷战起源的分析。
作者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沿着必然的路线前进的,历史的发展取决于道路的选择。
正像一个漏斗一样,是双方的选择使双方的自由度发生变化。
如果双方都陷入不可知的安全困境当中,双方选择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能做出的选择也就极可能使战争越来越近。
如果出现可能避免战争和冲突的情况,那么双方就不会在漏斗的底端正面碰撞,而是会增大双方选择的自由度。
但在作者的冲突分析中,斗争双方为什么在众多选择中选择了通向冲突的选项而没有选择一条可以避免冲突的道路?是什么因素推着他们一步步地走向冲突?冲突真的能避免
吗?这些问题只有从作者所说的“深层原因”和“中层原因”中去找。
假如罗斯福活着,美苏的自由度就会变大,但能否让这两个大国避免冷战而实现合作呢?在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上,“一山不容二虎”的国际体系原因就成了主导原因,领导人的选择,国内的选择也会屈从于这个主因。
但个人与国家层面的分析对冷战强度变化原因的解释起作用。
漏斗模式的解释效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是产生于特定于一点的选择的影响。
再者“漏斗”中的选择也有困境。
如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所说,“任何一个选择都会挤压其他选项的空间。
”“选择余地最大时,能掌握的信息往往最少;等采集到足够的信息时,抉择的空间却已荡然无存。
”理论并非万能,它只是给了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结语
本书是一本国际政治教材,更关注理论的综合性,兼收并蓄。
第五版新书增添了新材料、新内容,并深入分析了软权力。
本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基于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补充以建构主义方法。
现实主义重视历史延续性,而自由主义重视历史变迁性,建构主义的方法用于弥补理论解释历史的不足。
当今,现实主义的分析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
理解国际冲突不能仅靠现实主义一种解释模式。
约瑟夫·奈在书中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理论工具,但作者要让人们看到现实主义的不足,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
当今的国际政治是一个自助体系,无政府状态实际是国家建构的,不是本来就有的。
作者指出了国际交往中相互交流和信任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互信,才能真正地避免冲突。
本书对理论和历史的结合做了有益的尝试,但理论和历史真正结合还有很多困难。
作者把历史当成解释理论的工具,难以避免根据理论裁减历史。
理论只是一种方法,并非万能。
不管有多少理论的套合,理论都不能代替历史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