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完整步行系统视角下的人行过街设施规划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步行系统视角下的人行过街设施规划研究
聂智超 王理
【摘要】步行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步行交通系统规划行人的需求重视不足,步行通道的建设被道路隔离严重,与城市居民出行习惯不相协调。研究根据城市交通运行实际特点,结合信号灯控制周期和路段交通流通过间隙,对现行技术规范中的过街设施设置标准进行修正和完善;并以相邻地块步行交通供需关系为研究对象,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利用蜘蛛网分配方法,提出以相邻交通小区步行交通联系强度为基础的过街需求预测思路,快速识别需要规划建设过街设施的路段,从而在城市中形成连续便捷的步行交通系统。最后通过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的实例分析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期为城市步行交通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完整步行系统;邻接小区;步行联系特征;蜘蛛网分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伴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人口的快速集聚,我国多数城市已经进入机动车发展快速膨胀期,在许多城市规划建设中,步行交通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步行交通的连续性、安全性受到较大的威胁。步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在提高短程出行效率、填补公交服务空白、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出行便利等方面,具有机动交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与小汽车交通和公共交通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因此,着力构建便捷、连续、高效、安全的步行交通系统是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而基于居民出行特征,构建人车分离的步行设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1 研究背景和内容
1.1研究背景
步行交通规划中,通廊的识别是关键要素之一,步行通廊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较长距离的、有较强连续性的、以独立的步行通道或步行区域为主体的步行系统,是周边区域内居民以步行交通方式出行的主要通道,也作为居民健身、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集中区域[1]。在步行交通规划中,利用过街设施串联多个步行单元,是实现步行系统连续、安全、舒适的重要手段。
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过街天桥、地下通道)能够实现人车分离,缓解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是保障城市交通安全畅达的有效手段。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的布局应当与城市步行街区和
重点设施实现无缝衔接,同时依赖于合理的过街需求预测和过街设施设置标准,在城市人行立体过街设施总体布局规划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通常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涉及多条路段和多个地块,科学的进行供需预测和快速准确的识别矛盾路段是决定规划合理性的关键。
1.2研究内容
针对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通过现状资料的整理和对多个城市交通特征的分析比较,考虑信号灯周期和路段机动车间隙,合理确定人性立体过街设施的过街标准。然后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和用地特征,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调查得到的小区出行OD为基础,得到小区联系期望线,进而通过蜘蛛网分配思路得到邻接小区联系强度,在此基础上确定过街供需矛盾突出的路段。再次,对于问题突出的城市交通干道,或者人流集散频繁、步行交通流量大、分布集中的区域,参照路段两侧用地情况,分析该路段适合设置人行立交设施的位置。最后,考虑城市慢行节点的布局,在人行立交过街设施初步选址确定建设路段后,在已确定路段区间内,分析步行交通主要流线、主要步行交通吸引点分布情况,以过街设施为纽带,以城市道路系统为轴线,以步行组团为节点,构建层次分明、级配合理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图1 城市步行系统衔接模式图
2 步行过街设施设置标准
2.1 研究现状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对于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建设条件作了规定[2][3]。同时,国内外现有研究对过街设施设置标准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目前研究多以行人或机动车的交通量为研究对象,缺乏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道路设置条件的针对性研究,容易导致建设的盲目性,造成投资浪费[4]。
2.2设置标准研究
影响过街设施设置标准的因素众多,其主要因素为机动车流量和行人流量。本次研究考虑路段交通流通过间隙,以一个路段是否要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分析研究。假设路段上首先考虑设置行人信号灯控制的平面过街设施,研究分析当行人交通量达到
多大时,应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4]。
在行人信号灯控制的路段,行人和机动车的通行时间是分开的,以高峰小时来计算,两者的通行时间相加应为3600秒。
(1)机动车的通行时间为: 3600/v ⋅=v v N Q T
式中: v T — 车辆的每小时最小通行时间(S)
v Q — 道路实际车辆流量(辆/h) v N — 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辆/h)
(2)则,行人的通行时间为: v p T T -=3600
3600/)(W N T Q b p p ⋅⋅=
式中: p T — 行人每小时所需最小通行时间(S)
p Q — 行人过街流量(人次/h)
b N —1米宽过街设施的通行能力(人次/h·米) ,按规范取2000人/h·米
W — 过街设施的宽度(米),按规范取4米
为简化计算,v v N Q /
可取城市主要道路平均饱和度,计算得到该饱和度下的行人过街
流量最大值,作为平均饱和度下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设置的标准行人流量,该方法可以与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特征充分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 行人过街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3.1 研究现状
行人过街设施影响范围是指存在过街设施使用者的几何区域,过街流量需求主要基于相邻地块之间的步行交通量预测,对于确定宏观层次过街设施布局形态以及微观层次过街设施的选型、选址等均有很大影响
[5][6]
。现有研究忽视了对过街设施真正的使用者——行人的关
注,没有考虑道路两侧行人联系强度对过街设施设置的影响。容易导致建设的盲目性,造成投资浪费。
目前国内外对行人过街需求预测的研究较少。从国内外己有资料上看,行人过街交通量预测方法运用比较多的方法有增长率法、传统的四阶段法和线性回归法[7][8]。
(1)增长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