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及其控制算法
航空维修工程对外委托单位安全风险管理评价
航空维修工程对外委托单位安全风险管理评价高扬;余青鹏【摘要】为对航空公司维修工程管理外委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评价,通过分析维修工程管理外委相关的规章和手册,并采取专家访谈、问卷调研等方法,建立维修工程管理外委单位安全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航空公司维修工程管理外委单位安全风险管理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进行赋权,计算该外委单位安全风险管理评价指标关联度,得到该外委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等级.最后进行模型验证,研究表明,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适合维修工程管理外委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价,可为航空公司维修工程管理外委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评价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民航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6页(P17-21,33)【关键词】维修工程管理外委;外委单位;安全风险;改进物元可拓模型【作者】高扬;余青鹏【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学院,天津 300300;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学院,天津 30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60.1;X931航空维修工程对外委托单位简称航空公司维修工程管理外委单位。
随着维修理念的转变,航空公司出于维修成本、维修资源和维修经验的考虑,逐步将部分或全部维修及维修工程管理业务,以协议或合同形式委托给拥有相应维修资质的单位[1]。
维修工程管理是航空器运营人为承担其所运营航空器的运行适航责任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机制[2],其内容十分复杂,包括工程技术管理、维修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培训管理及合格证管理局认可的其他工作等[3]。
目前,维修工程管理工作的外委还处于起步阶段,2017年10月10日正式施行的CCAR-121-R5首次从规章上规定了合格证持有人可通过协议将部分或全部维修工程管理工作委托给外委单位,而其外委单位限定在同一集团下的规定并未改变。
维修工程管理外委不仅影响到飞机维修系统安全,还涉及航空公司和外委单位双方的维修经济、维修质量及法律责任等诸多因素[4]。
基于可拓符号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再设计研究
基于可拓符号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再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3-03-07T02:39:57.03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9期10月作者:张丽娟[导读] 文章以可拓展符号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再设计为研究方向张丽娟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摘要:文章以可拓展符号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再设计为研究方向。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符号学运用,重点讨论了符号可拓基元及符号拓展再设计,旨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再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可拓展符号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设计引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重新设计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符号表达重新设计。
可拓学在对事物发散性、扩展性、相互性、蕴涵性、共轭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理解提出发散树、分合链、相关网、包含系、共轭对等理性再设计方法和逻辑再设计程序,为创意生成指出向内、向外或平行开拓思考方向。
利用可拓学原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要素进行再设计,可产生一种新可扩展再设计方法[1]。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世代传承、被认为是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与其有关的实物和地点。
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在当代艺术的结合和再造中,可以给民众带来一种文化认同和参与感,从而不断地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依靠行为、语言和精神,而不能脱离物质载体。
运用非物质文化,运用创新的方法,运用符号学、民俗学等方法,全面梳理非物质文化的历史和图形,抽象演绎、提取出包含设计语言的单一客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设计活动。
当代元素符号设计侧重于造型、颜色,缺乏文化内涵,而在设计中,把非物质文化元素有效地应用到设计中,既能强化设计的内涵,也能使非遗产品的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文创雪糕”这个网络上的热门商品,就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故宫、黄鹤楼这样的地方,把传统文化与时代融合在一起,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可拓性模型
等级分类标准,各指标取值均以秦岭淮河以
南人口100万以上的全部城市为准。
物 元 可 拓 模 型 应 用
物 元 可 拓 模 型 应 用
物 确定各评判指标的权重系数 根据上述
元 评判指标及评判物元模型,以AHP法来
可 确定各评判指标的权重,权重值如表2
拓 模
所示。
型
应
用
物 元 可 拓 模 型 应 用
)
Vi Vij
8.17 0.3828 13.17 8.17
物 元 可 拓 模 型 应 用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物 元 可 拓 模 型 应 用
物元矩阵和指标权重
物 元 可 拓 模 型 应 用
关联系数矩阵
物 元 可 拓 模 型 应 用
物元可拓方法从事物向外、向内、平行、
变通和组合分解的角度提供了多条变换
物
元 可 拓 模 型
例:选取建城区绿化覆盖率、建城区绿地率、
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大指标为园林绿
化质量的评判因子特征,分别记为C1 ,C2 , C3,,,将园林绿化质量划分为4个等级,即
应
N01=优、 N02 =良、 N03 =可、 N04 =差。C由
用 来自教学单位、科研单位、园林行业协会、
园林行政管理部门11位专家讨论确定了评判
区间的模: Vi j bij ij 点到区间的距离:
p(Vi ,Vij )
Vi
1 2
(
ij
bij )
1 2 (bij
ij )
p(Vi ,Vpi
)
Vi
1 2
(
pi
b pi )
一种供应链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变权可拓物元法
一种供应链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变权可拓物元法钟昌宝【摘要】Extension theory and variable weight theory are integrated to build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supply chain risk - extensive matter element method with variable weight. Such method is further utilized to demonstrate the risk level of supply chain in KangYuan Company, the results of which show that this approach could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constant weight and conform to the real situation.%将可拓理论与变权理论相结合,建立一种供应链风险水平评价方法——变权可拓物元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康缘供应链的风险水平进行实证,评价结果不仅表明该方法能克服常权综合的弊端,而且也与现实情况相符.【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2(032)003【总页数】4页(P31-33,50)【关键词】供应链风险;变权理论;可拓学;物元模型【作者】钟昌宝【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商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7;F204近年来,由于供应的不确定性、需求的不确定性、生产的不确定性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等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也使得供应链系统越来越脆弱,毫无例外地也给上下游节点企业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害和损失,这就使供应链风险管理成为供应链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成为必然。
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分析、识别、评价和控制等,其中供应链风险评价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对供应链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估算,是针对所识别出的风险因素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的必经环节。
可拓学
"可拓学"是中国人创立的一门新学科,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83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这门学科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建立了初步的理论框架——可拓论,发展了自己特有的方法体
系——可拓方法,并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形成了可拓工程。
可拓论、可拓方法和可拓工程
构成了"可拓学",它已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从广东走向全国,正在从中国走向世界
可拓论及其应用
(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工程研究所, 广州, 510090)
“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一文的发表,提出了探讨事物的可拓性,以解决矛盾问题的研究方向。
15年来, 对这一方向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可拓论,它以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论为支柱, 以可拓方法为特有的方法,它的应用方法称为可拓工程方法, 包括可拓信息方法, 可拓系统方法,可拓决策方法等,本文综述这一研究工作提出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在经济领域、管理、控制领域和人工智能的初步应用。
关键词可拓论物元可拓集合
14
3.1 可拓学的定义 可拓学是用形式化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以解决矛盾问题的科学 可拓论+可拓方法+可拓工程=可拓学。
可拓学
利用相关网,人们可以找到处理问题时需要的相关事物,从而生成创意
一物存在或一事实现,会导致另一物存在或另一事实现,这种关系叫做蕴含关系。
在出现矛盾问题时,某一个目标无法达到,可以找蕴含它的另一个目标,先实现这个目标,由于蕴含关系,原目标也就能达到。这是生成创意的另一条途径。
负与正:别人不要,我要!
潜与显:为何老停电?物有虚实两部,虚实结合,方成一物
虚部是有价值的,虚部分为主观虚部和客观虚部
诸葛亮用虚部对付司马懿——实是基础,虚可以使用
在一定条件下,实部和虚部可以互相转化
用水把洞变为实部,将老鼠赶出洞外——虚与实转化,可以产生创意
物有软硬两部,软硬结合,方成一物。
杀鬼见血—创造潜化和显化的机会
从被冷落到做左丞相—潜部到处都有,使潜部显化就是创意
未卜先知—预知潜在危险和危机并加以预防,使它潜化也是好创意
为何老停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章 生成创意的拓展四法
发散树: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
相关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蕴含系:日本人为何能捷足先登
变圆为扁—用物元的变换处理不相容问题
煤灰化冰—用事元的变换处理不相容问题
反收购—用关系元的变换处理不相容问题
处理对立问题有三种方法:
一边倒的方法,只满足一方。
折中调和的方法,你七成我三成。
转换桥方法,各行其道,各得其所。
转换桥方法是双赢或多赢的方法
有的不相容问题,单靠目标或条件的变换无法解决,或者虽能解决但耗时费力,可以使用目标和条件同时变换的方案去处理。
基于可拓控制的烘房系统群控技术研究
高 低 ;根 据 工 艺 上 的 要 求 ,温 度 直 接 影 响 到 烘 干 时 问 ;
链 输 送 速 度 由烘 干 时 间 和 工 艺 流 程 节 拍 决 定 … I。
者 把 可 拓 控 制 应 用 到 滑 模 控 制 、非 线 性 系 统 控 制 以 及 控 制 系 统 的 信 息 检 测 等 方 面 , 数 值 优 化 、 值 分 析 和 在 数 形式 建模方 面取 得 了一定 成果 。
1 烘 房 结构 及 其控 制 系统
烘 房 的 功 能 是 实 现 对 涂 层 的 烘 干 ,其 室 内 温 度 是
运 行 质 量 的 重 要 指 标 。 保 持 室 内 温 度 恒 定 对 油 漆 表 面
质 量 有 重 大 意 义 。 涂 层 的烘 干 效 果 将 会 直 接 影 响 车 身
的 外 观 装 饰 性 和 耐 腐 蚀 性 , 响 汽 车 的 使 用 寿 命 。 房 影 烘
补 给量来 i节 。 N
图 2中 温 度 调 节 器 通 过 计 算 改 变 给 送 风 机 和 排 风
概 括 、学 习 和 解 决 不 相 W- 题 的 能 力 ,处 理 矛 盾 问 题 、 问
未 预 见 性 的 问 题 和 不 可 预 料 事 件 ] 。近 年 来 , 内 外 学 国
汽 车 烘 房 控 制 系 统 是 一 个 由升 温 加 热 系 统 、 热 风 循 环 系 统 、 风 系 统 、 送 系 统 、 控 系 统 组 成 的 多 变 排 输 电
基于变权物元可拓模型的接触网健康状态综合评价
基于变权物元可拓模型的接触网健康状态综合评价刘仕兵;仇智圣;马志方【摘要】以接触网作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基于变权物元可拓的接触网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模型.结合物元可拓理论和接触网相关指标标准,确立接触网的状态信息经典域,建立状态参量物元矩阵.同时,通过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线性组合,得出主客观兼具的初始权重,再运用变权理论进行修正,使权重体现出评价对象在综合评价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最后引入贴近度函数对接触网健康等级进行评判,得出评价结果,并通过实例分析对所搭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算例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用于接触网健康状态综合评价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6)001【总页数】8页(P125-132)【关键词】接触网;物元可拓模型;变权理论;贴近度;健康状态综合评估;敏感性分析【作者】刘仕兵;仇智圣;马志方【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21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强,人们对高速铁路安全性的要求也随之大幅提高。
接触网作为铁路牵引供电的关键性部分,是高铁动车组直接获取电能的唯一设备。
它从投入运行开始,就一直负责动力的直接传输,它的运行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性能。
接触网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故障种类繁多且无备用,据各项调查统计,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故障中有大约80%与接触网故障有关;因此,对接触网的维护成为铁路维护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铁路部门已广泛应用6C系统对接触网进行监测,但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基础数据查询,通过阈值比较,判断故障,确定缺陷等级,最后人为对接触网进行简单打分。
这样的处理没有充分利用接触网的监测数据,挖掘出其背后隐藏的信息,无法指出接触网的变化趋势,做到状态变化预测。
可拓学简介
可拓学简介“可拓学”是以蔡文教授为首的我国学者们创立的新科学。
1983年以蔡文发表首篇论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标志着可拓学的创立。
可拓学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处理矛盾问题,解决矛盾,“不行变行”、“不是变是”、“不知变可知”、“矛盾变不矛盾”。
听起来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科啊!一、矛盾问题矛盾问题,是指人们要达到的目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问题。
例如,要称一头大象,却只有能称20kg的小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要对付司马懿的10万精兵,却只有5000老弱残兵。
有时候,在同一条件下,要实现两个对立的目标,例如,香港的汽车靠左行驶,大陆的汽车靠右行驶,在遵守双方交通规则的条件下,要想把它们联结成一个大系统,又不会撞车,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矛盾非常多,那么这些矛盾有没有规律可循?能不能建立一套理论与方法,去探讨它们,这就是可拓学的出发点。
二、可拓论可拓论包括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
1、基元理论基元理论提出了描述事物基本元的“物元”、“事元”和“关系元”,讨论了基元的可拓性和可拓变换规律,研究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可拓模型。
提供了描述事物变化与矛盾转化的形式化语言。
(1)物元定义:把物 N ,特征 c 及关于 c 的量值 v 构成的有序三元组 R=(N,c,v)作为描述物的基本单元,称为一维物元,N,c,v三者称为物元R的三要素,其中c和v构成的二元组M=(c,v)称为物N的特征元。
例如:曹冲称象问题中,R1=(大象A,重量,xkg),R2=(小称B,称量,100kg)。
如何用小称B来称大象的重量呢?可以将物元R1经过物元可拓变换转化为R3=(石块,重量,ykg),那么用一个称量仅有100kg的称来称大象的重量的矛盾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简单的例子。
一个事物有许多特征,所以要完整准确描述事物就有了“n维物元”的概念。
这里就不细介绍了。
(2)事元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事,事以事元来描述。
可拓学岩体分类方法研究应用
可拓学岩体分类方法研究应用刘玉祥;杨志强【摘要】通过对岩体质量分类指标的研究,并结合可拓学理论,确立了可拓岩体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之后运用可拓学理论建立了岩体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关联函数,权重的评价函数对岩体进行判别.实例证明可拓质量评价方法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可拓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具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能确定岩体的质量等级又能反映出与其它等级间的关联程度,另一方面,可拓质量评价的指标具有开放性,可以扩充多个评价指标,提供的指标越多,数据越丰富,评价的结果越准确.【期刊名称】《有色金属(矿山部分)》【年(卷),期】2010(062)001【总页数】7页(P53-58,78)【关键词】岩体质量分类;可拓学;物元分析;地下工程【作者】刘玉祥;杨志强【作者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100044;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10 引言有关岩体质量评价分类问题的研究已近百年的历史,目前国内外出现的有数十种之多[1]。
国内常用的有:按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国标GB50218-9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按岩体指标RMR分类的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CSIR分类)、巴顿岩体质(Q)分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体分类法等。
为了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又使分类形式简单、使用方便,考虑多指标、多因素,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是岩体分类的大趋势。
本文运用可拓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可以全面考虑多种因素的特点,对地下岩体进行评价研究。
可拓学由国内的蔡文创立于1983年[2]。
尽管吸引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是可拓学在岩体分类研究中仍然是一种尝试和探索。
1 可拓学岩体评价的基本步骤地下岩体质量可拓综合评价具体步骤为:1)确定评判的评价指标和类别等级标准,以建立衡量条件集的物元模型;2)建立物元模型的关联函数Ki和确定权系数以计算待判物元实测数据对各特征元相应类别Nj的综合关联函数值;3)按与各等级集合的关联度大小进行比较来评定等级。
基于熵权可拓理论的施工工种安全评价研究
基于熵权可拓理论的施工工种安全评价研究ZHANG Mengyu;YANG Gaosheng【摘要】为有效评价施工安全,将建筑工程的安全特性分解到不同的施工工种中.通过研究架子工该重要施工工种的特征和危险源,构建工种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物元变换构建工种安全评价模型.最后,以某施工工程架子工种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该工程架子工种施工方法为高危险,工程地质条件为低危险,其余指标均为一般危险,综合安全评价等级为一般危险.实证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为施工安全评价提供了新视角.【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6页(P235-240)【关键词】可拓理论;熵权法;施工安全管理;安全评价【作者】ZHANG Mengyu;YANG Gaoshe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47据住建部统计,2018年1—11月期间,我国房屋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07年同期分别增加8.55%和6.24%[1],其中高空坠落、坍塌、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事故占比最高,建设施工安全形势严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降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美国学者将安全评价技术引入建筑领域,成功将建筑安全平均事故率降低近50%[2],成效显著,各国学者开始更加重视建筑施工领域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从两大角度深入开展:①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如刘辉等[3]从人-机-环境系统角度,建立了施工现场安全状况标准化指标体系;戴坤阳等[4]基于4M1E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实现对整个施工安全状态和等级的定量评价。
②构建安全评价模型,从技术角度探究精确评价方法。
由于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国内外学者尝试研究有效技术和管理手段来控制风险,应用风险耦合理论、模糊理论、灰色聚类理论等方法[5-8],进行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分析施工风险来源和损害程度,为建立有效的施工安全评估模型奠定基础。
基于可拓智能体的概念设计自动化求解方法
基于可拓智能体的概念设计自动化求解方法刘海生;齐铁力【摘要】通过对可拓工程方法和智能体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可拓智能体的概念设计自动化求解方法.建立了设计方案的可拓智能体表达方式,结合可拓方法设计了聚合、交换、置换、扩缩等可拓算子.根据关联函数和模糊评判策略建立了智能体的能量函数和设计方案评价策略.【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3页(P221-223)【关键词】可拓智能体;概念设计;进化计算【作者】刘海生;齐铁力【作者单位】唐山学院,唐山,063000;唐山学院,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2;TP31 引言概念设计的不精确性、不确定性、不完全性造成的信息残缺性导致概念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系统。
目前的概念设计求解策略多基于层次映射实现,如功能-结构映射模型[1]、功能-行为-状态模型[2]、功能-环境-行为-结构模型[3]以及结构-行为-功能模型[4]。
在方案智能生成算法方面,不同学者依据映射思维应用了各种推理技术,如基于实例的推理技术[5],基于类比的推理技术[6],基于规则的推理技术[7]等。
为了提高搜索效率文献[8]提出了基于可拓进化推理的概念设计求解技术。
这些方法,以集合、知识定义的完备性为基础,但由于概念设计阶段知识的残缺性,缺乏对方案创新的有力支持。
针对此问题,文献[9]借鉴生物生长机理,提出了基于功能表面的产品生长型设计方法,但依然应用了单向映射,缺乏生物群体生长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机制。
菱形思维方法符合人类创新思维活动[10],多智能体系统具有自组织、学习能力,具有很强的健壮性、可靠性和较高的求解效率。
提出基于可拓智能体的概念设计进化生长求解策略,通过智能体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使概念设计方案在智能体之间以及智能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化到最优。
2 概念设计方案的可拓模型2.1 元载体的物元模型物元以物Om为对象,cm为属性,Om关于的量值vm构成的有序三元组表示,M=(Om,cm,vm)。
基于可拓决策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研究
收稿日期:2020⁃03⁃30;修回日期:2020⁃06⁃19㊀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B1601003)作者简介:郑淑晖(1977⁃),女,山西太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技术及应用㊁智能交通信息技术(shuhuiecc@163.com);郑国荣(1986⁃),男,山西运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信号控制技术㊁交通大数据处理技术;尚春琳(1989⁃),男,山东日照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基于可拓决策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研究∗郑淑晖1,郑国荣2,尚春琳2(1.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18;2.北方工业大学,北京100143)摘㊀要:入口匝道控制是缓解城市快速路交通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㊂基于可拓控制理论,建立了快速路主线交通流密度与入口匝道排队长度的物元模型,并通过计算关联度来观察输出控制指标与测度模式的关系,进而对入口匝道调节率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和探讨㊂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应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对所提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㊂结果表明,与定时控制相比,所提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匝道交通需求来进行入口匝道放行调节,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定时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㊂关键词:快速路;入口匝道;主线交通;可拓决策0㊀引言城市快速路对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意义重大㊂以北京为例,虽然其长度只占城市路网总长度的8%,但却可承担城市日机动车交通量的50%以上㊂正是由于快速路对出行者有较大的吸引力且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快速路交通拥阻也日益严重,这种现象一方面使得快速路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致使环境污染㊁燃油消耗等问题进一步恶化㊂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㊁通信技术㊁控制技术等对快速路进行交通控制是解决快速路交通拥阻的重要方法之一㊂快速路交通控制主要包括入口匝道控制㊁出口匝道控制㊁主线交通控制㊁网络路由控制和通道集成控制㊂其中入口匝道控制是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措施之一㊂根据文献[1],目前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可以归为定时控制策略㊁局部动态控制策略和系统控制策略三类㊂其中局部动态控制根据某个入口匝道邻近路段的实时交通条件实时调整该入口匝道的流量㊂从设计实施及控制效果几方面综合对比,局部动态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优越性㊂典型的局部动态控制算法有基于动态前馈原理的需求 容量差额控制方法㊁基于经典闭环反馈控制原理的ALINEA控制方法[2]㊁基于模糊理论的控制方法[3 5]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6,7]等㊂上述控制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快速路的交通拥堵,但也都存在自身的缺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更为有效的入口匝道局部动态控制方法研究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㊂可拓学理论由我国学者蔡文[8]教授于1983年创立㊂作为一种非确定性方法,可拓学以形式化的物元模型可以同时表达事物的不同特征以及各个特征的量值,其目标是以不相容问题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其转换规律及解决方法㊂而在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系统中,通过改变入口匝道调节率使主线交通流密度小于临界密度与使入口匝道排队交通流长度尽量短这两个目标之间就存在着矛盾,即两者之间关系是不相容的㊂基于此,本文拟利用可拓控制理论,通过建立主线交通流密度与入口匝道排队长度的物元模型,以输出控制指标的测度模式作为约束条件,对入口匝道调节率的确定进行研究和探讨㊂1㊀入口匝道可拓控制测度模式在可拓学的理论基础上,王行愚等人[9]最早提出了可拓控制的基本概念㊁结构和原理㊂可拓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可拓集合从信息转换的角度来处理控制问题㊂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㊂其中广义对象是包括执行机构㊁被控对象及检测装置在内的等效模型㊂图1㊀可拓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在上述可拓控制系统结构中,测度模式作为核心环节决定了后续控制策略修改与否㊂测度模式的获取首先要确定控制指标的经典域与节域㊂其中经典域Vp为控制指标所决定的系统特征状态的取值范围,节域Vm为选定操纵变量下系统可调节特征状态的取值范围,两者之间的关系为Vp⊂Vm㊂在确定经典域物元㊁节域物元后,将输出的控制指标作为待识别物元,根据可拓决策理论,求取待识别物元在控制指标特征空间的关联度K(P),最终通过关联度的计算结果进行测度模式识别㊂在本文的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中,控制指标分量包括主线交通流密度ρ㊁匝道排队长度l,控制变量为入口匝道调节率r㊂设ρ⁃l特征平面的原点是P0(0,0);ρ0m为主线交通流的临界密度;ρm为主线交通流的最大密度;l0m为匝道排队的临界长度;lm为匝道排队的最大长度,则控制指标的经典域为R0y=yρ[0,ρ0m]l[0,l0m]éëêêêùûúú(1)节域为Ry=yρ[0,ρm]l[0,lm]éëêêêùûúú(2)设M0=ρ20m+l20m,M-1=ρ2m+l2m,则输出的控制指标在ρ⁃l特征平面上对应的点P(ρc,lc)满足K(P)=1-|PP0|/M0PɪR0y(M0-|PP0|)/(M-1-M0)P∉R0y{(3)其中:|PP0|=k1ρ2c+k2l2c;k1㊁k2分别为主线交通流密度和匝道排队长度的加权系数㊂根据所求出的关联度K(P)划分测度模式,有M1={P|K(P)ȡ0}M2={P|0>K(P)ȡ-1}M3={P|K(P)<-1}ìîíïïïï(4)其中:K(P)ȡ0说明控制指标在要求的范围内,可继续沿用原来的控制变量值进行控制;0>K(P)ȡ-1说明控制指标不在要求的范围内,但可通过调节控制变量使控制指标满足要求;K(P)<-1说明控制指标不在要求的范围内,且很难通过调整目前的控制变量使最终输出控制指标满足要求㊂2㊀入口匝道控制可拓控制模型应用Papageorgiou等人[10]在1990年提出的时空离散交通流模型对主线交通流密度的变化进行表示,如图2所示的一段快速路,该路段包含一个入口匝道,主线的车道数目为λ,入口匝道的车道数目为1㊂图2㊀快速路入出口匝道则主线交通流密度可表示为ρi(k+1)=ρi(k)+TLi[qi-1(k)-qi(k)+ri(k)/λ](5)入口匝道排队长度可表示为li(k+1)=li(k)+T(bi(k)-ri(k))(6)其中:T是采样周期(h);k={0,1, ,K}表示第k个采样间隔;i={1,2, ,N}表示第i个快速路段;ρi(k)表示第i个路段在第k时㊃85㊃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年㊀段的平均密度(veh/lane/km);Li表示第i个路段的长度;qi(k)表示第k时段第i路段的下游流量;ri(k)表示第k时段第i路段入口匝道的调节率;bi(k)表示第k时段第i路段进入到入口匝道的车流量㊂实践表明,当入口匝道调节率小于某一个固定值时,车辆在入口匝道的等待时间将超过驾驶员的承受能力,此时驾驶员可能认为信号灯故障而强行进入快速路,因此入口匝道控制必须设定一个最小调节率,设为Rmin;而受入口匝道的最大通行能力及初始排队车辆数和车辆到达率等因素所限,入口匝道调节率也存在一个最大值,设为Rmax,有Rminɤri(k)ɤRmaxd-lmax-l0T0ɤri(k)ɤd+l0T0(7)其中:d为匝道车辆到达率(辆/h);l0为匝道上初始排队车辆数;lmax为匝道上允许的最大排队车辆数;T0为时段长度;Rmin为调节率下限值,一般取180 240辆/h;Rmax为调节率上限值,单车调节为900辆/h,车队调节为1100辆/h㊂结合式(5) (7)及可拓控制测度模式的意义,可通过改变入口匝道调节率,使下一时段输出的主线交通流密度和匝道排队长度作为待识别物元,通过计算关联度来观察输出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式(4)中测度模式M1的要求㊂其具体步骤如下:a)设输出的主线交通流密度ρc和匝道排队长度lc均处于经典域范围内,根据K(P)=1-|PP0|/M0,K(P)ȡ0来计算ri(k),即ri(k)需同时满足ρi(k)+TLi[qi-1(k)-qi(k)+ri(k)/λ]ɤρ0mli(k)+T(bi(k)-ri(k))ɤl0m1-k1ρ2i(k+1)+k2l2i(k+1)/ρ20m+l20mȡ0Rminɤri(k)ɤRmaxd-lmax-l0T0ɤri(k)ɤd+l0T0ìîíïïïïïïïïïï(8)b)若式(8)有解,则选择解中最大值作为入口匝道调节率;若无解则设输出的主线交通流密度ρc处于经典域范围内和匝道排队长度lc处于节域范围内,根据K(P)=(M0-|PP0|)/(M-1-M0),K(P)ȡ0来计算ri(k),即ri(k)需同时满足ρi(k)+TLi[qi-1(k)-qi(k)+ri(k)/λ]ɤρ0ml0mɤli(k)+T(bi(k)-ri(k))ɤlm(ρ20m+l20m-k1ρ2i(k+1)+k2l2i(k+1))/(ρ2m+l2m-ρ20m+l20m)ȡ0Rminɤri(k)ɤRmaxd-lmax-l0T0ɤri(k)ɤd+l0T0ìîíïïïïïïïïïï(9)c)若式(9)有解,则选择解中最大值作为入口匝道调节率;若无解则设输出的主线交通流密度ρc处于节域范围内和匝道排队长度lc处于经典域范围内,根据K(P)=(M0-|PP0|)/(M-1-M0),K(P)ȡ0来计算ri(k),即ri(k)需同时满足ρ0mɤρi(k)+TLi[qi-1(k)-qi(k)+ri(k)/λ]ɤρmli(k)+T(bi(k)-ri(k))ɤl0m(ρ20m+l20m-k1ρ2i(k+1)+k2l2i(k+1))/(ρ2m+l2m-ρ20m+l20m)ȡ0Rminɤri(k)ɤRmaxd-lmax-l0T0ɤri(k)ɤd+l0T0ìîíïïïïïïïïïï(10)d)若式(10)有解,则选择解中最小值作为入口匝道调节率;若无解则说明此时应关闭匝道㊂上述步骤实际上根据快速路入口控制的目标将控制结果进行了优先级划分,步骤a)优先级最高,目标是搜索在当前交通条件下能够满足最终输出主线交通流密度及入口匝道排队长度均在经典域内时入口匝道调节率的值;步骤b)优先级其次,目标是搜索在当前交通条件下至少能够满足最终输出主线交通流密度在经典域内时入口匝道调节率的值;步骤c)优先级更次,目标是搜索在当前交通条件下至少能够满足最终输出入口匝道排队长度在经典域内时入口匝道调节率的值㊂基于快速路主线交通畅通的重要性,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以步骤a)b)为主㊂3㊀仿真研究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某入口匝道作为研究对象,用VisSim软件对本文入口匝道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实验(图3),并与定时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以检验本文方法的有效性㊂图3㊀仿真界面仿真中设定相关参数如下:权值为主线密度权重大些㊁经典域中临界密度设为52veh/(km㊃lane),临界排队长度设为75m,节域中阻塞密度设为105veh/(km㊃lane),最大排队长度设为150m,分别对较低流量和较高流量两种情况下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㊂较低流量时主线交通量取1600pch/h,入口匝道流入交通量取350pch/h;较高流量时主线交通量取2300pch/h,入口匝道流入交通量取750pch/h㊂定时控制采用的是固定周期与红绿灯时间的匝道控制方法,其周期设为35s,其中绿灯时间17s,黄灯时间3s,红灯时间15s㊂将主线平均密度㊁入口匝道平均排队长度作为仿真评价指标,仿真对比结果如图4㊁5所示㊂图4㊀主线平均密度对比㊀㊀㊀图5㊀入口匝道平均排队长度对比从以上仿真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当主线交通流量和入口匝道交通流量较低时,采用本文基于可拓决策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主线平均密度较定时控制提高约为3.9%,入口匝道平均排队长度较定时控制减少47.3,在主线平均密度的控制与入口匝道平均排队长度的控制方面均优于定时控制;而当主线交通流量和入口匝道交通流量较高时,本文方法虽然在使入口匝道排队长度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前提下,相比于定时控制有所增加,但在抑制主线交通拥堵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主线平均密度较定时控制减少4.1%㊂通过上述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根据匝道交通需求来进行入口匝道放行调节,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定时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㊂4㊀结束语本文采用可拓控制理论,建立了基于主线交通流密度与匝道排队长度的物元模型,并通过计算关联度来观察输出控制指标与测度模式的关系,进而对入口匝道调节率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利用VisSim对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根据匝道交通需求来实时调节下一时段的调节率,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定时控制方法㊂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交通环境对经典域㊁节域以及权值大小等进行调节,以达到更加优化的控制效果㊂值得说明的是,本文采用密度作为检测参数之一,为便于在实际中应用,在本文方法框架下也可采用时间占有率进行模型构建来实现快速路入口匝道的优化控制㊂参考文献:[1]郑建湖,董德存,陈洪.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比较分析[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2):196⁃199.[2]乔彦甫,赵斌,方传武,等.基于ALINEA算法的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7,52(5):1001⁃1007.[3]PhamVC,AlamF,PotgieterJ,etal.Integratedfuzzysignalandramp⁃meteringatadiamondinterchange[J].JournalofAdvancedTrans⁃portation,2013,47(4):413⁃434.[4]LiangXinrong,LiZheng.Freewayrampcontrolbasedongeneticpiandfuzzylogic[C]//ProcofIEEEPacific⁃AsiaWorkshopon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andIndustrialApplication.Piscataway,NJ:IEEEPress,2008:382⁃387.[5]]慈玉生,吴丽娜,裴玉龙,等.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神经模糊控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10(3):136⁃141.[6]张伟,肖日东,邓晶.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17,34(2):129⁃134,148.[7]张玉梅,曲仕茹,温凯歌.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入口匝道控制算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25(6):820⁃823.[8]蔡文.可拓学概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1):76⁃84.[9]王行愚,李健.论可拓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4,11(1):125⁃128.[10]PapageorgiouM,Hadj⁃SalemH,BlossevilleJM.Modellingandreal⁃timecontroloftrafficflowontheboulevardperipheriqueinParis[J].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AGeneral,1990,23(2):205⁃211.㊃95㊃㊀第37卷增刊郑淑晖,等:基于可拓决策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研究㊀㊀㊀。
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及其控制算法
2000年6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6期 文章编号:100026788(2000)0620126205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及其控制算法阳 林,吴黎明,黄爱华(广东工业大学五山校区机电工程二系,广东广州510643)摘要: 可拓控制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智能控制的前沿研究课题,从理论到应用都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Λ本文从可拓学的基本特色出发,提出了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并提出了初步的控制算法Λ关键词: 可拓控制;物元模型;可拓算法 αT he M atter E lem en t M odel andA lgo rithm of Ex ten si on Con tro lYAN G L in W U L i2m ing HU AN G A i2hua(Guangdong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Guangzhou510643)Abstract Ex ten si on con tro l is a new ly developed in telligen t con tro l m ethod in the ad2vanced research field.T here are m any aspects w o rth to be fu rther studied and dis2cu ssed.In th is paper,the m atter elem en t model of ex ten si on con tro l and its algo rithmare estab lished based on the ex ten si on theo ry.Keywords ex ten si on con tro l;m atter elem en t model;ex ten si on algo rithm1 引言如何对那些无法用数学模型来精确描述的控制对象或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Λ传统控制方法未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控制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遇到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因而以模拟人的控制行为为出发点的智能控制方法成为当代控制理论与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Λ传统控制方法有P I D控制、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等Λ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拟人智能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的发展为解决这类控制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Λ可拓控制方法的提出又为此增加了新的手段Λ可拓控制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智能控制的前沿研究课题,它将可拓集合理论引入智能控制的研究领域而最早由王行愚等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方法Λ可拓学,开始于研究不相容问题的转化与解决的规律Λ文献[1]的发表标志着这门新学科的诞生,文献[2]的发表标志着可拓学走过了它的初创阶段,文献[3]的发表意味着可拓学学科进入了最后的完成阶段,目前可拓学的研究工作已经进入应用领域Λ可拓学中可拓集合论的提出,为研究智能控制又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Λ可拓集合论是对经典(Can to r)集合论、模糊(Fuzzy)集合论的进一步开拓,因此可望以可拓集合论为基础的可拓控制更有优越性,它有可能突破现有智能控制方法的局限,解决其它智能控制难以解决和解决得不够好的控制问题Λ国内较早进行可拓控制研究的有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并且已有一些关于可拓控制的研究成果Λ如华东理工大学王行愚等最早提出了可拓控制的基本思想、结构和原理,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α收稿日期:1998212214资助项目: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974179)学基金的资助[4];李健、胡琛等提出了可拓控制器的构成方法并进行了仿真研究;清华大学潘东和金以慧提出了双层结构自学习可拓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5]Λ国内的这些研究建立了可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可拓控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Λ目前国内正在进行可拓控制研究的还有山东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Λ国外如美国、日本和台湾等也极为关注可拓控制的研究Λ另一方面,由于可拓控制本身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已有的一些概念和提法都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如可拓控制的本质,物元及物元变换在可拓控制中的应用,关联函数的建立方法,等等Λ本文将在可拓控制的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Λ作者相信,尽管可拓控制的研究现在仍处于初始阶段,成果不多,但随着可拓控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将为人们解决复杂控制系统中的难题,提供更新更好的工具Λ2 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可拓控制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最早是由王行愚等提出,基本思想是利用可拓集合从信息转化的角度来处理控制问题,基本概念有:特征量 描述系统状态的典型变量称为特征量,用C 表示Ζ特征状态 由特征量描述的系统状态称为特征状态,用S 表示,S =(C 1,C 2,…,C n )Ζ特征状态关联度 以控制指标所决定的系统特征状态的取值范围为经典域X ,以选定操纵变量下的系统可调节的特征状态的取值范围为节域X p ,建立关于系统特征状态S 的可拓集合X ,则系统调节过程中的任一状态与可拓集合X的关系用实数K X (S )表示,称为特征状态关联度,其值域为(-∞,+∞)Ζ并有:a )当K X(S )>0,表示特征状态S 符合控制要求的程度;b )当K X(S )<-1,表示在所采用的操纵变量下,无法通过改变操纵变量的值而使特征状态转变到符合控制要求的范围,此时需要变换控制变量或操纵变量:c )当-1<K X(S )<0,表示在所采用的操纵变量下,可以通过改变操纵变量的值而使特征状态转变到符合控制要求的范围Ζ特征模式 由特征量表示的系统运动状态的典型模式称为特征模式,表示为:5i =f i (c 1,c 2,…,c n ) i =1,2,…,r其中5i 表示第i 个特征模式,f i 表示关于5i 的模式划分,r 为特征模式个数Ζ测度模式 根据特征状态关联度划分的模式称为测度模式,表示为:M 1={S K X(S )>0};M2={S -1<K X (S )<0},M2i ={S Αi -1<K X (S )<Αi ,S ∈M 2},其中-1=Α0<…<Αi -1<Αl <…<Αm =0,i =1,2,…,m ;M 3={S K X (S )<-1}等Ζ 可以看出,可拓控制是利用了可拓集合论中关联度的概念作为控制信息转化的标志,即K X(S )=0和K X(S )=-1分别指示出特征状态符合与不符合控制要求,以及可转变与不可转变为符合控制要求的分界Ζ可拓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Ζ1)数据库:存放来自被控过程的给定参数,过程输出值及处理的中间数据等;各种经验参数,如经典域、可拓域范围,特征模式划分及测度模式划分等经验参数Ζ2)知识库:存放专家领域知识和被控过程的先验知识等Ζ3)特征模式识别:通过传感元件或观测器从被控系统中提取刻画系统动态特征的特征信息,并经过处理归入某一特征模式Ζ4)特征状态关联度计算:类似模糊控制中计算隶属度,须先建立关联函数,通过系统当前状态值利用关联函数可以算出相应的关联度Ζ5)测度模式识别:利用算出的系统当前特征状态关联度,将系统状态归入某一模式,为可拓控制决策721第6期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及其控制算法82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6月图1 可拓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提供依据Ζ6)推理机制:可拓控制中可以采用多种推理方式,当采用产生式系统表示推理规则可表示为:IF<测度模式M i>T H EN<控制模式u i>Ζ7)控制策略:可由两种形式给出:a)将控制器输出信号划分成若干区间[u i-1,u i](i=1,2,…,r),每段作为一个控制模式,再根据具体算法确定控制器输出:u=h i(K X (S),u i-1,u i),其中,h i表示由区间[u i-1, u i]和关联度K X (S)计算u的算法Ζb)采用一组具有开闭环以及多模态变结构功能的控制策略:如u1={u (t)=u m ax},u2={u(t)=u m in},u3={u(t)=u(t-1)}等Ζ从以上可拓控制的内容来看,它引入了可拓学中的关联函数,并末完全引入可拓学的基本内核,难于回答可拓控制与其它智能控制方法的本质区别与联系Ζ作者认为,可拓控制应反映可拓学的基本特色Ζ可拓学的特色之一是物元和物元的可拓性,可拓学首先建立了能够把事物的质和量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概念——“物元”,且以物元作为这门学科的逻辑细胞Ζ这就为描述事物和与该事物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也为建立问题的物元模型,进而借助物元变换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Ζ物元的可拓性包括发散性、共轭性、相关性、可扩性,它们是物元变换的依据Ζ基于以上思想,作者认为,可拓控制应具有以下特征:1)系统的输入是物元或物元集,体现对被控制事物、特征和特征量值的要求Ζ2)控制模型为物元模型,模型输入是物元,系统对输入的事物、特征和相应的量值都有要求,因此控制模型必须是物元才能满足控制要求Ζ3)输出是物元或物元集,这是由输入物元和控制系统的物元模型决定的;4)可拓控制的突出点是能够将难以控制的问题转化为可以控制的问题,也就是将系统在K(S)<-1的状态最终转化为K(S)>0的状态;5)解决上述控制难题的转化工具是物元变换,通过对物元三要素(事物、特征和特征量值)的变换以及它们的组合变换,可以变换输入物元、输出物元和控制系统的物元模型,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Ζ根据可拓学的特色,可拓控制通过引入物元的概念,系统的控制问题便可以用物元模型来描述,系统中难以控制的问题便可以通过物元变换的转化工具转化为可以控制的问题,这样,可拓控制就是充分利用了可拓学基本理论和特色的一种控制方法Ζ物元和物元模型使可拓控制在形式上不同于其它的智能控制方法,而通过物元变换使系统中不可控制问题转化为可控制的问题,更使可拓控制本质上不同于其它的智能控制方法Ζ通过引入物元的概念后,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如图2所示Ζ图2 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框图3 可拓控制算法 仍将可拓控制器分为上、下两层结构,即基本可拓控制器和上层可拓控制器,其控制算法相应地可以表述为:311 基本可拓控制器在控制输出特征平面上取经典域为:R 0s =(N ,C 0s ,V 0s )(3.1)其中V 0s =[a ,b ]为量值的有界实区间;在控制输出特征平面上取节域为:R s =(N ,C s ,V s )(3.2)其中V s =[a ′,b ′]为量值的有界实区间;由此得出基本可拓控制器关于控制信息的关联度为:K (s )=Θ(s ,V 0s )d (s ,R 0s ,R s )(3.3)其中,Θ(s ,V 0s )为s 到V 0s 的距,d (s ,R 0s ,R s )为s 关于R 0s ,R s 的位置值Ζ基本可拓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算法为:1)K (s )Ε0时,输出维持上一时刻的输出物元;2)-1ΦK (s )<0时,输出按照物元模型的算法求出输出物元,算法的具体形式需根据对象的具体特点来确定;3)K (s )<-1时,输出为最大控制量值的输出物元Ζ即R u (t )=R u (t -1), K (s )Ε0R u (t )=f (R y ,K (s )), -1ΦK (s )<0R u (t )=R u m ax , K (s )Φ-1(3.4)312 上层控制器在控制效果特征平面上取经典域为:R 0p =(N ,C 0p ,V 0p )(3.5)其中V 0p =[d ,e ]为量值的有界实区间;在控制效果特征平面上取节域为:R p =(N ,C p ,V p )(3.6)其中V p =[d ′,e ′]为量值的有界实区间Ζ由此得出上层可拓控制器关于控制效果的关联度为:K (p )=Θ(p ,V 0p )d (p ,R 0p ,R p )(3.7)其中Θ(p ,V 0p )为p 到V 0p 的距,d (p ,R 0p ,R p )为p 关于R 0p ,R p 的位置值Ζ上层可拓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算法为:1)K (p )Ε0时,控制效果满足要求,可按原基本可拓控制算法输出;2)-1ΦK (p )<0时,控制效果不满足要求,此时可修改各参数,或改进基本可拓控制算法R u (t )=f 921第6期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及其控制算法03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6月(R y,K(s))的形式,从而使控制效果满足要求;3)K(p)<-1时,该系统的物元模型{R m}不能满足控制要求,需要进行物元变换,特别是事物变换或特征变换,以改变系统的物元模型Ζ即:R u(t)=f(R y,K(s)), K(p)Ε0(3.8)R u(t)=f′(R y,K(s)), -1ΦK(p)<0{R m(t)}=T{R m(t-1)}, K(p)<-14 结束语本文中,作者从可拓学的特色出发,在可拓控制中引入物元的概念,提出了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并提出了初步的控制算法Ζ用物元模型来描述系统中的控制问题,通过物元变换的转化工具将系统中难以控制的问题转化为可以控制的问题Ζ物元和物元模型的提出使可拓控制在形式上不同于其它的智能控制方法,而通过物元变换使系统中不可控制问题转化为可控制问题,更使可拓控制与其它智能控制方法具有本质上的不同Ζ如何根据实际对象将物元模型具体化并用于控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Ζ参考文献:1 蔡文1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J]1科学探索学报,1983,8(1):36~39.2 蔡文1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1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3 蔡文主编1从物元分析到可拓学[M]1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4 潘东,金以慧1可拓控制的探索与研究[J]1控制理论与应用,1996,13(3):305~311.(上接第125页)411 正向推理正向推理是指系统执行预言性的推理,即由前提条件出发,验证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一旦初始条件被设置到某一物元知识单元,正向推理便相当于首先在一个由“r”所构成的层次结构中进行宽度发散优先搜索,然后根据b j和W2j的要求进行收敛,自动进行结论评判Ζ4.2 反向推理反向推理是指系统执行解释性的推理,即从结论出发,验证条件的正确性Ζ其推理过程为:一旦初始条件被设置到网络中的某一物元知识单元,反向推理机制将自动决定这个初始条件是由网络中哪些知识单元所推出,以对其推理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Ζ5 结论本文提出的菱形思维可拓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物元的可拓性来指导神经网络的学习,又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使菱形思维过程便于实现,体现了神经网络于可拓学相结合的优越性和可行性Ζ参考文献:[1] 蔡文等1可拓工程方法[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2] 蔡文.物元模型及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3] 焦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4] 何斌,王若思.物元演绎推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1):85~92.[5] 谭民,疏松桂.递归联想记忆及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自动化学报,1991,17(4):476~479.。
信江流域生态健康预测分析
信江流域生态健康预测分析徐昕;陈青生;董壮;贾东远;李成【摘要】将压力状态响应( 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 )模型、网络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和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 cellular automaton-Markov, CA-Markov)模型3种方法进行耦合,建立流域生态健康预测模型。
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的资料,选用物元分析法、TOPSIS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信江流域生态健康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1990—2000年,信江流域生态健康状态为I等,处于“很健康”水平;2001—2010年,信江流域的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恶化,达到V等,处于“病态”水平;但预测结果显示在21世纪20年代,信江流域健康得到改善并上升至Ⅲ等,达到“亚健康”水平,虽有所好转,但是仍需重视健康管理和维护。
%A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a basin ’ s ecological health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oupling of three methods, including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 PSR) model,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 ANP) model, and the cellular automaton-Markov (CA-Markov) model. Based on data from the years 1990, 2000, 2010, and 2020, the matter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the TOPSIS method, and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the Xinjiang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90 to 2000, the ec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the Xinjiang Basin was at the grade I level, which was a very healthy status, and from 2001 to 2010, the basin’ s ecological health status continuously deteriorated, reaching the grade V level, which was an unhealthy status. 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2020s, the ec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the Xinjiang Basin will improve,reaching the grade III level, which is a sub-healthy status. Although the status will have improved,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basin’ s ecological health.【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6页(P154-159)【关键词】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网络层次分析法;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物元分析法;信江流域【作者】徐昕;陈青生;董壮;贾东远;李成【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64;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1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流域生态健康评价已成为一个涉及内容较广、影响因素较多的跨领域研究热点,当前我国关于流域生态健康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还不够成熟,众多研究人员提出制定评价标准的迫切性,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对评价标准有一个理想的、统一的共识。
Chapter 4 综合评价基本方法-可拓物元评价法
物元模型经典域
N4 R4 C1 (60%,80%) C2 (60%,80%) C 3' (6,8) C4 (80%,90%) C 5' (6,8) C 6' (6,8) ' C7 (6,8) C8' (6,8) C 9' (6,8) ' C10 (6,8)
p 0 ' R0
bp1 v2 c2 bp 2 ... vn cn bpn c1 v1
对新的待评物元体求其关于新的经典域量值范围的距离
a b (b a) D(v,V ) v 2 2
' ji
综合关联度的计算
可拓集合
可拓集合是描述不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向 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转化的集合。用取实 数来表示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程度,正数 表示具有该性质的程度,负数表示不具有 该性质的程度。
关联函数 规定实轴上的点x与区间 X 0 (a, b)之间的距为:
ab 1 ( x, X 0 ) x (b a) 2 2
案例
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评价 (U)
政策风险 (B1)
技术风险 (B2)
经济风险 (B3)
管理风险 (B4)
政府部 门对规 划方案 支持度 (C1)
设计的 变电站 站址和 线路走 廊用地 的保障 度 (C2)
环保政 策风险 (C3)
负荷预 测精度 风险 (C4)
城网接 线模式 风险 (C5)
征地拆 迁费用 涨价风 险 (C6)
物元模型经典域
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通过专家调 查研究采用9分制打分法,定量指标经典域 通过专家经验给出。
物元可拓法Excel计算程序
物元可拓法Excel计算程序物元可拓法于80年代由我国蔡⽂教授创⽴,⽬前已⼴泛应⽤于新产品构思与设计、优化决策、控制、识别与评价等各个领域,⽆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
物元是描述事物的名称、特征及量值3个基本元素的简称,在形式上可记为M=(N,c,v)=(N,c,c(N))。
其中M、N、c、v分别是Matter、Name, Character, Value的缩写。
可拓集合是⽤关联度将模糊集合的[0,1]闭合区间连续取值拓⼴到(-∞,+∞)实数轴,以表达物元的量值为实轴上的⼀点时符合要求的程度。
物元分析是研究物元及其变化并⽤以解决⽭盾问题的规律和⽅法,可拓学是⽤形式化的⼯具,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度去研究解决⽭盾问题的规律和⽅法。
物元可拓法结合⼆者,是将辨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相结合的可拓逻辑,丰富了事物的内涵,客观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真实状态。
本次选⽤评价因⼦污染贡献率⽅法来确定权系数。
主要计算程序:Dim sRow As Integer, sCol As Integer'起始的⾏与列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循环变量Dim Xj As Double'定义实测值Dim Aij As Double, Bij As Double'定义标准域区间Dim Apj As Double, Bpj As Double'定义节域变量Dim YZS As Integer'定义评价因⼦个数Dim DJS As Integer'定义评价等级数'得到起始⾏列值sRow = InputBox("请输⼊监测数据第⼀个数的⾏号!", "输⼊⾏号", 0)sCol = InputBox("请输⼊监测数据第⼀个数的列号!", "输⼊列号", 0)YZS = InputBox("请输⼊评价因⼦个数!", "输⼊因⼦个数", 0)DJS = InputBox("请输⼊评价等级个数!", "输⼊评价等级数", 0)'插⼊标记列⽂字With Sheets("sheet1")For i = 1To DJSCells(sRow + DJS + 2 + i, sCol - 1).Value = "关联函数k_等级" & iNext iCells(sRow + 2 * DJS + 3, sCol - 1).Value = "X/S"Cells(sRow + 2 * DJS + 4, sCol - 1).Value = "归⼀化权重"For i = 1To DJSCells(sRow + 2 * DJS + 4 + i, sCol - 1).Value = "关联度K_等级" & iNext iCells(sRow + 3 * DJS + 5, sCol - 1).Value = "可拓指数"'按列循环计算For j = sCol To sCol + YZS - 1'赋初值Xj = Cells(sRow, j).Value '实测值Apj = Cells(sRow + 1, j).Value '可拓域最⼩值Bpj = Cells(sRow + DJS + 2, j).Value '可拓域最⼤值For i = 1To DJS'对aij,bij赋值Aij = Cells(sRow + i, j).ValueBij = Cells(sRow + i + 1, j).Value'按条件选择公式计算关联度If Xj > Aij And Xj < Bij Then'xj<Xij 点x位于本标准之内If Xj <= ((Aij + Bij) / 2) ThenCells(sRow + i + DJS + 2, j).Value = -(Aij - Xj) / (Bij - Aij)ElseCells(sRow + i + DJS + 2, j).Value = -(Xj - Bij) / (Bij - Aij)End IfElse'xj<>Xij 点x位于本标准之外If Xj < Aij Then'x位于标准的左边,此时有x<(ai+bi)/2If Xj <= (Apj + Bpj) / 2ThenCells(sRow + i + DJS + 2, j).Value = (Aij - Xj) / (Apj - Aij)ElseCells(sRow + i + DJS + 2, j).Value = (Aij - Xj) / (2 * Xj - Bpj - Aij)End IfElseIf Xj > Bij Then'x位于标准的右边,此时有x>(ai+bi)/2If Xj <= (Apj + Bpj) / 2ThenCells(sRow + i + DJS + 2, j).Value = (Xj - Bij) / (Apj + Bij - 2 * Xj)ElseCells(sRow + i + DJS + 2, j).Value = (Xj - Bij) / (Bij - Bpj)End IfEnd IfEnd IfNext iNext j'计算X/SFor j = sCol To sCol + YZS - 1Dim a As Doublea = 0For i = 1To DJS + 2a = a + Cells(sRow + i, j)Next iCells(sRow + 2 * DJS + 3, j).Value = Cells(sRow, j).Value * (DJS + 2) / aNext j'计算权重'计算x/s的总和a = 0For i = sCol To sCol + YZS - 1a = a + Cells(sRow + 2 * DJS + 3, i)Next iFor j = sCol To sCol + YZS - 1Cells(sRow + 2 * DJS + 4, j).Value = Cells(sRow + 2 * DJS + 3, j).Value / aNext j'计算关联度Cells(sRow + 2 * DJS + 4, sCol + YZS) = "综合关联度"For i = 1To DJSFor j = sCol To sCol + YZS - 1Cells(sRow + 2 * DJS + 4 + i, j).Value = Cells(sRow + DJS + 2 + i, j).Value * Cells(sRow + 2 * DJS + 4, j).Value Next jDim k As Integera = 0For k = sCol To sCol + YZS - 1a = a + Cells(sRow + 2 * DJS + 4 + i, k) '综合关联度累加Next kCells(sRow + 2 * DJS + 4 + i, sCol + YZS).Value = aNext i'计算可拓指数'找最⼩与最⼤关联度Dim Kmax, Kmin As DoubleKmax = Cells(sRow + 2 * DJS + 4 + 1, sCol + YZS).ValueKmin = KmaxFor i = 2To DJSIf Kmax < Cells(sRow + 2 * DJS + 4 + i, sCol + YZS).Value ThenKmax = Cells(sRow + 2 * DJS + 4 + i, sCol + YZS).ValueEnd IfIf Kmin > Cells(sRow + 2 * DJS + 4 + i, sCol + YZS).Value ThenKmin = Cells(sRow + 2 * DJS + 4 + i, sCol + YZS).ValueEnd IfNext iDim KXP() As DoubleReDim KXP(DJS) As DoubleFor i = 1To DJSKXP(i) = (Cells(sRow + 2 * DJS + 4 + i, sCol + YZS).Value - Kmin) / (Kmax - Kmin)Next iDim FZ, FM As DoubleFor i = 1To DJSFZ = FZ + i * KXP(i)FM = FM + KXP(i)Next iCells(sRow + 3 * DJS + 5, sCol).Value = FZ / FMEnd Wit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6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6期 文章编号:100026788(2000)0620126205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及其控制算法阳 林,吴黎明,黄爱华(广东工业大学五山校区机电工程二系,广东广州510643)摘要: 可拓控制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智能控制的前沿研究课题,从理论到应用都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Λ本文从可拓学的基本特色出发,提出了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并提出了初步的控制算法Λ关键词: 可拓控制;物元模型;可拓算法 αT he M atter E lem en t M odel andA lgo rithm of Ex ten si on Con tro lYAN G L in W U L i2m ing HU AN G A i2hua(Guangdong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Guangzhou510643)Abstract Ex ten si on con tro l is a new ly developed in telligen t con tro l m ethod in the ad2vanced research field.T here are m any aspects w o rth to be fu rther studied and dis2cu ssed.In th is paper,the m atter elem en t model of ex ten si on con tro l and its algo rithmare estab lished based on the ex ten si on theo ry.Keywords ex ten si on con tro l;m atter elem en t model;ex ten si on algo rithm1 引言如何对那些无法用数学模型来精确描述的控制对象或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Λ传统控制方法未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控制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遇到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因而以模拟人的控制行为为出发点的智能控制方法成为当代控制理论与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Λ传统控制方法有P I D控制、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等Λ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拟人智能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的发展为解决这类控制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Λ可拓控制方法的提出又为此增加了新的手段Λ可拓控制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智能控制的前沿研究课题,它将可拓集合理论引入智能控制的研究领域而最早由王行愚等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方法Λ可拓学,开始于研究不相容问题的转化与解决的规律Λ文献[1]的发表标志着这门新学科的诞生,文献[2]的发表标志着可拓学走过了它的初创阶段,文献[3]的发表意味着可拓学学科进入了最后的完成阶段,目前可拓学的研究工作已经进入应用领域Λ可拓学中可拓集合论的提出,为研究智能控制又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Λ可拓集合论是对经典(Can to r)集合论、模糊(Fuzzy)集合论的进一步开拓,因此可望以可拓集合论为基础的可拓控制更有优越性,它有可能突破现有智能控制方法的局限,解决其它智能控制难以解决和解决得不够好的控制问题Λ国内较早进行可拓控制研究的有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并且已有一些关于可拓控制的研究成果Λ如华东理工大学王行愚等最早提出了可拓控制的基本思想、结构和原理,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α收稿日期:1998212214资助项目: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974179)学基金的资助[4];李健、胡琛等提出了可拓控制器的构成方法并进行了仿真研究;清华大学潘东和金以慧提出了双层结构自学习可拓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5]Λ国内的这些研究建立了可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可拓控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Λ目前国内正在进行可拓控制研究的还有山东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Λ国外如美国、日本和台湾等也极为关注可拓控制的研究Λ另一方面,由于可拓控制本身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已有的一些概念和提法都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如可拓控制的本质,物元及物元变换在可拓控制中的应用,关联函数的建立方法,等等Λ本文将在可拓控制的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Λ作者相信,尽管可拓控制的研究现在仍处于初始阶段,成果不多,但随着可拓控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将为人们解决复杂控制系统中的难题,提供更新更好的工具Λ2 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可拓控制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最早是由王行愚等提出,基本思想是利用可拓集合从信息转化的角度来处理控制问题,基本概念有:特征量 描述系统状态的典型变量称为特征量,用C 表示Ζ特征状态 由特征量描述的系统状态称为特征状态,用S 表示,S =(C 1,C 2,…,C n )Ζ特征状态关联度 以控制指标所决定的系统特征状态的取值范围为经典域X ,以选定操纵变量下的系统可调节的特征状态的取值范围为节域X p ,建立关于系统特征状态S 的可拓集合X ,则系统调节过程中的任一状态与可拓集合X的关系用实数K X (S )表示,称为特征状态关联度,其值域为(-∞,+∞)Ζ并有:a )当K X(S )>0,表示特征状态S 符合控制要求的程度;b )当K X(S )<-1,表示在所采用的操纵变量下,无法通过改变操纵变量的值而使特征状态转变到符合控制要求的范围,此时需要变换控制变量或操纵变量:c )当-1<K X(S )<0,表示在所采用的操纵变量下,可以通过改变操纵变量的值而使特征状态转变到符合控制要求的范围Ζ特征模式 由特征量表示的系统运动状态的典型模式称为特征模式,表示为:5i =f i (c 1,c 2,…,c n ) i =1,2,…,r其中5i 表示第i 个特征模式,f i 表示关于5i 的模式划分,r 为特征模式个数Ζ测度模式 根据特征状态关联度划分的模式称为测度模式,表示为:M 1={S K X(S )>0};M2={S -1<K X (S )<0},M2i ={S Αi -1<K X (S )<Αi ,S ∈M 2},其中-1=Α0<…<Αi -1<Αl <…<Αm =0,i =1,2,…,m ;M 3={S K X (S )<-1}等Ζ 可以看出,可拓控制是利用了可拓集合论中关联度的概念作为控制信息转化的标志,即K X(S )=0和K X(S )=-1分别指示出特征状态符合与不符合控制要求,以及可转变与不可转变为符合控制要求的分界Ζ可拓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Ζ1)数据库:存放来自被控过程的给定参数,过程输出值及处理的中间数据等;各种经验参数,如经典域、可拓域范围,特征模式划分及测度模式划分等经验参数Ζ2)知识库:存放专家领域知识和被控过程的先验知识等Ζ3)特征模式识别:通过传感元件或观测器从被控系统中提取刻画系统动态特征的特征信息,并经过处理归入某一特征模式Ζ4)特征状态关联度计算:类似模糊控制中计算隶属度,须先建立关联函数,通过系统当前状态值利用关联函数可以算出相应的关联度Ζ5)测度模式识别:利用算出的系统当前特征状态关联度,将系统状态归入某一模式,为可拓控制决策721第6期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及其控制算法82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6月图1 可拓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提供依据Ζ6)推理机制:可拓控制中可以采用多种推理方式,当采用产生式系统表示推理规则可表示为:IF<测度模式M i>T H EN<控制模式u i>Ζ7)控制策略:可由两种形式给出:a)将控制器输出信号划分成若干区间[u i-1,u i](i=1,2,…,r),每段作为一个控制模式,再根据具体算法确定控制器输出:u=h i(K X (S),u i-1,u i),其中,h i表示由区间[u i-1, u i]和关联度K X (S)计算u的算法Ζb)采用一组具有开闭环以及多模态变结构功能的控制策略:如u1={u (t)=u m ax},u2={u(t)=u m in},u3={u(t)=u(t-1)}等Ζ从以上可拓控制的内容来看,它引入了可拓学中的关联函数,并末完全引入可拓学的基本内核,难于回答可拓控制与其它智能控制方法的本质区别与联系Ζ作者认为,可拓控制应反映可拓学的基本特色Ζ可拓学的特色之一是物元和物元的可拓性,可拓学首先建立了能够把事物的质和量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概念——“物元”,且以物元作为这门学科的逻辑细胞Ζ这就为描述事物和与该事物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也为建立问题的物元模型,进而借助物元变换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Ζ物元的可拓性包括发散性、共轭性、相关性、可扩性,它们是物元变换的依据Ζ基于以上思想,作者认为,可拓控制应具有以下特征:1)系统的输入是物元或物元集,体现对被控制事物、特征和特征量值的要求Ζ2)控制模型为物元模型,模型输入是物元,系统对输入的事物、特征和相应的量值都有要求,因此控制模型必须是物元才能满足控制要求Ζ3)输出是物元或物元集,这是由输入物元和控制系统的物元模型决定的;4)可拓控制的突出点是能够将难以控制的问题转化为可以控制的问题,也就是将系统在K(S)<-1的状态最终转化为K(S)>0的状态;5)解决上述控制难题的转化工具是物元变换,通过对物元三要素(事物、特征和特征量值)的变换以及它们的组合变换,可以变换输入物元、输出物元和控制系统的物元模型,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Ζ根据可拓学的特色,可拓控制通过引入物元的概念,系统的控制问题便可以用物元模型来描述,系统中难以控制的问题便可以通过物元变换的转化工具转化为可以控制的问题,这样,可拓控制就是充分利用了可拓学基本理论和特色的一种控制方法Ζ物元和物元模型使可拓控制在形式上不同于其它的智能控制方法,而通过物元变换使系统中不可控制问题转化为可控制的问题,更使可拓控制本质上不同于其它的智能控制方法Ζ通过引入物元的概念后,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如图2所示Ζ图2 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框图3 可拓控制算法 仍将可拓控制器分为上、下两层结构,即基本可拓控制器和上层可拓控制器,其控制算法相应地可以表述为:311 基本可拓控制器在控制输出特征平面上取经典域为:R 0s =(N ,C 0s ,V 0s )(3.1)其中V 0s =[a ,b ]为量值的有界实区间;在控制输出特征平面上取节域为:R s =(N ,C s ,V s )(3.2)其中V s =[a ′,b ′]为量值的有界实区间;由此得出基本可拓控制器关于控制信息的关联度为:K (s )=Θ(s ,V 0s )d (s ,R 0s ,R s )(3.3)其中,Θ(s ,V 0s )为s 到V 0s 的距,d (s ,R 0s ,R s )为s 关于R 0s ,R s 的位置值Ζ基本可拓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算法为:1)K (s )Ε0时,输出维持上一时刻的输出物元;2)-1ΦK (s )<0时,输出按照物元模型的算法求出输出物元,算法的具体形式需根据对象的具体特点来确定;3)K (s )<-1时,输出为最大控制量值的输出物元Ζ即R u (t )=R u (t -1), K (s )Ε0R u (t )=f (R y ,K (s )), -1ΦK (s )<0R u (t )=R u m ax , K (s )Φ-1(3.4)312 上层控制器在控制效果特征平面上取经典域为:R 0p =(N ,C 0p ,V 0p )(3.5)其中V 0p =[d ,e ]为量值的有界实区间;在控制效果特征平面上取节域为:R p =(N ,C p ,V p )(3.6)其中V p =[d ′,e ′]为量值的有界实区间Ζ由此得出上层可拓控制器关于控制效果的关联度为:K (p )=Θ(p ,V 0p )d (p ,R 0p ,R p )(3.7)其中Θ(p ,V 0p )为p 到V 0p 的距,d (p ,R 0p ,R p )为p 关于R 0p ,R p 的位置值Ζ上层可拓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算法为:1)K (p )Ε0时,控制效果满足要求,可按原基本可拓控制算法输出;2)-1ΦK (p )<0时,控制效果不满足要求,此时可修改各参数,或改进基本可拓控制算法R u (t )=f 921第6期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及其控制算法03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6月(R y,K(s))的形式,从而使控制效果满足要求;3)K(p)<-1时,该系统的物元模型{R m}不能满足控制要求,需要进行物元变换,特别是事物变换或特征变换,以改变系统的物元模型Ζ即:R u(t)=f(R y,K(s)), K(p)Ε0(3.8)R u(t)=f′(R y,K(s)), -1ΦK(p)<0{R m(t)}=T{R m(t-1)}, K(p)<-14 结束语本文中,作者从可拓学的特色出发,在可拓控制中引入物元的概念,提出了可拓控制的物元模型,并提出了初步的控制算法Ζ用物元模型来描述系统中的控制问题,通过物元变换的转化工具将系统中难以控制的问题转化为可以控制的问题Ζ物元和物元模型的提出使可拓控制在形式上不同于其它的智能控制方法,而通过物元变换使系统中不可控制问题转化为可控制问题,更使可拓控制与其它智能控制方法具有本质上的不同Ζ如何根据实际对象将物元模型具体化并用于控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Ζ参考文献:1 蔡文1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J]1科学探索学报,1983,8(1):36~39.2 蔡文1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1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3 蔡文主编1从物元分析到可拓学[M]1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4 潘东,金以慧1可拓控制的探索与研究[J]1控制理论与应用,1996,13(3):305~311.(上接第125页)411 正向推理正向推理是指系统执行预言性的推理,即由前提条件出发,验证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一旦初始条件被设置到某一物元知识单元,正向推理便相当于首先在一个由“r”所构成的层次结构中进行宽度发散优先搜索,然后根据b j和W2j的要求进行收敛,自动进行结论评判Ζ4.2 反向推理反向推理是指系统执行解释性的推理,即从结论出发,验证条件的正确性Ζ其推理过程为:一旦初始条件被设置到网络中的某一物元知识单元,反向推理机制将自动决定这个初始条件是由网络中哪些知识单元所推出,以对其推理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Ζ5 结论本文提出的菱形思维可拓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物元的可拓性来指导神经网络的学习,又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使菱形思维过程便于实现,体现了神经网络于可拓学相结合的优越性和可行性Ζ参考文献:[1] 蔡文等1可拓工程方法[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2] 蔡文.物元模型及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3] 焦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4] 何斌,王若思.物元演绎推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1):85~92.[5] 谭民,疏松桂.递归联想记忆及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自动化学报,1991,17(4):476~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