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1. 引言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不断提升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和自我反思。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自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评估目标与标准在进行自评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标准。
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具备所需技能和能力的人才,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
评估标准可以包括培养计划的设计、培训内容与方法的有效性、培训师资力量等。
3.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准确的评估,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员工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的方式,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和质量的评价,以及培训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培训成果评估: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测试,评估培训的效果;•培训记录分析:分析培训记录,了解培训的覆盖范围、频率和参与率等。
4. 评估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我们可以进行评估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评估结果:•员工反馈总体较为积极,大部分员工对培训内容和质量表示满意;•培训成果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员工在培训后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升;•培训记录分析显示,对于某些关键岗位的培训覆盖率较低,需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5. 自评与反思基于评估分析的结果,我们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自评和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训计划设计:我们的培训计划是否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需求相契合?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针对性培训?•培训内容与方法:我们的培训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员工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引入更多创新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的效果?•培训师资力量:我们的培训师资力量是否足够强大?是否需要加强培训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6. 改进建议基于自评和反思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定期调整培训计划,确保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需求的一致性;•加强对关键岗位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率;•引入更多创新的培训方法,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训等,提高培训的效果;•加强培训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自评报告一、引言人才培养是一个组织或者机构肩负的重要任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学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一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培养水平。
本报告旨在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总结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我们的定位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及领导能力的人才。
三、课程设置与内容我们注重针对各个专业领域,结合实际需求的教学计划制定。
通过对未来就业趋势和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我们合理安排了相关课程,并通过不断优化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1. 专业课程设置我们根据专业领域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设置了相关的专业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中融入了实际案例分析和实地实习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 创新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增设了创新教育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我们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和学术研究,提供平台和资源支持他们的创新实践。
四、师资队伍建设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成功进行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条件之一。
我们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积极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
1. 师资选拔与培养在师资选拔方面,我们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面试和评估,以确保教师素质的过硬。
同时,我们注重师资的培养和发展,定期组织教师进修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2. 教学质量监控我们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观摩课堂、听取学生反馈和进行教学评估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我们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及时反馈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2010.10.30一、引言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自2005年12月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以来,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引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外顺大势,内重建设,积极探索并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学院概况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也是上海唯一一所由区政府主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自2001年4月由闸北区业余大学转型以来,自信自强,努力不懈,不断以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和新的面貌展现于上海高职舞台。
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举办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及远程教育。
学院以创建“和谐行健、特色行健”为奋斗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助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社区性、独特性、通用性和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设有经济管理、人文科学、信息技术与机电工程、学前教育等四个系,开设23个专业。
目前高职学生5135人(其中嘉定分校544人)。
除上海生源外,还面向浙江、福建、江西、云南、四川、湖北、河南、山东、安徽和贵州等十余省招生。
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深化内涵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带动并加强各类专业群建设。
教学以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同时积极探索与国内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新途径。
目前学院部分专业已和法、澳、日等国高校建立联系,并与知名企业联合办学。
学院拥有一支以高、中级职称为主体的专兼职高职教学师资队伍。
其中专任教师141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占26%,(今年又有8位教师申报高级职称,至年底高级职称比例将达到32%),中级职称80人;校内兼课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占26%,中级职称14人。
基层卫生人才对口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基层卫生人才对口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基层卫生人才对口培养工作自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培养目标和计划:对口培养工作的目标和计划进行详细描述,明确培养的人
才类型和数量,以及培养的时间和地点等。
2. 培养方案和方法:说明采用的培养方案和方法,包括理论学习、实践培训、
技能训练等内容,以及培养过程中的考核和评估方式。
3. 培养资源和支持:列出提供给学员的培养资源和支持,如教材、师资、实习
机会等,确保学员能够获得全面的培养。
4. 学员管理和服务:说明学员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包括学员的入学条件、学籍
管理、学业指导、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安排。
5. 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估培养工作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包括学员的学习成绩、
实践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培养工作的改进措施。
6. 培养成果和影响:总结培养工作的成果和影响,包括学员的就业情况、服务
基层的能力和意愿等方面的情况。
7. 问题和建议:分析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对基层卫生人才对口培养工作自评报告的基本要求,你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进行详细的填写和补充。
优青人才培养项目自评报告
优青人才培养项目自评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标优青人才培养项目旨在为我国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青年科研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
通过提供优厚的科研条件、导师指导和国际交流机会,项目旨在激发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潜力,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青年科研人才;2.提升青年科研人才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推动其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3.加强青年科研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精神。
二、项目实施情况1.选拔与录取:我们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评审程序,选拔出了一批具有优秀学术背景和潜力的青年科研人才。
录取人员覆盖了多个学科领域,保证了项目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2.培养措施:我们为录取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培养措施,包括导师指导、科研条件支持、学术交流等。
导师团队由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学术成就的专家组成,为青年科研人才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
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讲座、研讨会、国际交流等,为青年科研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
3.项目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在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包括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参与国际合作等。
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优青人才培养项目的成效和价值。
三、项目效果评估1.学术水平提升:通过对比录取前后的学术成果,我们发现青年科研人才的学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也逐渐增多。
2.研究能力增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青年科研人才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科研项目,提出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团队精神形成:通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青年科研人才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精神。
某市人才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某市人才工作自查自评报告某市人才工作自查自评报告一、背景介绍某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
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和利用,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人才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
本报告对某市人才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二、自查自评内容1. 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宣传通过自查发现,某市人才政策的制定相对较为完善,但在宣传方面还存在不足。
市民对人才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很多有潜力的人才并不知道有关政策,导致资源浪费和人才流失。
需要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使更多人才了解市场。
2. 人才引进和吸引工作某市人才引进和吸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还存在困难。
需要进一步改善职业发展环境,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搭建更好的人际交流平台,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到某市发展。
3. 人才培养和发展某市在人才培养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需要加大对高校、科研机构等的资源投入,鼓励他们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
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
4. 人才利用和流动某市在人才利用和流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某市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导致人才流失和浪费。
另一方面,某些企业对人才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人才流动性不高。
需要建立人才流动的信息平台,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和发展空间,增加人才流动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三、解决措施与建议基于自查自评的结果,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改进某市的人才工作:1. 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人才政策,提高市民的政策知晓率,吸引更多人才关注、了解和参与。
2. 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改善职业发展环境,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建立人际交流平台,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到某市发展。
3. 加大人才培养和发展投入:增加对高校、科研机构等的资源投入,鼓励他们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
某市人才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某市人才工作自查自评报告人才工作自查自评报告一、工作概述:我所在的某市人才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才引进、培养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致力于为本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持和服务。
二、工作成果:1. 人才引进:我们通过发布招聘信息、举办人才招聘会等方式,成功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到本市工作。
这些人才涵盖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为本市的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和创新动力。
2. 人才培养:我们积极推动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本市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了本市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 人才评价: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对本市的人才进行全面评价,包括专业能力、工作表现和道德品质等方面。
评价结果为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促进了本市人才的进一步发展和成长。
三、存在的问题:1. 人才引进面临困难:由于某市的经济相对较为滞后,人才引进工作面临一些困难。
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本市。
2. 人才培养还需加强:虽然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活动,但仍存在一些培养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我们需要更好地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并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3. 人才评价待完善: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更加准确地评估人才的能力和潜力。
四、改进措施:1.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招聘人才的力度,通过举办更多的专业招聘会、开展多渠道的宣传推广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本市工作。
2. 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我们将与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训和实习,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
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教育系“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为全面启动和做好“迎评”工作,根据学院的统一部署,我系于2004年11月底之前,对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等级标准及内涵》,本着实事求是、摸清家底、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各项自评工作。
现在,自评工作已告一段落,下面,把我们的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教育系概况2001年东营职业学院成立,原东营师范学校在融入学院后变为教育系。
在继承原东营师范学校办学的光荣传统的基础上,教育系在高校办学体制和环境中迅速发展壮大自己,进一步提高了师范教育的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教育系开办的专业是师范教育专业。
主干专业是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均为专科层次的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分两种学制,初中起点的“三二连读”,学制为五年,从2000年开始设置和招生;高中起点的(高职),学制为三年,从2004年开始设置和招生。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为初中起点“三二连读”,学制五年,从2002年开始设置和招生,我系申请新增的高中起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制为三年,已经通过省教育厅评审,于2005年开始招生。
另外,我系还有普通中专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
在教学管理上,我系把五年制前三年作为中专段、后两年作为大专段进行管理。
目前,我系中专段有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普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共1037人;大专段有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和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高职)629人。
在校生总数为1666人。
教育系现在分两地办学,中专段在中专校区即原东营师范学校校区办学,大专段在学院本部办学。
中专段所在的中专校区占地120余亩,总建筑面积25932 平方米。
教育系现有教职工130人,专兼职教师109人,专任教师10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2人,占专任教师的30.4%。
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11人,硕士学位在读的15人,占专任教师的25%。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人才培养是一个组织发展和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个负责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人,我认为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以下是我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自我评估汇总。
首先,在培养目标方面,我认为我在制定和明确培养目标方面做得相对较好。
我与组织其他负责人共同讨论,确立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其与组织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
我们的培养目标既包括了现有员工的能力提升,也包括了招聘新人并培养其成为未来的领导者。
这样的目标设置能够确保组织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以应对未来挑战。
其次,在培训计划方面,我重视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职位和岗位的需求,制定了全面的培训计划。
通过开展定期的培训课程,我帮助员工提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
并且,我还鼓励员工参与外部培训和学习,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也注重了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此外,我还通过引入内部导师制度,帮助新员工更快地适应工作,并提升其专业能力。
再者,在考核机制方面,我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激励了员工持续学习和进步。
我将员工的培训参与、培训成效等因素纳入绩效考核中,并与员工个人目标及奖惩机制相结合。
这样的考核机制既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又能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
最后,在培养效果方面,我通过定期的跟踪和评估,评估了员工的培养效果。
通过与员工沟通和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在培训后的应用情况,并核实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我对培训计划进行了改进,以提高培养效果。
并且,我还与其他部门负责人共同开展了跨部门的培养计划评估工作,以确保培养工作的整体成效。
总体来说,我对自己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
通过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评估,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工作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培养计划,提高培养效果,以助力组织的长远发展。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xx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鲁教高字[2009]5号)文件精神,我院在省教育厅和省供销社的支持和指导下,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xx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前身是始建于xx学校,1994年更名xx学校,2003年独立升格为高职学院。
经过36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 8万多名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xx人。
占地面积xx亩,建筑总面积17.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8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xx万元,馆藏纸质图书xx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800多台。
学院下设会计系、工商管理系、财政金融系、商务工程技术系、国际商务系、科学与人文系和继续教育中心等7个教学机构。
现有招生专业xx个,有专任教师xx人,兼职教师xx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xx名,省级教学团队xx个,院级教学名师xx人。
第二部分评建工作情况一、总体设计,持续推动自2008年第一轮评估以来,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总抓手,尤其是新评估方案和《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颁布后,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每年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对照指标找差距,针对问题进行总体设计。
学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
结合“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制定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持续推动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和管理过程,形成了“以评促建”的长效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自评报告
⼈才培养⽅案⾃评报告(⼀)学院概况:云南⼯商学院坐落于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春城昆明,是⼀所师资⼒量雄厚,学科特⾊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平较⾼的应⽤型⼤学。
学院主校区位于嵩明职教基地,占地1103亩,图书馆藏书15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教学⾏政⽤房等资产总值近10亿元。
学院下设11个⼆级学院,开设有50多个本、专科专业。
⽬前已形成了以⼯学(建筑⼯程、计算机⼯程、机械⼯程等)和商学(经济学、会计学、⾦融学、管理学等)为优势特⾊,⽂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
学院坚持应⽤型⼤学的发展⽅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的道路,着⼒为国家和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动⼿能⼒强、职业素质⾼的⾼素质应⽤型⼈才。
学院⾼度重视内涵建设,获得批准⽴项的省级教学质量⼯程建设项⽬达到44项,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被评为云南省地⽅本科⾼校转型发展试点⾼校,被推选为教育部全国应⽤技术⼤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坚持⼈才强校战略。
⼤⼒培养引进⾼层次⼈才,全⾯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采取有⼒措施,加强内培、外引,着⼒加强队伍建设。
到⽬前为⽌,现有教职⼯千余⼈,其中具有副⾼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251名,具有研究⽣学历的教师355名。
并拥有著名经济学家、博⼠⽣导师顾幼瑾教授,两岸著名学者⾼宏华教授,著名信息专家李国彬教授等⼀批学者享誉国内外。
学院注重毕业⽣就业⼯作。
连续五年毕业⽣就业率⾼于97%,2015 年就业率⾼达98.7%,连续五年获得云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就业⼯作⽬标责任考核⼀等奖。
2015年,学院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就业典型经验⾼校暨全国⾼校就业⼯作50强,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校⽰范性就业指导机构。
同时,教育部直属项⽬滇西青年创业学院也顺利落户我院。
学院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
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校和科研机构建⽴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向周边国家的⼈才联合培养、知识产权转让,⾯向发达国家的⾼⽔平合作研究⽅⾯,逐渐形成了⾃⾝的特⾊和影响⼒。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自评报告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喀教职成字[2011]3号”和“新教职成办[2011]7号”文件精神,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学校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要求,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一、办学沿革****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学校创办于1935年,有73年的办学历史,是自治区成立最早的学校之一。
1987年,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成立,属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实行自治区教育厅和喀什行署双重管理,以喀什行署管理为主,与****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2004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三级师范过渡到两级师范的规定,中师停招。
2005年,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快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经地区批复,学校正式改制为喀什地区实验中学,与喀什二中联合办学。
自2006年起,随着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双语”教育政策的推动及招聘学前“双语”教师工作的启动,开始招收三年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2008年学校恢复师范学校建制。
2008年7月学校被定为喀什地区及克州学前“双语”教师培训院校。
2009年学校积极申报国家“双语”师资培训基地项目,并顺利通过国家项目评审。
学校成立以来,共为南疆及喀什地区培训各类小学师资达6.8万人次,为我区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办学现状1、组织机构学校内设办公室、教务科、政教科、学籍管理科、培训管理科、总务科、保卫科7个科室。
2、专业设置学校开设有学前“双语”专业、音、体、美四个专业。
3、在校生规模学校现有全日制三年制在校中职生2340人。
学校每年有自治区中短期学前“双语”师资培训学员665人次和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员2000余人次的培训计划,每年在校生达5000余人次。
4、基本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70亩,总建筑面积60880万平方米。
现有固定资产总额2742.5万元。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目录第一部分自评报告 (1)一、学院概况 (1)二、评建工作 (3)三、分项自评 (9)(一)办学指导思想 (9)1.1 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9)1.2 产学 (12)(二)师资队伍建设 (14)2.1 结构 (14)2.2 质量与建设 (15)(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17)3.1 教学基础设施 (17)3.2 实践教学条件 (20)3.3 教学经费 (22)(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24)4.1 专业 (24)4.2 课程 (27)4.3 职业能力训练 (30)4.4 素质教育 (33)(五)教学管理 (35)5.1 管理队伍 (35)5.2 质量控制 (37)(六)教学效果 (40)6.1 知识能力素质 (40)6.2 就业与社会声誉 (43)(七)特色项目简介 (44)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46)第二部分自评结果汇总表 (49)第三部分学校分项目自评结果一览表 (50)湖北省教育厅: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院于2005年正式启动迎评工作。
3年多来,学院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明确办学思想,找准办学定位,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深化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现将自评报告呈请各位专家审阅。
第一部分自评报告一、学校概况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行政上隶属于湖北省地方税务局,教育教学业务接受省教育厅指导,是全国计算机NIT 等级考试培训基地、全国移动商务应用能力考试点、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考点、湖北省公务员培训基地、湖北省税务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学院现有学生3869人,教师222人。
办学历程学院前身为1987年1月建立的湖北省税务学校。
200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独立招收高职生,为学校申办高职打下良好基础。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学院基本情况 (1)一、基本情况 (1)1、历史沿革 (1)2、校区基本建设及环境美化 (2)3、实训基地建设 (3)4、教学经费投入 (4)5、专业建设 (4)6、师资状况 (5)7、社会影响与荣誉 (5)二、办学思路 (6)第二部分人才培养工作成效与特色 (9)一、依托行业、整合资源,打造学院事业发展平台 (9)1、理顺办学体制,排除发展障碍 (9)2、发挥行业优势,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10)3、整合行业资源,促进校企互利双赢 (11)二、校企互动、分层递进,推动“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11)1、引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着力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12)2、提高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建设高质量“双师素质”队伍 (12)3、夯实基础、分层递进,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13)三、规范管理,过程监控,完善多元化质量保障体系 (15)1、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建设,建立质量控制标准 (16)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学工作持续改进 (17)3、实施多元化评价,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17)四、全程合作、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8)1、深度融合,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18)2、立足行业,加强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建设 (20)3、全程合作,创新“工学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21)五、资源共享、分类建设,推进“双化型”实训基地建设 (22)1、着力职业能力提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2)2、创设职场环境,建设企业化校内实训基地 (23)3、合作共建,建设课堂化校外实训基地 (24)六、促进就业、服务社会,扩大社会影响力 (25)1、明确责任、加强指导,提高“双率一度” (25)2、产学合作、互惠双羸,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27)七、德能并举,以德为先,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28)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28)2、强化服务意识,满足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需求 (29)3、拓展第二课堂,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30)第三部分评建工作情况 (31)一、提高认识,全面动员 (31)二、周密部署,真抓实干 (32)三、以评促建,成效显著 (34)第四部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35)一、存在问题 (36)1、教育经费的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36)2、师资队伍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6)3、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 (36)4、精品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7)5、高职教育理论学习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37)二、整改措施 (37)1、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 (37)2、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7)3、密切联系合作企业,深化实训基地建设 (38)4、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库 (38)5、探索高职教育发展,适应学院可持续发展需要 (39)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08〕16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的通知》(苏教高〔2009〕39号)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通知》(苏教高〔2011〕19号)等文件精神,我院从2009年12月21日起,全面启动迎评工作。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一、引言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组织的重要任务,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本单位致力于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发展活动。
本报告将对本单位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人才培养工作概述1.培训计划的制定本单位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根据员工的职位、岗位要求以及个人需求,安排相关培训课程。
培训计划涵盖了领导力培养、专业技能培训、沟通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2.培训方式的多样化本单位采用了多种培训方式,包括面授培训、在线培训、实践学习等。
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训,满足了员工的不同学习方式和需求。
3.培训效果评估本单位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反馈调查和效果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果1.强项(1)培训计划制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较强。
(2)培训方式的多样化,满足了员工的不同学习需求。
(3)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保证了培训效果的把控。
2.待改进之处(1)培训计划的实施进度有时候不及时。
(2)培训内容与员工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3)培训反馈和评估结果的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1.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需求调查通过定期的沟通和调查,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培训意愿,为其提供更加贴合个人发展和职业需要的培训。
2.优化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健全培训计划制定和调整机制,及时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岗位特点进行培训计划的调整,确保培训计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师资是培训工作的关键,本单位将加大对培训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培训师资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4.提高培训效果评估的利用程度加强对培训效果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利用,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五、总结本单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提升了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人才工作考核自评报告
人才工作考核自评报告在组织的人才工作中,我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为了全面评价人才工作的成果和效率,我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自评,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一、人才引进成果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组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人才,为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具体来说,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具有竞争力的招聘策略,积极拓展招聘渠道,加强与高校、职业中介等机构的合作,提高人才引进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我们还优化了招聘流程,缩短了招聘周期,提高了招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轮岗实习等方式,帮助员工拓展知识面、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鼓励员工参加行业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以扩大人脉资源、了解行业动态。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为员工提供晋升和职业转型的机会。
三、人才使用效率在人才使用方面,我们注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
具体来说,我们通过制定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能力模型、评估员工绩效等方式,实现人才的合理调配。
同时,我们还通过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作流程优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促进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四、人才激励措施在人才激励方面,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具体来说,我们通过设置合理的薪酬体系、实施员工福利计划、给予员工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同时,我们还设立了创新奖励基金和优秀员工评选机制,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将员工的绩效表现与激励措施紧密结合。
五、人才留任状况在人才留任方面,我们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等方式,降低人才流失率。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自我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人才培养和发展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自我评价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为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宝贵的参考。
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总结出改进和提高的方向,希望这份自评报告能够为今后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动力。
一、工作态度作为一名人才工作者,我始终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积极主动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在工作中,我注重团队合作,和同事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但在一些重要事务上,我有时候会由于过于执着和犹豫不决,导致决策相对偏慢。
未来在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决策效率和果断性,更好地指导和带领我的团队。
二、专业能力在专业知识上,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因此努力加强学习和自我提升。
我会经常阅读行业相关资讯,学习先进的人才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会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争取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我注重与同事之间的合作,能够诚恳地对待每一位同事,并能够给予帮助或者表示鼓励。
在沟通方面,我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保持平等的交流方式。
不过,我也了解到自己在一些重要事务上的决策过于谨慎,有时候容易犹豫不决。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主动接受各方面的挑战,积极参与到重要事务的决策当中,以展现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应对能力。
四、职业发展在未来的工作和职业规划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争取在人才工作这个领域中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
我也会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不足,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争取成为更加全面和优秀的人才工作专业人才。
以上便是我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自我评价和规划,希望能够通过这份报告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也盼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二 九年十二月目录1.学校概况 (1)1.1 历史沿革 (1)1.2 基本情况 (2)2.人才培养工作情况 (3)2.1 准确定位,科学谋划事业发展 (3)2.2 固本培元,师资队伍渐趋优化 (5)2.3 突出特色,专业建设稳步推进 (9)2.4 系统规划,扎实推进课程建设 (12)2.5 工学结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15)2.6 着眼过程,教学管理逐步规范 (18)2.7 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2.8 服务发展,社会声誉稳步提升 (21)3.存在的主要问题 (25)3.1 专业建设有待深化 (26)3.2 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26)3.3 直属附属医院建设有待强力推进 (27)3.4 服务三峡库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28)固本强基打造三峡库区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科学发展服务三峡库区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2006年成立以来,全校上下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科学制定规划,以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专业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内涵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背景下三峡库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专家组考察审定。
1.学校概况1.1历史沿革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原重庆市万州卫生学校和重庆市万县中医药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两校合并的基础上设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同年开始招收普通高职高专学生。
升格初期实行“市区共建,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2009年1月上划市教委管理。
学校办学始于1951年,2000年起试点开展5年一贯制高职教育,2008年首届独立举办的5年一贯制高职生毕业。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一、引言自评报告是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方式。
本报告旨在对过去一年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二、评估目标1.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评估,分析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强教师培训,并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2.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3.加强学科建设。
评估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找出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评估方法1.学生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
2.教师自我评估。
教师对自己参与培养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师德师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
3.学生成绩评估。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进步情况。
四、评估结果1.教学质量满意度较高。
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满意,认为教师能够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学生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虽然学生的学术水平整体较高,但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仍有不足。
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学科建设存在问题。
学科设置方面,尚有一些冗余和重复现象;教学内容方面,有些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五、改进措施1.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加强图书馆建设,购买更多与课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3.加强实践环节设计。
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实践课程,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4.优化学科设置。
对学科专业进行评估和调整,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六、结语通过评估,我们发现了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本报告是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自我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和总结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绩和不足,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学院始终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办学目标,秉持“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对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自我评估,我们认为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符合时代需求。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院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学院通过规划和设计适合学生专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学习资源。
我们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创新活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在教学质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需要提升,需要进一步提高师资培训和激励机制。
其次,学院应加强对教学成果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建立了与各专业对口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机构,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但是,我们也发现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机构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其次,安排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的时间和方式不够灵活和多样化,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然而,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其次,学院需要加强与企业、社会资源的对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创业支持。
五、就业指导和毕业生素质学院注重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机制和就业服务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11月目录一、不断创新办学理念,科学进行办学定位 (4)1、实现办学体制创新,构建校企合作机制 (4)2、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科学谋划未来发展 (5)3、突出领导能力建设,引领学院改革发展 (6)4、注重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7)二、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精心打造教学团队 (7)1、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形成师资培养长效机制 (8)2、重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重视培养教学名师 (8)3、突出‚双师‛结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 (8)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课程建设 (9)1、切实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建设特色专业 (9)2、根据职业岗位群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1)3、重视教育内涵建设,精心打造精品课程 (11)4、着眼专业课程建设,合作开发特色教材 (12)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3)1、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13)2、校企合作优势互补,高质量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14)3、‚订单教育‛工学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15)4、规范管理顶岗实习,稳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6)五、强化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学与学生管理 (16)1、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16)2、着眼于学生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机制 (17)3、建立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和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18)六、努力搞好社会服务,获得良好社会声誉 (19)1、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建立社会服务体系 (19)2、就业指导坚强有力,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21)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2)1、高职教育思想观念有待继续更新 (22)2、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23)3、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 (24)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和合肥电力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由安徽省电力公司主办,是省属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自成立以来,在安徽省教育厅和省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教学中心地位,致力于特色兴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2004年,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总体工作部署,学院全面启动迎评促建工作,并将其视为‚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良好契机。
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指导方针,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
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科学进行办学定位。
2006年,学院全面启动教学质量建设,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等改革,使得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办学特色逐步显现。
2008年,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开展新一轮评估工作要求,学院及时调整评建工作思路,进一步突出内涵建设的工作方针,重点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推进示范院校建设。
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对照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学院进行了分项自评,综合自评结果为优秀。
现形成如下自评报告,请专家组考评审定。
一、不断创新办学理念,科学进行办学定位1、实现办学体制创新,构建校企合作机制首先,科学确立了学院办学体制。
2003年学院成立之初即成立了学院董事会,省电力公司主要领导任董事长,省公司主要部室负责人和学院领导任董事,凸现行业企业办学特点。
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按照董事会章程对学院进行管理,形成常态管理机制。
定期召开董事会,听取学院工作报告,研究决策学院改革发展建设的重大工作事项。
董事会根据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研究、指导、部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根据学院建设发展需要,有计划地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坚强支持。
其次,构建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在省电力公司的支持下,加强与能源、电力、电气、电建等相关企业的紧密合作,并相继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工作领导组,制定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意见》,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与管理机制。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省电力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企业支持学校,学校服务企业,企校共赢共进‛的良好机制。
2003年以来,省电力公司每年为学院提供1500万元以上的办学经费(不包括人员工资),提供技能指导教师、实训设备、实习基地等方面的支持。
学院每年为省电力公司所属企业及系统外相关企业提供7000人左右的岗位培训、技能鉴定,提供继续教育、文化、技术服务,学院与企业建立了牢固的联系纽带,夯实了校企合作基石。
学院的办学指导方针、办学定位与企业发展方向相适应,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创造了广阔前景。
2、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学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办学定位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特色兴校;厚德重技,知行合一。
办学定位: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电力电气技术应用型人才。
发展目标:办学规模适度,专业结构合理,就业前景良好,学院特色鲜明。
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坚持特色办学、特色兴校。
在办学规模上不盲目扩大,注重内涵建设与发展。
在硬件设施上力求先进、完备,在管理上力求精益化。
在专业建设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办好特色专业,着力打造精品。
在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方面深入探索,积累经验,作出应有贡献。
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电气行业企业为宗旨,广泛深入开展社会、行业和地方需求调研,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学院2003-2007年发展规划、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并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适时修订和调整发展规划,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更明确的发展目标、建设内容以及保障措施。
3、突出领导能力建设,引领学院改革发展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四好‛(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经营业绩好、作风形象好)要求,进行领导班子建设。
学院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勤政廉洁,有很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已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
学院党政主要领导被评为安徽电力系统‚勤廉双优好干部‛。
学院领导班子分布在五十、四十、三十年龄段,年龄结构合理;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职称结构合理;有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工作经历合理;毕业于985院校、211院校和行业院校,学缘结构合理。
领导班子办学理念新,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创造力,具有突出的工作实绩。
根据学院建设发展需要,领导班子适时提出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建设思路,如基于学分制平台的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五个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三延伸‛的学生培养模式、‚三进‛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三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三服务‛的社会服务建构体系、‚两融合两渗透‛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突出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业建设思路等,为学院又好又快地发展发挥了坚强的领导作用。
4、注重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院自成立以来,注重开展理论研究,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紧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更新高职教育理念,深入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分析解决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公开发表教育理论学术论文30余篇,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60余篇。
召开了三次全省性高职教育研讨会,尤其是以‚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邀请省内外企业家、教育界专家和兄弟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共同研讨,相互交流,共商校企合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计,产生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以引进、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精神为基础,积极开展教育创新、管理创新研究,开展关于教育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形成了有一定价值的理论成果。
2008年学院荣获全国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学院特别注重引进、吸纳优秀企业文化,提炼、提升校园文化,以文化为引领,持续推进教育创新,推进管理创新,推进特色学院建设与发展。
二、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精心打造教学团队1、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形成师资培养长效机制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学院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形成师资培养长效机制。
一是形成了青年教师引进的有效机制,出台和逐步完善新聘教师管理办法。
近4年新聘教师54名,学历层次高、基本素质好;二是形成了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的有效机制。
根据教师培养计划,通过省电力公司,派送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锻炼提高;三是形成了教师培养、培训的激励、保障机制。
按照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提升技术职称、提高技能教学能力与水平,促使教学人才脱颖而出,为此,学院出台了专门制度和管理办法。
2、重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重视培养教学名师学院重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各专业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学团队。
出台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办法》,在全院公开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
实施‚名师工程‛,有计划地培养三级(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名师,黄蔚雯老师2007年获得第三届国家教学名师奖。
教学名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书育人、师德师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3、突出‚双师‛结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突出‚双师‛结构,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专业教学团队。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有计划地对专业课老师进行培训,组织参加技能鉴定,经努力,目前我校专业课教师已有32人取得技师、67人取得高级工证书,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70%以上。
二是积极安排专业课教师到生产企业顶岗实习,在省电力公司支持下,2008年学院选派5名中层干部到电力企业挂职锻炼半年,10名专业教师到电力企业学习锻炼三个月,利用寒暑假选派4名教师到生产企业顶岗实习30天,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三是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学院兼职教授、实训指导教师。
学院聘请了14名兼职教授,41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此外在企业实训实习基地还有100余名兼职实训指导教师。
2007至2008年,在省电力公司支持下,聘请了电力系统34名首席技师,其中13名首席技师来校工作半年至一年,指导和参加实训室(基地)建设,指导和带领技能实训。
聘请企业技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技能鉴定题库建设和指导学生综合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