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多室模型

合集下载

多室模型名词解释(一)

多室模型名词解释(一)

多室模型名词解释(一)多室模型名词解释什么是多室模型多室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内部组织结构和交互关系的模型。

它将一个系统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房间”或“室”,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责任,并通过门户进行通信和交互。

多室模型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内部逻辑,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主要名词解释以下是与多室模型相关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和示例说明:1. 房间(Room)房间是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或单元,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功能。

房间之间通过门户进行通信和交互。

示例:在一个在线商城系统中,可以将用户管理、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等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房间。

2. 门户(Gateway)门户是房间之间进行通信和交互的接口,它定义了房间之间可以进行的操作和数据传递方式。

示例:在一个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可以定义一个名为“CustomerGateway”的门户,用于房间之间的用户信息传递和管理。

3. 通信(Communication)通信是房间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通过门户,房间可以发送和接收消息,以实现各种功能和操作。

示例:在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中,用户房间可以通过消息门户向好友房间发送私信,实现用户之间的即时通信。

4. 调度器(Scheduler)调度器是多室模型中的一个组件,用于协调和控制房间之间的交互和执行顺序。

它可以根据规则和策略来安排房间的执行顺序和时间。

示例:在一个任务调度系统中,调度器可以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约束,安排各个任务房间的执行顺序和时间点。

总结多室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内部组织结构和交互关系的模型。

通过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房间,并通过门户进行通信和交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内部逻辑,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多室模型中,房间、门户、通信和调度器等名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

多室模型

多室模型
k12, k21, k10: 模型参数
3. 基本参数α、β、A、B 的求算:
①求β 和B 一般α >>β,当t充分大时,Ae−αt→0,C = Ae −αt + Be−βt 可 简化为:C′= Be−βt,两边取对数,得:
根据斜率和截距可求得β 和B 。
②求α 和 A 将曲线前相各时间点代入直线方程, 求出外推浓度值C′, 以实测浓度C减去C′,得残数浓度Cr,Cr = C − C′= Ae−αt,, 两边取对数,得:
④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求算
⑤总体清除率
五、隔室模型的判别
影响隔室判别的因素 ①给药途径; ②药物的吸收速度; ③采样点及采样周期的时间安排; ④血药浓度测定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等。
1. 作图法
2. 参差平方和判据
若按一、二、三室模型分别计算得到 SUM,应选择其中SUM最小的那个模型
权重参差平方和判据(Wi=1, 1/C, 1/C2)
当药物的总表观分布容积(Vβ)、总消除速度常数(β)已 知后,可根据临床所要求的血药浓度(Css),计算所需要的 静脉滴注速度(k0)。
总表观分布容积Vβ的求算:
3.停滴后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
停止滴注 后的时间
停止滴 注时间
T
二室模型恒速静脉滴注血药浓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间曲线
四、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 模型的建立
三室模型:由中央室与两个周边室组成。 中央室一般为血流高灌注隔室,药物以很快的速度分布到 中央室; 以较慢的速度进入浅外室,浅外室为血流灌注较差的组织 或器官,又称组织隔室; 以更慢的速度进入深外室,深外室为血流灌注更差的组织 或器官,如骨髓、脂肪等,又称深部组织隔室,也包括与 药物结合牢固的组织。 药物消除一般也发生在中央室。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生物制药专业)-已修订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生物制药专业)-已修订

生物制药专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代码:05101902 课程类型:限制性专业课总学时:54 学分:3实验(训)学时:12 自主学习学时:4考核方式:分散一、课程教学目标生物药剂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间相互关系,并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的基本目的是:对体内过程进行定量描述,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力求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具有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为从事药学及临床药学工作,保证药品质量,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效,降低毒副反应,以及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更好地为卫生保健事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2.掌握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3.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4.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2.药物的体内过程;3.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4.生物药剂学的发展;5.生物药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讲课时数] 3学时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目的要求]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2.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3.熟悉胃肠道的结构、功能4.掌握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剂型因素5.熟悉口服药物制剂作用快慢的主要原因[教学内容]1.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2.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3.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4.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5.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吸收与制剂设计[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讲课时数] 1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9,实验学时6。

第九章 多室模型

第九章 多室模型

第九章多室模型一.填空题1.双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2.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的混杂参数有()。

3.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相比,药物进入中央室前后的主要区别是(1)(2)。

4.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体内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

5.混杂参数与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二.是非题1.α和β分别代表分布相和消除相的特征。

()2.双室模型中k10、α、β、A、B等均称为混杂参数。

()3.AIC值愈大,则该模型拟合愈好。

()4.根据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经时曲线可用残数法分解求出基本参数。

()5.Loo-Riegelman法是求双室模型的吸收速度常数的经典方法。

()三.计算题1.静脉注射氨吡酮后由血药浓度数据获得该药的药动学方程如下:C = 4.62 e-8.94t + 0.64-0.19t (C单位为μg/ml,t单位为h)求:V C,k12,k21,k10,t1/2(β)及静脉注射后3小时的血药浓度。

2. 静脉注射100 mg某药后, 测得血药浓度数据如下:求: α, β, A, B, k12,k21,k10,t1/2(β), CL, V, AUC。

3.已知茶碱的α = 6.36 h-1, β= 0.157 h-1,k10 = 0.46 h-1,k21= 2.16 h-1,V C = 0.1421 L /kg。

某60 kg体重受试者以656mg/(kg·h)速度静脉滴注, 计算滴注10h的血药浓度。

4.口服某双室模型药物500mg,设F=1,测得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t (h) 0.5 1.0 1.5 2.0 2.5 3.0 4.0 5.0 7.0 9.0 11.0 13.0 C(μg/ml) 3.71 4.93 5.5 5.7 5.6 5.33 4.8 4.1 3.1 2.2 1.8 1.4 试求该药的β,M,α,L,k a,N等基本参数5.已知某药物按单室模型处理,R e1 = 0.00402,自由度df1 = 5;按双室模型处理,R e2 = 0.000477, df2 = 3。

药代动力学离线作业

药代动力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药代动力学》课程作业(必做)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二、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一、名词解释1.细胞通道转运;2.被动转运;3.溶出速率;4.载体媒介转运;5.促进扩散;6.ATP驱动泵;7.多药耐药;8.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9.药物外排转运器;10.多晶型二、问答题1.简述促进扩散的特点,并与被动转运比较两者的异同。

2.简述主动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3.简述生物药剂学中讨论的生理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4.已知某药物普通口服固体剂型生物利用度只有5%,与食物同服生物利用度可提高近一倍。

试分析影响该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可能有哪些,拟采用哪些方法改善之。

5.药物的溶出速率对吸收有何意义?影响其溶出速率的因素有哪些?6.影响Ⅱ型药物口服吸收的理化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该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一、填空题1.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____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______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____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2.体外评价药物经皮吸收速率可采用______或______扩散池。

3.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其空气动力学粒径范围一般为______.4.蛋白多肽药物经黏膜给药的部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5.影响离子导入的因素有______、______等。

6.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内主要通过______、______途径吸收。

二、问答题1.采用什么给药途径可避免肝首过效应?试结合各给药途径的生理学特点说明其避免首过效应的原理。

9 多室模型-4版

9 多室模型-4版

所以:
Vc
X0 C0
其中:X0 :静脉注射给药剂量; C0 :t等于0时的浓度; Vc :中央室的表观分布容积。

求k21

AB X0 Vc
B X
k 21 V c
0

( A B )k 21 B
b2

2 . 303
1
2 . 303 b 2
0 . 693
A lg
a2
t1 / 2 ( )


注意
因为分布相速度很快,在分布相时间内,若取样 太迟太少,可能看不到分布相,而将二室模型当 成单室模型,这一点在实验设计时必须考虑。
又因为
k 10

k 21
AB A B A B AB
A B
又因为
AUC



X0 A B X0 AUC
所以
CL k 10 V c
A B A


B


(三)总表观分布容积(Vβ )

(6)



A
X
V c
0
k 21

(7) B
X
k 21 V c
0
(8)
C1 A e
t
B e
t
(9)
式中 A、B 称为经验常数; α称为分布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或快配置速率常数; β称为消除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或慢配置速率常数; α和β又称为混杂参数,分别代表两个指数项即分布相 和消除相的特征。
dX dt
p

药动学3多室模型

药动学3多室模型

•作
图,将得到一条二项
指数曲线,如下图所示。
双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图
• 对 CA e tB e t式应用残数法进 行分析,即可求出有关参数。
因 为 ,当 t充分 两边取对数,得:
•以
作图为一直线,如下图中
• 的尾端曲线,直线的斜率为 ,从斜率 可求出 值。根据 值可求出消除相 的生物半衰期为:
求出β,则可上式求出药物的总表观分布客积 Vβ。
2.静脉滴注停止后的血药浓度时间过 程
• 当静滴停止时,(3-3-7)式中的T就变成 定值(该时间表示静滴结束的时间)。如 t’表示从静脉滴注结束时起算的时间, 则
• (3-3-7)式中,
• 亦即在静脉滴注后相 (3-3-13) (3-3-14)
• 下图为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示意图
• 图中,X 0 为给药剂量; F 为吸收率;X a
• 把药物分布较慢的组织、器官和体液等部分, 称为“周边室”,或称为“外周室”,从而构 成“双室模型”,这种在体内形成“中央室” 与“周边室”的药物,称为“双室模型药物”。
• 一般而言,血流丰富,物质交换最方便的一些 组织或器官,如心、肝、脾、肺、肾和血浆等 归属于“中央室”;
• 而血流贫乏,不易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或器官, 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等,属于”周边室”。
①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 ②药物从中央室消除; ③药物从周边室向中央室返回。
• 周边室药物动态变化包括: ①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 ②药物从周边室向中央室返回。
• 假如药物的转运过程均服从一级速度过程, 即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该室药物浓度(或药 量)成正比.则各室药物的转运可用下列 微分方程组定量描述。
• 有些药物需要用三室模型来表征,它是二 室模型的扩展.即由中央室与两个周边室 组成。药物以很快的速度分布到中央室 (第1室),以较慢的速度进入浅外室(第 2室),以更慢的速度进入深外室(第3 室),此处中央室模型与二室模型相同;

第九章 二室模型

第九章 二室模型

也可用下式表示
X0 CL AUC
例题
• 多柔比星静脉注射40mg后符合二室模型,静脉注 射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t(h) 0.05 0.08 0.17 0.5 1 3 6 12 24
C(ug/ml)
2053.8
1712.2
1064.7
200.9
49.9
34.5
27.1
16.7
6.4
请求以下参数:
C0=Ae
Be
t
A+B
中央室的表观分布容积Vc的计算
X0 X0 VC= C0 A+B
X0为静注剂量
模型参数k12、k21、k10的计算
B X 0 (k21 ) Vc( )
X0 C0 A B Vc
( A B)(k21 ) B ( )
C Be
t
Ae
t
C实测 C外推 Cr
两边取对数
lg(C实测 C外推 ) lg Cr lg A

2.303
t
实测浓度减外推浓度得残数浓度,残数浓度的lgC对t 作图,得一直线,斜率为- α /2.303,纵轴截距为lgA。
lgC
lgA 分布相
lgB
K12
K21
XP
中央室转运方程
k21 X p k12 X c k10 X c
周边室转运方程
dX p k Xc k21 X p 12 dt
中央室药量与时间的关系
X 0 ( k21 ) t X 0 (k21 ) t Xc e e
α 分布速度常数或快配置速度常数
β 分布完成后的消除速度常数或慢

沈药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大纲

沈药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大纲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0905A-药)适用专业:药学、药学(日语)、药学(英语)、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学(日语)、中药资源与开发一、前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生物体内的动态过程并应用数学分析手段来处理的一门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隔室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或统计矩分析药物体内过程,并将药物动力学参数应用于新药研发。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

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生物药剂学是解析药物体内过程的机制的学科,而药物动力学是定量描述药物体内过程的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影响药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的生理因素和剂型因素。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熟悉生物药剂学原理在制剂设计尤其是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了解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和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理论课36学时,学分2.0。

教材选用梁文权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

二、理论课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述(1学时)[基本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含义、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产生和发展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概念。

转运、消除和处置的概念。

[基本要求]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研究意义、产生和发展过程。

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难点: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4学时)[基本内容]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药物的转运机制。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因素和剂型因素。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的转运机制。

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剂型因素对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

熟悉:胃肠道的结构、功能和药物的吸收过程。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

了解: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

难点:药物转运机制。

第三章非口服给药的吸收(2学时)[基本内容]药物在注射部位、皮肤、口腔、鼻粘膜、肺部、眼部和直肠及阴道中的吸收转运机制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生理因素、药物的物理化学因素、剂型和制剂因素。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计算题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计算题

第八章 单室模型例1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 1050 mg ,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试求该药的 k ,t1/2,V ,CL ,AUC 以及 12 h 的血药浓度。

解:(1)作图法根据 ,以 lg C 对 t 作图,得一条直线(2)线性回归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有关数据列表计算如下:计算得回归方程: 其他参数求算与作图法相同0lg 303.2lg C t kC +-=176.21355.0lg +-=t C例2某单室模型药物静注 20 mg ,其消除半衰期为 3.5 h ,表观分布容积为 50 L ,问消除该药物注射剂量的 95% 需要多少时间?10 h 时的血药浓度为多少?例3静注某单室模型药物 200 mg ,测得血药初浓度为 20 mg/ml ,6 h 后再次测定血药浓度为 12 mg/ml ,试求该药的消除半衰期? 解:例4 某单室模型药物100mg 给患者静脉注射后,定时收集尿液,测得累积尿药排泄量X u 如下,试求例6 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 5 h ,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 95%,需要多少时间? 解:例5 某药物静脉注射 1000 mg 后,定时收集尿液,已知平均尿药排泄速度与中点时间的关系为 ,已知该药属单室模型,分布容积 30 L ,求该药的t 1/2,k e ,CL r 以及 80 h 的累积尿药量。

解:6211.00299.0lg c u +-=∆∆t tX例7 某患者体重 50 kg ,以每分钟 20 mg 的速度静脉滴注普鲁卡因,问稳态血药浓度是多少?滴注经历 10 h 的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 t 1/2 = 3.5 h ,V = 2 L/kg )解题思路及步骤:① 分析都给了哪些参数? ② 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 , ③ 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例8 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已知 t 1/2 = 1.9 h ,V = 100 L ,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 3 mg/ml ,应取 k 0 值为多少?解题思路及步骤: ① 分析都给了哪些参数?② 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③ 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例9 某药物生物半衰期为 3.0 h ,表观分布容积为 10 L ,今以每小时 30 mg 速度给某患者静脉滴注,8 h 即停止滴注,问停药后 2 h 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解题思路及步骤:① 分析都给了哪些参数?② 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 C=C 0 + e -kt③ 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例10 给患者静脉注射某药 20 mg ,同时以 20 mg/h 速度静脉滴注该药,问经过 4 h 体内血 药浓度多少?(已知V = 50 L ,t 1/2 = 40 h ) 解:kV k C ss 0=)1(0kt e kV k C --=1/200.693L 100250h /mg 12006020t k V k ==⨯==⨯=)()(kV k C ss 0=kVC k ss 0=1/20.693tk =1/20.693t k =)1(0kt e kV k C --=例11 地西泮治疗癫痫发作所需血药浓度为 0.5-2.5 mg/ml ,已知 V = 60 L ,t 1/2 = 55 h 。

多室模型介绍

多室模型介绍

稳态血药浓度Css:
t ,则et,et趋于零
Css
k0 Vc k10
即为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稳态浓度求算公式。
Q CL = V k10 Vc
Css
k0 Vc k10
k0
V
设计静脉滴注速度(k0)。
k0 Css V
总表观分布容积V
由上式可得:
V
= k0
Css
2.静滴停止后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t=T+t´)
X
A
t
X
A
lg100
ka t 2.303
t
Xp
X A X A
t
Ct k10
Cdt
0
k10
Cdt
0
t
Vc
隔室模型的判别
• 作图判断 • 残差平方和判断 • 拟合度判断 • AIC法
1.作图判断
如静脉注射后,以lgC对t作图,如为一条直线, 则可能是单室模型,否则,为多室模型。
多室模型介绍
(TWO COMPARTMENT MODEL)
经吸收的药物向体内各组织分布时,是通过血液循环 进行的。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的速度取决于血流循环速 度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血液循环状况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部位
肾 肝静脉 肝门静脉 心 脑 皮肤 脂肪
血流量 (ml/100g.min)
450 20
t
上式为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上述参数表示的意义同静脉注射。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C b
a c t
a :吸收相 b : 分布相 c : 消除相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C N ekat L et M et

第九章多室模型(ppt课件)

第九章多室模型(ppt课件)

第九章 多室模型本章要求掌握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含义,熟悉其参数的求算;熟悉静脉滴注、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含义,了解其参数求算;了解三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含义;熟悉隔室模型的判别方法。

vein injection of two compartment model 中央室 / 中心室 (central compartment):指一些血液较丰富、膜通透性较好的组织,药物首先进入这类组织,血液中与这些组织中的药物迅速达到动态平衡。

周边室 / 外周室 / 外室(peripheral compartment):指药物转运速度较慢,难于灌注的组织,其中的药物与血液中的药物需经一段时间方能达到动态平衡。

建立模型图中央室 X c ,V c , C, t周边室 X p ,V p , C p , tk 12k 21 k 10 X 0 iv vein injection of two compartment model二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中央室周边室拉氏变换拉氏变换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拉氏逆变换拉氏逆变换混杂参数 (hybrid parameter)α 分布速度常数 / 快配置速度常数β 消除速度常数 / 慢配置速度常数注意:通常假设α>β•令•则分布速度常数 / 快配置速度常数消除速度常数 / 慢配置速度常数动力学特征 C = Ae -αt + Be -βt•药-时曲线为一条二项指数函数曲线。

•lgC-t曲线由两条直线叠加而成•lgC-t曲线可分解成两条直斜线,其斜率分别为和,截距分别为logA和logB•通常,当t充分大时, 。

药物动力学参数估算方法(采用残数法)•β、B ,α、A ,α>β两边取对数斜率 截距两边取对数线性回归 斜率 截距注:在分布相时间内取样切忌太迟太少,否则会误认为单室。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计算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计算题
例3
静注某单室模型药物200,测得血药初浓度为20,6 h后再次测定血药浓度为12,试求该药的消除半衰期?
解:
例4某单室模型药物100给患者静脉注射后,定时收集尿液,测得累积尿药排泄量如下,试求该药的k,t1/2及值。
t(h)
0
1.0
2.0
3.0
6.0
12.0
24.0
36.0
48.0
60.0
72.0
解:
例12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为70%,= 0.8 1,k= 0.07 1,V=10 L,如口服剂量为200,试求服药后3 h的血药浓度是多少?如该药在体内的最低有效血药浓度为8,问第二次服药在什么时间比较合适?
解:(1)
(2)
例13已知大鼠口服蒿本酯的= 1.905 1,k= 0.182 1,V=4.25 L,F= 0.80,如口服剂量为150,试计算、及。
3、口服某单室模型药物100后测得各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假定吸收分数F= 1,试求该药物的k,t1/2,,t1/2(a),并求,,V,,。
t(h)
0.2
0.4
0.6
0.8
1.0
1.5
2.5
4.0
5.0
C()
1.65
2.33
2.55
2.51
2.40
2.00
1.27
0.66
0.39
第九章多室模型
例1某二室模型药物静注100,各时间血药浓度如下:
2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0+
3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
例10给患者静脉注射某药20,同时以20速度静脉滴注该药,问经过4 h体内血药浓度多少?(已知V=50 L,t1/2 = 40 h)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新药、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新药研发和药学服务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utics)2、吸收(absorption)3、分布(distribution)4、代谢 (metabolism) 5、排泄 (excretion) 6、转运 (transport) 7、处置 (disposition) 8、消除 (elimination) 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

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生物因素。

3.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性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和剂型因素。

多室模型

多室模型
lg C '
C ' Me t
t lg M
由斜率和截距求出和M
2.303
②根据第一残数浓度求和L。将尾端直线外推求出曲线前相 不同时间对应的血药浓度,以实测血药浓度C减去外推浓度 值C′,得到第一残数浓度Cr1,Cr1 = Ne-kat+ Let。 通常,ka>,当t 较大时,e-kat→ 0,则上式简化为Cr1′ = Let 。取对数得: lg Cr1 ' t lg L 2.303 根据第一残数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和L
ˆ )2 Re Wi (Ci C i
i 1 n
N = 数据组数,参数个数P = 隔室数 2
Wi:通常取1/C。
高浓度数据精密度>低浓度精密度 Wi=1;
高浓度数据精密度与低浓度精密度相近 Wi=1/C2
AIC越小,拟合越好;AIC判据更为常用
6. F检验
Re1 Re 2 df 2 F ( ) Re 2 df1 df 2
一、双室模型静注给药
k12
X0 XC k10 k21 XP
dXC k 21 X P k12 X C k10 X C dt dX P k12 X C k 21 X P dt
中央室动态变化 周边室动态变化
X 0 ( k21) t X 0 (k21 ) t Xc e e
参照静脉注射二室模型, 在t’时间段,用参数法计 算药动学参数
三、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 数学模型
ka k12 k21
Xa
XC
k10
XP
dX a ka X a dt
dX C ka X a (k12 k10 ) X C k 21 X P dt

第九章 多室模型

第九章  多室模型

第九章 多室模型用单室模型模拟体内过程,处理方法虽简单,但应用上有局限。

既然把整个机体看作一个隔室,严格来说,进入体内的药物就必须迅速完成向可分布组织、器官与体液的分布,使药物在血浆与这些组织器官、体液间立即达到动态平衡的分布状态。

实际上,由于体内各部分的血流速度不同,达到动态平衡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也就是说,绝对符合单室模型的药物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简化数学处理,将分布速度相差不大的组织或体液合并成了一个隔室。

对某些药物而言,其达到分布动态平衡的时间较短,以至可以忽略不计,这类药物可用单室模型近似处理分析它的体内过程。

也有不少的药物,体内各部位分布速度差异比较显著,分布速度较快的组织、器官和体液连同血浆构成一个隔室属于,称为“中央室”, 分布速度较慢的组织、器官和体液等部分,称为“周边室”(外周室),从而构成 “双室模型”。

一般而言,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如心、肝、脾、肺、肾等归属于“中央室”,而血流贫乏的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等“周边室”。

由于肝肾这两个主要的消除器官都归属于“中央室”,多室模型药物的消除仅发生在中央室。

有些药物还需要用三室或更多的模型来表征,它们都是由一个“中央室”和若干个“周边室”组成。

理论上,药物动力学可以建立任何多室模型,但从实用角度看,四室以上的模型很少见。

同一药物随着实验条件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可分成不同的隔室。

分得合理与否,主要看它是否于实际情况相符,也要考虑数据处理是否简单易行。

第一节 二室模型静脉注射一、模型建立静注后,药物首先进入中央室,再逐渐向周边室转运,在中央室按一级过程消除,可用下面的模型图表示:X 0为给药剂量;X c 为中央室药量;X p 为周边室药量;k 12为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度常数;k 21为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度常数;k 10 为药物从中央室消除的一级速度常数。

X 0X pk 12k 21若药物的转运均服从一级速度过程,即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该室的药物量成正比,则可用下列微分方程组来描述其转运速度:二、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上述微分方程采用拉氏变换可求得:式中α称为分布速度常数或快配置速度常数;β称为消除速度常数或慢配置速度常数。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资料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1、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为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制备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并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4、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1、被动转运的特点:(1)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3)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2、膜孔转运中分子小于微孔的药物吸收快,如水,乙醇,尿素,糖类等。

大分子药物或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含水小孔吸收。

3、主动转运的转运速率可用米氏(Michaelis-Menten )方程描述:4、主动转运的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③需要载体参与;④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量及其活性有关;⑤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⑥受代谢抑制剂影响;⑦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5、被动转运与载体媒介转运速率示意图,如右图6、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7、胃空速率:胃排空的快慢用胃空速率来描述。

8、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①食物理化性质的影响;②胃内容物黏度、渗透压; ③食物的组成;④药物的影响。

9、肝首过效应:透过胃肠道生物膜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

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肝首过代谢”或“肝首过效应”。

10、避免首过效应的方法:答:①静脉、肌肉注射;②口腔黏膜吸收;③经皮吸收;④经鼻给药;⑤经肺吸收;⑥直肠给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残差平方和(SUM)判断
n
SUM (Ci Cˆi )2 i 1 实测血药浓度 理论血药浓度
判断:SUM值越小模型拟合得越好
14
• 三、拟合度(r2) 进行判断
n
n
Ci2 (Ci Cˆi )2
r 2 i1
i 1 n
Ci2
i 1
判断:r2值越大模型拟合得越好
15
• 四、AIC法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N ln Re 2P
实验数据的个数 模型参数的个数:隔室数2
n
Re Wi (Ci Cˆi )2 i 1
判断:AIC值越小模型拟合得越好
16
• 五、F检验
F Re1 Re 2 df1
Re 2
df1 df2
自由度:N-2n (df1>df2)
判断:若F计算>F表,则符合第二种模型, 否则符合第一种模型。
(1)
dX p dt
k12 X C
k21X p
(2)
对(1)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X 0 (s k21)
XC (s )(s ) 查拉氏变换表得
s XC X0 k21 X p k12 XC k10 XC (3)
对(2)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s X p 0 k12 XC k21 X p 代入(3)式得
k12 X C
k21X p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解线性方程得:
XC
k0 ( k21)(eT ( )
1) et
k0 (k21 )(eT ( )
1) et
C k0 ( k21)(eT 1) et k0 (k21 )(eT 1) et
VC( )
VC ( )
7
C k0 ( k21)(eT 1) et k0 (k21 )(eT 1) et
A( 1 )et B( 1 )et
A B 0
0
A B
k21( A B) k10k21
C0 X0 X0 k10 k10VC Cl
6
第二节 二室模型静脉滴注
一、模型的建立:
k0
Xc
k12 k21
Xp
k10
dX C dt
k0 k21X p k12 X C
k10 X C
dX p dt
C Aet Bet (1)
1.基本参数的估算
因为> > ,t足够大时,
所以上式简化为:
C Bet (2)
两边取常用对数
Aet 0
lg C t lg B
2.303
=-2.303斜率
由(1)-(2)得
B=lg-1截矩
C实测 C外推 Ae-t
两边取常用对数
lg(C实测
C外推
)
2.303
20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二室模型、三室模型、混杂参数
2、以静脉注射给药为例,简述残数法求算二 室模型动力学参数的原理。
3、隔室模型的确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 判断?
Cr1' Le -t
lg Cr1' 2.303 t lg L
Cr2 Cr1 Cr1'=Ne kat
p228
11
• 四、模型参数的求法 P230 • 五、Loo-Riegelman法测定吸收百分数
第四节 三室模型静脉注射 P221
12
第五节 隔室模型的判别
• 一、作图判断 lgC
t
13
k12 X c
k21X p
10
•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C Nekat Let Met
当t=0时,C=0 即
NLM 0
三、基本参数求算
一般情况,ka,>,当t充分大时,et 0 ekat 0
C' Met
lg C' t lg M 2.303
Cr1 C测 C'外推 =Ne kat Le -t ka > ,当t充分大时,ekat 0
X
p
k12 X C s k21
As B (s a)(s b)
(B Aa)eat (B Ab)ebt
所以:
ba
XC
s k12
X0 k10
k12k21 s k21
X 0 (s k21)
(s k12 k10 )(s k21) k12k21
X 0 (s k21)
s2 (k12 k10 k21)s k10k21
R k0 ( k21)(1 e-T ) VC( )
S
B T
S 1 e-T
A R
T
1 eT
9
第三节 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 一、模型的建立
F X0
Xa
ka
Xc
k12 k21
Xp
k10
dXa dt
-kaXa
dX c dt
ka X a
k21X p
k12 X C
k10 X c
dX p dt

(k12
k10
k21)
(k12 k10 k21)2 4k10k21
2
称快配置常数或分布速度常数
(k12 k10 k21) (k12 k10 k21)2 4k10k21
2
称慢配置常数或消除速度常数
、 、A、B称为混杂参数(hybrid parameter)
4
• 三、参数的计算
p234例四
17
18
19
本章要求
1.掌握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 药动学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掌握隔室模型的判别方法。 3.熟悉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和药动
学参数的计算公式。 4.了解二室模型静脉滴注和三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
度经时变化公式和药动学参数的计算公式。
k12 k10 k21 (1)
k10k21
(2)
k10k21
代入(1)式得
k10k21
k12
k10
k21
将该式整理得
2 (k12 k10 k21) k10k21 0
1,2 (k12 k10 k21)
(k12 k10 k21)2 4k10k21 2
VC( )
VC ( )
1.滴注期间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 T=t
C k0 (1 k10 et k10 et )
VC k10 e t 0
当t→∞, et 0
Css
k0 VC k10
k0
V
V VC k10
V
k0
Css
k0 Css V
8
2.静脉滴注停止后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
C k0 ( k21)(1 e-T ) et' k0 (k21 )(1 e-T ) et'
VC( )
VC ( )
R C R e-t' S e-t' B X 0 (k21 )
VC ( )
S k0 (k21 )(1 e-T ) VC ( )
A X 0 ( k21) VC ( )
t
lgA
=-2.303斜率
A=lg-1截矩
P222例一
5
• 2.模型参数的求算
C X 0 ( k21) et X 0 (k21 ) et
VC ( )
VC ( )
C Aet Bet
当t=0时,C0 A B

VC
X0 C0
X0 A B
因为 B X 0 (k21 )
VC ( )
B ( A B)(k21 )
B B (A B)k21 A B
k21
A B
A B
k10 k21
k12 k21 k10
k12 k10 k21
k10k21
3.其他参数求算
Cl k10VC V
AUC 0 Cdt
( Aet Bet )dt 0
( X 0k21 X 0 )et ( X 0k21 X 0 )et
X 0 ( k21) et X 0 (k21 ) et
X C VC C
C X 0 ( k21) et X 0 (k21 ) et
VC ( )
VC ( )
C Aet Bet
3
s2 (k12 k10 k21)s k10k21 (s )(s )
第九章 多室模型
第一节 二室模型静脉注射 第二节 二室模型静脉滴注 第三节 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第四节 三室模型静脉注射 第五节 隔室模型的判别
1
第一节 二室模型静脉注射
一、模型的建立
一室模型 X0
X
二室模型 X0
(1)
Xc
k12 k21
k10
k Central compartment
(2) Xp
k20
Peripheral compartment
X0
Xc
k12 k21
Xp
k20
X0Xck12 k1Xpk10dX C dt
k21X p
k12 X C
k10 X C
dX p dt
k12 X C
k21X p
2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dX C dt
k21X p k12 X C k10 X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